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技术概论.ppt
《汽车新技术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新技术概论.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汽 车 技 术 概 论,概 述,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汽车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性能以及维修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发动机燃料供给、点火控制到底盘的传动系统、转向与制动系统以及车身与辅助装置等都普片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所以,现代汽车新技术主要是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基础,把汽车新材料、汽车安全、节能环保、驾乘舒适等方面内容结合起来的新型应用技术。本课程分三个方面对汽车新技术进行介绍:发动机部分;底盘和车身部分;安全、环保、节能、新材料技术等。,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一部分,发 动 机,1 发动机工况简述,1.1 现代发动机技术总体要求 在石油短缺和严重大气污染的今天,节能和环保无
2、疑是现代发动技术最基本的要求,现代发动机技术都是围绕着这个基本要求并结合市场效应,使发动机最具稳定可靠的质量保障而不断发展和进步。1.2 发动机基本工况及对燃料的要求 术语:空燃比:每个工作循环充入汽缸内的空气量与燃油量的质量比(=A/F);理论空燃比:理想状态下,燃油完全燃烧的空燃比=14.7 过量空气系数:汽缸内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理论混合气=1、稀混合气 1、浓混合气 1 发动机基本工况:1.稳定工况:(发动机经预热,转入正常运转,并且 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突然变化的工况)2.过渡工况:(冷起动、暖机和加速工况)。通常称为“四稳、三过渡。1.3 稳定工况对混和气浓度的要求 1.
3、怠速工况(发动机不对外做功,转速一般为700900r/min)进入缸内混合气量少,要求供给=0.60.8的浓混合气。2.小负荷工况(发动机负荷25%)进入缸内混合气数量有所提高,混和气浓度可以略为减小,一般=0.750.9。3.中等负荷工况(发动机负荷在25%85%)进入气缸内混合气数量增多,燃烧条件好,同时为提高经济性,应供给较稀混合气,一般=1.01.15。4.大、全负荷工况:(发动机负荷85%为大负荷,=100%为全负荷)此时为克服较大外部阻力,要求发动机发出尽可能大的功率,应供给较浓量多大功率混合气,一般为=0.850.95。,1.4 过渡工况对混和气浓度的要求 1.冷起动工况(发动机
4、温度为环境温度时的起动过程)发动机温度低汽油蒸发困难,需供给极浓混合气,一般要求达到=0.20.6。2.暖机工况(发动机冷机起动后,逐渐升高到正常温度的过程)混合气浓度应随发动机温度升高而减小,从起动时的极浓减小到稳定 怠速运转浓度。3.加速工况(发动机负荷迅速增加的运转过程)急加速时,由于汽油的比重比空气大,汽油流量增加比空气慢得多,使混合气过稀,反而使发动机动力下降甚至熄火,因此需用专门装置额外供油来加浓混合气,以满足发动机急加速的要求。1.5 汽油机燃料燃烧过程 1.燃料正常燃烧的三个阶段 1)着火延迟期:从点火开始到火焰核心的形成的这一时期;,2)速燃期:从火焰核心形成开始到气缸能出现
5、最高压力为止这段时间;3)后燃期:从速燃期终了到燃料基本完成燃烧这一段时期。2.燃料的非正常燃烧:1)爆燃:火花塞点火后,正常火焰传播之前,末端混合气自燃并急速燃烧,产生爆炸性冲击波和尖锐的金属敲缸声的现象;2)表面点火:有燃烧室内的炽热点(排气门盘、火花塞电极、金属突出点或积炭等)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称之为表面点火。表面点火发生在火花塞点火前,称为早火;表面点火发生在火花塞点火之后,称为后火。1.6影响发动机燃烧的因素1.混合气的浓度 燃料的燃烧速度取决于火焰的传播速度,而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混合气的浓度。当=0.850.95时,火焰传播速度最快,可在短时间内使气缸压力和温度达到最大值,
6、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这种混合气成为功率混合气。,当=1.051.15时,火焰传播速度仍然较高,此时空气相对对足,燃油能完全燃烧,热效率高,有效油耗率低,这种混合气称为经济混合气。当=1.301.40时,燃料分子间距离将增大到火焰不能传播的程度致使发动机不能稳定运转,此时值称为火焰的传播下限。当=0.40.5左右时,燃烧过程严重缺氧,也将使火焰不能传播,此时值称为火焰的传播上限。2.点火提前角 点火提前角过大(点火时间过早)最高压力出现在压缩行程的上指点以前,活塞上行消耗的压缩功增大,发动机容易过热,有效功率下降,工作粗暴,爆燃倾向增加。点火提前角过小(点火时间过迟),燃料燃烧开始时活塞已经向下
7、止点运行一段距离,燃烧容积增大,气缸炽热表面积增加,热损失增多,发动机容易过热,功率下降,耗油量增多,有时还会造成化油器回火或排气管放炮现象。,3.发动机转速 转速增加燃烧速度相对曲轴转角速度较慢,所以发动机转速提高后,应将点火提前角加大,以保证燃料燃烧过程在上止点附近完成。反之曲轴转速降低,应相应减小点火提前角。4.发动机负荷 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减小时进入气缸的新鲜混合气量减少,而残余废气量不变,使残余废气量相应增加,导致燃烧速度减慢,所以应增大点火提前角。负荷减小时,由于残余废气的稀释作用,汽缸内的温度、压力相应下降,爆燃倾向减小,所以,当爆燃时,放松节气门踏板可以临时消除爆燃。5.发动机
8、压缩比 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压缩行程终了混合气的温度、压力,加快火焰传播速度,提高发动机做功热效能,使发动机功率、转矩增大,燃油消耗率降低。但是,提高压缩比会增加混合气自燃倾向而产生爆燃,所以汽油机不能过高的提高压缩比。,2 发动机新技术,2.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简称EFI或EGI系统)简介: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是通过电脑中的控制程序,实现起动加浓、暖机加浓、加速加浓、全负荷加浓、减速调稀、强制断油、自动怠速控制等功能,满足发动机特殊工况对混合气的要求,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也提高了汽车的使用性能。原理特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以一个电子控制装置(又称电脑或ECU)为控制中心,利用
9、安装在发动机不同部位上的各种传感器(节气门位置、水温、进气温度、曲轴转速和转角及车速传感器等),测得发动机的各种工作参数,按照在电脑中设定的控制程序,通过控制喷油器,精确地控制喷油量,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气。,2.2可变气门控制系统(简称VVA系统)简介:VVA 是Variable Valve Actuation的缩写,它代表的含义就是可变气门操作系统。这一装置提高了进气效率,实现了低、中、高转速范围内扭矩的充分输出,保证了各个工况下都能得到足够的动力表现。可变气门配气技术,从大类上分,包括可变气门正时和可变气门行程两大类。有些发动机只匹配可变气门正时,如丰田的VVT-i
10、发动机;有些发动机只匹配了可变气门行程,如本田的VTEC;有些发动机既匹配了可变气门正时又匹配了可变气门行程,如丰田的VVTL-i、本田的i-VTEC、宝马的Valvetronic 等。原理特点:可变配气控制机构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的需求,可随时调整气门升程和正时来改进油耗、排放及扭矩。,2.3 发动机增压技术简介:发动机增压技术基本上从航空工业沿袭而来,20世纪60年代见于车用发动机,经过数十年发展,发动机增压技术中增压器结构和安装方式各有不同,但工作机理已经基本趋于一致,不过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是最主流的结构。涡轮增压器(Turbo charger)涡轮增压器的
11、全称应该是废气涡轮增压器,顾名思义,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涡轮,并带动同轴上的压气机叶轮旋转,将空气压缩并送入发动机汽缸。由于废气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之间没有任何机械传动连接,机械损耗更小。理论上只要汽缸壁足够坚固,只需通过增加涡轮的尺寸和激量,就能将动力提升到十分惊人的程度 机械增压器(Super charger)所谓机械式增压只是一种称谓,有人也将其直译为超级增压。增压器的压气机转子通过发动机曲轴获取工作动力,驱动其旋转,压缩,并送入发动机汽缸。当然,压气机转子和曲轴无法直接连在一起,而是通过各种齿轮、皮带或链条等传动装置。由于结构相对复杂,汽车厂家通常不太愿意使用该项技术,而后
12、期自行加装机械增压器的难度很大,极少有人尝试。此外还有复合式增压器、惯性增压器气、波式增压器、冲压式增压器等。原理特点:发动机的燃料是靠活塞向下止点运行所产生的真空将燃料吸入汽缸内的,由于输入的燃料量受到吸入汽缸内空气量的限制,因此发动机所产生的功率也会受到限制,如果通过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来增加燃料量,就会提高燃烧作功能力。因此利用增压的方式将外界空气压入气缸,能够使发动机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输出功率。,废气涡轮增压器,电动助力涡轮增压器,机械式增压器,2.4 汽油缸内直喷技术(GDI)简介:缸内直喷汽油机(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简称GDI。汽油发动机的
13、燃油供给从化油器、单点电喷、多点电喷,直到今天的汽油缸内直喷技术,每一次进化,都使得今天的汽车变得更加清洁和更加高效。缸内直喷技术的革命性在于,燃油以极高压力直接注入于燃烧室中,在油气雾化和混合效率上几乎达到完美程度,再加上各项电子控制技术大幅进步,计算机对于进气量与喷油量时机的判读与控制也更加精准,因此,缸内直喷技术使得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大幅提升,除了产生更大动力之外,环保和节能效果也得以空前提高。汽油缸内直喷技术可以说是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无以伦比的燃油经济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低排放,使它正在逐渐取代其他汽油发动机的“模拟”技术,成为汽车发动机未来的“数字”技术发展方向。原理
14、特点:直喷式汽油发动机采用类似于柴油发动机的供油技术,通过一个高压油泵提供所需的100bar以上的压力,将汽油提供给位于汽缸内的电磁燃油喷嘴,然后通过电脑控制喷射器将燃料在最恰当的时间直接注入燃烧室,通过对燃烧室内部形状的设计,让混合气能产生较强的涡流使空气和汽油充分混合。然后使火花塞周围区域能有较浓的混合气,其他周边区域有较稀的混合气,保证了在顺利点火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实现稀薄燃烧。,GDI发动机控制系统原理图,奔驰汽油直喷技术,小结 作为汽车的心脏部分的发动机,无疑对汽车技术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在能源短缺和环境严重污染的今天,由此应运而生的发动机新技术无不围绕这一主题发展,前面所介绍的
15、内容,只是发动机新技术中的一些典型事例。现代发动机技术日新月异,包括电子控制及节能增效技术:VCM汽缸管理技术、可变进气管道、可变压缩比、可变增压技术、车载自动诊断系统、高压共轨技术等;新材料技术:如陶瓷材料、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等的应用;以及汽车环保新技术:三元催化转换装置、新能源技术、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生物燃料技术等也已经有普及的趋向。,第二部分,底 盘 与 车 身,3 底盘和车身技术,汽车底盘新技术不胜枚举,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使汽车底盘技术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因课程设置原因,在此仅对一些已经广泛应用的、比较典型的汽车底盘新技术进行介绍。3.1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16、(ADC)ADC(有时也称为连续性阻尼控制系统CDC)由电子控制单元、CAN、4个车轮垂直加速度传感器、4个车身垂直加速度传感器和4个阻尼器比例阀组成。根据汽车的运动状况及传感器信号,电子控制单元计算出每个车轮悬架阻尼器的最优阻尼系数,然后对阻尼器比例阀进行相应的调节,自动调整车高,抑制车辆的变化等,使汽车的悬架系统能提供更好的汽车舒适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此,让汽车车轮的动载振幅和车身垂直加速度尽可能小。,A-执行元件 E-比较器 F-力传感器 P-电位器 V-控制阀1-悬挂质量 2-加速度传感器 3-信号处理器 4-控制单元 5-进油 6-出油 7-非悬挂质量 8-路面输入,3.2全电路制
17、动系统(BBW)BBW是一种全新的制动模式,它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BBW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制动系统,它采用嵌人式总线技术,可以与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电子稳定性控制程序(ESP)、主动防撞系统(ACC)等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更加方便地协同工作,通过优化微处理器中的控制算法,可以精确地调整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提高车辆的制动效果,加强汽车的制动安全性能。BBW以电能作为能量来源,通过电机或电磁铁驱动制动器。因此,BBW的结构简洁,更趋向于模块化,安装和维修更简单方便。,图1BBW结构示意图,3.3ESP(ESC、V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ESP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
18、nic Stability Program,中文意思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也可称作ESC或VSC。ESP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主动干预,它整合了ABS和TCS的功能,并且增加横摆扭矩控制防侧滑功能,可以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或制动过程中失控。ESP系统主要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它利用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力或驱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滑现象,保证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提高了车辆在高速行使时的安全性。研究估计ESP降低了30%-50%的轿车单车致命事故和50%-70%的SUV单车致命事故。,如图1左侧所视,车辆前轮侧滑,车辆出现转向不足。此时
19、,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内后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力矩,改进车辆转向能力。如图1右侧所视,车辆后轮侧滑,出现车辆甩尾和过度现象。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外前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顺时针的力矩,保证车辆的稳定性。,3.4TCS 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的英文全称是 Traction Control System,中文意思是“牵引力控制系统”。TCS是根据驱动轮的转数及传动轮的转数来判定驱动轮是否发生打滑现象,当前者大于后者时,进而抑制驱动轮转速的一种防滑控制系统。而TCS是使用现有ABS系统的电脑、传感器和控制引擎与变速箱电脑,通过使用引擎点火的时间、变速箱挡位和供
20、油系统来控制驱动轮打滑。当TCS感应到车轮打滑的时候,首先会经过引擎控制电脑改变引擎点火的时间,减低引擎扭力输出或是在该轮上施加刹车以防该轮打滑,如果在打滑很严重的情况下,就再控制引擎供油系统。TCS系统能够控制驱动轮的滑转率在最佳范围内,防止车辆在光滑路面上加速时车轮打滑,造成后轮驱动车辆出现甩尾,前轮驱动车辆转向失 去控制,使车辆产生最佳驱动力。,3.5 EPAS电动助力转向 EPAS的英文全称是 Electrical Power Assisted Steering,中文意思是“电动助力转向”。常用的动力转向有液压式、气压式、电动式。电动助力转向是由电动机提供直接辅助转矩的动力转向系统。工
21、作原理:当转向轴转动时,和转向轴连接在一起的转矩传感器把输入轴和输出轴在扭杆作用下产生的相对转动角位移变成电信号传给电子控制单元(ECU),ECU根据车速传感器和转矩传感器的信号控制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和助力大小,实时控制助力转向。因此EPAS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在车速不同时提供电动机不同的助力效果,保证汽车在低速转向行驶时轻便灵活,高速转向行驶时稳定可靠。EPAS的电机只有在转向时才工作,不用像液压管路中为了较高的油压,需要油泵经常工作。所以相比较现在车辆中使用较多的液压助力转向,EPAS更经济环保,而且还能省去液压助力这部分油管,减轻重量。,3.6 主动横向稳定器(ARC)当汽车进行弯道行驶时,离
22、心力会对汽车车身产生一个侧倾力矩。这个侧倾力矩一方面引起车身侧倾,另一方面使车轮的载质量发生由内轮向外轮的转移。主动横向稳定杆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每个横向稳定杆施加一个可连续变化的初始侧倾角或者初始侧倾力矩。主动侧倾稳定杆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一种是将被动侧倾稳定杆从中间分开,通过一个旋转马达把稳定杆的左右两部分连接起来。旋转马达能让左右两部分进行相对转动,旋转马达的转矩可以调节。另一种是在被动稳定杆的一端安装一个差动液压缸机构。差动液压缸机构一端与稳定杆连接,另一端与同车轮的横向摆臂连接,差动液压缸机构两端的距离可以调节。主动横向稳定器示意图如图3所示。ARC的工作原理是主动让稳定杆的左右两
23、端作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平衡车身的侧倾力矩,使车身的侧倾角接近零,提高了舒适性。由于汽车前后两个主动稳定杆可以调节车身的侧倾力矩的分配比例,从而可调节汽车的动力特性,提高了汽车安全性和机动性。,3.7 双离合自动器变速器 双离合变速器是目前业界技术最领先的变速器,两个离合器交替工作,实现了快速顺畅、加速不间断的出色驾驶乐趣和燃油经济性。这种变速器的效率非常的高,已经超过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即使是最优秀的驾驶员)的效率,换挡平滑,加速性能优秀,操作方便舒适。工作原理如图:离合器1负责1档、3档、5档和倒档,离合器2负责2档、4档、6档。挂上奇数档时,离合器1结合,输入轴1工作,离合器2分离,
24、输入轴2不工作,即在DSG变速器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有2个档位是结合的,一个正在工作,另一个则为下一步做好准备。手动模式下可以进行跳跃降档:如果起始档位和最终档位属于同一个离合器控制的,则会通过另一离合器控制的档位转换一下;如果起始档位和最终档位不属于同一个离合器控制的,则可以直接跳跃降至所定档位。,大众DSG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3.8 车身技术镁合金应用 镁合金过去曾主要应用在飞机和飞船上,它比铝合金轻30%,但强度比钢还高,它唯一的缺点是价格昂贵。随着冶炼和加工技术的进步,汽车上的许多部件也开始采用镁合金,最初是悬架杆件、仪表台和变速器壳体,现在,一些外观覆盖件也采用了镁合金。,奔驰CLK是世
25、界上第一辆装有镁合金车门的汽车。,不挡视线的A柱:,薄型座椅,3.9 42伏电源系统现代汽车的电器元件使用越来越多,而14V系统电源输出功率最高是3千瓦,这是目前14V系统的极限输出。42V系统的输出功率将可达到8千瓦左右,能够更好地满足更高的功率需求。其它的众多优点包括:*降低电流水平;*缩小电线和电子元件尺寸;*降低电力系统成本;*降低质量和体积;*改善燃料效率;*降低汽车噪音和震动;*改善系统稳定性。42V系统还为采用更加先进的汽车技术创造了条件,这些技术将使汽车从机械式的皮带驱动系统向电力驱动系统转变。其它可能采用的技术包括电动动力转向、机电刹车、电动HVAC(空调)系统、电磁汽门机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新技术 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8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