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发展与资源环境.ppt
《口发展与资源环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发展与资源环境.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一、人口与资源 二、人口与环境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口与资源,一、人口与资源的一般关系资源,是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源状况是制约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只有与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才具有经济意义。人口素质越高,科学技术越进步,资源的内容就越广泛、利用价值也就越大。有关资源的静态观点是错误的,但是资源并不是无限的。在既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下,资源对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容纳量总有一个“可持续性限制”,最终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生活水平和人口数量、资源存量以及科学技术的关系
2、可以用下面的关系式表示:式中L为生活水平,R为资源存量,A为科学技术,P为人口数量。,在人口与资源关系中,人口素质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E阿克曼把人口和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按照资源人口密度和生活水平对资源的有效需求以及决定资源供给的技术水平,把世界不同国家划分为5个人口-资源类型。总的看来,资源需求量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但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长期利用自然资源的潜在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世界人口-资源类型,Concept,欧洲型,潜在粮食生产资源不足的技术落后地区,人口数量与资源比率低的技术先进地区,人口数量与资源比率高的技术先进地区,人口数量与资源比率高的
3、技术落后地区,人口数量与资源比率低的技术落后地区,二、人口增长与粮食供给 食物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也是人口规模扩大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从二战前世界粮食生产量与人口增长量之间的关系看,粮食增长率是高于人口增长率的,例如,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18501950年的100年间,世界粮食产量至少增长了2.5倍,同期人口数量仅增长了1.1倍。但是,在19502010年的60年间,世界粮食产量由6.89亿吨增加到22.8亿吨,增长了2.31倍,同期人口数量由25.19亿人增加到68.18亿人,增长了1.71倍,虽然粮食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但是人口与粮食的关系非常紧张。再加上世界人口增长和粮食生产的
4、极端不平衡性,区域性的粮食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世界人口与粮食关系的脆弱性变得越来越明显。为了改变十分脆弱的人口与粮食供给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农业技术革新,努力增加粮食产量;努力控制世界人口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增长对粮食供给形成的巨大压力。,关于我国的人口增长与粮食供给。我国1950年粮食产量为13215万吨,人口数量为55196万人,人均239公斤;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为54641万亿吨,人口数量为134100万人,人均407公斤;粮食产量增长3.13倍,人口数量增长1.43倍,人均产量增长70.29%。尽管粮食产量增长速度较高,但由于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
5、人均产量增长速度还是较慢,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对于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之间的关系,早就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一方面努力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对粮食需求的压力;另一方面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 B.Brown)1994年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唤醒小小星球”的对中国人口与粮食问题的研究报告,他根据对中国人口增长和粮食生产的预测,得出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将对全球粮食供给产生巨大压力的结论。他认为,中国人口每年增加1400万人,到2030年将增加到16亿,如此之大的人口规模将会对粮食和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产生巨大的需求;
6、按人均粮食消费290公斤和400公斤两个标准测算,粮食总需求分别为4.79亿吨和6.41亿吨。应该说,他对粮食总需求的估计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他根据对人均占有的农田面积不足、水资源紧张、主要粮食单产和化肥使用量较高以及近1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分析,得出2030年粮食总产量将下降20%,即生产能力由1990年的3.4亿吨减少到2030年的2.7亿吨,2030年中国粮食净进口2.07亿吨和3.69亿吨以及6.4亿人要靠进口粮食养活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对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也是错误的。,中国科学院胡鞍钢经过测算认为,2020年中国粮食供给量将增加到7亿吨7.3亿吨,粮食净进口1000万吨3000万吨。中国
7、农业科学院李应中根据中国人口、能量和动物蛋白的需求、耕地、复种指数、粮食播种面积的动态变化,预测的2030年粮食总产量为6.96亿吨,而同期需求为5.20亿吨6.88亿吨,人均粮食产量为400公斤450公斤,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略有剩余。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对中国未来粮食供求状况的预测结果为:2020年中国粮食净进口量为4300万吨;美国农业部预测的中国2030年粮食生产量为5.79亿吨,粮食净进口量为4000万吨5000万吨。,三、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 人口增长必然产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因为,人口增长必然扩大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如粮食、住房等),进而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促进工业、交通
8、运输业等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对土地的需求(如厂房、道路等)。当然,人口增长(包括知识增长)也为土地资源向深度和广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了条件。进入20世纪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尤其是无节制地大量砍伐森林,导致土地沙化面积扩大,成为耕地面积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由于人口增长,仅城市扩建和兴建工厂占用耕地,全世界每年就多达800万公顷。再就是,世界上将近1/5的的土地受到侵蚀,35%的土地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威胁;如我国每年水土流失损失的表土大约为50亿吨,其中黄河16亿吨;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3.62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3
9、.97万平方公里。,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亿公顷耕地,人均0.24公顷,我国12172万公顷,人均0.091公顷。由于耕地开发潜力有限,随着人口规模的继续扩大,无论是全世界还是我国,都将面临人均耕地减少的严重问题。,四、人口增长与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是地球上储量最大、生长周期最长的陆地植物资源。森林的功能十分广泛。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是形成区域小气候、水文条件和地理景观的重要因素,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提供氧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防止和消除噪声等多种生态功能。森林资源作为生态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的供应者之一,为人类提供着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所需要的木材,以及可直接食用的大量水果、干果和菌类等。因此,森林的价值决不仅仅是它所直接提供的产品,还包括保护环境方面的间接收益。据国外提供的资料,森林提供林产品的价值约占1/4,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价值约占3/4。芬兰2.27亿公顷森林每年提供的木材价值为10亿马克,但提供的间接价值却高达53亿马克;美国森林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之比为19。,据科学家估计,人类产生初期,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大约为76亿公顷,覆盖率为70%左右;19世纪中叶减至55亿公顷和50%左右;目前为25亿公顷和23%左右。我国的森林面积,1949
11、年为1.87亿公顷,覆盖率为13.0%;70年代为1.80亿公顷,覆盖率为12.7%;1991年1.29亿公顷,覆盖率为13.4%;2010年1.95亿公顷,覆盖率为20.36%。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面积的减少,除了自然破坏外,人口增长形成的对森林资源越来越大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耕地面积增加基本上都是开发森林的结果。,五、人口增长与淡水资源 淡水资源作为一种天赋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地球上并不缺水,水资源总量为14.5亿立方公里,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2.7%,其余97.3%都是人们生活、农业和工业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在可供利用的淡水中,有77
12、.2%的分布在南北两极、22.4%的水资源以地下水的形式深藏在地表深处,实际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0.4%的淡水资源可供循环利用。可见,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这才是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的核心问题。自工业化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以更大的速度增长。据估计,公元前1个人每天消耗的生活用水为12升,中世纪增加到2040升,18世纪增加到60升,2000年增加到100立方米左右。,其实,真正的用水大户并不是对水的直接消耗,而是农业灌溉。据统计,农业灌溉用水占淡水资源消耗总量的75%左右,美国和日本农业用水量是工业用水量的23倍。当然,工业用水量也很大,而且增长速度极快。由于对水资源的需求
13、量快速增加,使本来就分布不平衡的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的供求矛盾。目前,全世界每年都有4.5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如按当前形势发展下去,25年后全世界严重缺水的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2001年召开的50多个国家的环境专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上,已经把水资源短缺导致的危机列为排在全球变暖之后的第二大环境问题。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4180.2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9%;201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18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属于13个贫水国之一。,水资源问题还表现为污染严重。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每年排出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约为4200亿立方米,造成的水
14、体污染为55000亿立方米,致使1/3的淡水资源受到污染;2000年全世界污水排放量达到18000亿立方米。2009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37.47亿吨,其中11.11亿吨不达标;工业废气排放量为519168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498万吨;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5804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77.9%。我国27条主要河流中的15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地下水资源的47个城市中的43个被污染。2007年5月发生于太湖的蓝藻污染就曾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以至于居民饮用水都成了问题。,六、人口增长与矿物资源和能源 矿物资源是人口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目前70%的工业制成品原料和90%的能源来
15、自于矿物资源。矿物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相对于恒定资源和生物资源来说,更具稀缺性,更容易因为遭受严重破坏变得不可逆转。矿物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从而导致了人口与资源关系的诸多矛盾。,第二节 人口与环境,一、环境与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人口生存的环境包括生物圈、大气层、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能源等自然环境以及经过人类劳动建造的城市、村庄及其他人工建筑物等人工环境。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环境是由许多复杂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通常称之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使生物环境
16、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有机体。,(二)生态系统的分类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生命系统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命有机体的总和。环境系统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光、热、空气、水、土壤以及各种有机和无机元素的总和。生态系统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包括人工生态系统或人类生态系统。,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利用 在人类产生初期,主要是如何适应自然环境的问题。人类使用的劳动工具是石块、木棒等自然物,主要食物来源于采摘野果、狩猎和捕鱼,人类生存空间及增长速度完全取决于环境的承载力。在这个阶段,人类主要是适应环境,对环境的能动作用微乎其微,对台风、洪水泛滥、泥石流、火山爆发、地震等
17、环境灾害所造成的破坏处于无法防御的被动局面。因此,基本上没有对环境系统造成破坏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取代了更原始的采集业和狩猎业,生产型经济逐渐取代了依赖型经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开垦耕地、建造房屋和畜棚,有了对环境的改造活动。在环境系统中,除了自然系统之外,就出现了基于人类劳动所形成的人工环境。当然,这种人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还很大。农业社会后期,由于人口增加带来的对生活资料的需求的增长,人类加深了对土地的依赖和开发程度。为了从自然界得到更多的物质资料,开始了毁林开荒、变牧为农、围湖造田等影响环境的活动。,进入工业时代后,人类加大了对环境的利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 资源 环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7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