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理论与概述.ppt
《游戏的理论与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戏的理论与概述.ppt(1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游戏原理与运用,序:可贵的游戏精神,2023/5/27,第一章 游戏的概念与理论,请大家看看下面几张图片谈谈你的感受,谁偷走了孩子的笑容?,思考:谁偷走了孩子的笑容?(华东师大 周念丽教授)-2013.幼儿教育10期*幼儿园调查:“最开心的事”结论:最开心的事大多是与幼儿体验了某种新奇的交通工具,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玩具,吃自己喜欢的零食、去了游乐场玩,外出旅游等事件有关,“和家人一起玩感到很开心”的占5%,而在“幼儿园感到开心”的一个也没有!为什么?幼儿园不再是幼儿心中的乐园!,资料链接:你知道“幼儿园”的来历吗?1、年,“幼儿教育之父”、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建立了世界上
2、第一个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的社会性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寓意为“儿童的花园、乐园”,体现了人类对于儿童价值的承认。让儿童得到快乐的愿望逐渐在世界上引起共鸣。2、年月清末朝臣端方在湖北武昌创办幼稚园,年正式命名为湖北武昌蒙养院,为中国第一所幼儿园。蒙养院当备有保育室、游戏室及其他必需之诸室。游戏:分随意游戏与同人游戏两种。“蒙以养正”“寓教于乐”,你觉得下图中的孩子快乐吗?,谁带给孩子欢乐?-游戏!谁带给孩子欢乐?-游戏!,如果你是一名幼教工作者,请你关注游戏,践行游戏,用游戏守护孩子的梦,还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分享:1、电影美丽人生欣赏(纯真游戏。美丽人生)2、电影:
3、音乐之声3、绘本小熊、袋鼠和蜜罐,守护孩子的梦,稀奇的梦 小熊和小鸟正在家门口玩,忽然看见一只袋鼠飞快地从他们身边跑过。“这里怎么会有袋鼠的呢?”他俩想了一下,共同得出一个结论:“这肯定是在做梦”。他们想,既然是做梦,干嘛不干点更好玩的事情呢?于是,他们跑回家,小熊抱起他的蜂蜜罐大吃起来,小鸟问他为什么不留着过冬,他说他吃的又不是真的蜂蜜,是梦里的蜂蜜。小鸟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也将自己留在坛子里过冬的种子吃个精光。吃完后,两个小伙伴觉得还不尽兴,索性把蜂蜜罐也砸了,还玩杂技一般,把家里所有的东西翻出来往天花板上抛,乐不可支。他们想反正是做梦,等我们醒过来,一切像没有发生过那样。两个小家伙在家里闹
4、够了,又到外面玩。这时,动物园里不慎跑出来的那只袋鼠撞进了他们的家。过来一阵,猪猪管理员追赶过来了,看到眼前的一切,他误以为是袋鼠闯的祸,便赶紧将房子打扫干净,将破碎的蜂蜜罐一点一点的补起来,还细心地往罐子和坛子里装满了蜂蜜和种子,这才带着袋鼠回去了。而小熊和小鸟终于玩累了,决定“醒”过来。他们往自己身上掐了一把,就这样“醒”过来了。他们拉开家门发现:“啊,刚才真的是在做梦哎,房间里干干净净的,蜂蜜和种子也都还在满满地装在罐子和坛子里呢!”,守护孩子的梦,你从故事中想到了什么?故事给你什么启迪?故事中的小熊和小鸟、猪猪管理员分别代表谁?,启 示,现实与梦想(犯错误的权利?)猪猪管理员象征?(守
5、护孩童梦想的人)温厚、宽容、善解(抚育者),游戏精神,什么是游戏精神?,2023/5/27,思考:1、父母及教师该如何做才能守护孩子的梦?2、教师游戏精神的缺失会给儿童带来什么恶果?3、如何正确认知幼儿园游戏的性质和价值?4、怎样开展游戏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呵护儿童的游戏精神?,可贵的游戏精神,从游戏中考量幼儿的游戏精神,隆昌县乡土区域活动评比现场:镜头一:桂花井幼儿园烧烤摊区:师:我想吃烧烤。幼:假的!镜头二:迎祥幼儿园小班幼儿投入的转动拨浪鼓、大班一幼儿一直在表演区忘情的打手鼓;黄家幼儿园:孩子投入的打竹筒保龄球周兴幼儿园:孩子认真的给“急诊病人”看病,讨 论,小时候玩过什么游戏?给你留下的最
6、深的感受是什么?,参考书目,儿童游戏通论,刘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要探讨:儿童游戏的意义、特点、价值和功能,揭示儿童游戏和社会文化、儿童发展、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参考书目,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刘焱,中国社会出版社,主要探讨:游戏概念、幼儿园游戏特点、幼儿园游戏的教学实践模式及可行性与需要的条件。,参考书目,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黄进,江苏教育出版社,主要探讨:梳理游戏与幼儿教育的关系,从“儿童中心”到“对话精神”,从幼儿到教师作为游戏者,从传统玩具到现代玩具,本书做出了富有特色的论述。,参考书目,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美)约翰逊等编,华爱华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要探讨:将有关游戏和发展
7、的研究告诉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如何通过游戏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2023/5/27,学习内容(一)理论篇,2023/5/27,主要内容(二)实施篇,想一想 学前儿童玩沙、玩水、玩积木、玩各种各样成人不以为然的东西,常常乐此不疲。那么,究竟游戏是什么?儿童游戏具备哪些与成人游戏不同的特征,又有哪些类型呢?,第一章游戏的概念与理论,第一节多视角的游戏定义第二节国外经典的游戏理论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与分类,第一节多视角的游戏定义,一、多视角的游戏定义,(一)文化视野中的游戏(二)社会学视野中的游戏(三)语言学视野中的游戏(四)生物学视野中的游戏(五)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六)心理学视野中
8、的游戏,(一)文化视野中的游戏,1、游戏优于文化、超越于文化,游戏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文化繁荣的程度。2、游戏先于文化,文化反过来又制约着游戏的行为。3、游戏的文化差异性,(二)社会学视野中的游戏,儿童社会化过程的步骤:模仿阶段游戏阶段游戏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一种表现(游戏与工作的关系)游戏介于人生的“像”与“不像”之间(源于生活但是却又高于生活),(三)语言学视野中的游戏,希腊语:儿童、轻松自在、琐碎,无价值梵语:动物 儿童 成人、风或浪的运动、单足跳 跳跃等、轻闲 不费力 模样 仿佛闪族语:松散,(四)生物学视野中的游戏(经典游戏理论),“复演说”消除原始的本能“剩余精力消耗说”消耗过剩的精
9、力“松弛消遣说”恢复在工作中消耗的精力“预演说”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五)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儿童的游戏一方面是学习面对真实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超越真实生活的限制,寻求个人的自由。朗格威尔:儿童的世界就是学习的世界。游戏的三种功能:1、儿童从游戏中学习到生活的原则和规则,在轻松的玩耍中,培养了将来踏入社会必需的适应能力;2、在人类的群体的生活里,需要在团体规则限制与个人的自由之间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平衡,而游戏正好具备了让个体拜托社会规则和文化的限制、去寻求个人自由发挥的特性;3、在游戏的一段特定时空里,游戏者可以虚构任何现实生活中所不允许的行为及情节,来逃避现实社会的种种限制,弥补由此造成的不满
10、和沮丧。,(六)心理学视野中的游戏,游戏是由内在动机引起的,自动自发、自由选择的。游戏有着明显的欢乐、幽默感、身体的自发性、认知的自发性、社会的自发性。游戏不同于探索行为,探索在先,游戏在后。游戏不受外在规则的限制,但游戏本身常有其非正式或正式的内在规则,由儿童自行协调制定。游戏随着儿童和情境的不同而有弹性的变化。游戏需要游戏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带有愉悦的体验。,共通性:1、游戏是一种轻松、松散、休闲、自 在的娱乐活动;2、游戏是无价值、不认真、不严肃的,尝试分析在不同视角下的游戏有哪些共同特征?,*游戏与探索行为的区别*,二、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解,思考:定义:什么是游戏?对儿童的意义?(一)游戏
11、是儿童的需要(二)游戏是儿童的工作(三)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童年蕴含在童谣的神韵中,在天真烂漫的吟唱中,童年与铁环一起滚动,与绳子一起跳跃,与风筝一起飞扬,与陀螺、积木、石子、野花共同汇成了一个游戏的童年,快乐的童年!,你会玩吗?,著名学者于光远曾说过:“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儿童为什么喜欢游戏?游戏实现了儿童头脑的、双手的、眼睛的、嘴巴的、空间的、时间的“六大解放”。游戏使儿童“从受束缚的现实生活中,从成人强加给他们的限制中逃避了出来,于是各种生活领域中的界限被消除了
12、”,儿童为什么喜欢游戏?游戏的特点与儿童发展需求相符儿童活动特征与身心发展需求:活泼好动、好奇、好模仿、情绪化、对规则感兴趣、积极主动、合作等。,提问2:你从下面的诗句中能找出儿童的游戏吗?它是什么游戏?,(1)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3)抚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唐 白居易 野趣,提问3:游戏是什么?一个经典的对话,妈妈:“汤姆,我要打扫房间,你到外面去玩。”汤姆:“到外面玩指的是什么?”妈妈:“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汤姆:“不,我不知道。”妈妈:“好吧,你出去做你想要做的事直到什么
13、时候你尽兴了,你就回来吃饭。”汤姆:“你是叫我在院子里打球呢,还是叫我把自行车油漆好,或是练习倒立,或是引逗安妮的小妹妹,还是掏鸟蛋?”,解读游戏,什么是游戏(关于游戏的概念)幼儿园游戏的性质游戏的特点游戏的功能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因素,一、什么是游戏?,目前尚没有准确的定义 游戏就是“玩”百度-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游戏提供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具有虚构性(想象)、兴趣性(直接的兴趣)、愉悦性(愉快的情绪)和具体性(充满动作和语言)。游戏是一种自由选择,出自于儿童的内在动机,而且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没有追寻目标
14、的压力,因此游戏是富于轻松与变通的。,什么是游戏?,教材: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学前教育学黄人颂-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一)游戏是儿童的需要,1、游戏是儿童身体活动的需要 2、游戏是儿童认知活动的需要 3、游戏是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一)游戏是儿童的需要,幼儿的基本需要:三个层次九种需要,(二)游戏是儿童的工作,1、游戏与工作的对立2、游戏与工作相互转换3、儿童游戏就是工作,(三)游戏是儿童的权利,1、儿童有满足游戏愿望的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
15、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每个儿童均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因地制宜地为儿童游戏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鼓励提供从事游戏活动的适当的均等的机会。2、儿童有自主游戏的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儿童有权受到保护,以免受到对身心健康有害的影响。儿童有权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游戏的愿望,可以自由选择同伴。3、儿童有充分游戏的权利 席勒指出:只有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每个儿童不仅应拥有游戏的权利,同时要有充分游戏的权利。即要保证儿童有充足的游戏时间、游戏的空间和游戏的玩具材料,以及全社会
16、对儿童游戏的理解和支持。,第二节 国外经典的游戏理论,一、早期游戏理论的理解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三、皮亚杰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四、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五、游戏理论的发展及价值思考,一、早期游戏理论的理解,(一)古典的游戏理论(二)对古典游戏理论的评析,(一)古典的游戏理论,1、精力过剩说(剩余精力说)2、松弛消遣说(娱乐论)3、复演说(种族复演说)4、预演说(生活预备说),(二)对古典游戏理论的评析,贡献 对游戏分类的影响 游戏发展论的出现 对于儿童游戏重过程轻结果的描述局限性 只能对一小部分游戏行为做解释,不能解释儿童游戏的全部行为 把儿童游戏与小动物的游戏需要等同起来,认为游戏是
17、儿童生物本能的表现,是儿童基本生活欲望的表现。结论大都相互重复或相互矛盾,只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决了部分问题,没有揭示游戏的本质,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一)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二)埃里克森的掌握论(三)配勒的角色扮演(四)门宁格的宣泄说及相关研究(五)对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一)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1、游戏的“发泄”、“补偿”说本我 自我 超我2、游戏的动机是“惟乐原则”3、游戏的时期是短暂的,游戏满足了孩子想做大人的愿望。游戏帮助儿童掌握创伤事件,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对弗洛伊德观点的评价,进步:(1)将游戏的研究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密切联系(2)强调早期经验对成年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游戏 理论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7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