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预案编写导则.ppt
《环境应急预案编写导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应急预案编写导则.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州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二O一O年三月,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简析,2009年4月21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发文关于印发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苏环办2009161号),要求各地利用预案编制导则,开展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工作,下面就导则中对预案编写的要求作适当的解释说明。,任务来源:,企事业单位版工业园区版 敏感保护目标版 环境保护部门版,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分类,主要内容,编制预案意义及依据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如何规范地编制预案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试点企业预案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突
2、发环境事件仍处于高发期。当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亟待提高。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往往破坏性极大,影响一定区域人群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一、编制预案的意义及依据,近年来我国典型的一些突发环境事故,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如何做到判断准确、措施有效、处置得当,积极防止事态的扩大蔓延,有效组织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组织管理和指挥协调制定整体计划和程序规范,以达到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按照预案有条不紊
3、地实施救援,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编制预案的意义及依据,企事业单位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必要性:企事业单位处在环境污染防控的最前沿,其现场处置及防范能力至关重要,应高度重视企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企业处在防控第一道,往往能把事故减少到最低损失。企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作为基层应急预案,是整个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事业单位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线,是规范企事业单位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突发环境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降低事件危害的重要保障。,一、编制预案的意义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
4、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第八十二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一)不按照规定
5、制定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的;(二)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采取有关应急措施的。,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综上,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以及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这些涉及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必须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编制预案的意义及依据,工业园区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当前,大量涉及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已被纳入各类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环境安全更加值得关注,因此,纳入涉及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业园区就应当制定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由于工业
6、园区处于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层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就需要结合园区管理与基层应急工作,园区预案应当侧重于指导与协助企事业单位日常预警与事故发生时的先期处置。,一、编制预案的意义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八条规定,应急预案应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明确要求:基层应急预案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根据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二、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环境应
7、急预案内容上的要求,内容上的针对性:针对本单位及园区的环境风险源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针对性特性:预案不仅要按照导则要求进行编制,达到统一、规范要求,更要根据单位关键岗位、园区环境风险源、地区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实用、有效为原则,突出自身预案的特性,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做好准备工作。,预案的针对性,应急力量的组织、应急处置的措施等必须做到科学、准确、有效预案编制过程应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通过对同行业案例分析,吸取经验和教训,预案的科学性,原则:要遵循实际,实事求是。具体来说:预案中制定的内容可分解落实,职责明确、程序清晰、通讯准确、方法可行。,预案的可操作性,预案的完整性
8、,预案的可读性,预案的衔接性,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编制准备阶段具体编制阶段评审备案阶段,三、如何规范地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流程图,4.1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首先,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明确编制人员、职责分工、工作计划等基本要求。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对预案编制人员进行要求,应包含环境、安全、消防等各方面的专家和人员。,第一阶段:编制准备阶段,其次,进行资料收集: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国内外同行业突发环境事件的案例分析,本单位的基本情况调查、环境风险分析及应急能力评估等,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和基础材料
9、。对本单位情况的全面掌握和分析,即基本情况调查、环境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三项工作是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准备的重点工作。,4.2 基本情况调查,4.2.1单位的基本情况:名称、法人、性质、地理位置等单位整体的基本情况。4.2.2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单位产品、工艺、污染物排放治理、危险废物处置等涉及环境风险的物质和流程的基本情况。4.2.3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情况:周边人口集中区、污水排放去向、周边饮用水源等外部敏感区域的基本情况。,4.2 基本情况调查,编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 关键是识别企业自身的环境风险源!识别环境风险源有助于确定紧急情况下应急的对象,明确环境风险的存在,监督自身的
10、应急配套设施是否正常,同时可据此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资源进行需求分析,为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导向(不同环境风险源侧重点不一样)。,4.3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价,方法:首先、进行环境风险源辨识,识别出企事业单位存在的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其次、结合环境风险评估和敏感保护目标调查,通过模式计算,对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影响周边的环境(或健康)的危害性进行分析,确定潜在的环境风险,以及一旦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如何识别环境风险源并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目
11、的:明确企业自身应急资源的需求和不足。具体内容:应急资源包含人员、装备、措施、物资等。应急能力体现在体制和机制运行状况,人员技术、经验、接受培训和参与演练的情况等。注意:发现应急资源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时,应当及时补充完善,实现动态管理,所有应急资源均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评价与环境风险相适应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时,应当选取最有针对性的应急策略。,4.4 环境应急能力评估,园区基础资料收集(基本情况调查、园区环境风险源分析、园区环境应急能力评估)包含园区与园区内企事业单位两部分内容,侧重于园区整体。增加数据集成环节,通过对基础资料的综合汇总,为园区环境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编制提供详实明确的基础材料
12、。,工业园区环境应急预案准备编制阶段不同之处,建立动态管理信息库:建立园区内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危险物质、重点环境风险源、移动环境风险源等基础信息库;园区内企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库,内外应急救援队伍信息库,以及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物资和设施(备)数据库等;标注园区内主要环境风险源示意图:注明存放大量危险物质的地方,救援设备存放点,消防系统和附近水源,污水管道和排水系统,重大环境风险源的进口与周边道路、安全区、重大环境风险源的位置及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等。,工业园区环境应急预案准备编制阶段不同之处,导则规定了环境应急预案的14个基本要素并对每一个要素提出了具体的编写要求。,第二阶段:预案具体编制阶段,
13、企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中应涵盖这些基本要素,要素安排、框架结构可以根据单位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下面和大家就重点环节做适当解释。,预 案 编 制,5.1 总则,(仓储),导则中5.2基本情况与5.3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分别为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准备阶段内容,前面已经做了详细解释,这里就不再赘述。,要明确本单位应急组织机构的形式、参与部门、人员及相应的职责。这里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应急指挥机构的成员、机构、岗位、职责、紧急状态下的联系方式。二是职责应全面、明确、准确,不缺失、模糊或交叉。,5.4 组织机构与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环保、安全、设备等部门组成指挥部成员单位,车间负
14、责人工艺技术人员,工段负责人工段技术人员,5.4 组织机构与职责,5.5 预防与预警,明确对环境风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说明生产工艺的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系统,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监测报警系统,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等。明确24小时有效的内外部联络手段和方式。,内部报告,信息上报,信息通报,事件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及趋向,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等,5.6 信息报告与通报,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
15、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在一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环保12369注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涉及饮用水源环境事件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环办200623号)要求:“凡影响或可能影响到城镇居民集中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不论事件等级大小,必须及时、准确上报。”,信息上报时限,5.7.1分级响应机制5.7.2应急措施5.7.3应急监测5.7.4应急终止及终止后的行动,5.7 应急响应与措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不同的层级根据事件等级分别制定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应急 预案 编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8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