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工程课件第二章.ppt
《反应工程课件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应工程课件第二章.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2.1 催化及固体催化剂2.2 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2.3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 体的扩散2.4 内扩散有效因子2.5 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2.6 固体颗粒催化剂的工程设计2.7 固体催化剂失活,1)反应特点(1)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体;(2)使用固体催化剂,具有惊人的内表面;(3)反应区在催化剂颗粒内表面。2)反应步骤 反应区在颗粒内部,整个反应过程是由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组成的,反应分7步进行。,(1)反应物从气相主体扩散到颗粒外表面外扩散;(2)反应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进入颗粒内部的微孔内扩散;(
2、3)反应物在活性位上被吸附;(4)吸附态组分进行化学反应;(5)吸附态产物脱附。(6)反应产物从内表面上扩散到颗粒外表面;(7)反应产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到气相主体。第1、7步称为外扩散过程,第2、6步称为内扩散过程,第3、4、5步称为本征动力学过程。在颗粒内表面上发生的内扩散和本征动力学是同时进行的,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称为扩散反应过程。,3)宏观动力学 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包含了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称之为宏观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速率,是反应物和反应产物在气相主体、固体颗粒外表面和内表面上进行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速率的“总和”,称之为宏观反应速率或总体速率。本章主要内容讨论 气固相催化反应
3、宏观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2)催化剂颗粒内扩散反应过程的关联方法内扩散有效因子;(3)宏观动力学方程,或称之为总体速率方程的建立。,2.1 催化及固体催化剂,2.1.1 催化反应 催化(Catalysis)的研究和发展对化学工业的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世界工业起步和发展所需的基本化工原料如硫酸、氨和硝酸的生产,由于开发了催化作用和研制了催化剂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1831年研制了铂催化剂转化二氧化硫的接触法替代了铅室法生产硫酸。1900年铂催化剂上进行的氮氧化反应取代了硫酸和硝酸钠反应生产硝酸。1913年使用熔铁催化剂的氨
4、合成生产装置的开发带动了高压容器和压缩机的发展。1923年采用锌铬催化剂使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取代了木材干馏制甲醇。但由于低温下锌铬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低,只能在350-420反应,较高反应温度下不利于甲醇合成的热力学平衡,因此必须在25-30MPa高压下生产。1966年铜基催化剂合成甲醇投产,可在220270下反应,相应压力可降至5MPa,节约了高压生产的能耗。,多种性能不同催化剂的开发促使同一产品在反应器、生产流程甚至生产方法和原科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产品的投资、原料消耗等技术经济指标不断优化,同时环境污染不断减少。在通常条件下难以获得的化学产品可以通过催化作用实现工业生产,催化是现代
5、化学工业的基石。同一种反应物系,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可以得到不同的产品。例如乙烯氧化使用银催化剂 可得环氧乙烧;乙烯氧化使用钯系催化剂可得乙酸;但这两个过程的主要副反应都是深度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另一方面,使用同一系列的催化剂,也可使不同的反应物系发生催化作用。例如使用银系固体催化剂,可使甲醇氧化制甲醛,乙醇氧化制乙醛,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乙二醇氧化制乙二醛。催化反应可以分为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反应在同相中进行称为均相催化;反应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称为多相催化。,2.1.2 固体催化剂1)固体催化剂的作用 催化剂是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能复原的物质。催化剂有下列性质:(1)产生中间产物,改变反应
6、途径,因而降低反应活化能和加速反应速率;(2)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和反应热;(3)必然同时加速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4)具有选择性,使化学反应朝着期望的方向进行,抑制不需要的副反应。分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活性位(active site)理论,活性位理论,(1)反应物被分布在催化剂表面上的活性位吸附,成为活性吸附态。(2)活性吸附态在催化剂的活性位(活性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吸附态产物。(3)吸附态产物从催化剂活性位上脱附。,2)固体催化剂的主要组成 固体催化剂一般由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载体组成。(1)活性组分 活性组分的作用是催化作用,通常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例如铁、铜、铝及其氧化物。(2)
7、助催化剂 助催化剂本身基本没有活性,但能够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3)载体 载体的主要作用是承载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是负载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的骨架。常用载体有:氧化铝、二氧化硅、碳化硅、活性炭、硅胶、硅藻土、沸石分子筛等。,3)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最常用的催化剂制备方法有浸渍法、沉淀法、共混合法和熔融法。(1)浸渍法 将载体放在含有活性组分的水溶液中浸泡,使活性组分吸附在载体上。如一次浸渍达不到规定的吸附量,可在干燥后再浸。如要将几种活性组分按一定比例浸渍到载体上去,常采用多次浸渍的办法。(2)沉淀法 在充分搅拌的条件下,向含有催化剂各组分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生成沉淀物。沉淀物经
8、分散、洗涤除去有害离子,然后煅烧制得催化剂。(3)共混合法 将催化剂的各个组分作成浆状,经过充分的混合(如在混炼机中)后成型干燥、煅烧而得。(4)熔融法 将催化剂的各个组份放在电炉内熔融后,再把它冷却、粉碎、筛分,制得催化剂成品。,固体催化剂solid catalyst,4)固体催化剂的物理性质(1)内表面积 固体催化剂内含有大小不等的孔道,形成巨大的内表面积。颗粒的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相比很小,一般忽略不计。催化反应主要在内表面上进行。以比表面积 表征固体催化剂的内表面积大小。比表面积是指每克催化剂内表面积之和。(2)孔容 孔容是指每克催化剂内部孔道所占的体积,记作 Vg cm3/g。,(3)
9、孔隙率 孔隙率是催化剂颗粒的孔容积和颗粒的体积之比。(4)床层空隙率 床层空隙率是指床层中催化剂颗粒之间空隙的体积和床层体积之比。,(5)几种密度 A、表观密度(假密度):是以颗粒体积计算的密度。B、堆密度(床层密度):以床层的堆体积(颗粒体积和颗粒间空隙之和)计算的密度。C、真密度:以颗粒载体(骨架)体积计算的密度。,(6)各参数的关系 若 表观密度(假密度):是以颗粒体积计算的密度;堆密度:以床层的堆体积(颗粒体积和颗粒间空隙之和)计算的密度;为真密度,以颗粒载体(骨架)体积计算的密度;为床层空隙率;为催化剂颗粒孔隙率;为催化剂颗粒的孔容,那么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7)孔径及其分布 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应 工程 课件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8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