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论文:论“新”、“旧”体育教学模式的“取”与“舍” .doc
《中学体育论文:论“新”、“旧”体育教学模式的“取”与“舍”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体育论文:论“新”、“旧”体育教学模式的“取”与“舍” .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新”、“旧”体育教学模式的“取”与“舍” 浙江省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成功地进行了三个多年头了,新理念指导下的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给予了教师更多发挥潜能、学习提高的空间。“故事式情境教学”、“游戏式快乐教学”等新模式的运用,以及“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方法的尝试,无不给体育课注入了新鲜的生机与活力,并体现了“以学生自身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理念,而这些确实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中出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有一些体育课为了体现“创新”二字,完全屏弃或避免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出现了“走偏”的现象。这就背离
2、了我们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本来目的和愿望,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必须深刻反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取”与“舍”。一、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1、传统的体育课一直沿用“四段式”教学,即一节课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之所以能沿用如此长久,是因为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学生生理负荷的变化特点。2、传统的体育课每课必坚持队列练习,因为队列练习对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养成良好身姿、磨练意志品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在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精神面貌乃至到班级班风的塑造方面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传统的体育课主要采用传授学习模式也称“讲解示
3、范练习”,如果单纯以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为目的,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是相对更快捷并且收效更好的教学方法。4、传统的体育课强调保证学生的运动负荷,增强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1、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讲解示范练习”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其起积极作用的一面,上文也已经提过,但在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前提下,这种教学方法没有被适时、适当的应用,反而出现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考试内容,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评、达标为目的,忽视了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忽视了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培养。2、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片面地强调教学的规范性
4、,统一教学要求,采用“齐步走,一刀切”的方法来对待体育教学,结果造成了体育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而体育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 3、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模式,比较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教师为核心,以教为目的,把教师与学生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学生听教师讲,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把体育课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这种片面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也处于“听教师讲,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
5、的封闭状态中。其主要表现为:“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灌输,轻启发引导”。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4、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单一,有些运动技术性难度大,仅靠教师示范教学效果差,以至影响教学效果。如:田径的跳远腾空步技术动作、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篮球的跳投动作、排球的扣球技术、跨“山羊”的分腿腾越等许多动作是在一瞬间或连续调整运动中完成的,教师示范时,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的动作看清楚或建立完整的表象,而教师只能是通过反复的讲、反复的示范来指导学生,有时甚至产生误导,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难题。5、以增强体质为名,花许
6、多时间进行运动技术与技能的传授,是运动教学而非真正的体育教学。虽然说保证学生的运动负荷,增强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但俗话说“过犹不及”,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常见的“误区”之一。三、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1、从教学目标上来看,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体育老师要从以单一的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转向强调学生的个性、能力、实行品德、智力、体力的全面发展。这就是说,体育既要在传统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注意发展学生体力的生物学功能,也要更加重视其发展个性和能力的心理学功能,同时,体育教学在社会学功能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2、从教学思想上来看,现代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要求我们
7、要把教学的中心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而目前在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重“教”轻“学”还是比较普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校状态。我们必须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3、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从以强调划一、规定性的主体适应客体为主转向多样、灵活、有弹性的“客体适应主体”、实行主客体相统一。所谓客体适应主体,简言之就是要符合学生实际,只有当教学内容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从而才能真正的达到完成教学之目的。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容易只注重严密的课堂组织纪律,从而忽视
8、了去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活动环境。我们希望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更能从这一方面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总结过去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是“优”与“劣”并存的,尤其是中学体育的传统教学,其中存在着仍可借鉴使用的“良方”,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所以,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四、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1、课程改革下的创新体育课模式强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多方法、多途径引导学生多涉猎、广积累、勤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
9、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形式多样,只要是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都可以采用,故事情境、游戏、欢快的集体舞、优雅的音乐,生动的多媒体等形式都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有利于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运用,为终身体育服务。对培养学生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都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3、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中提倡的新的灵活的、动态的评价模式,从而使我们体育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素质及教学效果。五、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常见模式目前的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很多,如学生主体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方式等等,但从根本上可
10、分为三类。1、“兴趣”式教学模式体育课的首要目的,是在于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高度重视并充分挖掘出每一项教学内容所特有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体育的兴趣,如在进行初二学生练习篮球运球基本步伐的教学中,可先采用游戏法,将“兔子舞”中的音乐节奏与篮球运球基本步伐相结合,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先学会简单的步伐,再将篮球配合其中,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运用激励语言,适当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点滴进步,使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都能享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体育论文:论“新”、“旧”体育教学模式的“取”与“舍” 中学 体育论文 体育 教学 模式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6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