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doc
《“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说 明 书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四年十月18 项目名称: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总体发展规划 设 计 号:2004-47 委托单位: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 承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 甲 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 0 2 1 0 8 2 院 长: 樊 晟 高 级 规 划 师 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4年9月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室负责人: 胡英男 高级工程师工程负责人: 汪晓岗 高级规划师参加编制人员: 曹珠朵 高级工程师 袁华明 工 程 师 岳 波 工 程 师协编单位: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
2、府目 录说明书:一、概况1二、三圣乡基本现状1三、规划构思及规划目标2四、规划布局2五、主要发展经济指标7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8七、管线工程规划10成果内容: 1. 规划说明书 2. 三圣乡区位关系分析图 3. 三圣乡现状行政区划分析 4. 三圣乡现状综合分析图 5. 三圣乡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图 6. 三圣乡用地布局发展规划图 7. 三圣乡绿地系统发展规划图 8. 三圣乡景观系统发展规划图 9. 三圣乡道路交通工程规划图 10. 三圣乡管网工程规划图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说 明 书一、概况 受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委托,我院承担了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任务,本次规划主要
3、就本着加快“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要求,在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下,对全乡域范围进行一次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发展城乡一体化必须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以及乡域范围内的景观绿地系统规划。二、三圣乡基本现状 三圣乡地处位置为成都的东南方向,作为成都市的一个重要通风口,以农田保护用地为主,全乡占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辖六个村,其中幸福村和红砂村部分,依据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求,现已规划确定为成都市向东发展的城市副中心之一。乡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以“三新”、“三最”为目标,大力推进“三个转变”成功举办了省首届花博会,积极利用工业化生产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
4、,精心打造了红砂村“花乡农居”品牌,并已通过国家2A级旅游区(点)验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同时,加快了城市通风口的块状绿地建设,改善了城市环境,沿成龙路两侧形成长约4297米、宽2040米的绿化带,完成了石胜路的建设。目前,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在乡域内已开始建设“两路一网”(外环路外侧约400米,沿天然气老线迁改,形成一条长约3000米、宽12米的柏油路,改造黉柏路,完善花乡农居核心区路网,按国家3A级旅游区标准提档升位)。 全乡现有人口共计1.8万人,幅员面积16.24平方公里。三、规划构思及规划目标 1. 本次规划的基本构思:依托成都市副中心的发展,以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为
5、目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更好地体现成都通风口的职能。 2. 规划目标 在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求的前提下保护好农田用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四、规划布局 1. 产业结构发展规划 结合三圣乡的实际情况以及成都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确定了四个产业发展基地,作为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产业结构。 (1)红砂村花乡农居产业片区 红砂村“花乡农居”位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美誉的三圣乡境内,成龙路北侧,距二环路仅7公里,交通便捷,因恢复创新独具格调的“川西民居”建筑群而得名。以红砂村为核心的“花乡农居”占地3000余亩,农
6、民350余户,具有悠久的种花历史。 按照“市场带动、基地生产、企业经营、政府服务”的模式,对红砂村“花乡农居”实施有史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效果最佳的环境综合整治,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以红砂村为核心的“花乡农居”农业旅游示范点。对原有农居按“川西民居”风格进行改造。引进民营企业成都高店子花木有限公司建成了占地11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大型专业鲜切花卉交易市场,成为四川省最大的鲜切花卉交易中心和物流基地。 村内建筑按“川西民居”风格进行改造,有效地保护和恢复了观光区生态自然环境,“花乡农居”既美化和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又为农民提供了经营场地,带动了观光、休闲、旅游相关产业的
7、发展。形成了以精品盆花、鲜切花、月季种植、科技示范、苗木种植、川派盆景、彩色植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六大花卉片区。为创红砂村“花乡农居”品牌建立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载体,为市民休闲度假开辟了新的空间,不断推动花卉增效、花农增收。经过努力,花卉可经营土地增加到上万亩,成为成都市集花卉生产、销售、科研、信息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花卉产销中心。 (2)幸福梅林产业片区 随着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对快节奏都市生活的补充,观光农业的潜力越来越大,在幸福村打造“幸福梅林”观光园,配合观光休闲农业的建设,对种植、养殖、垂钓、观赏、游乐等方面的景点进行规划、设计,最终建成一个具
8、有高品位的农业观光旅游园区,让人既能感受到农业高科技的气息,又能体味到田园风光的韵味。 规划用地处于成都市通风口,规划石胜湖A湖与B湖之间,属于浅丘地貌。 观光园以幸福村1、2、6、7、10社为主体,辐射粉坊堰村1社、驸马村4社部分区域,总面积约1200亩,辐射人口约2000人。 东起规划石胜湖A区西侧;南至幸福村十社与附马村四社交界道路(规划环线南段);西至幸福生态园道路(规划环线西段);北齐石胜路三圣段。 通过融入地方历史色彩来形成园区特色;使用具有乡土气息和古老韵味的素材,为各主要空间赋予地方性的主题。 考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与设计;考虑多层结构与自然迁移过程栽种计划。 严格遵循“水有
9、源头、路有出入、景有虚实”的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在地形改造、水景处理、道路设计、植物造景等要素上下功夫。用山体、水面、建筑、绿化等要素形成大小空间环境,旷密相宜,旷能走马,密可藏针,外动内静,雅俗共赏。围绕浅丘,创造山环水绕、曲径通幽、林木深深、溪流淙淙的自然景观。创造出水的灵气,“园因水而深,水得山而媚”,达到空间开合、井然有序,自然与人相得益彰。园区分为6个功能区块:入口区、主广场、休闲娱乐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水上活动区、管理区。 (3)荷塘月色产业片区 为进一步落实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全乡旅游环境,结合万福村当地的荷塘资源情况,发挥万福村成片荷塘的优势,以“荷塘月色”的景观设
10、想来打造万福村。 万福村位于三圣乡的东面,面积有2.3平方公里,人口有2487人。 重点区域初步规划在外环路外侧,陡沟河附近及黉柏路两侧的区域,涉及的社有四社、五社、六社、七社、八社、九社、十社共计7个社。规划总面积1000余亩(含龙泉高堰村和双流县400余亩)。 充分利用万福村荷塘的资源优势,打造沿线和周边环境,对农房进行“川西民居”风貌改造,营造观荷、尝藕、休闲、娱乐的良好环境;在荷塘集中区建设具有现代特色的“荷塘月色”观景楼和“荷塘月色”观景台;以吸引游人,增加人流,引导农户从事经营增收致富,并带动沿线的陈家堰村和附马村。 绕城高速路沿黉柏路至荷塘观赏区临黉柏路两侧的农房采取花乡农居农房
11、改造的模式,鼓励农户改造为川西民居风格。 绕城高速路沿黉柏路至万兴桥,道路两侧进行全面绿化,铺设草坪,栽种行道树,并重点对村办公楼周边进行改造,楼前修建一个村民活动广场。 (4)蔬菜基地产业片区 三圣乡附马村、江家堰村和大安桥村是成都市规划的一线蔬菜基地,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年产蔬菜300余万吨。 作为成都市规划的一线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紧临外环路,距市中心仅7公里,是目前距市区最近的蔬菜基地。琉新路、富江路贯穿整个基地,交通便利,完全能保证蔬菜产品迅速集散和上市时的优良商品性,所产蔬菜具有优越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基地土质良好、环境良好、水源充足,其生产条件完全符合成都市“无公害”
12、蔬菜生产标准。 我市特供菜生产基地之一,全乡蔬菜基地种植面积已达6000余亩,涉及到3000余户种植户。一线蔬菜基地拥有一批具有丰富蔬菜种植经验的蔬菜种植专业户、专业村,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蔬菜产供销、科技等配套服务体系。 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宣传和蔬菜种植专业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民致富理念发生根本转变,种植“无公害”蔬菜将会给他们带来良好的收益。 已建成的10亩蔬菜生产基地,使我乡的农户在蔬菜种植上取得了良好的收益。通过前期大棚基地的示范带头,品牌打造等工作,使周边村民增加纯收入近400元,占年人均收入增长的60以上。1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成,将带动周边农户150户,解决富裕劳动力400余
13、人。 2. 用地布局发展规划 本次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成都市总体规划中对三圣乡确定的副中心规划的用地布局以及配套设施布局,结合全乡产业结构发展布局的要求,规划首先确定了全乡除城市副中心用地外的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用地区,同时,规划确立以发展3A级旅游区标准的“幸福梅林度假观光区”、“荷塘月色度假观光区”、“花乡农居度假观光区”和作为城市通风口绿地的A、B两大人工湖面的布局。结合当地特色的蔬菜产业,在大安桥村布局占地约100亩的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另外,本次规划保留了现有分散布局的村民宅基地,对发展的宅基地规划本着“住宅进社区”的要求,在各村村委会所在地附近,相对集中布局新的农民新村点,其规模按人口增长
14、及国家相关标准配置。同时,布置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尊重副中心规划的前提下,保留了现有3所村级小学以及综合市场用地。另外,结合副中心规划,为充分体现“城乡一体化”,利用花博会展厅,建立高店子花卉交易市场,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同时发展三圣特有的鲜花产业。 3.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在整个全乡的用地布局中,结合产业结构规划,沿主要水系、道路布置线型绿化,结合度假观光区以及分布其中的广场绿化用地和农业生态用地形成点、线、面的绿地系统,并根据各绿地特征,分别规划确定出隔离绿地、滨河绿地、公园绿地、农田生态自然风光绿地、运动休闲绿地等不同功能的绿地。 结合绿地系统,利用主要道路形成全乡的主要线型景观
15、网络,并且重点打造四大度假区,形成重要景观旅游区,并且针对不同用地功能,规划不同景观风貌区。为了充分体现城市通风口的功能,打造新型农村产业结构以高档乡村旅游功能的要求,对分布于全乡农田的村民建筑进行民居风貌改造以及环境整治,充分体现川西民居田园风光的特色景观。五、主要发展经济指标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一)道路网络规划1. 路网结构规划路网以强化东西、贯通南北为原则,整个路网除“城市东副中心”路网采用方格网形式,其余乡域道路根据现状和地形情况采用自由式路网形式。 整个路网结构可概括为“三横、三纵”。“三横”指石胜路、附江路及万大路(万福至大安)。“三纵”指江大路(石胜路至江家堰村至大安桥村道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 一体化 发展 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6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