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的制备原理.ppt
《第五部分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的制备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部分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的制备原理.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的制备原理,P135,1,一、维生素(vitamin)的特点,维生素又名维他命,是生物体内一类量微、化学结构各异,具有特殊功能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大多需从外界摄取,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节 概 述,1,2,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维生素存在于食物中,它不能供给能量,也不是组织细胞的结构组成,而是一种活性物质,对机体代谢起调节和整合作用。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g)计算,
2、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绝大多数维生素是通过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体内酶促反应体系,起调节代谢作用,少数维生素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理功能。,2,3,1,二、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大多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结构上差别甚大,通常根据它们的溶解性区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3,4,三、维生素与辅酶,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人体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却是绝不可少的物质。膳食中如缺乏维生素,就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以致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D
3、可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1可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缺乏维生素B12可患恶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5,维生素与辅酶,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人体犹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例如,维生素B1(硫胺素)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硫胺素焦磷酸(TPP),是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又如,泛酸,辅酶形式是CoA,是转乙酰基的辅酶。辅酶、辅基和维生素的关系见表5-1。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P136,4,6,四
4、、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的一般生产方法,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各不相同,决定了它们生产方法的多样性,在工业上大多数维生素是通过化学合成法获得的,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生物发酵法代表着维生素生产的今后发展方向。从生物材料中直接提取的不多。,4,7,1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根据已知维生素的化学结构,采用有机化学合成原理和方法,制造维生素的过程。近代的化学合成,常与酶促合成、酶拆分等结合在一起,以改进工艺条件,提高收率和经济效益。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的维生素有:烟酸、烟酰胺、叶酸、维生素B1、硫辛酸、维生素B6、维生素D,E,K等。,8,2发酵法,即用人工培养微生物方法生产各种维生素,整个生产过程包括:
5、菌种培养、发酵、提取、纯化等。目前完全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或微生物转化制备中间体的有维生素Bl2、B2,维生素C和生物素,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等。,9,3生物提取法,主要从生物组织中,采用缓冲液抽提,有机溶剂萃取等,如从猪心中提取辅酶Q10,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从提取链霉素后的废液中制取B12等。在实际生产中,有的维生素既用合成法又用发酵法。如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2 等,也有既用生物提取法又用发酵法的,如辅酶Q10和维生素B12等。,10,维生素P,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生物化学的发展证明了维生素缺乏的临床表现是由于多种代谢功能的失调,大多数维生素是许多生化反应过程中酶的辅酶或辅基,有的维生
6、素则在体内转变为激素。因此,用维生素及辅酶能治疗多种疾病。目前世界各国已将维生素的研究和生产列为制药工业的重点。较为成熟的生产工艺方法详见表5-2(书137)。,11,维生素的发现,维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1897年,C.艾克曼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1906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1912年波兰学者冯克发现,在米糠中有一种物质能预防脚气病,将米糠中这种物质提纯加以研究,发现它是含有氨基的一
7、种有机物(即维生素B1),冯克将此物命名为“Vitamin”,我国译为维生素,音译为维他命。“Vitamin”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并为国际所通用。,12,维生素A:夜盲症,角膜干燥症,皮肤干燥,脱屑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维生素B2:口腔溃疡,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等维生素B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儿童的佝偻病,成人的骨质疏松症维生素E:不育,流产,肌肉性萎缩等,维生素缺乏症,13,表5-1 辅酶、辅基和相对应的维生素,14,表5-2 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一览表,15,第二节 维生素类药物的制备工艺,16,一、维
8、生素A(Vitamin A)的制备,1.结构与性质(1)结构,在体内-胡萝卜素-15,15-双氧酶(催化下,可将-胡萝卜素转变为两分子的视黄醛,视黄醛在视黄醛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为视黄醇,17,(2)性质,维生素A(vitamin A)又称视黄醇,是一个具有酯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包括维生素A1、A2 两种。二者区别在于A2的脂环在3位上多一个双键,A2的活性较A1小。人体缺乏维生素A,影响暗适应能力,如儿童发育不良、皮肤干燥、干眼病、夜盲症等。天然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动物肝脏、蛋类、奶油和鱼肝油中。A1存在于哺乳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而A2存在于淡水鱼的肝脏中。植物组织中尚未发现维生
9、素A,但植物所含的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可在肝中转变为维生素A。维生素A原也称-胡萝卜素,其在人的肠粘膜中转变成维生素A。,18,2.生产工艺,(1)工艺路线化学合成法,19,参见P17:逐步综合法,从维生素A基本骨架的C14-C15处拆开,分别合成十四碳醛和六碳炔醇后,再通过Grignard(格氏)反应把两者接合起来构成二十碳骨架。,氢化、酯化,喹啉钯-碳酸钙、氢气,补充:发酵法生产-胡萝卜素,菌种选择:采用三孢布拉布霉的正和负菌株培养基:除无机盐和硫胺素外,以各种淀粉的酸水解物作为碳源发酵温度:控制在20-35pH:3.7-5.5发酵至二天后加入前体-紫罗兰酮,与此同时加入异烟肼和5煤油可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部分 维生素 辅酶 类药物 制备 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7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