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第三章)岩土的原位测试技术.ppt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第三章)岩土的原位测试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第三章)岩土的原位测试技术.ppt(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 岩土的原位测试技术,1 概述,1.1 概念指现场基本保持地基土的天然结构、天然含水量、天然应力状态的情况下,测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试验方法,不需经过钻探取样,直接测定岩土力学性质,更能真实反映岩土的天然结构及天然应力状态下的特性原位测试所涉及的土尺寸较室内试验样品要大得多(土体体积大、代表性好),因而更能反映土的宏观结构如裂隙等对土的性质的影响,比土样具代表性可重复进行验证,缩短试验周期,1.2 优点(与室内试验比较),土体原位测试方法很多,可以归纳为下列两类:(1)土层剖面测试法(logging or stratigraphic profiling methods):主要包括静
2、力触探、动力触探、扁铲松胀仪试验及波速法等 土层剖面测试法具有可连续进行、快速经济的优点。(2)专门测试法(specific test methods):主要包括载荷试验、旁压试验、标准贯入实验、抽水和注水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土的专门测试法可得到土层中关键部位土的各种工程性质指标,精度高,测试成果可直接供设计部门使用 精度超过室内试验的成果,1.3 土体原位测试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测试方法(包括CPT、DPT、PLT、PMT、FVST、SDPT),其应用可归纳为:(1)土层土类划分(2)确定天然地基承载力(3)测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C、)(4)在桩基勘察中的应用(5)评价砂土和粉土的地震液
3、化(6)求解土的固结系数、渗透系数及不排水抗剪强度等(7)检验压实填土的质量及强夯效果(8)进行浅基础的沉降计算(9),1.4 土体原位测试的应用,2 静力载荷试验,2.1 定义及特点平板静力载荷试验(PLT:plate load test),简称载荷试验在保持地基土天然状态下,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并观测每级荷载下地基土的变形特性,是模拟建筑物基础工作条件的一种测试方法,优点:对地基土不产生扰动,结果最可靠、最具有代表性,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是确定承载力的最主要方法缺点:价格昂贵、费时,现场载荷试验,千斤顶,荷载板,2.2 静力载荷试验设备,加载稳压系统承压板、加载千斤顶、
4、稳压器、油泵、油管等组成反力系统有堆载式、撑壁式、锚固式等量测系统压力表、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1)载荷测试一般在方形坑中进行(2)安装设备(3)分级加荷 加荷原则:第一级为坑底原有重力,后每级按:中低压缩性土50kPa,高压缩性土25kPa,特软土为10kPa,2.3 静力载荷试验方法,(4)观测每级荷载下的沉降观测时间间隔:加荷开始后,按间隔5、5、10、10、15、15min观测沉降;以后每30min进行一次稳定的标准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0.1mm时,本级荷载下沉降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对于软粘土最好观测24h以上,对于正常固结粘土要8h,对于老粘土、砂土、砾石等要4h,(5)尽
5、可能使最终荷载达到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以评价承载力的安全度结束试验的标准 当下述情况出现时即可停止实验a)承压板周围的土体出现裂缝或隆起,沉降的很快b)在荷载不变的情况下,沉降速率加速发展或接近一个常数。压力沉降曲线出现明显拐点c)总沉降量超过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1/10,(6)当需要卸载观测回弹时,每级卸荷量可为加荷量的2倍,历时1h,每隔15min观测一次。荷载完全卸除后,继续观测3h,2.4 测试数据整理,压力沉降量关系曲线P-s曲线的特征:段直线段段曲线段段直线段,(1)以压力为依据 Ps 曲线上的两个特征点 比例极限P0(临塑荷载Pcr):P-s曲线上第一直线段的终点对应的荷载,可
6、以作为砂土、超固结粘土、砾石土的承载力极限承载力Pu:P-s曲线上的第二个拐点对应的荷载,2.4.1 地基的承载力可用下述方法确定,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R R=Pcr R=Pu/F,安全系数F=23,(2)以相对沉降量为依据对中、高压缩性土,地基受压破坏形式为局部剪切破坏或冲剪破坏,P-s曲线无明显拐点。这时用P-s曲线上沉降量s与承压板的宽度B之比为0.02所对应的压力为地基容许承载力对砂土和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则采用所对应的压力,土的变形模量指土在单轴受力,无侧限情况下的应力与应变之比可由P-s曲线的直线变形段,按弹性理论公式求得,下式适用于同一层位的均匀地基,2.4.2 计算变形模量E0,2
7、.5 测试精度影响因素,(1)承压板的尺寸B45cm(5000cm2)时,沉降量随B的增加而降低B45cm(5000cm2)时,沉降量随B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基础宽度一般均超过30cm,所以B不宜太小,一般来说,大的比小的好,最好与实际基础面积相同 但太大则需大的压力,有时难以达到所以承压板的面积应适中 1000cm2A5000cm2,(2)承压板埋深载荷测试的影响深度一般为1.5-2倍承压板宽度(或直径)在影响深度范围内土性应保持一致,否则测试成果就不能反映出土层的真实性质如果场地土层多,且都是重要的持力层,应分层做载荷试验如果土层较薄,达不到2倍承压板的宽度,就应采用小的承压板或螺旋板载荷试验
8、,2.6 螺旋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将螺旋形承压板旋入地面以下预订深度,在土层的天然应力条件下,通过传力杆向螺旋形承压板施加压力,直接测定载荷与土层沉降的关系测定土的变形模量、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固结系数测定深度为1015m,2.7 水平载荷试验,地基土水平载荷试验,单桩水平载荷试验,3.1 定义静力触探(Static 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是借助机械把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匀速压入土中,通过测定探头的端阻q、侧壁摩阻力f来确定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划分土层的一种土体勘测技术,3 静力触探试验,3.2 测试设备与种类,设备组成:触探主机和反力装置触探主机可分为液压
9、式和机械式反力装置可分为自重式和锚式测量与记录显示装置探头和探杆,触探主机为液压传动式的,反力装置为自重式,触探主机为液压传动式的,反力装置为地锚式,触探主机为机械传动式的,反力装置为地锚式,3.3 静力触探探头,工作原理将探头压入土中时,由于土层的阻力,使探头收到一定的压力;土层的强度越高,探头所受到的压力越大通过探头内的阻力传感器,将土层的阻力转换为电信号,由仪表测量出来,国际标准探头的规格锥头顶角60、底面积10cm2、侧壁摩擦筒面积150cm2、透水石在锥底,3.3 测试原理,运用三个方面的原理材料弹性变形的虎克定律、电量变化的电阻率定律和电桥原理土的强度土的阻力传感器的应变电阻的变化
10、电压的输出电子仪器的放大和输出,I电流R电阻 U电压,探头是静力触探仪的关键部件,分为三种类型:单用(桥)探头、双用(桥)探头、多用(孔压)探头,Ps:比贯入阻力,qc:锥尖阻力,fs:侧壁摩阻力,uw:孔隙水压力,单用(桥)探头 双用(桥)探头 多用(孔压)探头,(一)探头率定率定的目的是求出测量仪表的读数与荷载之间的关系率定系数率定的设备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1.可移动的活动架2.量力环,3.4 测试步骤,探头率定的步骤:a.安装设备b.把连着电缆线和记录仪表的探头安装上c.旋转手轮施加压力,边记录仪表上的读数 d.画压力读数曲线,一般情况下应该是直线e.求率定系数KK等于直线的斜率,野外测试
11、的关键步骤:a.布孔位,平整场地b.安装触探机,并调平机座(为使贯入压力保持垂直方向),把机座与反力装置衔接 c.将探头、测量电缆、探杆连接起来,并检查测量仪表,并调零d.将连着探杆的探头压入地下,同时记录深度值和测量仪表的数据,注意事项,(1)触探机就位后,应调平机座,并使用水平尺校准,使贯入压力保持竖直方向,并使机座与反力装置衔接、锁定(2)触探机的贯入速率应控制在1-2cm/s,一般为2cm/s;使用手摇式触探机时,手把转速应力求均匀(3)使用记读式仪器时,每贯入0.1m或0.2m时应记录一次读数(4)遇下列情况时应停止贯入:a、触探主机负荷达到其额定荷载的120%时 b、贯入时探杆出现
12、明显弯曲 c、反力装置失效 d、探头负荷达到额定荷载时 e、记录仪器显示异常,3.5.1 初读数的处理初读数指探头在不受土层阻力的条件下,传感器的初始应变的读数影响初读数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温度。消除初读数影响的办法,可采用每隔一定深度将探头提升一次,在其不受力的情况下将应变仪调零一次,或测定一次初读数。后者在进行应变量计算时,按下式消除初读数的影响=1-o 式中:应变量,1探头压入时的读数 o初读数,3.5 测试数据的处理,3.5.2 贯入阻力的计算,将电阻应变仪测出的应变量,换算成比贯入阻力ps(单桥探头),或锥头阻力qc 及侧壁摩擦力fs(双桥探头),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al、a
13、2应变仪标定的单桥探头、双桥探头的锥头传感器及摩擦传感器的标定系数,MPa、q、f单桥探头、双桥探头的锥头及侧壁传感器的应变量,,3.5.3 摩阻比的计算,摩阻比以百分率表示的双桥探头的各对应深度的锥头阻力和侧壁摩擦力的比值,即,(2)绘制触探参数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包括qc-H,fs-H,FR-H,CPT 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特别广泛(1)土层划分绘制CPT的贯入曲线(包括qc-H,fs-H,FR-H),然后根据相近的qc、fs和FR,将触探孔分层力学分层,并计算各参数的平均值结合钻探取样,考虑临界深度进一步分层工程地质分层,并定土名,3.6 测试成果的应用,临界深度模型试验及实测表明,地表厚层均
14、质土的贯入阻力自地表向下是逐渐增大的。当超过一定深度后,阻力才趋近一个常数值,这个土层表面一定深度就称为临界深度临界深度在砂土中表现明显,在粘土中基本不存在,(2)土类划分单桥探头根据Ps,Ps大的一般为砂层,Ps小的一般为粘土层双桥探头 在划分土类时,以qc为主,结合fs(或Rf),并在同一层内的触探参数值基本相近为原则不同的土有不同的Rf,砂类土 Rf通常小于或等于1,粘性土Rf常大于2,CPT可以确定如 c,Cu,Dr,Es,sat,等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确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4)确定浅基的承载力,用静力触探确定地基承载力一般依据的是经验公式,是建立在静力触探与载荷试验的对
15、比关系上确定的是地基承载力的基本值,需经过深、宽修正用于一般的建筑物地基土的成因、时代及含水量等对静力触探求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公式有影响,经验公式有地区性,地基基本承载力f0与PS(qc)经验关系式(Mpa),经统计分析,有人提出:式中、为土类修正系数,静力触探机理和桩的作用机理类似,静力触探相当于沉桩的模拟试验。与静力触探相比,桩的表面粗糙,直径大,沉桩对桩周土的扰动大,沉降速度慢。应与桩载荷测试配合使用,互相验证。静力触探法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基本公式如下:,(5)确定单桩的承载力,a.国外法,b.国内的方法铁路系统法单桩的容许承载力,4 标准贯入试验,4.1 定义标准贯入试验(简称为SPT
16、)在现场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落距76cm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带有小型取土筒的标准贯入器先打入土中15cm,然后记录再打入30cm的锤击数的原位试验,4.2 计数方法、将贯入器预先打入15cm,不计数;、然后开始记录每10cm的击数,累计打入30cm;、最后将30cm的击数累加。一般表示为:N=5+6+5、如果击数达到50击时,贯入深度还未达到30cm,则 可停止试验,记录50击时的实际贯入深度,然后再 换算成30cm的击数,即N=30*50/S;、如果贯入器进入碎石土或碎块状岩石层出现反弹,则停止试验,击数记为“反弹”,、判别砂土的密实度(GB50021-2001),4.3 主要
17、应用,、利用贯入器采取的扰动样,进行土层定名(GB50021-2001),、判别饱和砂土、粉土的液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划分花岗岩风化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13-84-2006),、估算地基承载力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13-84-2006),、关于应用标贯击数时是否需要修正的问题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不需要进行修正;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判断砂土密实度时不需要修正,确定地基承载力时需要修正;3)、其它
18、国内外规范对该问题也有不同规定。因此,由于各种规范的意见不统一,所以勘察报告首先提供未经修正的实测值,这是基本数据。然后在应用时,根据当地积累资料时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修正和如何修正。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对该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如下:,The end,5.1 定义十字板剪切试验(FVST:field vane shear test)是用插入软粘土中的十字板头,以一定的速率旋转,测出土的抵抗力矩,然后换算成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测试方法,5 野外十字板剪切试验,优点不用取样,特别是对难以取样的灵敏度高的粘性土,可以在现场对基本上处于天然应力状态下的土层进行
19、扭剪。所求软土抗剪强度指标比其他方法都可靠野外测试设备轻便,操作容易测试速度较快,效率高,成果整理简单缺点仅适用于江河湖海的沿岸地带的软土,适应范围有限,对硬塑粘性土和含有砾石杂物的土不宜采用,否则会损伤十字板头,FVST主要用于测定饱水软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时:,4.2 测试原理,4.3 测试设备,(1)压入主机(2)十字板头(3)扭力传感器(4)量测扭力的仪表(5)施加扭力装置(6)其它(探杆等),4.4 测试步骤,4.4.1 扭力传感器率定将板头与传感器连接,拧紧后,把板头插入率定仪的规定座内逐级施加扭矩,并记录仪表的读数,直到传感器的最大容许扭矩绘制扭矩与读数的关系曲线,确定传感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土 工程 测试 技术 第三 原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75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