太原无线通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太原无线通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无线通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6一、 进入本行业的壁垒6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7三、 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9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14一、 无线通信细分行业发展趋势14二、 无线通信细分行业发展趋势17三、 无线通信行业发展情况21第三章 SWOT分析25一、 优势分析(S)25二、 劣势分析(W)26三、 机会分析(O)27四、 威胁分析(T)27第四章 法人治理3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31二、 董事35三、 高级管理人员40四、 监事42第五章 发展规划44一、 公司发展规划44二、 保障措施48第六章 建设进度分析51一、 项目进度安排51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52第七章 组织机构管理53一
2、、 人力资源配置53二、 员工技能培训53第八章 技术方案分析56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56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58三、 质量管理59四、 项目技术流程60五、 设备选型方案63第九章 劳动安全生产66一、 编制依据66二、 防范措施68三、 预期效果评价72第十章 投资计划方案74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74二、 建设投资估算74三、 建设期利息76四、 流动资金77五、 项目总投资79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0第十一章 经济效益评价82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2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87三、 偿债能力分析90第十二章 项目风险评估93一、 项目风险分析93二、 项目风险对策95第十三章
3、 项目招标、投标分析98一、 项目招标依据98二、 项目招标范围98三、 招标要求99四、 招标组织方式101五、 招标信息发布105第十四章 附表附件106报告说明物联网的兴起将催生出专网通信的新需求以及新商业模式。专网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用户管理以及通信加密技术,为物联网的访问安全问题提供现实解决方案。目前的专网建设依然停留在行业用户单独自建的小规模专网上,仅以满足用于语音通信为主要任务。未来将出现由政府或专网运营商建设的大规模LTE专网,以数据传输为主要任务。全球的专网市场规模将从现有基础上提升一个数量级。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8206.2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625.50万
4、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33%;建设期利息401.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1%;流动资金3179.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46%。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32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6813.57万元,净利润4147.7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5.92%,财务净现值583.0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55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发展空间大。本项目的建立投资合理,回收快,市场销售好,无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这也奠定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
5、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一、 进入本行业的壁垒1、技术壁垒专网通信主要为客户提供应急通信、指挥调度服务,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具体表现为行业技术标准多、技术门槛高、专业技术人才少。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才能参与中高端市场的竞争。新进入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技术攻关,而且开发周期长;不同应用领域客户对产品和系统要求不同,需要企业掌握强大技术实力。另外,目前行业的主要核心专利掌握在少数几家公司手中,新进入者在获得专利技术的使
6、用许可方面也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构成了行业潜在进入者进入该行业的重要壁垒。射频功放等射频器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需要用到通信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等相关专业知识,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指标升级快。企业要保持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供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者提高产品性能。在其研发及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试验、调试,调校产品各种性能参数指标,这对企业的技术及人才储备提出了较高要求,形成了一定技术门槛。2、人才壁垒专网无线通信行业需要市场营销、研发、生产、技术、管理等领域的各类人才,在一些系统解决方案工程项目中,项目实施人员更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生产制造
7、、系统调试、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还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需求调研、规划设计等拥有丰富经验。目前国内市场上该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较为稀缺,能够熟练掌握技术和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因而人才壁垒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产业政策大力支持本行业发展专网无线通信行业是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全球主要国家普遍大力扶持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欧美等通信技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信息产业尤为重视,有完善的政策扶持措施,为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从1993年开始
8、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并将“数字集群设备”列入重点发展的技术,这些政策法规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2)下游需求旺盛,行业市场空间广阔2018年全球专网市场规模为1,273亿元,过去四年均保持8%以上的增速。IMS预测全球专网通信市场2020年将达到1,616亿元。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类经贸、体育、展览、文化等大型活动开展越来越密集,这些大型活动的有效组织及安全保障都需要使用专网通信终端进行指挥调度,从而带动专网通信市场的发展。专网无线通信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下游需求十分旺盛,行业市场空间广阔。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兴起将催生出专网通信的新需求以及新商
9、业模式,全球的专网市场规模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3)高集成专网通信终端芯片符合市场预期由于专网通信终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市场对其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轻便、体积小,音质清晰,功能齐全的专网通信终端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这也对专网通信终端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度集成化、兼容性好、价格低廉是目前专网通信终端芯片设计的发展方向,高集成芯片因其具有上述三方面优势,符合市场预期,另外芯片应用可扩展到物联网、工业数传等领域,未来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2、不利因素(1)国内融资手段匮乏制约行业发展专网无线通信行业作为高投入、高回报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在技术开发、渠道建设、项目承建过程中需要
10、垫付大量的流动资金,对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目前国内专网通信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对企业技术研发造成严重的限制,同时限制了企业建立多行业、全国性的销售服务网络,难以形成规模效应。(2)行业受国家政策和投资预算影响较大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一半来源于政府与公共安全、公用事业领域的采购,而这些部门和行业的采购需求与国家政策和投资预算紧密相连。因此,专网无线通信行业受国家政策和投资预算影响较大。(3)行业标准多且相互不兼容、客户定制化需求多专网通信产品应用行业广,不同行业需求差异性大,行业标准较多,难以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企业需要深入理解不同行业用户的独特需求,以针对性
11、地开发差异化的产品,针对客户要求进行定制。行业普遍存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经营模式,无法通过大规模生产推动产业升级。三、 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1、专网无线通信行业专网通信是指在单位内部,为满足其进行组织管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等需要所建设的通信网络。专网通信是我国移动通信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专网通信在集群调度、应急通信、即时通信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并成为国家安全、公安警察、交通管理、石油化工、建筑施工、机械制造、物业保安等部门重要的无线通信装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模拟常规通信,模拟集群通信,数字集群通信。第
12、1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主要是以“一呼百应”为特征的开放式专网通信终端系统。第2阶段为80年代,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且能使用多种用户共享资源的模拟集群系统。第3阶段为90年代至今,专网无线通信行业模拟转数字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应运而生。专网通信主要解决政企应急、调度需求,客户来自公共安全、公共事业和工商业部门,客户对技术、价格敏感性不高,更关注产品、运营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专网通信技术换代速度慢于公网,当前行业处于模拟集群通信向数字集群通信转换的重要阶段,数字集群通信开始出现窄带与宽带融合的趋势。目前全球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主流窄带
13、数字技术主要有四个:TETRA、P25、DMR、dPMR(DCR/NDR)。其中,TETRA、P25是主流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主要应用于政府与公共安全领域;DMR、dPMR是数字常规通信的发展方向,主要应用于工商业领域。TETRA应用区域广泛(除北美外),P25主要应用在美国,DMR应用于发达国家,正逐步进入爆发增长期,而dPMR(DCR/NDR)则相当于DMR的商用/民用版,分别适用于欧洲、日本、中国的商用和民用市场。PDT标准是由我国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主要应用于国内。目前PDT标准已被我国公安部门指定为必须采用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该标准兼容DMR底层协议,并在DMR
14、标准TierI和TierII基础上自主创新并完善了无线集群标准,增强了保密功能。PDT由PDT联盟创立,联盟内不存在专利费用,相对于国外标准则存在一定的专利门槛。2、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发展情况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交换子系统(NSS)和操作维护子系统(OMS)四部分组成。移动通信基站是构成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在无线基础设施设备支出中占据最大份额。目前,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射频功放设备相关的技术主要有:预失真技术、负反馈技术、前馈技术、Doherty合成技术等。预失真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射频功率放大器之前插入一个非线性部件作为预失真器,使得预失
15、真器和功率放大器的合成传输特性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在基带或者射频部分完成。预失真技术具有电路实现简单、成本低、易于集成和直流效率高等优点,但其缺点是难以在较大的信号动态范围内保证较好的输出特性,并且“预失真”往往只能有效地矫正特定的失真,线性改善程度不大。负反馈技术是将从功率放大器输出端得到的对已失真信号的取样与输入端的未失真信号相比较,把所得到的误差信号同样经由功率放大器放大。负反馈既可以直接应用于射频放大器,也可以间接作用于基带I/Q信号。负反馈只能使放大器在非常窄的频带内稳定工作,对于带宽要求较高的TD-SCDMA系统不采用负反馈技术。前馈技术是目前常见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之一,其基本原
16、理是:从主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中分离出包含主放大器非线性而产生的误差信号,经过误差放大器放大并经适当地处理后,再与主放大器输出信号中的误差信号相抵消。这样,最终前馈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就是误差信号抵消后保留下来的有用信号,从而对于前馈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端来说就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前馈技术较适合于宽带或多载波应用场合。由于不存在反馈路径,它是一个固定稳定系统,而不像负反馈技术中需要认真考虑环路的稳定性。Doherty合成技术是提升功率放大器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是:Doherty结构由2个功放组成:一个主功放,一个辅助功放,主功放工作在B类或者AB类,辅助功放工作在C类。两个功放不是轮流工作,而是主
17、功放一直工作,辅助功放到设定的峰值才工作)。主功放后面的90四分之一波长线是阻抗变换,目的是在辅助功放工作时,起到将主功放的视在阻抗减小的作用,保证辅助功放工作的时候和后面的电路组成的有源负载阻抗变低,这样主功放输出电流就变大。当输入信号比较小的时候,只有主功放处于工作状态;当管子的输出电压达到峰值饱和点时,此时辅助功放也开始与主放大器一起工作。当达到激励的峰值时,辅助功放也达到了自己效率的最大点。所以这种系统结构能达到很高的效率(每个放大器均达到最大的输出效率)。伴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计算机技术技术的进步,原有基站网络覆盖和传送速率无法满足新的需求,5G时代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
18、规模有望快速增长。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无线通信细分行业发展趋势1、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升级专网通信技术从模拟向数字技术升级是行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模拟技术相比,数字技术在诸多方面有突出优势:一是抗干扰能力强,语音质量好。二是通信距离远,通信质量受距离的影响小。三是安全性好,数字产品能够应用高等级的加密技术,相对模拟语音的扰频技术,语音加密等级更高,且还具备系统鉴权、空口加密等安全手段,因此通信安全水平更高。四是数字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数据业务功能及应用,如短消息、数据传输、自动车辆定位、IP互联、网络数据查询等。五是数字技术每信道占有6.25kHz等效频宽,是现有模拟技术频谱效率的4倍,
19、能够有效地缓解频率资源紧张的问题。随着专网通信终端应用的普及,频率资源紧张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同时用户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行业的中高端客户将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数字产品。采用数字技术后,专网通信终端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相继采取技术体制转型的方式,将专网通信终端的技术体制从模拟技术转换为数字技术,同时,各国也相应形成了本国内的数字专网通信终端行业标准,包括市场主流的TETRA、P25、DMR、dPMR、标准和我国的PDT标准等。2009年12月12日我国工信部颁布了关于150MHz、400MHz频段专用专网通信终端频率规划和使用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即“666号文”)
20、,中国自2016年1月1日起,停止对该频段内模拟专网通信终端设备的型号核准。工信部2015年12月14日发布关于400MHz频段专用专网通信终端频率使用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400MHz频段模拟专网通信终端设备型号核准证书有效期可依申请延长至2017年12月31日。从2018年起,模拟转换的缓冲期正式结束,新更换终端强制要求满足数字制式标准,同时拉动数字系统产品销售。2、窄带与宽带数字技术融合窄带与宽带数字技术融合也是专网无线通信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现有窄带集群通信语音指挥调度系统凭借其大覆盖、安全可靠、终端直通(DMO)等优势特性,在保障社会稳定、处理突发事件、提高政府执法部门与企事业单位工作
21、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窄带数字通信系统已无法满足高速数据及视频传输要求,必须借助于宽带通信系统。像LTE所具有的大带宽量优势,在满足专网客户日益增长的数据库访问需求、实时监控图片及视频传输需求、可视化指挥调度等多媒体业务需求方面,表现出了极强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将现有的窄带集群通信系统和宽带接入系统相结合,组成集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集群融合网,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用户需求,也将是下一代数字集群系统技术演进的主要方向。3、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专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专网通信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专网通信需求更加多元化、精细化,随着能源、
22、交通等专网用户基于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系,追求更高管理效率的需要,专网用户的需求呈现更加多元化及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其对通信技术应用提出更高要求。能否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通信信息解决方案决定了专网通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在专网通信业中的市场地位。今后随着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基础通讯设备市场竞争的加剧,无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将很难获得发展的空间。4、5G时代的移动通信基站规模变大随着5G逐渐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20-2021年国内及全球其他地区将进入5G规模建设期。依据各省规划及4G周期复盘,预计国内2020-2021年5G建设为高峰期,国内运营商资本开支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0%
23、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经有46张5G商用网络,5G用户数约1,000万;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170家运营商商用5G网络,用户数超过1.7亿。目前世界开展研究的5G典型候选频段为6GHz以上高频频段,高频段意味着覆盖半径更小,单基站的覆盖半径将减小到20m-50m,相比4G时代200多万个基站的规模,5G时代基站规模或超过千万个。5、更有效利用频谱资源无线电频谱资源是一种有限的、非耗竭性、易污染的稀缺资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当前,无线电频谱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既要应对低频段拥挤不堪、高频段开发不足的困局,也要面对未来频谱需求海量增长、应用环境日趋复杂的挑战。这对无线电频谱
24、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频谱工程技术更加有力的支撑。数字技术可以更有效利用频谱资源。比如数字专网通信终端可以在一条指定的信道上装载更多用户,提高频谱利用率,这是一种解决频率拥挤的方案;数字集群系统通过低速语音编码技术,在频道间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话路;采用高效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压缩已调信号带宽等多种技术来提高频谱利用率。未来,专网通信数字技术将朝着更有效利用频谱资源的方向发展。二、 无线通信细分行业发展趋势1、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升级专网通信技术从模拟向数字技术升级是行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模拟技术相比,数字技术在诸多方面有突出优势:一是抗干扰能力强,语音质量好。二是通信距离远,通信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原 无线通讯 产品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90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