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格构加固边坡的设计与施工.doc
《07格构加固边坡的设计与施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格构加固边坡的设计与施工.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格构加固边坡的设计与施工71 概 述711 格构的作用、特点及适用条件 传统的格构是用毛石、卵石或顶制的空心砖在人工开挖的软质边坡面上,按正方形或菱形干砌或浆砌形成骨架,格构中间种草,以减少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从而达到护坡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该方法在铁路、公路的边坡和路堤防护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格构加固技术是利用浆砌块石、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进行边坡坡面防护,并利用锚杆或锚索加以固定的一种边坡加固技术。格构技术一般与公路环境美化相结合,利用框格护坡,同时在框格之内种植花草可以达到极其美观的效果。这种技术山区高速公路中高陡边坡加固中被广泛采用,其护坡达到既美观又安
2、全的良好效果。格构的主要作用是将边坡坡体的剩余下滑力或土压力、岩石压力分配给格构结点处的锚杆或锚索,然后通过锚索传递给稳定地层,从而使边坡坡体在由锚杆或锚索提供的锚固力的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就格构本身来讲仅仅是一种传力结构,而加固的抗滑力主要由格构结点处的锚杆或锚索提供。一般提及到的格构加固技术是一种广义的术语,它包含了格构本身和锚杆(索)两部分。 边坡格构加固技术具有布置灵活、格构形式多样、截面调整方便、与坡面密贴、可随坡就势等显著优点。并且框格内视情况可挂网(钢筋网、铁丝网或土工网)、植草、喷射混凝土进行防护,也可用现浇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素泥凝土)板进行加固。 根据格构的特点和作用,
3、格构加固技术特别适用于坡度较陡、坡体岩土均匀且较坚硬的公路边坡或公路滑坡。但应当注意,对于不同稳定性的边坡应采用不同的格构形式和锚固形式的组合进行加固或坡面防护。例如,当边坡定性好,但因前缘表层开挖失稳出现塌滑时,可采用浆砌块石格构护坡,并用锚杆锚固;如果边坡稳定性差,可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加锚杆(索)进行加固;而对于稳定性差、下滑力大的滑坡,可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加预应力锚杆(索)进行加固; 所有这些锚杆(索)都必须穿过滑动面并使锚固段位于稳定可靠的地层中,方能起到阻滑的作用。 712 格构的结构型式及其布置 根据格构采用的材料不同,格构可分为浆砌块石格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和预制预应力混凝
4、土格构(又称PC格构)。其中PC格构在日本应用较为广泛,并有较为完善的设计施工规范;目前我国在边坡工程中主要使用浆砌块石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格构的常用型式有4种: 1)方型:指顺边坡倾向和沿边坡走向设置方格状格构(如图71所示)。格构水平间距对于浆砌块石格构应小于3Om,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应小于5Om。 2)菱型:沿平整边坡坡面斜向设置格构(如图72所示)。格构间距对于浆砌块石格构应小于3Om,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应小于5Om。 3)人字型:按顺边坡倾向设置浆砌块石条带,沿条带之间向上设置人字型浆砌块石拱或钢筋混凝土(如图73所示)。格构横向或水平间距对于浆砌块石格构应小于3Om,对于
5、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应小于45m。 4)弧型:按顺边坡倾向设置浆砌块石或钢筋混凝土条带,沿条带之间向上设置弧型浆砌块石拱或钢筋混凝土(如图74所示)。格构横向或水平间距对于浆砌块石格构应小于3Om,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应小于45m。 72 边坡格构加固设计 721 格构加固设计的一般要求 格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工程的服务期限,可按照5080年服务期进行设计。设计之前,应在调查、收集、分析原有地形、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详细工程地质勘察,进行现场钻探和各种试验,搞清楚地质体的强度、渗透性、断层和节理的形态与产状,以及边坡的环境地质条件;并对边坡稳定系数进行计算,作为设计的依据。边坡设计荷载应包括边
6、坡体自重、静水压力、渗透压力、孔隙水压力、地震力等。 对于整体稳定性好,并满足设计安全系数要求的边坡,可采用浆砌块石格构进行护坡。采用经验类比法进行设计,坡度一般不大于35,即117。当边坡高度超过30m时,须设马道放坡,马道宽153Om,如图75所示。对于整体稳定性好,但前缘出现溜滑或坍滑的公路滑坡,或坡度大于35的高陡边坡,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进行护坡,并采用锚杆进行加固。采用经验类比和极限平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锚杆须穿过潜在滑面1520m,且采用全粘结灌浆。对于整体稳定性差,且前沿坡面须防护和美化的滑坡,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与预应力锚索进行防护。而对于整体稳定性差、滑坡推力
7、过大,且前沿坡面须防护和美化的滑坡,宜采用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格构与预应力锚索进行防护。锚固荷载可按第六章锚杆(索)的锚固力计算公式以及有关预应力锚索设计吨位推荐值或规定进行确定。 边坡格构加固设计的内容包括: 1)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荷载计算; 2)选择格构型式及加固方案; 3)拟定格构的尺寸、确定锚杆(索)的锚固荷载; 4)锚杆(索)的设计计算; 5)格构内力计算及结构设计; 6)加固后边坡的稳定性验算。设计程序流程如图76所示。其中加固前后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验算均采用第二章中介绍的条分法(对于滑坡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锚杆(索)的设计计算已在第六章进行了详细阐述;下面主要就锚固荷载和格构设计
8、计算进行探讨。 722 锚固荷载的计算对于采用格构加固的高陡边坡设计,首要的问题是计算锚固荷载;边坡在设计所提供的锚固荷载的作用下应处于稳定,并且稳定性系数应达到规范要求(对于一级和高速公路1213,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l112)。通常情况下,计算锚固荷载应根据边坡的破坏类型确定计算方法。对于无连续滑动面的直立或近直立的边坡,在采用锚杆(索)挡墙加固时,可以采用土压力理论计算土压力或岩石压力,然后确定锚固荷载,这类问题在挡土墙设计中有详细介绍。而对于具有连续的潜在滑动面的边坡,采用条分法稳定性进行锚固荷载反算,下面仅介绍这种方法。如图77所示边坡受力分析,取一个条块作为独立分析单元,其上的作用力
9、包括坡面荷载Q、条块重力W、锚索预应力L、剪切面反力N、抗滑力S以及条间作用力E和V。根据竖向平衡可以得到: (7.1)式中的抗滑力S可以表示为抗剪强度与安全系数的比,因此可以解出滑面的法向力: (7.2)边坡的安全系数: (7.3)为了简化计算,忽略条间作用力;如果坡面荷载为0,则上式变为: (7.4)式中:; 条块滑面倾角; bi条块滑面长度; 锚索倾角;ci,滑面强度参数,通常假定原整个滑面是均匀分布的。 利用式(74),按照规范确定安全系数后,反算锚固荷载L;从上面的推导可以看出,采用的方法实际上是第二章中介绍的简化的Bishop条分法,同样可以采用第二章中介绍的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按
10、照上述考虑锚固荷载的原理进行锚固荷载反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地下水、地震等的考虑与边坡稳定性分析完全相同。 723 格构的结构设计与计算 根据计算求得的锚固荷载和边坡实际情况,确定锚索分布及不同高度的锚索设计锚固力,然后计算格构的内力。为了方便,将两个锚固点之间的格构梁简化为一个简支梁来计算其内力,简化模型如图78所示。严格地讲,简化模型梁上的分布荷载应根据相应格构所处边坡位置上的岩土压力和设计锚固力确定,但对于某些边坡的岩土压力分布极其复杂,因此通常按最不利原则,用锚索的最大设计荷载T近似计算分布荷载P,即: (7.5)式中:l两锚索之间格构梁的长度;T1,T2格构梁两端锚索的设计荷载(T1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7 加固 设计 施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76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