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乐苏:日寇侵华.ppt
《蔡乐苏:日寇侵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乐苏:日寇侵华.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日帝对中国的侵略,清华大学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弧形列岛,由九州、四国、本州和北海道四大岛及数以千计的小岛组成。与中国、朝鲜、俄罗斯仅一水之隔。总面积37万余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的1/3。,日本国,古称“大和”。七世纪后半期起以“日本”为国号,19世纪末叶起称“大日本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用现称。1928年,其人口约6210万人;截至2005年10月1日,人口达1.2776亿)。基本居民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盛行佛教和民族宗教神道。通用日语,首都东京。1972年9月29日与我国建交。它是一个资源小国,作为近代经济发展和
2、战争所需的铁、煤、棉等主要物产均不能自给。,明治维新(1868年)侵台战争(1874年)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895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日俄战争(1904年)妄图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以退为进,扶植军阀(19181924年)“满蒙分离”政策,一、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1868年3月14日(阴历),日本天皇睦仁发布五条誓文,同时又发表了御笔信,申明天皇政府将“经营四方,安抚亿兆,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4月27日,日本天皇发布政体书,实行政治改革,实行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实行府、藩、县体制。,(二)日本军国主义发轫1.军国主义:极端崇尚武力,将扩充军备和对
3、外侵略扩张作为国家的最高目的,而使国家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一切领域的政策都服从于这一最高目的。这种治国的指导思想和体制就是军国主义。2.军国主义发轫的三个显著标志:(1)陆军缔造者山县有朋积极阐述“强兵为富国之本”,明治天皇将这一理论钦定为最高国策。(2)军阀形成,确立了统帅部独立于政府之外而左右国政的国家体制。(3)陆军首脑炮制以封建武士道“忠君爱国”为核心的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驱使军人、国民为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效命。,(三)日本大陆政策形成1.“经略大陆”的战略:吞并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东亚乃至世界的“大陆政策”。2.大陆政策的历史渊源:16世纪末,丰臣秀吉拟订大陆扩张的构想:占据
4、朝鲜 攻入宁波 出兵天竺 占领并迁都北京。德川幕府末期,思想家左藤信渊倡导的“征服支那”论:万国中地大物博者当属“支那国”,“皇国开辟他邦必先吞并支那”。19世纪50年代,维新运动先驱吉田松阴的“海外扩张补偿论”:征服易取之朝鲜、满州、中国,在贸易上失之于俄美者,应由朝鲜、满州之土地以为补偿。,(四)明治维新、军国主义发轫以及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的影响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是日本由封建主义迅速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明治维新的成功及其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并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之中。同时,为解决其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矛盾,日本开始
5、制定对外扩张政策.日本军国主义开始一步步地实施其制定的大陆政策,向朝鲜、中国东北、中国关内伸出贪婪的魔爪。,二、侵台战争,中日修好条约的签订1868年4月,日本经英国领事向上海道台转送文书要求与中国通商。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立即着手开展对华外交。1870年6月,日本政府派遣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前往中国,进行签订友好通商条约的预备谈判。1871年6月,明治政府任命大藏卿伊达宗城为钦差全权大臣前往中国。7月5日,伊达宗城抵达天津,与清政府的全权大臣李鸿章正式谈判。谈判期间,日本企图享有与欧美列强同等的在华特权,遭到李鸿章的反对,谈判一度中断。8月19日谈判恢复。9月13日,双方签订中日修好条规。,琉
6、球事件琉球岛自明朝起成为中国属邦,琉球国王收到明清皇帝的册封,隔年向中国朝贡。1609年德川幕府武力入侵琉球,迫使其称臣。明治政府成立后将琉球划归鹿儿岛县管辖。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为其藩国。琉球处于中国、日本“两属”的状态。1871年冬琉球66名岛民海上遇风漂至台湾,54名被当地山民杀害,其余由福建地方政府救助送回琉球。1873年,日本以“台湾生番戕害日本藩民”为借口,向清政府交涉,进行外交刺探。清政府态度不够强硬,为日本吞并琉球埋下祸根。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并入冲绳县。,日本武力侵台1874年5月,日本政府以“琉球事件”为借口,出动军舰以武力入侵台湾。台湾土著山民组织了顽强的抵抗。由于
7、不适应台湾炽热的天气,山里瘴疠熏蒸,日军中伤寒、疟疾流行。日军损失惨重,军心惶惶。此时清政府主张对日妥协,未援助山民抗敌;战况停顿时,也没有主动出击。作战期间,双方开展了长期的谈判。10月31日,在清政府的妥协下,双方签订了北京专条,清政府赔款四十万两军费和十万两“抚恤银”。日本入侵台湾是近代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以武力侵略中国的开端。,三、甲午战争,明治政府抓紧改革军制,推行近代军事教育和训练,积极扩军备战。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建成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现役兵力12.3万人。甲午战争中,日本实际动员兵力达240616人,其中174017人在国外参战。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
8、艘,排水量共达6.2万余吨。还派遣大批特务,到中国和朝鲜搜集军事情报,绘制详细的军用地图。,四、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日本直接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出兵最多、掠夺权益最多的国家!,根据辛丑条约,日本在使馆区以及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军为400人,然而早在辛丑条约签订前的4个月,日本政府就以“护侨”、“护路”为名,宣布成立“清国驻屯军”,任命大岛久直中将为第一任司令官,司令部设于天津海光寺,兵营分别设于海光寺和北京东交民巷,兵力部署于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以后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扩大,日本驻屯军又不断地增加。1912年,日本将“清国驻屯军”改名为“中国驻屯军”。因
9、该军驻扎华北,通常被人们称为“华北驻屯军”。,五.日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更大,疯狂推行其侵略中国、吞并朝鲜的“大陆政策”。这就同沙皇俄国推行的侵略中国、吞并朝鲜、独占亚洲、称霸太平洋的“远东政策”发生了尖锐矛盾。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引起了沙俄的不满,沙俄为获得不冻港旅顺,控制我国东北地区,联合法、德对日施压,最后中国给日本白银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赎回辽东半岛,史称“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对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日本经过10年备战,实力大增,决心在东北地区卷土重来,建立霸权,取代俄国在东北的地位。,六、“二十一条”“二十一条”是日本政府以支持袁世凯称帝
10、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21条秘密条款。北洋政府与日本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七.以退为进,扶植军阀,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体系确认了战后列强的力量对比,日本的扩张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于是日本制定了以经济扩张为主的侵略方针,以退为进。英美与日本在中国展开了新的角逐。,东方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田中在7月7日的会议上,以“训示”的形式提出了明确的侵华方针对华政策纲领。纲领确定了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在公开发表的“纲领”中,一开头就公然将中国领土区分为“中国本土和满蒙”,妄图把中国东北分割出去,变为日本的殖民地。,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蔡乐苏 日寇 侵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8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