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教材.ppt
《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教材.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侯洪升二一一年五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培训讲义,第一部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第二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第一部分,一、总则二、数据库内容与分层三、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流程图四、技术方法和技术要点五、数据库成果六、质量检查,(总则),(一)适应范围 本教材规定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的内容、流程、方法和质量要求,适用范围是山东省新一轮规划修编(2006-2020年)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工作。,(总则),(二)主要技术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
2、T 1014-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国土资厅发201121号),(总则)(三)建库要求,1、总体要求(1)严格执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和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2)以完整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建立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3)系统以GIS平台
3、为基础,满足各级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4)系统应满足矢量、影像、文档和与之关联的属性数据的管理,能满足矢量、影像、文档数据的快速浏览、查询等功能。(5)系统应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处理、查询、统计、汇总、制图、输出,以及变更等功能。,(总则)(三)建库要求,2、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1)数学定位基础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图投影与分带: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总则)(三)建库要求,2、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2)计量单位及量算方式长度单位:米(不保留小数)面积单位:平方米(不保留小数);公顷(保留2位小数);亩(保留2
4、位小数,直接由公顷15转换)。(3)面积量算方式:涉及图斑净面积计算时,图斑采用椭球面积量算。其他各类分区、控制区面积量算直接采用平面面积。,(总则)(三)建库要求,2、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3)最小上图面积A、地类最小上图面积图斑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0平方毫米(mm2),耕地、园地为6.0平方毫米(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为15.0平方毫米(mm2)。线状地物:图面宽度为0.22.0毫米(mm)B、土地用途区最小上图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最小上图面积为20平方毫米,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5、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最小上图面积为100平方毫米。,(总则)(三)建库要求,2、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4)土地分类A、现状数据分类采用二次调查确定的归并后的全国土地分类。B、规划基期及规划成果采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确定的土地规划用途分类。,(总则)(三)建库要求,2、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5、数据交换格式标准交换格式的矢量数据采用vct格式或shapefile格式栅格图数据格式采用jpg及geotif格式,分辨率在300dpi以上。规划文档数据格式为office 2003 word格式。规划表格数据格式为 office 2003 access格式。元数据采用xml格式。规划说明文档采用p
6、df格式。,(总则)(三)建库要求,2、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6)拓扑参考容差拓扑参考容差为实地0.0001m,二、数据库内容与分层,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包括县、乡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和县级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这里讲的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是指县本级规划数据库。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是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缩编,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现状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数据(基期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有关栅格数据、表格、文本等其他数据。,二、数据库内容与分层,(一)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包括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等;(二)土地现
7、状要素基于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现状数据包括现状地类图斑、现状地类图斑注记、现状线状地物、现状线状地物注记、现状零星地物、现状零星地物注记、现状地类界线要素等;,二、数据库内容与分层,(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素1、基期现状要素包括基期地类图斑、基期地类图斑注记、基期线状地物、基期线状地物注记、基期零星地物、基期零星地物注记、基期地类界线要素等(由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现状数据经过地类转换形成);,二、数据库内容与分层,(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素2、目标规划要素(1)土地用途区要素:土地用途区、土地用途区注记;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
8、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2)规划基本农田要素: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注记、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注记;,二、数据库内容与分层,(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素2、目标规划要素(3)建设用地管制要素: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建设用地管制区、建设用地管制区注记;允许建设区(现状允许建设区、规划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其中规划允许建设区: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新增重点项目用地、新增其他、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安置区;,二、数据库内容与分层,(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素2、目标规划要素(4)土地整治要素: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9、土地整治重点区域注记、土地整治重点项目(面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面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注记、线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线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注记、点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点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注记)(5)重点建设项目要素:面状重点建设项目、面状重点建设项目注记、线状重点建设项目、线状重点建设项目注记、点状重点建设项目、点状重点建设项目注记;,二、数据库内容与分层,(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素2、目标规划要素(6)规划基础信息要素:风景旅游资源、基础设施(面状基础设施、线状基础设施、点状基础设施)、主要矿产储藏区、蓄滞洪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规划基础信息注记、其他规划基础信息要素;(7)规划文档资料要素:规划文本
10、、规划说明、其他说明;,二、数据库内容与分层,(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素2、目标规划要素(8)规划表格要素: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规划控制指标表、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其他规划表格;,二、数据库内容与分层,(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素2、目标规划要素(9)规划栅格要素:土地用地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土地整治规划图、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其他规划图件。,二、数据库内容与分层,(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素3、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三
11、、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流程图,四、技术方法和技术要点,(一)收集资料1、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基础地理要素包括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现状要素包括现状图斑、现状线物、现状零物、基本农田上图等,以及文本、表格等等数据库建设资料,包括纸介质和电子两种格式。,四、技术方法和技术要点,(一)收集资料2、己审批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成果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文字成果包括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图件成果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基本土地整治与基本农田保护图,以及其他等
12、数据库建设资料,包括纸介质和电子两种格式。,四、技术方法和技术要点,(二)资料的分析及预处理1、资料分析包括规划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分析,包括图形资料的拓扑、格式和精度分析、规划文本和图件的数据一致性分析等。包括规划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分析,包括图形资料的拓扑、格式和精度分析、规划文本和图件的数据一致性分析等。,四、技术方法和技术要点,(二)资料的分析及预处理1、资料分析分析文本和图形资料数据应注意以下几点:(1)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图是否采用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作为基础数据。因我省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多数是在2010年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图采用的就是第二次土地调查2009年第
13、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或更早的成果。县级成果是否进行了缩编。,四、技术方法和技术要点(二)资料的分析及预处理,1、资料分析(2)土地利用规划现状是否进行了地类转换和基数回推,是否作了各图层属性维护。A、直接以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现状,即规划图直接在二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布局形成;B、以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经过了地类转换。直接以此数据为基期数编制规划,文本中的基期数与2009年现状数相符(改变了原2005年基期数据);以2005年变更调查数据为基期数编制规划,文本中的基期数与2009年现状数不相符;C、以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经过了地类转换,也经过了基期回推。文本中
14、的基期数与经过回推的2005年现状基本相符;,四、技术方法和技术要点(二)资料的分析及预处理,1、资料分析(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布局的各图层数据是否符合要求。A、各规划图层命名是否符合要求,分层是否合理;B、各规划图层内数据是否严格符合拓扑要求、有无存在缝隙、压盖和重叠现象;C、各规划图层间数据是否严格套合、有无相互矛盾现象;D、各规划图层与现状是否存在矛盾;E、各规划图层有无进行过属性的维护;F、是否缺失规划图层G、初步测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布局上叠加规划图层数据是否与文本中规划数据一致(主要指标:新增建设用地、土地用途区、);,四、技术方法和技术要点(二)资料的分析及预处理,1、资料分析
15、(4)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利用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进行缩编。(5)土地整治重点区域、规划重点项目是否处理以及属性的维护;,四、技术方法和技术要点(二)资料的分析及预处理,1、资料分析(6)中心城区现状和规划A、中心城区现状范围是否与文本中描述的一致;B、中心城区规划上图内容是否与县级规划、涉及和乡镇规划相协调;(7)其他特殊情况初步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上图内容中拆旧区减去安置区是否小于指标;,四、技术方法和技术要点(二)资料的分析及预处理,2、资料的预处理 通过对矢量数据与文本、表格数据的分析、对比,结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咨询原规划修编单位数据情况,按照县级土地
16、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对矢量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工作如下:,四、技术方法和技术要点(二)资料的分析及预处理,2、资料的预处理(1)以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作为基础数据,将现状图斑、现状线状地物进行地类转换变成规划现状图斑、规划线状地物;(2)在进行了基数转换的基础上,处理拓扑关系,建立标准属性结构,并维护属性;得到完整的规划现状地类图斑数据;,四、技术方法和技术要点(二)资料的分析及预处理,2、资料的预处理(3)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各规划布局图层与基期地类图斑进行叠加,处理拓扑关系,建立标准的属性结构;(4)其他数据层拓扑关系处理和属性维护: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图斑、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县级 土地利用规划 数据库 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8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