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20040529094405.ppt
《组织行为学2004052909440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20040529094405.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组织行为学,王太祥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2,讲授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克服许多人的一种“这都是普通常识”的观念,还有所谓的许多经验,特别是成功的经验,是学习这门学科的大敌。,3,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是个体行为;第三章是激励,这是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都涉及的问题,所以把它单列为一章来重点讲授;第四章是群体行为;第五章是领导行为;第六章是组织行为;第七章是组织发展与变革;最后第八章,收集了一些综合案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4,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 1、组织与我们的关系2、组织行为涉及的两个基本
2、问题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如观察世界、看待问题、工作态度等)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3、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 鼓励我们摆脱关于行为的直觉观点,学会系统地分析人的行为,并且相信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提高我们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的准确性。,5,一、组织一组织的涵义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作业、管理)4、组织的定义: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分工协作的集合体。二组织与环境1、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环境:人、财、物、市场、技术、
3、政策、文化等)2、组织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必须以适应环境为前提。,6,二、组织行为学的概念(重点掌握)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含义(p2)(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目的等)三、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掌握)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w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
4、人的竞争w 帮助管理者或是可能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们,开发他们的人际关系技能。,7,四、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掌握)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心理学:学习、动机、人格、训练、个人决策、领导效能、工作满足、绩效评估、态度测量、工作设计、工作压力;社会学:团体动力、规范、角色、沟通、地位、权利、冲突;组织理论、科学组织、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社会心理学: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团体决策、团体互动过程;人类学:比较价值观、比较态度、泛文化分析;组织文化、组织环境;政治学:冲突、组织内政治行为、权利;,8,其主要特征有(p3)()边缘性、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
5、性)()两重性:(多学科性、人的两重性、管理的两重性)()实用性:(应用性科学),9,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组织行为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从其产生发展历程可分为:一、科学管理前期(1900前)1.人类对组织活动有效管理的历史已超过六千年: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万里长城2.传统经验管理:管理建筑个人观察、判断和直观基础上,凭经验、主观愿望以盈利为目的,把工人当作工具。,10,二、科学管理时期(19001945)管理重点:有效利用已有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大利润。1.泰勒的科学管理2.法约尔和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1)法约尔: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
6、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2)韦伯:行政性组织体系:一种效率高、理性化的组织形式。(3)评价:提高了生产效率,却忽视了人的因素。,11,三、人群关系学派和行为科学时期(1930-1970)1.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群关系理论2.行为科学时期(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3)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x理论的人性假设“经济人”:y理论的人性假设“社会人”:评价:促使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尊重个人尊严和多种需要,关心人与关心生产并重。,12,四、权变学派(1945现在)1.权变学派或情景理论:在组织管理行为上不能应用一般性原理,必须认真分析每个情况独特的复杂性。2.重点分析组织与环
7、境的关系(开放系统)环境与情景因素对组织结构和设计起决定作用关注管理人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组织行为此外,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勒温:群体动力学莫 雷 诺:社会测量学,13,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掌握),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1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对未来的预见性。二、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学时,目前常用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法五种。,14,第四节 有关人性的假设,一、经济人假设(麦格雷戈提出的理论假设)1、主要观点: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就是
8、为了获得经济报酬。2、主要内容1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2大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也不愿负任何责任。3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相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的强制。4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5为了生活需要,人们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作。6人群大致分两类,只有少数人能自我鼓励、自我控制,只有这些人胜任管理工作。,15,3、相应的管理方法(泰勒制的“胡萝卜加大棒”)1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2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3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4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是“重奖重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 行为学 2004052909440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84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