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ppt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目 录,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及职责 二、临床输血申请分级管理、审核、报批制度(附大量用血审批表)三、输血前告知制度 四、输血核对制度五、临床输血操作规程六、临床科室和医师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附临床用血评价表)七、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八、实施储存式自身输血的规定,九、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方案十、临床输血应急预案 十一、输血室工作制度十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十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四、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十五、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十六、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十七、发生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与流程十八、临
2、床用血知识培训制度十九、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二十、成份输血考核办法二十一、临床用血考核细则二十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2000版)二十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2012版),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及职责,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名单:主 任 委员:冯平顺副主任委员:秦莉(医务科主任)贾卫平(检验科主任)委 员:姬雪梅(质控科主任)葛晓鹏(麻醉科医生)谈亚君(内科主任)刘养貌(外科主任)屈晓娟(妇科主任)马丽娜(手术是护士长)王侠侠(总护士长)李芳(院感负责人)陈娜(输血专干)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对输血管理工作和临床输血治疗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其主要职责是: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
3、临床血液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我院临床合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和临床输血标准操作程序,监督实施输血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和持续改进措施。,2积极推动科学、合理、有效、安全的输血理念,并提供咨询和实践指导,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3监测血液、血制品和血液替代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估输血治疗的质量和效果。4组织调查与输血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和差错,提出预防或减少其发生的措施和方案。组织分析、评估特殊输血病例或不合理输血病例。5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6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
4、制度及合理用血的教育和培训。7.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8向公众宣传临床合理用血、无偿献血知识。9每季度召开工作会议一次,年底向医院提交年度临床输血工作总结分析报告及次年年度临床输血工作计划,并提出合理性建议,不断提高输血管理水平。10.承担医院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11由医务科负责临床输血管理工作。,临床输血申请分级管理、审核、报批制度,1、用血科室必须严格掌握用血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应用血液资源,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保证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2、输血适应证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成人失血量在600ml以下的原则上不输血。3、同一患者一天
5、申请输血量600ml(或红细胞3U)以上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主治以上医师签名审核。4、同一患者一天申请输血量600ml-800ml(或红细胞3U-4U)以上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生提出申请,上级医师签名审核后,方可备血。5、同一患者一天申请输血量800-1600ml(或红细胞4-8U)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生提出申请,上级医师签名审核后,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6、同一患者一天申请输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ml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生提出申请,上级医师签名审核后,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7、急诊用血后应当按照以
6、上要求补办手续。,大量用血审批表,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时用血日期年 月 日 时临床诊断输血目的既往输血史有()无()既往输血不良反应史有()无()妊娠史有()无()预定输血 成分及数量受血者情况ABO血型:HGB(g/L)HCTRh(D)血型:经治医生签名科室主任签名输血科会诊意见:输血科主任(负责人)签名:医务科意见:医务科签名(盖章):,输血前告知制度,1、血液及血液制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甚至输注无效或输血传染疾病。为促进医患沟通,减少纠纷,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前告知制度。2、输血前告知病人血液输注的治疗作用,同时告知
7、病人血细胞输注是一种组织移植,可能发生急性或延缓性排斥反应。3、告知病人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或溶血反应等。4、告知病人由于可能存在血小板抗体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5、告知病人输血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为了达到抢救或治疗目的,病人应了解并承担这种风险。6、告知病人输血时若出现反应,输注剩余的血液不得退回血库,所付的费用也不作退款处理。7、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8、血型未查清楚而又确需紧急输血的情况下,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血型未明时输血的不良反应,并在紧急输血(血型未查)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核对制度,1.护理人员接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后,必须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
8、床号、住院号、诊断和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必须在采血管上贴上条形码标签,填写患者的姓名、科室、床号、采血时间。2.抽取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标本时,必须有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到患者的床边,按照输血申请单共同核对床号、姓名后方可抽血。同时有二名以上患者需备血时,必须严格遵守“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应逐一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同时采集二名患者的血标本。3.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由医护人员或专职人员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申请单与血标本标签内容不符合时,退回申请单,重新采集血标本,原标本留输血科保存,备查。4.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到输血科取血。5.取血和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性
9、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号、血液有效期、血液外观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名后方可发出。,6.输血前由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按照“三查,十对”标准,严格查对输血记录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实施输血。7.输血时,由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输血记录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观察23分钟后方可离开。8.输血核对内容记录于护理输血安全记录单上。,临床输血操作规程,1.护理人员接到临床输
10、血申请单后,必须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和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2.采集血样:抽取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标本时,必须有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到患者的床边,按照输血申请单共同核对床号、姓名后方可抽血。同时有二名以上患者需备血时,必须严格遵守“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应逐一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同时采集二名患者的血标本。血标本须贴上条形码标签,填写患者的姓名、科室、床号、采血时间。3.送检: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由医护人员或专职人员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申请单与血标本标签内容不符合时,退回申请单,重新采集血标本,原标本留输血科保存,备查。4.配血:由输血科按要求进
11、行输血前检查及交叉配血试验。5.发血: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取血和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号、血液有效期、血液外观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名后方可发出。,6.输血前:由二名护理人员(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核对输血记录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实施输血。7.输血时:由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输血记录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观察23分钟后方可
12、离开。8.取回的血应在半小时内输用,血液从发出到输血结束最长时限为4小时,如遇特殊情况,未能按时输血,应及时与输血科联系,不能将血放入病区普通冰箱内。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在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9.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3)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应及时报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10.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
13、血袋送回血库保存一天以上。,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输血后疗效
14、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二、临床用血公示制度实施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在全院公示,并由医院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更好提升临床用血的科学管理,促进临床用血合理、安全、有效。检查人员:由医务科组织成立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小组。检查方法:每季度检查一次,抽取输血病历至少5-10份。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
15、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临床用血评价表患者姓名性 别年 龄科 别床 号住院号临床诊断经治医师用血日期输血成分及数量申请单填写是否规范是()否()申请是否分级审核是()否()同意书是否已签署是()否()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有()无()输血前传染病检查有()无()输血添加药物有()无()输血指征:实验室检测结果:Hb:HCT:PLT:PT:Fib:APTT:其他输血指征:输血疗效评价:有()无()不完整()输血治疗效果:输血不良反应:有()无()类型:处理:有()无()回报:有()无()备 注:评 价:合理()不合理()其他:检查日期:检查者:,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为进一步提
16、高医院临床用血的科学性、合理性,达到更加安全、有效、节约血源,对临床用血前进行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进行评价,特制订本制度。临床用血前评估制度在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前,根据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对符合输血指征者可行输血治疗。输血适应证如下:符合用血的条件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60g/L以下的病人。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乏病人。严重烧伤病人。成分血的适应证全血:只适应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
17、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血小板: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的患者。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低下者。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冷沉淀:主要用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在输血治疗后进行输血疗效评价,评价内容为:输血治疗效果。输血不良反应。,实施储存式自身输血的规定,各临床科室:近年来,血源紧缺一直制约着我院临床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特别是用血量较
18、大的技术更是难于开展,为最大限度缓解血源紧缺局面,更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结合“三甲”医院评审标准,经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自4月16日起开展自体输血业务。具体实施如下:储存式自体输血简介储存式自体输血是自体输血的一种形式,是指对患者血液和血液成分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采集、保存,当患者在择期手术的术中、术后或将来需要时,再进行回输的一种输血方式。储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对符合储存式自体输血适应症、无储存式自体输血禁忌症的术科患者,相关临床科室必须积极动员其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储存式自体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储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单,由科主任核准签
19、字,送输血科预约采集日期。申请储存式自体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采血量及采血时间、优点、风险等,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储存式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储存式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随病历归档。血液采集、储存血液采集及储存由输血科负责。输血科根据自体血采集原则,结合患者状况决定采血量及次数。无菌操作采集患者自身血液。血液采集前需出示身份证件。输血科须配备献血不良反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血液采集过程中,须由经治医师陪同,遇献血不良反应进行紧急处理。,采集完毕,在血袋贴上患者主要信息标签(含姓名、科室、ID号、血型、血量、采血时间、有效期),储存于有明显标识的自体血冰箱。填写
20、自体输血回执单交与经治医师,作为领血凭据。检测ABO血型和Rh(D)血型,做好入库登记。发血和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发血、输血依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注意事项临床科室、输血科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储存式自体输血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密切配合,保证血液采集顺利进行。采血过程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应尽早诊断,及时处理。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采血原则、适应症、禁忌症,储存式自体输血采血原则:预计出血量在800ml之内的,可一次性采集2单位血液;预计出血量在1500ml之内的,可分两次采集34单
21、位血液;每次采血量不超过500ml(或总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最后1次采血应在手术3天之前(不少于72小时)完成;成人采集400ml血液,Hb约下降10 g/L,HCT约下降0.03。适应症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外周血象及造血机能正常、符合采集条件,将来可能需要输血的择期手术患者;一般要求采血前Hb浓度:男性120g/L,女性110g/L,血细胞比积0.34;,稀有血型的血常规指标可以适当放宽。禁忌症菌血症、败血症或感染性发热患者;有发作性癫痫;不能耐受放血的疾病:严重主动脉狭窄、室性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瓣膜心脏病、严重性高血压、心梗等;贫血、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压偏低者;
22、肝肾功能不良者。,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与上报,并反馈给血站。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一、输血不良反应监控、调查及处理程序1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
23、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2疑似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
24、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5)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按我院相关规定执行,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3 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输血溶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查,以确定原因,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医务科。4输血完毕,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XXXX医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教科。5输血科在接到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25、的报告并初步核实后,要立即通知血站,并协同医务科、临床科室等做好证据保全的工作。二、输血传染疾病处理程序1输血传染疾病发生者,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2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3检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4具体流程如下:输血传染病处理流程,5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三、血液输注无效预防处理措施1选用单一供者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2采用自体输血。3去除血制品中的白细胞。4尽可能避免在受血者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急性失血、DIC、溶血等因素时输血。5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6采用配合型血液成分输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临床 输血 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82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