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洁净室检测与日常规范.ppt
《医疗器械洁净室检测与日常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洁净室检测与日常规范.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医疗器械洁净室检测与日常规范管理,主要内容,一、洁净室概念二、医疗器械企业洁净度检测相关标准更新情况三、现行检测标准及相关细则介绍四、洁净室各检测项目、方法及注意事项五、洁净室运行管理及维护注意事项六、委托洁净度检测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一、洁净室,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GB 50591-2010):洁净室及其附属的、辅助的、相联系的开放或封闭的内部或周边空间,该空间的悬浮微粒浓度等参数也受得符合相关标准的控制生产厂房按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分为一般生产区和洁净(区)。洁净室(区)是指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设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
2、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其他相关参数诸如:温度,湿度、压力也有必要控制。洁净室不仅仅限于“洁净”,而是一个对换气次数、静压差、温度、湿度、照度等都有要求的综合体。对于洁净室的质量来说,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各占三分之一。,二、洁净室相关标准的介绍,、目前的检测标准 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2011年实施的新标准 GB 50591-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16292-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GB/T 16293-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B/T 16294-2010 医药
3、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GB/T 16292-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 16293-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三、现行检测标准及相关细则介绍,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5.2.2.4 洁净室(区)的门应密封良好,并向洁净度高的方向开启。5.2.2.5 洁净室(区)应设有安全门,并向安全疏散方向开启,平时密封良好,紧急时易于打开,安全通道应无障碍。5.3
4、.1 人员净化室应包括换鞋室、存外衣室、盥洗室、穿洁净工作服室、气闸室或空气吹淋室等。5.3.6 气闸室的出入门应有防止同时打开的措施。设置单人空气吹淋室时,应按最大班人数30人设一台。洁净室(区)工作人员超过5人时,空气吹淋室一侧应设单向旁通门。,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5.4.1 进入洁净生产区的物料等应有清洁措施,如脱外包装室、除尘室等。5.4.2 物料净化室与洁净室(区)之间应设置气闸室或双层传递窗,用于传递物料和其它物品。5.5.3 不同级别洁净室(区)之间相互联系应有防止污染措施,如气闸室或双层传递窗。5.5.5 需在洁净室(区)内清洗的器具,其清洁室的空气
5、洁净度级别应与产品要求相适应。100级、10 000级洁净室(区)的设备及器具宜在本区域外清洗,其清洗室的空气洁净度不应低于100 000级。,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必须按相应产品要求的人员净化程序进行净化。并穿戴洁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工作鞋。直接接触产品的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对手再进行一次消毒。设备、工装上与产品直接接触的部位及工作台面、工位器具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洁净。洁净室(区)内的工位器具应在洁净室(区)内用纯化水进行清洗、消毒。,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11.2.3 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必须按相应产品要求的人
6、员净化程序进行净化。并穿戴洁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工作鞋。直接接触产品的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对手再进行一次消毒。11.3.2 设备、工装上与产品直接接触的部位及工作台面、工位器具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洁净。洁净室(区)内的工位器具应在洁净室(区)内用纯化水进行清洗、消毒。,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洁净工作服应选择质地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的材料制作。其工作服和帽子应能有效地遮盖内衣、头发。不同洁净度级别使用的洁净工作服应分别定期集中在相应级别的洁净环境中清洗、干燥、整理。B7 洁净工作服清洗、干燥和穿洁净工作服室、专用工位器具的末道清洗与消毒区域的空气洁
7、净度级别可低于生产区一个级别。无菌工作服的整理、灭菌后的贮存应在10 000级洁净室(区)内。,具有污染性和传染性的物料应当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处理,不应造成传染、污染或泄漏等。高风险的生物活性物料其操作应使用单独的空气净化系统,与相邻区域保持负压,排出的空气不能循环使用。进行危险度二级及以上的病原体操作应当配备生物安全柜,空气应当进行有效的处理后方可排出。使用病原体类检测试剂的阳性血清应当有防护措施。对于特殊的高致病性病原体的采集、制备,应当按照卫生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相关规定,具备P3级实验室等相应设施。,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第二条 企业应当明确工艺所
8、需的空气净化级别,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净化。阴性、阳性血清、质粒或血液制品的处理操作应当在至少10,000级环境下进行,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并符合防护规定。无菌物料的分装必须在局部百级。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的生产和检验应当在各自独立的建筑物中,防止扩增时形成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其生产和质检的器具不得混用,用后应严格清洗和消毒。,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第十一条 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布局应合理。生产、研发、检验等区域应当相互分开。第二十一条 具有污染性和传染性的物料应当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处理,不应造成传染、污染或泄漏等。高风险的生物活性物料其操作应
9、使用单独的空气净化系统,与相邻区域保持负压,排出的空气不能循环使用。进行危险度二级及以上的病原体操作应当配备生物安全柜,空气应当进行有效的处理后方可排出。使用病原体类检测试剂的阳性血清应当有防护措施。对于特殊的高致病性病原体的采集、制备,应当按照卫生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相关规定,具备P3级实验室等相应设施。,第二十条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洁净室(区)内设置的称量室和备料室,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并有捕尘和防止交叉污染的设施。第二十二条 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使用的工作服应当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消毒或灭菌。工作服洗涤、灭菌时不应带入附加的颗粒物质。工作
10、服应制定清洗周期。100,00级以上区域的洁净工作服应当在洁净区内洗涤、干燥、整理,按要求灭菌。第二十四条 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物料,净室(区)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第三十条 生产激素类试剂组分的洁净室(区)应当采用独立的专用的空气净化系统,且净化空气不得循环使用。第三十一条 强毒微生物操作区、芽胞菌制品操作区应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配备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排出的空气不得循环使用。,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关于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及其配
11、套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食药监械201154号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无菌检测实验室原则上应设3间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洁净室,用作无菌室、阳性对照室和微生物限度室。无菌检测实验室原则上应当和洁净生产区分开设置,有独流立的区域、单独的空调送风系统和专用的人流物通道及实验准备区等。,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生产洁净室(区)设置原则1.应采用使污染降至最低限的技术。保证医疗器械不受污染或能有效排除污染。2.根据工序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洁净度级别。见下表。,四、洁净室各检测项目方法及注意事项,洁净度测试状态,洁净室可分为空态、静态和动态测试。1、空态测试指洁净室已竣工,净化空调系统已处于
12、正常运转状态,室内没有工艺设备和生产人员情况下进行测试。2、静态测试指净化空调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室内没有生产人员情况下进行测试。3、动态测试指洁净室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测试。,无菌洁净室的主要检测项目,室内温湿度 主要影响产品工艺条件和细菌的繁殖条件、由操作舒适度带来的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换气次数 影响洁净度和人员舒适度工作面截面空气流动速度 影响洁净度和人员舒适度静压差 影响洁净度,无菌洁净室的主要检测项目,照度 影响产品的工艺条件噪声 影响人员舒适度新风量 影响人员舒适度系统自净时间 代表洁净室系统的洁净状态的“恢复能力”悬浮粒子和微生物 主要影响产品纯度、交叉污染和
13、无菌程度,室内温湿度检测,在温湿度测定前,净化空调系统至少连续运行24h。室内测点一般布置在送回风口处、室中心、敏感元件处。左右测点应离地0.8m,离外墙表面大于0.5m。温湿度对洁净度、微生物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温度升高尘埃粒子运动速度加快,如果湿度增加尘埃自重就增加,比较容易消除尘粒,但有利于细菌生长、繁衍,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显著增大,湿度降低湿度降低尘粒会更容易扬起,还会产生静电问题,可能使灰尘吸附在金属表面。),风速的检测,单向流(层流)风速测试离送风面约1530cm处进行测试;取样数量为该层流装置送风面的面积的10倍的平方根,但不小于4个;取样点按送风面平均分
14、布。百级的水平层流0.4m/s;垂直流层0.3m/s,风量的检测,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 1)采用风口测定风速来确定送风量。现场测定风口法(不在风管上打孔,不进夹层)。对于有过滤器风口,可采用长度等于风口边长两倍的辅助风管,测定辅助风管出口不少于6点风速,其平均速度乘以风口面积可确定风量;2)直接使用风量罩测量风量在较好的气流组织下,足够的净化送风量不仅能保证洁净室的正压,同时缩短洁净系统的自净时间。自净时间直接影响洁净室的动态性能。,换气次数,换气次数由送风量除以体积换算而得;换气次数影响洁净度和人员舒适度。,静压差的检测,静压差作用 1、在门窗关闭的情况下,防止洁净室外的污染由缝隙渗入洁净室内
15、;2、在门开启时,保证有足够的气流向外流动,尽量削弱由开门动作和人的进入瞬间带进来的气流量,并在门开启状态下,保证气流方向是向外的,以便把带入的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度。静压差的测定应在所有的门关闭时进行,并应从平面布置上与外界最远的里间房间开始,依次向外测试。有孔洞相通的不同等级相邻的洁净室(区),其洞口处宜有合理的气流流向等。,尘埃粒子的检测,光散射粒子计数:当含尘气流通过强光照射的测量区时,空气中的尘粒发生光散射,形成光脉冲信号,尘埃散射光的强度正比于尘埃表面积,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光脉冲信号的次数和强度可知尘粒的数目和大小,图示其原理。光散射粒子计数器原理 1,4 透镜组;2 散射腔;3 含尘气
16、流;5 光电倍增管,最低采样点,采样点的布置,测点的布置应设在洁净工作室内。当生产工艺无特殊要求时,取样高度宜为离地面0.8m,采样点布置应均匀。对单向流洁净室,采样点一般在工作台面上0.2m高度的平面上均匀布置,最低限度采样点数的面积指的是送风面积。含尘量测定数据的整理:每个测点采样不少于3次,其平均值即为该点实测数值。各点实测数值的平均值即为该洁净室的洁净度。,微生物的检测,微生物测定是确定空气中浮游的生物微粒浓度和生物微粒沉降密度。微生物测定有浮游菌和沉降菌两种测定方法。沉降菌的测定:沉降菌是用暴露法收集降落在D90培养皿中的活生物性粒子,经培养繁殖后计数得到的。采样时,培养皿暴露30m
17、in,然后在3035条件下经48h后计数。培养皿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点和气流扰动极小的地点,培养皿数可与表12-8确定的采样点相同,但培养皿最少数量应满足表12-9的规定,培养皿,浮游菌的检测,浮游菌宜采用基于撞击机理的采样器进行测定,有狭缝式和离心式两种型式。利用真空或内部风扇使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撞击并沉积在培养基上,然后进行培养计数。测试前应检查采样器/培养皿等、消毒、气流速度和采样时间。验证时,浮游菌的采样点及数目与悬浮粒子测定相同,即在同悬浮粒子相同的测定点采样。日常检测的采样点数由生产工艺的关键操作点确定,10 000级最少测1点,100 000级最少测点数无规定。,噪声检测,测噪声
18、仪器为带倍频程分析仪的声级计。测点位置可按对角线上测5点设置,面积在15m2以下者,可测室中心二点;测点高度距地面1m。非单向流医药洁净室噪声级(空态)不应大于60dB;单向流或混合流医药洁净室噪声级(空态)不应大于65dB。,照度检测,照度只测定局部照明之外的一般照明。测点平面离地面0.8m,按12m的间距布置,测点距离墙面1m(小面积房间为0.5m)主要工作室的一般照明的照度宜为300 LX;辅助工作室、走廊、气闸室、人员净化和物料净化室不宜低于150 LX。,检测注意事项,在进行检测之前,应先确定待测区域、测试状态、仪器设备、测试规程、采样点位置、评价标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建立环境监测程
19、序,这样才能证实设备以及产品接触环境室洁净和卫生的,并可以确定潜在的污染物是否能被控制到适当水平。所有仪器设备在未进入被测区域时,应保证其符合性、有效性和已完成清洁,或在相应的洁净室内准备和存放(用保护罩或其他适当的外罩保护仪器);测试人员在测试时必须穿戴符合被测环境级别的洁净工作服。在测试时应避免肤屑、微生物或人体皮肤上的油脂造成潜在的污染。,洁净室的温湿度主要为满足两个要求,一是一般的要求即操作人员的舒适度,二是工艺的要求即工艺所要求的特殊的温湿度环境(包括减少静电荷)。测点一般布置在以下各处:送回风口处;无恒温要求的系统则仅在室中心位置测试;恒温工作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沿着工艺设备周
20、围布置或等距离布置;温湿度自动控制敏感元件设置处。此外,测点一般离地面800mm,距外窗外墙表面应大于500mm。系统至少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读出数值并记录。,维持洁净室的静压差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控制洁净室的交叉污染。一方面是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防止洁净程度低的洁净室内的空气由缝隙渗入到洁净程度高的洁净室内;另一方面在门开启时,保证有足够的气流按正方向流动,以尽量减少由于开门动作和人的进入的瞬间带来的逆向气流量,降低污染。一般地说,越往里面压力应越大。检测方法:应关闭洁净区内所有房间的门。由高压向低压,从最里面的房间开始测起,依次向外测定。测管口应设在洁净室内没有气流影响的地方,测管口平面应
21、与气流方向平行。,洁净室的正压是靠送风与回风和排风的差值实现的。压差控制的方法:通过调节洁净室送风量的大小。提高送风量可增大换气次数,但浪费较多的能源。通过调节回风百叶的气流通道或阻尼层阻力来调节回风量。方法简单易行,但调节量有限。洁净室送风量恒定时,室内压差靠调节回风支管上的回风阀来实现。这种调节方法对压差的提升作用很有效。注意:压差并不是越大越好!实测压差值不宜超出标准要求的压差太多,否则会产生哨声噪音且影响开关门,严重时还会在开关门时影响气流组织。另外由于维持的压差越大则泄漏风量也越多,过多的无效泄漏风量将增大受控,换气次数(风速)影响洁净度和人员舒适度。如果换气次数不够,室内悬浮微粒就
22、不能被适当稀释并且及时排走、而当室内有尘源或较大扰动产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自净才能重新达到要求,抗污染能力差,一旦发生污染,悬浮粒子数就会不符合要求。换气次数一般由送风量换算而得。非单向流使用风量罩直接测得送风量;也可用风速仪测量,测点数一般不应少于10点,按平均风速计算送风量值。层流风速采用风速仪直接检测。,非单向流送风口一般设有散流器或扩散孔板,因此风速不均匀,风向不明,难于用风速计准确测定。如果必须直接测量送风风速,则应将送风口散流器或扩散孔板拆除,测量平面定在距过滤器出风面150-300mm距离上。使用热球风速仪较翼形风速仪为准确。在测风速时宜用支架固定测量装置,不得不用手持风速仪时
23、,建议手臂要尽量伸直,使侧头尽可能远离身体,以减少人身干扰。,五、洁净室运行管理及维护注意事项,洁净室管理原则 1、严格控制进入洁净室的人员。2、洁净技术在操作管理中的应用。3、加强各类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4、洁净室内的各类设备、设施的清扫要有明确的检查周期,防止洁净室内尘粒的产生、滞留。洁净室维护管理内容 1、人员管理。2、洁净服的管理。3、物流管理。4、洁净室内设备及工具管理。5、洁净室内净化空调系统的维护管理。6、洁净室的清洁、清扫管理。7、洁净室安全管理。,日常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因素,洁净室(区)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布局,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应从高到低由内向外布置。1、不同级别相隔的洁净
24、室(区)之间有有效隔离的措施;2、不同级别相隔的洁净室(区)之间人流是否有效控制;3、不同级别相隔的洁净室(区)之间物流是否有效控制;4、是否定置堆放洁净(室)区内的物品。,日常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因素,企业应制定工艺用气管理文件,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等气体均应经过净化处理。特别是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的洁净度应进行验证并进行控制,以适应于所生产的产品。1、企业生产过程中如使用工艺用气,工艺用气的产量应与生产相适应;2、制定了工艺用气管理文件;3、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工艺用气应有净化处理装置;4、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工艺用气应经过验证并进行控制。,日常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因素,企业应
25、建立洁净室(区)基础设施定期维护和维修的规定;有基础设施定期维护和维修记录;1、建立洁净室(区)监测的规定;2、通过检查记录,洁净室(区)按规定的检(监)测频次进行监测;3、洁净区的检(监)测报告或/和记录;在静态条件下检测的尘埃数、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换气次数(100级层流风速)、静压差、温度、相对湿度等检测数据应符合规定;4、通过检查记录,洁净室(区)应按监测频次对尘埃数、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温度、相对湿度等进行动态测试;,日常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制定洁净工作服管理文件;1、洁净工作服应选择质地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的材料制作;2、洁净工作服和工作帽应有效遮盖内衣和头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器械 洁净室 检测 日常 规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7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