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散热片设计课程Project-数字化设计与制造.doc
《CPU散热片设计课程Project-数字化设计与制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U散热片设计课程Project-数字化设计与制造.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PU散热片设计课程Project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学 生:李晨涛200820801063 查 俊200820801065指导老师:鲁 聪2- 2 -目录1 CPU散热片的发展现状11.1我国电脑散热片市场现状分析11.2我国电脑散热片行业存在问题分析31.3我国电脑散热片行业市场竞争趋势分析41.4我国电脑散热片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51.5我国电脑散热片市场发展前景分析62 过热对CPU的伤害63 散热方式74 风冷散热器基本结构及散热原理84.1风冷散热器基本结构84.2风冷散热器传热原理和传热过程95 散热片材料的选择106 逆向工程106.1逆向工程可分为四种类型116.2逆向工程实施
2、需要考虑的因素116.3逆向工程的四个阶段126.4散热片的坐标数据测量136.5散热片的数据处理及模型重构157 散热片的结构优化及分析177.1APDL语言177.2APDL 参数化建模187.3散热片的热分析197.4优化过程的数学模型207.5模型重构228 成本估算238.1初步总体设计阶段的特征映射和成本估算的实现238.2总体设计阶段的特征映射和成本估算的实现258.3施工设计阶段的特征映射和成本估算的实现258.4成本估算的BP网络结构269 快速成型279.1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279.2 快速成形的几个重要特征法299.3 快速成形的主要工艺方法299.4 无木模铸型3010
3、 结论3311 参考文献34CPU散热片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央处理器(CPU)的速度不断提高,且体积越来越小。计算机CPU芯片的功率的不断攀升使得CPU工作温度越来越高。CPU散热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CPU的工作温度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稳定性能和使用寿命,只有其工作温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计算机才可能进行长久有效的工作。可以说散热问题成成为阻碍CPU发展的一大瓶颈。1 CPU散热片的发展现状散热片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多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做成板状、片状、多片状等,如电脑中CPU(中央处理器)要使用相当大的散热片,其他的如电视机中电源管、行管,功放器中的功放管都
4、要使用散热片。散热片在散热器的构成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除风扇的主动散热以外,评定一个散热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散热片本身的吸热能力和热传导能力。在散热领域OEM市场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散热片之应用的大宗主要市场是在电脑上的中央处理器 (CPU) 、显示晶片、晶片组等电子元件上,市场会随着电脑需求量增加而增加。全球几乎有6成以上散热片及散热模组是由台湾接单生产(含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目前国内散热片生产企业有数百家,大部分为贴牌生产,近年来全球散热片及散热模组主要生产区是中国,国内电脑散热片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随着硬件产业的蓬勃发展,环咨分析认为散热片产业仍有相当成长空间,但目前页面临产品世代交替
5、、周期短、产业外移、低价压力以及日趋严重的散热效率需求增高的设计困境,除了需不断提升设计能力、制作技术水准以及降低成本外,更应该积极寻求新制作技术和新散热材料,才能维持并提升本身的产品竞争力。本报告详细的描述了我国电脑散热片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情况,包括市场概况、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市场供需、企业市场占有率、市场趋势。1.1我国电脑散热片市场现状分析我国电脑散热器行业发展随着CPU性能的进一步提高,CPU散热问题愈益凸现。散热器供应商们正从散热材料、结构、机械设计等方面入手,力求改善CPU冷却效果并控制散热器的噪音。同时,由于散热问题关系到CPU的性能和产品声誉,CPU供应商也开始直接介入这
6、一市场,这对一些散热器厂商也构成了一定威胁。多重压力下的中国散热器制造商们通过竞争和合作的互动,积极谋求市场的稳定和中国在全球CPU散热器市场中的地位。时至2004年,CPU散热器在中国大陆市场已经风风火火的发展了7个年头,这个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时至今天不但缔造了AVC、COOLER MASTER等全球知名品牌,而且中国加工生产的CPU散热器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全球需求量的90%以上, CPU散热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再像以前那样富士康、COOLERMASTER等几个大品牌一统天下,出现了很多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包括一些国内品牌。与此同时,很多知名品牌的假货纷纷上市,与真货“同场竞
7、技”,让消费者利益受损。由于散热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稳定,所以购买时我们须得谨慎行事。(1) 高性能散热器供应商各尽其招高频率CPU由于功率大,对散热的要求也更为苛刻。奔腾4和新速龙(ATHLON XP)处理器的问世要求电脑厂商生产出功能更强大的冷却器,以应对比原有产品发热更多的新型CPU。随着日后CPU的发展,对散热片等散热装置的要求也会更高。曜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协禧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台湾公司采用铜材质取代了原来的铝材质来生产CPU散热器。前者用水冷工艺而不是旧式的焊接工艺来安装这些铜材,而协禧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则采用纳米技术来生产铜材质的CPU散热器。此外,制造商还通过增加散热器的
8、高度和散热片的数目来提高散热效率。深圳市创海同电子有限公司针对DIY(自行组装)市场推出了一种称为V177的CPU散热器,该产品有七个扇页和一个916933MM的散热片结构,转速为3,800RPM,最大噪音为30DB。香港的FULL TAT有限公司则采用大型风扇来增强产品性能。该公司的新产品体积为707015MM,风扇页片角度更为尖锐,以增大气流。同时,为了降低噪音,将风扇转速降低到3,000RPM;(2) 大陆制造商主要面向DIY和装配市场 。2003年中国大陆地区有超过100家CPU散热器厂商,现已成为这一行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由于本地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丰富且靠近PC厂商,许多台湾厂商也将
9、其工厂向大陆迁移。采用热管的散热器受到DIY市场的PC制造业及DIY市场的繁荣也极大地刺激了CPU散热器的需求增长,而近来不断出现的CPU过热烧毁报导也促进了新型散热器的销售。一些大陆制造商还采取了一种新型散热方式,与传统的翅状散热片不同,它们使用的是热管(HEAT PIPE)。南京赫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的CPU散热器采用热管结构。与传统产品相比,散热管更为昂贵。CPU散热器采用热管作为传导体,因此散热效率极佳。DIY市场通常比较偏好高端产品,并且中国国内厂商主要面向DIY和装配市场。DIY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前景极佳;(3) 台湾厂商西进大陆寻找依托。2003年,由于全球最大两家CP
10、U厂商停止了向台湾供应商采购CPU散热器,该地区的散热器行业需求放缓。主要原因是英特尔和AMD都有自己的生产厂将CPU和散热器集成在一起。因此,未经英特尔和AMD认证的台湾公司便无法接获订单。目前用于台式机的CPU散热器需求开始下降,需求增长主要是针对笔记本电脑用的CPU散热器。由于高频率CPU的不断推出,CPU散热器厂商也必须开发相应的低噪音、高气流和易于安装的产品。桦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了一种削磨技术,使基座和扇页间的热接口效率更高,从而可获得比传统产品更为有效的散热。通过这种技术,桦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将扇翼间的距离做到1毫米,扇翼厚度为0.25毫米或更薄;(4) 香港制造商积极减少散
11、热器噪音由于那些小型OEM商将其CPU和CPU散热器分开采购所致。多数采购商会单独采购其CPU散热器并采用船运方式,这样可节省大量运输成本。2003年,香港产品的散热片都较大,而且噪音较小。盛达发展有限公司的CPU散热器最大噪音仅为55DB。FULL TAT的产品噪音仅为30DB。尽管竞争激烈同时材料成本上升,CPU散热器的价格却保持稳定。我国电脑散热片行业发展在散热领域OEM市场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散热片之应用的大宗主要市场是在电脑上的中央处理器 (CPU) 、显示晶片、晶片组等电子元件上,市场会随着电脑需求量增加而增加。全球几乎有6成以上散热片及散热模组是由台湾接单生产(含台湾接单大陆生产)
12、。1.2我国电脑散热片行业存在问题分析1.2.1 散热片设计中的问题散热片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散热能力。个别产品一味追求外观,其设计有很大缺陷。现常见到的内存散热片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与内存等长的整体式散热条;另一种是与内存颗粒大小等同的单颗散热片。由于一体式散热条通常采用单层散热片设计,从外观上看,安装这种样式的散热条十分美观。但这类散热条的厚度有限,加上无散热鳍片,散热能力表现平平。此外,这类散热片还存在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难兼顾与每一颗内存颗粒均紧密结合。要知道散热片如果无法与内存颗粒充分接触,那么内存颗粒散发的热量将很难传到散热片上,反而让热量聚积在散热片与内存颗粒间,阻碍散热。如果
13、内存颗粒分布于PCB正反两面,这种整体式散热条安装的角度一定要把握恰当,否则极容易造成散热片与内存颗粒无法充分接触。1.2.2 产品同质化严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散热片市场的产品日益丰富,不同外形,不同材料,但是由于技术壁垒的相对较低目前行业内的产品同质化的问题逐渐显露除了,从而市场产品的差异性较低,降低竞争的优势,限制了产业的发展范围。因此企业应大力加强产品差异化的生产和设计,进而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1.2.3 行业集中度较低由于国内生产企业的逐渐增多,以及行业的不断发展,散热片企业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同等规模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是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从而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企业生产地区虽
14、然较为集中,但是在市场的份额占有上比较分散。1.3我国电脑散热片行业市场竞争趋势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散热片市场竞争的趋势仍主要围绕着产品的性价方面、品牌方面的竞争,主要表现如下:(1)价格竞争。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价格大战早已在计算机行业开始,从而使电脑行业的利润逐渐趋于较低的水平,微薄的利润驱使行业内的生产制造商开始了一个降低成本的生产方式,随着散热片技术的程度不断成熟和进步,散热片同质化的现象早已出现,因此价格的降低是产品竞争的一个途径;(2)品牌竞争。对计算机行业来讲,产品性能的好坏与品牌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关系,不管是现在或是未来,人们对品牌产品的信赖程度是相对较高的,随着人们收入的不
15、断增加,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购买能力也在逐步增加,因此计算机配件的品牌认知度将是影响人们对产品选择的一个较为关键的引导;(3)性能竞争。随着散热源性能以及电脑元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散热片的厂商将会越来越注重散热片的性能上的提高,这将是产品竞争的一大重要竞争点,因此散热片性能的提高,也是产品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1.4我国电脑散热片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1.4.1 散热新途径-碳纳米管代替铜制散热片2007年美国RENSSELAER理工学院和芬兰OULU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使用碳纳米管制造的散热片,给以后的芯片散热创造了一个新方向。他们首先制造了1.2毫米长的多层碳纳米管薄膜,然后使用激光雕刻
16、出了10X10的散热鳍片阵列,形态和我们经常在主板芯片组上看到的散热片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尺寸要小得多。研究人员表示,将这一超微型散热片连接在测试芯片上时,就算没有其他任何散热器,也能带走11%的芯片热量,而当其表面通过氮气流的时候,这一效率提升到了19%。从效率和目前的性价比来说,铜是制造散热片的最佳材料。但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尺寸越来越小。当尺寸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铜等金属材料就变得不够坚硬容易弯曲,而碳纳米管此时则是理想的散热片制造原料;1.4.2热管散热热管散热器是今年高档散热器流行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需多著名的散热器厂商都推出了其热管系列产品。热管这项技术早在1963年就在美
17、国的LOSALAMOS国家实验室中诞生了,其发明人是G.M.GROVER。热管属于一种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的液体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并且由热管组成的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等优点。其导热能力已远远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以前热管技术一直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 正是因为有热管技术的民用化,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大风量风扇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传统散热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低转速、低
18、风量风扇配合热管技术的崭新散热模式。热管技术更为PC的静音时代带来了契机。1.5我国电脑散热片市场发展前景分析(1)散热片随着散热源要求不断提高。例如,对于CPU散热片发展来说,都是根据于CPU发展趋势来进行的。就好像当初的AMD和INTEL来说,以前发热量高的AMD到现在换成是INTEL的LGA775(扣肉双核)发热量超高的时代来说。CPU散热片发展都是来自于CPU方面。而且CPU散热器本身就不是普通消费者所关心的,所以中国市场的市场发展趋势无疑是性价比和主流线路为主。当然,现在已经有相当一部分DIY玩家追求中高端、甚至高端散热器材质的追求了。(2)寻找新的材料。目前散热片主要由铝和铜制成。
19、其中又由于铜密度大,工艺复杂,价格较贵,所以现在通常的风扇多采用较轻的铝制成。随着电脑需求的不断扩大,散热片对电脑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散热片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寻找新的散热片材料,提高散热片的导热、散热能力,提高性价比,将是散热片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2 过热对CPU的伤害根据电子学理论,并不是热直接伤害CPU(因过热导致的CPU炸裂例外),而是热所导致的“电子迁移”现象 (electromigration)在损坏CPU内部的芯片。很多人说的CPU超到烧掉,其实严格来说,应该是高温所导致的“电子迁移”现象所引50度以下,这样CPU的内部温度就可以维持在80度
20、以下,“电子迁移”现象就不会发生。“电子迁移”现象并非立刻就损坏芯片,它对芯片的损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或多或少会降低CPU的寿命,假如你让你的CPU持续在非常高的温度下工作,那你的CPU可就用不了多久就会损坏。那么“电子迁移”到底是什么?“电子迁移”属于电子科学的领域,在60年代初期才被广泛了解,是指电子的流动所导致的金属原子的迁移现象。在电流强度很高的导体上,最典型的就是IC内部的电路,电子的流动带给上面的金属原子一个动量(momentum ),使得金属原子脱离金属表面四处流动,结果就导致金属导线表面上形成坑洞(void)或土丘,造成永久的损害,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旦发生,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21、,到最后就会造成整个电路的短路(short),整个CPU就报销了。“电子迁移”现象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一个是电流的强度,电流强度越高,“电子迁移”现象就越显著。从CPU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为了把CPU的die size缩小,IC越做越小,线路做的越细越薄,如此,线路的电流强度就变的很大,所以电子的流动所带给金属原子的动量就变的很显著,金属原子就容易从表面脱离而四处流窜,形成坑洞或土丘。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温度,高温有助于“电子迁移”的产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CPU的温度维持在50以下(手摸起来温温的)。为了防止过热所引发的“电子迁移”现象而导致对CPU造成伤害,我们必须作好散热工作。3 散热
22、方式散热工作按其散热方式分为主动式散热和被动式散热两种。主动式散热是通过散热片将CPU的热自然散发到空气中,其散热的效果与散热片的面积成正比,这种散热方式的优点是方法简单且安全可靠,但散热效果不理想,对较多的发热要很大的散热面积,因此这种散热方式主要用于发散不严重的电子元件的散热,或对空间没有特别要求的军用或专用设备中。被动式散热是利用风扇等散热设备将散热片上的热强制性带走,这种散热方式的优点是散热效率高,而且设备体积小,是目前给CPU散热的主要方式。在被 动 式 散热方式中,根据其散热介质的不同,又可分为风冷散热、水冷散热、半导体制冷散热、热导管散热和化学制冷散热等四种方式,风冷散热是利用散
23、热风扇将CPU发出的热带走,其散热介质是空气,这种散热方式简单实用,且价格低廉,是目前CPU最常用的散热方式;水冷散热是利用水循环系统将CPU发出的热带走,其散热介质是水,它的散热效率比风冷散热高,但它还需要较复杂的水冷却设备,且还有漏水的隐患,因此还未进人实用阶段;半导体制冷散热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半导体在通电时,一端冷一端热来制冷,它的冷面温度可达到零下10摄氏度,它的缺点是工艺不成熟、价格高且易因温度过低而出现的CPU结露进而导致短路的现象;热导管由纯度极高的无氧铜管和铜网制成,里面充有适量的液体作为散热介质,当受热端将液体蒸发成气体时,这些热的气体能在真空的管道中迅速到达管道的冷却端冷凝成
24、液体,冷凝后的液体再通过铜网组成的毛细组织吸回受热端,采用热导管散热可在很小的温差下传递大量的热能,采用铜管散热成本很高,一般只在笔记本电脑等高档机器中使用;化学制冷散热是利用一些超低温的化学物质(如干冰、液氮)在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来降低CPU的温度,它可将CPU的温度降低到零下几十度,它的缺点是价格昂贵且持续时间短。总的来说,后四种方法的散热效果都比风冷散热的效果好,但由于安装、操作和价格等原因,只适用于实验室使用,或被部份发烧友超频时使用,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还是风冷散热。4 风冷散热器基本结构及散热原理4.1风冷散热器基本结构风冷散热器由散热片、扣具、散热风扇、导热介质四部分构成,再加上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PU散热片设计 课程Project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CPU 散热片 设计 课程 Project 数字化 制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6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