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重要性与审计风险.ppt
《审计的重要性与审计风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的重要性与审计风险.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第一节 审计重要性 第二节 审计风险,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审计风险的概念和模型,明确检查风险与实质性程序的关系,把握审计重要性的概念及特征,理解并掌握重要性的运用。,本章重点1.审计风险的概念及模型;2.审计重要性的概念及特征;3.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4.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5.重要性的运用本章难点1.如何控制审计风险 2.重要性的运用,第一节 审计的重要性,一、重要性的概念二、重要性的运用三、审计重要性的评估标准四、计划审计工作时对重要性的评估五、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七、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八、
2、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一)重要性定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重要性中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简单而言,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审计后的报表不可能做到100%正确,也就是说,如果审后的报表中存在的错漏报,无论从金额还是性质上,都不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决策,那它就是不重要的,反之就是重要的。故CPA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就要考虑,该错漏报在什么程度时就不影响报表
3、使用人的判断决策,什么情况下就会影响。如果找到了这个分水岭,这个分界点,那CPA就可以把审计后的报表中含有的错漏报定在这个点上,定在这个上限上,只要错漏报未达到这个点,就不会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决策,那这个上限实际上就是重要性水平。,一、重要性的概念,(二)重要性的特征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所谓数量方面,是指错报金额的大小,性质方面则是指错报的性质。3.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决策而言的。重要性既包括金额也包括性质,但最终落脚点是数量,重要性水平说的是金额,重要性水平越高,报表中允许的错漏报金额越大,则审计计划可简单些,反之则相反,
4、对CPA而言,重要性水平越高,错漏报金额越大,审计计划就越简单,审计证据就越少。,4.重要性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企业的经营规模,所处的行业等环境。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职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重要性水平时也会不一样。需要注意的是,仅从数量角度考虑,重要性水平只是提供了一个门槛或临界点。在该门槛或临界点之上的错报就是重要的;反之,该错报则不重要。,二、重要性的运用,(一)需要运用重要性的情况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制定审计计划阶段,在确定审计程序、时间和范围时,二是报告阶段,在评价审计结果时。(二)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的原因 1.为了
5、提高审计效率。2.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审计部分是否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的判断有关。3.审计人员应当合理确定重要性。如果重要性原则运用不当,影响审计效率;或者得出错误结论,导致审计风险过大影响审计效果。,重要性水平的运用,编制审计计划时初步判断重要性水平,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考虑的重要性水平,会计报表层,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错漏报的汇总数(已发现+推断),汇总数对审计结果的影响,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账户交易层,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三、审计重要性的评估标准,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考虑重要性。(一)从数量
6、方面考虑重要性 1.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2.小金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审计人员应该对此予以特别的关注。(二)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重要性的质量特征是指错报或漏报的性质,通常被称为重要项目。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但从性质方面考虑却是重要的,如:,1错报对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的有关比率的影响程度。本来是亏损变为了盈利等等,即使金额再小也是重要的。2.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3错报对某些账户余额之间错误分类的影响程度,这些错误分类影响到财务报表中应单独披露的项目。4相对于注册会
7、计师所了解的以前向报表使用者传达的信息(例如,盈利预测)而言,错报的重大程度。5错报对信息漏报的影响程度。6错报对于已审计财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的影响程度,该影响程度能被合理预期将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产生影响。,1.评估的目的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2.评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四、计划审计工作时对重要性的评估,3.重要性水平层次的考虑(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评估 评估财
8、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目的: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时确定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评估方法: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评估基准:有许多汇总性财务数据可以用作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基准,例如,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费用总额、毛利、净利润等。,选择百分比:注册会计师通常运用职业判断合理选择百分比,据以确定重要性水平。比如: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自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或税后净利润的 5%,或总收入的 0.5%;对于非盈利组织,费用总额或总收入的 0.5%;对于共同基金公司,净资产的 0.5%。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评估
9、确定 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恰当(非最低)的重要性水平作为整个财务报表层次的水平。但从谨慎的角度考虑,一般选择最低的。,(2)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确定 1)可容忍错报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称为可容忍错报。可容忍错报的确定以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评估为基础。它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2)确定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时要考虑的因素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4.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调整(1)调
10、整的必要性 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2)调整的方法 1)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2)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五、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一)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审计人员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不一致。1.评价审计
11、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不同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这可能是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也可能是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如果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大大低于编制审计计划时评估的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需要追加或扩大审计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二)评价错报的影响 1.汇总尚未更正错报 汇总尚未更正错报包括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误差。(1)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够准确计量的错报,包括下列两类:对事实的错报。这
12、类错报产生于被审计单位收集和处理数据的错误,对事实的忽略或误解,或故意舞弊行为。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这类错报产生于两种情况:一是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估计值的判断差异,二是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的判断差异,由于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造成错报,管理层却认为选用会计政策适当,导致出现判断差异。,(2)推断误差 推断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包括: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2.评价汇总尚未更正错报的影响(1)基本观点: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评估尚
13、未更正错报单独或累积的影响是否重大。(2)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如果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 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4)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注意:在任何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都
14、应当要求管理层就已识别的错报调整财务报表。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册会计师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错报汇总数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审计人员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大。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额的大小。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为何会成反向关系,有的同学总不明白。例如,总资产是1000万元,第一种情况:报表层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未发现错报为50万元;第二种情况:重要性水平是10万元,未发现错报为50
15、万元。,七、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的关系,(一)审计证据与重要的具体审计项目 就性质而言,越是重要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就越需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意见;对于不太重要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可以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呈反向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低,应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既然重要性水平是由CPA制定的,而其与审计风险又存在着反向关系,审计中,CPA能否把重要性水平定的高高的,从而来降低审计风险?答案是绝对不允许,因为重要性是站在报表使用人角度,由CPA做的专业判断,不是CPA说多少就是多少。,思考题,重要性、审计证据、审计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
16、,反向,反向,同向,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呈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高,允许错漏报大,所需审计证据就少,反之则多;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二者是正向关系,一个项目的审计风险低,则对审计证据的要求就低;现在要解决的是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二者仍然是反向,重要性水平高,允许的错报大。什么时候会发生审计风险,就是审后的报表中的错报金额超过重要性水平,而审计时未发现,从而签发了不恰当审计意见,才会出现审计风险。,八、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一)沟通的要求 如果注册会计师识别出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应当考虑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讨论其原因与影响。对于已识别的错报,不论其金额是否重大,注册会计师
17、都应当要求管理层更正。(二)保留沟通记录和获取管理层声明 CPA应当保留沟通记录,并从管理层那里获取关于未更正错报不重要的书面声明。,一、审计风险的概念二、审计风险模型三、审计风险的控制四、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第二节 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审计风险大家应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务所只要接受委托,客观上就存在着报表中有重大错漏报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这是永远存在的,是客观的;二是注册会计师只要接受委托,就要考虑被审计事项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有多高,即CPA能够接受的发表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计 重要性 风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7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