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余热回收技术.ppt
《工业余热回收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余热回收技术.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业余热回收技术,余热回收技术,余热回收节能技术,1.余热的定义与种类2.余热的特点3.余热利用的策略4.余热利用途径,1.1 余热资源定义,余热资源是指具有一定温度的排气、排液和高温待冷却的物料所包含的热能均属于余热,或者,目前条件下有可能回收和重复利用而尚未回收利用的那部分能量。余热资源不仅取决于能量本身的品位,还取决于生产发展情况和科学技术水平。余热回收固然很重要,但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尽量减少余热的排出,这方面的主要措施是降低排烟温度,热能梯级利用,减少冷却介质带走的热量,减少散热损失,提高热工设备的效率等。,注意,排气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的余热 冷却介质的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废气
2、、废水余热化学反应余热,按来源分类,1.2 余热资源分类,余热品味的高低主要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品味越高做工能力越强,工业企业中,余热资源的形态通常有固体、气体、液体三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6种。,排气余热,排气余热占余热资源总量的50%左右,并且温度范围差别大。,焦炉煤气750,转炉煤气1600以上,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工业上许多成品半成品或者炉渣的温度都很高,对其冷却过程中还有大量的余热可以利用。,4%6%,冷却介质余热,一类用于生产所需求的冷却介质余热,另一类用于金属构件冷却,保证金属强度。,15%25%,化学反应余热,化学反应余热是放热反应过程所放出的热量。,10%左右,CO(g)+H2
3、O(g)=CO2(g)+H2(g)+41kJ/mol,如.生产硫酸制备二氧化硫,该反应需要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依据目前开发的催化剂活性温度,其反应温度在200-400之间,中变催化剂在280-400,低变催化剂为200-320。,如.合成氨中的一氧化碳变换反应,表1-1 可燃废气、液、料的发热量,可燃废气、废液、废料余热,可燃废气包括焦化厂的煤气、炼油厂的可燃废气、化工厂电石炉等废气;可燃废液包括炼油厂下脚渣油、废机油、造纸厂黑液、油漆厂化工厂等废液;可燃废料包括木材废料及其他固体废料。,8%左右,废气、废水余热,生产所需使用蒸汽和热水所需的化工厂均存在一种余热。,蒸汽锤,蒸汽锤排汽余热占用气
4、量的70%-80%,凝结水排空,10%16%,按温度分类,高温余热中温余热低温余热,500,200500,200 的烟气150 的液体,表1-2 按温度范围划分的余热资源情况,表1-3我国主要行业的余热资源情况,2.余热的特点,余热的特点,高温烟气含有腐蚀性气体(SO2、SO3、H2S、NOx、NH3)废气中不但含有丰富的显热,而且有时含有可燃性气体;废气中有大量的半熔状态的粉尘或烟炱等;废气等热源的温度差别有时很大;工艺废气是高温高压的,有些气体还有爆炸性;液体余热一般温度较低,但量很大;化工生产中固体余热相对较少。,3、余热利用的策略,3.1 工业余热回收常用设备,换热器汽化冷却装置余热锅
5、炉热泵热管,3.2 工业余热回收方式,热回收(直接利用热能)动力回收(转变为动力或电力后再用),3.3 科学回收余热,1)用能的指导思想追求用能过程的最小不可逆性,实现完全用能。2)用能的基本原则用能方式合理化,按质用能,使供能与用能的品质匹配,实现合理用能。3)用能的主体能的数量利用,尽可能减少外部损失,实现有效用能。4)用能的本质能的质量利用,尽可能降低内部损失,实现充分用能。5)用能的系统工程能的综合利用,主要指作功能与不作功能,功与热,动力与工艺等各种能的应用与配合,实现优化用能。,1)用能的指导思想最小不可逆性,完全用能 能量传递过程中不可逆程度取决于传递的动力和阻力。过程不可逆性的
6、存在,造成能量的损失。不可逆损失是热力学意义上的真正损失,称为内部损失,是不可挽回的。许多外部损失也是有内部损失引起的,如摩擦。用能的指导思想就是减少不可逆造成的内部损失,追求生产工艺许可的最小不可逆性。主要要点如下:减小传递的动力:即减小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温差、压差、位差、势差、密度差、浓度差等等。降低传递的阻力:即进一步的、不断的降低摩擦、热阻等,为此 必须提高设备制造精度,改进工艺流程,开发新设备等等。最小不可逆条件下的用能量潜力约占实际消耗量的2535。度量过程不可逆程度的尺度是体系的熵增Ssy,由于不可逆而造成的内部损失Ein 是体系的熵增与环境热力学温度Ta 的乘积,即EinTaSs
7、y,2)用能的基本原则合理用能按质用能:使用能与供能的品质(能级)尽可能相当。能的品质系数(能级),是以能的作功本领来度量的,即总能E中所含火用Ex的比例,故=ExE对热能,h=1-Ta/T对电能,e=1对机械能,m=1对水蒸汽能,st=1-Tas/h 式中,Ta-环境温度;T-热源温度;s-水蒸汽的熵;h-水蒸汽的焓。简单用能:要尽量减少能量传递次数和环节。每多一次传递,多一个环节,就多一次不可逆损失。因此,在达到生产目的和工艺要求的条件下,用能的环节越简单越好,传递次数越少越好。这要求不断改进工艺,减少设备,缩短管线。,3)能的数量利用有效用能 减少能量的外部损失,更多地利用能的数量,实现
8、有效用能。外部能量损失的主要形式为功损和热损(冷损)。表现形式如排烟损失、排气损失、冷却热损失、散热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摩擦损失、空载损失、无功损失等等,重要为能量的流失和漏损,至于纯粹的跑冒滴漏不应考虑(必须杜绝)。增加有效:努力增加已利用能、提高效率,如炉效、机效及其他多种设备效率和能量利用率;减少损失:排烟温度、排气损失、散热损失等;加强回收:回收各种可回收能(余能),再用可再用能(重能)。降低消耗:所用与能源有关的消耗。,4)能的质量利用充分用能 按照能的贬值性,能量利用过程就是能量传递过程,而能量传递总伴随着不可逆存在,因而能量在利用过程中数量虽未减少,但质量却一直下降,直到贬值为
9、环境状态,而成为废能。为了使能的质量在贬值过程中被充分利用,须把握如下环节:防止降质:如高压蒸汽节流,高温气体混合降温;又如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重点改善燃烧,提高燃烧产物的品味,如预热燃烧、加压燃烧、绝热燃烧等。防止降质。多次利用:梯级利用、多效利用,磁流体发电-燃气发电-蒸汽发电等逐级利用。提高品位:再热循环、压缩升温、利用热泵;低质利用:吸收式制冷、低沸点工质的兰金循环,低质能供热、采暖等。,5)能的系统利用优化用能 除了合理的用能方式,有效的能量利用和充分的能质利用外,科学用能还应包括能的系统综合利用按系统工程进行优化用能。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作功能(火用)都去作功,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 余热 回收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9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