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地位: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制度: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特点:禅让制世袭制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商制度:内外服制度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2、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1、夏代政治制度及其特点(禅让到世袭),2、商代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内外服联盟),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1).定义(封邦建国),前提是什么?目的呢?,(2).对象,(3).内容,授土授民,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同姓亲族,异姓功臣,殷商降族,得田而耕,缴税、服役,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周代分封制度,
2、奴隶,(4).作用,周人范围势力不断扩大;,b.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什么是宗法制?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实行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西周宗法制,3、礼乐制,什么是礼乐制度?起了什么作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
3、舞蹈、歌咏等。,曾侯乙编钟,小结,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秦以后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矛盾解决,皇帝,九卿,皇帝与三公九卿的关系,皇 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九 卿,有事上报,相权,皇权,由皇帝亲信担任,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起草诏令,负责 执行,封驳审议,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隋 唐
4、 三省六部制,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二府三司制,相权再被分割,中书门下,皇帝,宋朝中央体制,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二府三司制,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隋 唐 三省六部制,归入,归入,元代:?,中书一省制,皇 帝,中书省,元代:中书一省制,影 响?,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政局动荡,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归入,归入,明 代:,亲自掌管,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殿阁大学士,内 阁,明太祖:位低权轻,明成祖:位高权重,皇 帝,军机处,内 阁日常事务,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5、的重要标志,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处理军务,内政外交军国大计重大案件,清朝中枢权力机构,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军机处的作用:?,(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郡县制,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推恩令、酎金夺绝、设置刺史、思想统一,唐末藩镇割据,宋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权: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出任地方行政长官;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钱:转运使,收归地方财权。,兵:杯酒释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中央集权监察制度,秦:御史大夫 西汉:中央-御史府。地方-刺史。唐代:门下省-封驳、谏议。北宋
6、:中央-谏院,地方-通判明清: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 地方-按察使司,中央集权选官制度,春秋以前:世卿世禄 战国、秦:军功爵制度汉:察 举 制 征 辟-(古代的招聘制度)魏晋南北朝:九 品 中 正 制 隋唐以后:科 举 制 选官制的变化:重门第出身-德才兼备,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单位,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春秋后期出现)西汉初:郡国并行魏晋南北朝:州郡县制唐代:道州县制宋代:路州县制元代:行省制,1.(2015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三5月模拟1)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
7、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解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的信息,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江西上饶三模2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
8、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解析】“有权就有一切”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主宰国家意志,体现的是皇权制;“家长制”作为家庭的长者掌握大权,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体现的是宗法制;“官僚政治”取代先秦的贵族
9、政治,体现的是秦代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蒙昧主义”,天命观是一种道德教化方式,让百姓重视礼仪,明知孝悌,体现的是儒家思想,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3.(2015安徽淮北二模1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解析】材料中提到分封制有“建国”与“立家”
10、之分,“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家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士和庶民不忠于国,只忠于家的局面形成,因而分封制隐含国家分裂的因素,故A项正确;材料的重点不在于表现宗法与分封的关系,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不是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故C项错误;分封制在奴隶社会前期起到过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扩展疆域等作用,到春秋战国时期才随生产力的发展而瓦解,并不能说分封制的作用是弊大于利,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河南驻马店高三期末2)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
11、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C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D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解析】A项只谈到分封制的利弊,没涉及郡县制,不全面,故A项错误;B项只谈到郡县制的利弊,没涉及到分封制也不全面,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分封制在当时能有效地维护周王统治,但后期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局面,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由
12、于是流官(由中央派遣官吏并有任期),导致地方没有自主权,官民关系不和谐,实际上也不利于统治,所以最后主张在郡县制下加强中央集权,效仿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改善官民关系,即派遣的官吏任期延长,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故C项正确;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一11)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得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是()A初期有利于
13、政权的巩固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导致了统一国家的分裂D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解析】结合史实可知材料中表述的是分封制,分封制在建立初期巩固了周天子统治,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故A项正确;从“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可知分封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在西周后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了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影响了国家统一,但是C项表述没有体现出是初期的还是后期,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得权利”,反映出地方贵族有政治经济特权,故D项错误。【答案】A,6.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14、”。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BCD,试题分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正确;燕国是 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 婚,可知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正确。故选B。,7.(2014吉林长春三模24)李雪山先生全面梳理了甲骨文中有关方国、封国名称,用青铜器铭文等材料与甲骨文对勘,以及卜辞同版或关联的记载推定方国、封国的具体地方;通过对甲骨
15、文中所见的侯、伯、公、男、田、卫、亚、子、妇等诸称是否为爵称的缜密分析,判断封国应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解析】从题中以甲骨文的记载进行研究,可知研究的是商朝的历史,故B项正确,项错误。【答案】B,8.(2014湖南衡阳二模24)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国有楚、鲁、齐等国,图二反映了唐朝时期在地方上设置道为行政区划,图三反映了明朝时期地方上设立三司,包括布政使司,图四反映了西汉初期实行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岳麓版 历史 必修 第一 单元 复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8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