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小学作文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汇编 精品.doc
《临清市小学作文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汇编 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清市小学作文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汇编 精品.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清市小学作文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汇编精品自能作文 自主发展 作文教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现状。学生习作内容千篇一律,情节平淡无奇,语言干瘪无味,严重制约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结构。它把学生当容器,忽视了学生人性,忽视了学生求知的内因,使学生论为机械的复制者。必须开放作文教学程序,立足于学生自能作文、自我创新。 一、开放命题范围自主命题。 “大纲”要求:命题要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使他们有话可说。因此,主张学生在序列范围内自主命题,以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根据作文的命题方式,分三种情况。第一,在命题作文中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有的训练,教材对命题作了
2、明确要求,可引导学生在其写作范围内自主选择符合内在需要的内容。如:写野炊时,先让学生明确习作范围野炊。至于选择哪次野炊,表现什么主题,则由学生自己确定。学生自主地写出感受最深的内容。有的表现了幸福的生活;有的表现了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地为别人服务的品质;还有的表现了野外怡人的风景等。第二,在半命题作文中引导学生自主命题。半命题作文给学生流下了一定的选择余地,引导学生积极补充,选择新颖的素材,增强思维的发散力。如:写真美!学生可以写景色美,也可以写心灵美。第三,在无命题作文中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无命题作文为学生营造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创作
3、,不可限制学生的写作内容和表达主题,让他们自由发挥,选择感受最深、迫切表达的生活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创作热情。 二、开放指导过程自我尝试。 通过自主命题的过程,学生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表达的欲望。教师只需花很短的时间提示习作要求(突出训练重点),便可引导学生自我构思。所谓自我构思并非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感受,互相启发,教师针对情况作必要的点拨。当学生露出有话想写,跃跃欲试的状态时,就让他们动笔列提纲、打草稿。教师作个别指导,注意发现共性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改变了过去被动听、奉命作文的封闭局面,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4、营造了空间。当然,学生所作内容可能还很稚气,描述的语言也可能较为平淡。但它是学生创作的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要精心呵护,切不可因此而包办,更不可简单、粗暴地否定。 三、开放评改途径互评自改。 作文的评改以前是教师的专利,这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极为不利,作文评改应向学生开放。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所以我想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作文的能力。”开放的作文教学观认为,评改的途径应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评改。但绝不可放任自流,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扶助,体现由扶到放。扶是让学生明确评改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即评是紧扣重点训练项目,指出全文优缺点。改是用约定的符号标出需要
5、修改的地方。)放是让学生自主的评改,教师不包办代替,体现了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首先,学习评改。请能力较强的学生介绍评改方法,指名朗读作文,集体评改。能力较弱的学生便从其他学生的评改中学到了具体的方法,为尝试评改作好准备。接着,尝试评改。根据差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评改,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弥补了后进学生不敢发言的缺陷,同时优秀学生也能给后进生及时的帮助,共同形成评改作文的技能。最后,学生独立修改作文,巩固已形成的技能。学生真正成了评改的主人,作与改形成一个完善的写作过程,改变了过去只学写作,不学修改,培养了学生认真作文和自改作文的好习惯。 从自主命题到互评自改,作文教学始终处于开放状
6、态,贯彻了自能作文的理论,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创造能力持续发展。 “自能作文”是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山西省“自能作文”实验课题组在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进程中,作文教学虽然也有一些变化,但是,从作文教学的整体状况来看,仍然是改革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个难点。“薄弱”就要投入、抓紧,“难点”就要探索、突破。这是我们确定“自能作文”实验专题的基本思想。 一、实验专题的确定 从1992年秋季开始,我省原晋中地区教研室在所辖八个县的实验小学开始了“自能作文”的实验。按预定方案第一轮为期五个学年。1997年春,原晋中地区教研室邀请省小语会的领导实地考查并验收。 在这次考查中,我们会同原地区教研
7、室兼地区小语会负责专题实验的同志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校领导到教师到学生,从听汇报到课堂,从看学校的实验方案到教师的备课到学生的习作,我们对这项实验形成一个共识:“自能作文”是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从该项实验的目的看,是为了“构建一次作文教学全过程的基本模式;研究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增强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作文主动性;探索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符合教学改革的方向,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从该项实验的指导思想看,是“为全面育人,通过自能式作文训练,着力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表达事物、评改文章的三
8、种能力。”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有意义的尝试,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精神。 从该项实验构建的作文教学全过程的基本模式看,符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体现了“学作文先学作人”的思想,将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贯穿始终;体现了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作文的要求,出现了学生“乐于写作文”的可喜现象;做到了大纲提出的作文教学中的四个结合;落实了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要求。 基于以上的初步认识,我们在1997年秋季召开的省小语会年会上,确定这项实验为省小语会的专题实验,并由原晋中地区小语会负责同志向与会代表做了介绍。 1998年春,省小语会领导到此项
9、实验取得较好成绩的平遥县二次考查调研;同年秋季,在省小语会年会上,由实验教师向与会代表做课汇报,得到了人教社蒯福棣同志的指导,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认可。 从1997年秋季起,原晋中地区的该项实验进入第二轮,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要求;全省也有一些县市、校、班开始试行“自能作文”。目前,这项实验正在我省逐步普及、不断深入。 二、教学全过程基本模式的介绍 作文教学要有利于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教育的需求;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过程要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这样一个思路,经过实践,不断改进,不断完
10、善,形成了一次作文教学全过程的基本模式。 这个全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第一步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第二步主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第三步主要解决怎样改、写好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从始至终贯穿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训练。 1、作前准备指导是学生获取作文材料阶段。为什么作文教学过程要包含“作前准备指导”呢?学生作文应从内容入手指导。内容从何来?从生活中获取。有人认为,小学阶段作文的题材都是学生经历过的,怎么会没有内容呢?然而事实上,学生就是最发愁“写什么”了。因为,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常常在经历时是无意注意的,感受不深;即使注意到了,又认识不深。何况有些事物还是学生不熟悉的,而且很难
11、接触。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了事物,才能在作文时正确、流畅地表达出来。这就是设置这一步的理由。 2、作中成文指导是学生将获取到的材料,按照作文要求形成文的过程。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习”。怎样练习?学习每篇课文的方法练习,按照训练序列一步一步的练习。因此,在这一步的指导中,作文要求必须明确,必须适当。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要求选材、组材;学生要按照形成一篇(段)文的步骤一步一步做。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训练学生初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了形成这种能力,作文教学的着眼点不在于使学生写了多少篇文,而在于使他们熟悉成文的步骤,养成周密思考、反复琢磨推敲的写作习惯。基于这种认识,这一步拟定了6个环
12、节,可根据不同年级的训练要求,根据每篇作文题材的差异,根据学生作文能力的差异有所简略、合并。也就是说,可以有变式。 3、作后评改指导是学生按照作文要求、按照作文材料的实际,自己评改,写好文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这一步主要是教给学生评改的步骤,评改的方法和符号;评改的步骤要先看内容,再看形式。评改的形式以学生自改为主,辅之以师生共改、学生互改。这一步的指导,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只“写”不“改”的弊端,通过“改”完善了“作”的过程。 这一教学全过程的基本模式多层面、多角度地体现了整体教学的原则:提高认识和学习表达的整体训练;阅读和作文的整体训练;说和写的整体训练;作与改的整体训练
13、。 三、实验效果及结论 “自能作文”实验已取得明显的效果。第一,由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关系的确立,课堂上民主气氛相当浓厚,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出现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和谐氛围。第二,教与学双向交流密度增大,反馈矫正周期大大缩短,学生当堂成文,当堂修改,教师可以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第三,“自能作文”遵循能力形成的规律,拓宽了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获得的途径。学生除了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外,还可以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从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学生的知识面更广,知识更丰富,写作技能提高得更快。第四,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习作水平也明显地提高了。学生
14、的作文屡屡发表在小学生语文报、百家作文、优秀作文选等报刊上;不少班级办起了自己的小报,主编、编辑、作者全部是学生。总之,作文课已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 实践证明:“自能作文”的课堂教学结构是科学的、高效的,充分发挥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目前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经过7年的实践,“自能作文”专题实验已取得较明显的成绩,结论是:以整体的观点构建一次作文全过程的基本模式,可以优化作文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走过来再回头看,我们对“自能作文”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有了更真切、更深刻的认识。先看下列表格的内容。 1、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现代教学
15、思想。 我们从“自能作文”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前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后者,教师是主体,学生的学是配合教师,为教师服务的。前者注重作文诸能力以及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培养;后者只把作文课作为单纯的写作技巧的训练,而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如在“作前准备指导”中,在学生索取写作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定向;观一篇文章 产生的自然过程师生活动情况自 能 作 文 模 式传统作文 教学模式作前准备指导教师活动 1、提出观察、阅读积累的要求。 2、教给观察、阅读的方法。 3、组织交流评价,激发兴趣。学生活动 1、独立观察、
16、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2、自检自评,初步整理写作材料。 作中成文指导教师活动 1、开拓写作思路。 2、答题解难,个别指导。 3、反馈评价,诱发兴趣。 4、命题。 5、帮助学生审题立意。学生活动1、构思组织。 2、独立行文起草。(1)从记忆中提取写作材料。 (2)构思组织,行文表达。作后评改指导教师活动 1、提出修改和评赏目标批改2、示例修改和评赏指点方法评价习作优劣。3、组织交流,提供发表机会,激发成文动机讲述写作知识学生活动1、自改自赏或互改互赏。看评语和分数等级。2、发表交流,分享成功乐趣,产生写作的内驱力。(1)听讲记忆写作知识。察、积累材料是学生参与。在“作中成文指导”中,教师的主导作
17、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将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成文的过程全是学生活动。在“作后评改”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更突出。 (2)学生以实践参与为主,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理论。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在“自能作文”的全过程中,观察、列提纲、说、写、评、改、交流、赏析,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学生认识事物的活动。在这个认识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实践者,实践的对象是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在这个全过程中,学生完成了感性(生活)理性(构思)实践(起草、修改、评析)的认识上的飞跃。整个过程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3)教学过程的整体
18、效应,符合“三论”的基本原理。 三论的基本原理有系统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 从系统整体原理的角度看,“自能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整体,三步是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既注重各个环节的局部优化,又重视全过程的整体效应,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想效果。 有序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才能有序。“自能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系统。课堂活动与课外观察等活动之间,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着广泛的、多层面的信息交换,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正是在这种不断的信息交换中一步一步得到训练和提高的。 “自能作文
19、”教学全程中,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注意及时反馈,把问题解决在课内,解决在初期,体现了反馈原理合理调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4)学生的主动参与、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体现了非智力因素的调控功能。 当代教学论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联系起来,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一是每个环节都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启发,情感的体验;一是每一步、每一环节的任务、要求、做法学生都清楚,因此学生的习作是在正确动机的驱使下完成的,真正地使学生对习作产生了乐趣。 非智力因素调控认知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自评自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互评互改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
20、精神 “自能作文”实验在晋中市普遍开花结果,在全省正不断扩展和加强。专题的研究还需继续深入,解决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差异问题,拟定更细致更明确的各年级、各学期的教学过程的“变式”,完善训练序列,推进我省作文教学科学化的进程。 小学自能作文训练当代教学理论强调的是与学生的两看结合,即把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起来,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一再倡导“自能作文”,即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我省(湖南)电教科学实验研究单位之一桃源县漳江小学潜心研究电教媒体与自能作文的关系,终于使小学自能作文电教模式脱颖而出,荣获湖南省电教
21、科学实验成果特等奖,并在“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阶段性成果评比中获得三等奖。为了进一步使获奖的课题成果转化为广大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能力,湖南省电教馆于去年在桃源县召开了湖南省小学语文自能作文推广应用会。推广了小学自能作文的电教模式:“激趣导向-拓思激情-表达融情”。在提供给观摩的九堂自能作文示范课中都体现了这一模式。从这九堂课中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我省小学语文自能作文的现状。一、声像并举,注重感知的主体性心理学实践表明:多方式地为学生提供感知的多种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真清实感,说套话、空话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小学生虽然置身于现实生
22、活,却往往对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视而不见,打不开思路,无从下手。自能作文训练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运用电教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清境,较好地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围,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自觉与不自觉之中被深深吸引,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目标捐向上,调动了写作文的情绪。 如一堂介绍一种动物作文训练课,上课伊始,“汪汪汪-,喵-,哞-呱呱呱-”当录音机播放出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小学生立即瞪大了眼睛,努力去辨别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起来。而当电视-展示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小狗、小猫、小羊、小青蛙学生的耳之所闻转入目之所见,学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回答老师提出
23、的问题。至此,介绍一种动物的作文训练序幕已经拉开,学生已进入角色,只需轻松地驾驭训练的进程,让学生尽情地发言叙述说话。在找春天的作文训练课中,在节奏明快、曲调欢乐的春天在哪里的乐曲声中,投影展示一张张充满春天气息的投影片:百花盛开的公园,一片碧绿的田野,小鸟在树枝上鸣叫,桃树缀满了粉红色的花蕾学生被绚丽多彩的画面吸引,激发情趣引人入胜的音乐将学生带入到一种兴奋的学习环境之中。“找春天”的教学目标不言而喻已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产生要表达的愿望。九节自能作文课都采用了多种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创设感知的情境,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抓住,对展现的情景、事物产生了兴趣。这种自能作文训练开端为下面所要进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清市 小学 作文 教学 优秀论文 评选 一等奖 汇编 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70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