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心理挫折与适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心理挫折与适应.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心理挫折与适应,挫折广泛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贯穿于人的一生,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青年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很多与挫折有关,挫折所引起的消极心身反应,往往是导致心理行为障碍和疾病的主要原因。培养青年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挫折承受力以及提高适应挫折与环境的能力,是青年期心理卫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挫折及其原因,(一)挫折的含义,挫折既是客观的,更是主观的。挫折对人的影响与其说取决于挫折本身,还不如说取决于对挫折的评价和态度。正确把握挫折实质,是挫折心理卫生的要求。,1、挫折情境与挫折感受,挫折包含
2、两层含义:(1)是指个体活动的一种特殊环境,即阻碍人们实现目标、满足需求的情景和事物,这就是挫折情境,也称挫折源;(2)是指个体由于挫折情境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状态等,即挫折感受,也称心理挫折。,挫折情境与挫折感受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总是成正比。一般来说,挫折感受只有在特定的挫折情境下才会产生,而且挫折情境越严重,所引起的挫折感受也可能越强烈。长久而剧烈的挫折打击,常会摧毁一个人的精神,扭曲一个人的心灵。,从挫折情境到挫折感受,其间要受到个体实际状况的诸多制约: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等等,其核心是认识方式和挫折承受力。生活中常可以看到,面临同一挫折情境,有的人反应轻微、时间短,
3、而有的人则反应强烈、时间长。譬如,长途公共汽车抛锚,考试失利、情场失意、人际失和等常见的挫折情境,在不同的人身上往往会引起不同的反应,造成不同的结果,这多半与他们不同的心理素质有关。,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虽然面临较大的客观挫折情境,但挫折感受却不大,他们往往有较强的承受力;反之,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即使挫折情境不大,但引起的挫折感受可能会很大。,2、实际挫折与想象挫折,现实中挫折情境有两种状况:(1)个体实际遭受的挫折;(2)个体主观想象的挫折。后者常被人们忽视,但想象挫折比实际挫折更具有研究的价值。消除想象挫折,是心理保健的重要内容。,人们预期挫折或对实际发生的挫折后果的主观感受在个体的心
4、理挫折原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时挫折感受很强烈,但在其生活中却很难找到相应的挫折情境,这多半是主观想象造成的结果。,实际挫折对人的影响是有形有限的,可以估量的;而想象挫折的影响,则往往是无形无限的,不可估量的,它会随着人们的想象发生泛化,无限扩大,大得可以覆盖一切、吞噬一切。因此,主观想象的挫折往往比人们实际遭受的挫折更为可怕,它常常会在人们行动之前,先将其击倒。想象挫折是许多心理障碍患者的共同特点,只有战胜想象挫折才能最终战胜实际挫折。为此,端正对挫折的认知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挫折产生的原因,1.由延迟引起的挫折 由于某种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使某些心身需要的满足被延迟,从而引起挫折。比
5、如,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最盼望假期早日到来,而一天一天的等待常会使一些思家心切的同学倍感焦虑。2.由阻挠引起的挫折,阻挠挫折是导致挫折感的最主要原因。包括(1)由个体特征引起的阻挠;(2)由外界引起的阻挠。容貌、身材、体质、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身心局限,常会构成挫折源。这些局限往往阻挠了一个人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实现希望实现的理想。,某些个体特征之所以会成为阻挠源,与社会的某种价值观有关。譬如,一个矮个子的男生比矮个子的女生挫折感更大;而一个相貌平平或体胖的女生比同样情况的男生更易受挫。而另一方面,个体对自己这些特征的评价更具有重要意义。个子同样矮的男生,有的陷入自卑,不敢出头露面、与
6、人交往,以致影响健康发展;有的则能正确对待,积极行动,扬长补短,而引人注目、受人喜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的评价更重要。,除了个体特征外,外界因素引起的阻挠则更多。比如,大学规章制度的要求使人感到约束压抑;多人一室的集体宿舍使一些想住得宽敞的人感到不舒适;“三点一线”的生活让人觉得枯燥;文体设施缺乏会使一些文体爱好者难以发展兴趣,等等。,在校园生活中,在同学、师生交往中,彼此的行为常常有可能成为阻碍对方的原因。比如,学生上课说话,既打扰教师上课,也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这有可能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挫折感;恋爱的一方希望对方多点理解或温柔,若不能就会带来挫折感,从而引起心理行为反应,而这种反应又可能成为
7、另一方的挫折源。,3、由动机冲突引起的挫折,生活中经常会面临选择的冲突。冲突的实质是不同需要无法同时满足的结果。当若干个动机同时存在、难以取舍时,就会形成动机冲突。其基本形式有四种:,(1)双趋冲突,又称正正冲突。当两个目标都符合需要,并且有相同强度的动机,而又“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就出现了难以取舍的冲突。,A(+),个体,B(+),(2)双避冲突,又称负负冲突。两个目标都不感兴趣,甚至厌恶,但又“二者必居其一”。,A(),个体,B(),(3)趋避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指某一目标既有利又有害,吸引力与排斥力共存。,个 体,A(),(4)双趋避冲突,即两个目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A(),个体,
8、B(),动机冲突常使内心产生激烈的冲突和焦虑不安的情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选择的自由度将会越来越大,而由此带来的选择冲突也会增加。因而,学会如何选择,把握机会,已成为现代人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大学生为走上社会所应做好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二、挫折反应与心理防御机制,挫折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其反应性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或者积极和消极共存。这既与挫折本身的性质有关,亦与人们如何把握它有关。挫折会打破人的心身平衡,从而会自发地唤起心理防御机制发挥作用。然而,心理防御机制总是不同程度地与歪曲现实、自我欺骗相联系。因此,如何正确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既影响到对挫折的适应,更影响到
9、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一)适度紧张的意义,一个人在遭受挫折后,都会对其生理、心理与行为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其中对心理的影响最为明显。挫折常会使人处于紧张状态,一般表现为情绪激动、焦虑、不安等。挫折引起的紧张状态并非一定是消极的,适度的紧张,往往会产生积极地效果,如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效率提高、情绪适度唤起等,从而为战胜挫折,排除或绕过障碍提供了有力的心理条件。具体地说,有助于,1、认清现实,考虑对策,挫折后的适度紧张状态,有助于人们认真理解挫折情境,分析造成挫折的各种因素,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自己尽快走出挫折。譬如,考试失利。,2、分析动机,修正目标,有些人遭受挫折的原因可能存在于动
10、机和目标本身。如一个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却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期望通过短时间的努力而成为班里的学习尖子。,3、调动潜能,激活思维,当人处于挫折后的紧张状态时,原有的心身平衡被打破了,为此,人们会想方设法去排除障碍、消除紧张,达到新的平衡。研究发现,当人处在适度紧张时,人的心身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竞技状态,人们感到一种挑战、一种刺激、一种兴奋。在这种心身状况下,往往最能调动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最有利于潜力的开发。,虽然,挫折后的适度紧张是有利的,但过度紧张则是有害的,它不仅影响正确思维、判断,降低活动效率,同时也损害人的心身健康。,(二)挫折后的消极反应,受挫后的紧张心理几乎是人人都有的本能反
11、应,然而,不同个体所表现的程度大不一样,如果紧张心理超过一定限度,则会带来各种消极情绪,如果这种消极情绪状态的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往往会直接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使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容易使人出现意识范围狭窄、判断力减弱、失去自制力等不良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个人的正常行为,有可能使一些人做出违背常情的举动,或陷入挫折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受挫后常见的消极心理行为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焦虑,焦虑是挫折后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适度焦虑对提高效率、激发潜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过度的焦虑是有害的,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发展成焦虑症。人际交往和学习上的挫折常常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2、攻击,攻
12、击也是常见的挫折反应。攻击的形式有两种:(1)直接攻击,即受挫后将愤怒的情绪直接导向造成其挫折的人或物,表现为对人讥讽、谩骂或拳脚相加及损坏物品等形式;(2)转向攻击,即不直接攻击造成挫折的对象,而是把攻击转向自己或其他无关的人或物。相比而言,转向攻击行为更为普遍、经常。,直接攻击行为较容易发生在那些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评价偏高;或鲁莽、简单、冲动性大、较缺乏生活经验的人身上。如因受到批评而与老师顶撞;因某个同学阻止自己买饭插队而对其恶语中伤甚至拳脚相加。,转向攻击行为中的自我攻击,常发生在那些自信心比较差、情绪较悲观、压抑、力量较弱或比较自我克制的人身上,他们往往会在受挫后陷入自责或惩罚自己(
13、把自己关起来、不吃饭不睡觉等),严重的可引起心理障碍,甚至自杀。,那些把攻击转向次要或无关人和物的人,常常是因为觉察到不可能或不应该直接攻击引起挫折的对象,或找不到明显的攻击对象,于是寻找“替罪羊”。如,有的同学因与宿舍同学发生矛盾,而迁怒于食堂服务员;有的毕业生因分配单位不如意,而损毁学校财物等。,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虽然都可以暂时发泄心中的愤懑和不快,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很可能不但不能消除原有的挫折感,还会引起新的挫折,同时还会危害他人和社会,造成很坏的影响。,3、冷漠,冷漠是比攻击更为复杂、隐蔽的一种消极心理反应,表现为受挫后对挫折情境漠不关心、冷淡、退让,没有喜怒哀乐。冷漠反应常在个体不堪承
14、受挫折压力、攻击行为无效或无法实施、又看不到改变境遇的希望时发生,也可见于长期反复遭受同一挫折而又无能为力的情境下。冷漠反应通常比攻击对身心的危害更大,它往往是个体压抑愤懑的一种表现。,4、固执,固执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听不进批评或劝导,看不清挫折实质,而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的做法,重复某种行为,其结果往往使个体失去改变困境的机会,在挫折中越陷越深。固执行为往往是不自觉的,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明知这种做法不好,但仍固执地这样做。固执反应通常是由于挫折降低了人们的判断和学习新问题的能力所致。,5、退行,也叫“倒退”或“回归”,是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些与年龄、身份极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如
15、因考试不及格而到老师面前哭哭啼啼、苦苦哀求;面临考试压力时,千方百计躲进医院,逃避考试等。,以上这些挫折反应是人们遭受挫折后较直接、不由自主的反应,是个体对挫折的一种本能的对抗,它们虽然可以降低挫折的直接打击,缓解受挫后的心理压力,但却无助于解决根本问题或改变挫折情境,反而会降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能力,妨碍个体及时应对挫折,因而常常是消极的。,(三)心理防御机制,人具有一种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情绪、平衡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通常称之为心理防御机制,或心理自卫机制等。,心理防御机制渗透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心理防御机制的人可以很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倘若一个人面临严重或持久
16、的心理冲突,而心理防御机制又不能及时而有效地发挥作用,或心理防御机制崩溃了,就很可能引起心理疾病。,心理防御机制可起到缓冲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的作用,并且可以人们寻找战胜挫折的办法提供时机,它对于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都能在人们抵御挫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效应。心理防御机制通常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在缓冲心理挫折的同时,常常表现出一种自信、愉快、进取的倾向,有助于个体积极战胜挫折;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则大多表现为退缩、逃避、自欺欺人,虽然也能起到暂时缓解心理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但常常会阻止个体面对现实、积极进取,过分使用还有可能引起心理疾患。心理防御机
17、制究竟起正作用还是负作用,最根本的还是看当事人如何来准确把握、适时适度运用。,1、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1)仿同 又名认同,指一个人在遇挫而痛苦时效仿他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思想、信仰、目标和言行更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在主观上增强自己获得成功的信念。如历史名人、学术权威、英雄楷模。,(2)升华,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后,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需要转变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动机或需要,或遇挫后将低层次的行为引导到有建设性、有利于社会和自身的较高层次的行为,这就是升华。升华作用常常一方面转移或实现了原有的情感,达到了心理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利己利人。,(3)补 偿,当由于主客观条件的
18、限制和阻碍,使个人的目标无法实现时,设法以新的目标代替原有目标,以现在的成功体验去弥补原有失败的痛苦,称之为补偿。,补偿对缓解挫折后的损失感,防止心理压力过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并非所有新的目标和活动都具有积极的价值,因为目标有高尚与庸俗之分,挫折后的选择有进取与沉沦之别,关键在于新的目标和活动具有正向价值。如果新的目标和活动符合社会规范和人的发展需要,这时的补偿行为是积极的、有益的;,相反,如果是不符合社会规范或有害于心身的(如,丢失财物后以偷别人东西的方式来补偿;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吃了亏,就到比自己弱的人面前去出气等等),那么,这种补偿行为即使暂时获得了心理平衡和心理满足,也无助于
19、心理健康发展,有时还会导致自暴自弃,甚至堕落犯罪,危害他人和社会。,(4)幽 默,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困境、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这不仅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也是心理修养较高的表现。,2、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1)文饰 又叫“合理化”,是一种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困扰的方式。它的表现形式可概括为“找借口”、“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等等。,不少人在遭到失败或做错事时,往往会找一些原谅自己的理由来进行解释。找借口的人,总是企图以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在一群动机中选择一小部分最动听、最高尚、而且最适合理性的动机,加以强调
20、,试图掩盖内心所不愿接受的那些原因,使自己心安理得。,有时,当一个人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或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时,常常以“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来进行自慰。“酸葡萄心理”:将自己不具备或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自己不喜欢的坏东西的防御机制。可以冲淡内心的欲望,减少懊丧情绪。“甜柠檬心理”:认为凡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通过肯定自己的成绩和价值,以减轻内心“求之不得”的痛苦。,文饰方式起着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的作用,影响了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和做积极的改变。因此,长期地、过分地使用这种方式,会使自己不去认真吸取教训,放弃对自我的认识和改造,以致于降低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2)潜抑,即把不愉快的
21、经历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潜意识里去,不再想起,不去回忆。由于潜抑作用,痛苦似乎被遗忘了,人在意识上感受不到焦虑和恐惧。这种遗忘叫主动遗忘,与时间过久而发生的自然遗忘不同。在这种遗忘中,被潜抑的东西并没有消失,往往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的日常心理和行为,而且一有相应的情景,被潜抑的东西就会冒出来,对个体造成更大的威胁和危害。如,某同学因一时糊涂偷了寝室同学的几元钱,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潜抑过甚,超过潜意识层的负荷,往往会以心理异常、心理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3)投射,又称推诿,是指将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以减轻自己的负疚,或将自己所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被人接受的性格、态度、观念或欲
22、望转置他人,以掩盖自己那些不受欢迎的特征。,(4)反向,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心理防御机制,即把自己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不被允许的欲望和行为,以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以掩盖自己的本意,避免或减轻心理应激。,反向行为由于与动机相互矛盾,因而表现得过分夸张、做作。它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个体的真实动机,减轻因动机冲突而产生的痛苦,或者可以维护个体的自尊心,但是,掩饰包含着压抑,长期使用会从根本上扭曲自我意识,使动机与行为脱节,造成心理失常。,3、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人们适应挫折,化解困境,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则只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不能解决问题
23、,有时还会使当事人在一种自我欺骗中与现实环境脱节,降低积极适应能力,埋下心理病变的种子。,心理防御机制不仅本身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之分,而且不同人使用时也呈现出不同的倾向和效果。心理正常、人格健全的人,在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时倾向于积极、成熟的方式,而且可根据不同的挫折情境灵活选用。在他们身上,心理防御机制仅起缓冲心理压力的作用,因而使用次数较少,且作用时间不长。同时,他们还能正确地感知自己在使用的防御机制,并能合理地进行调节。因而,心理健康者能扬长避短,多在积极意义上使用心理防御机制。,相反,那些人格顺应不良、心理障碍者,往往倾向于消极的、不成熟的方式,他们总是依赖于心理防御机制,以此作为习惯的
24、甚至唯一的反应方式。因为经常使用,作用时间长,而且很少变通,常常不顾情境的变化而刻板地采用相同的防御机制,因而他们往往很难学会更有效的适应挫折的方法,而且在歪曲、掩盖或否认现实中耗费自己的活动能量,以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被动地与挫折周旋,其结果使适应能力日趋削弱,人格和心理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心理不健康者亦是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使用过度的结果。两者常常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三、挫折适应与积极进取,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回避挫折只是自欺欺人、弱者的表现。人无法回避挫折,人也需要挫折,正是在与挫折的交往中,人变得更成熟、更有力量,心理发展得更充分、更健康。,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
25、、充满挑战、充满风险、也充满机会的社会,如何提高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学会及时地抓住机会、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本领,是每一个同学在学期间必须认真思索、努力实践的任务,并将成为一门“必修课”。,(一)对挫折的不良认知,认知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想法或观点。心理学认为,外界刺激正是通过认知这一中介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行为的。由于认知方式的差异,人们对同一事物有可能产生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看法,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其实,真正引起适应困难的,与其说是那些挫折、应激、冲突本身,还不如说是当事人对它们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态度。大学生对挫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不应发生,常常把生活中的
26、不顺利、不愉快,学习、交往中的挫折、失败看作是不应该发生的。,在他们的头脑中,大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充满快乐的,大学学习轻松愉快、人际环境温暖和谐,青春应该伴着鲜花和太阳奏出优美的旋律。对于挫折,他们毫无思想准备,因而,当挫折来临时,面对自认为不该发生却又发生了的事实,有的同学束手无策,变得烦躁易怒,常与人冲突;有的则感到自卑、失去信心、痛苦不堪。个别人为此申请退学,甚至轻生。,如果调整一下认识挫折的角度,视挫折为自然、正常的,情况就会好很多。这样就能平心静气地接受挫折,而接受挫折是改变挫折的重要前提。有时,挫折也是一种契机,善于视挫折为一种机会,则更有利于战胜挫折,促进自我发展。,2以偏概
27、全,不少同学常以这种认知方式去评价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因而很容易走上自我否定、悲观失望的狭路。他们若在某件事情上失败了,就认为自己“没用”,是个失败者、弱者;碰到一点不幸,就觉得自己“命运不济”、“前途渺茫”。这种以一两件事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身的价值的认知,其结果往往会引起强烈的挫折反应,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心理,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还可表现为对他人、对群体乃至对社会的不合理评价。有时自己的挫折感受,是由对他人的偏见造成的。,对挫折的合理认知应该是就事论事,不简单地以某件事情来断言自己或他人,在挫折面前排除“一叶障目”,立足全面、辩证地认识;学会宽容自己和他人,接受
28、自己和他人都可能犯错误这一现实,不因为自己或他人有错误而全盘否定。,3夸大后果,是把某一个挫折的发生想象得非常可怕,糟糕透顶。此时的挫折感受主要是想象挫折感受,这比实际挫折所带来的影响要大得多,是一种放大了的挫折。某些大学生的自杀行为,正是这种认知方式的结果。其实,许多事情并不像想象得那么可怕,很多情况下,是人们自己在吓唬自己。,因此,面临挫折而出现情绪困扰时,应检查一下自己的认知方式有无偏差。若能主动调整自己对挫折的看法和态度,就可减少挫折感,或使自己尽快地从恶劣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多从光明面看问题、多看到挫折所包含的积极意义,有助于减少挫折的消极影响,有益于心理健康。,(二)挫折承受力的影响
29、因素,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的程度,又称耐挫力、容忍力等。挫折承受力的大小,往往直接决定个体能否经得起挫折打击。一般来说,挫折承受力较强者,往往挫折反应小、挫折时间短、挫折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者,则容易受挫折的不良影响,容易受伤害,甚至一蹶不振。挫折承受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耐挫力程度的高低差异颇大,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不同情况下所表现的耐挫力也会有所不同。一个人的耐挫力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1、生理条件,身体强壮的人比体弱多病的人更能抵抗挫折。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身体健康者更能抵抗恶劣的外部环境。,2、生活经历,饱经风霜、阅历丰
30、富、有过成败、苦乐、得失、顺逆等种种体验的人,更能承受挫折。涉世未深、原先生活道路较平坦的人对挫折的反应往往比较强烈,应付挫折的能力也较差。,3、思想基础,有崇高的生活目标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人更能适应挫折。缺乏理想和信念,对人生持消极看法的人,往往会遇难而退、遇难而败、甚至遇难而死。健康的人生观是耐挫力的核心。,4、个性特征,胸怀宽广、意志坚强、乐观开朗、独立性强的人,比那些心胸狭隘、意志薄弱、消沉抑郁、盲目依赖的人更能耐受挫折。,5、挫折准备,有挫折心理准备,将挫折的出现视为正常的人,比对挫折毫无防备的人更能接受挫折。那些被挫折打得措手不及的人,往往过去一直很顺利,对挫折毫无心理准备。,
31、6、期望水平,对目标期望水平越高,目标达不到后所感受到的挫折也就越大。比如,对那些中学时一贯学习拔尖、有过鹤立鸡群的光荣史、并希望自己进大学后仍能保持领先地位的学生来说,学习成绩不在班里前三名,就是最大的挫折。,7、挫折判断 对挫折情境有正确认识、对挫折损失做客观评价的人,往往比那些对挫折判断有误、认识偏颇的人更能把握挫折。8、防御机制 能及时、适度地运用积极的防御机制的人,更能承受挫折。,从挫折承受力的诸多组成因素中可以看出,提高耐挫力的关键还在于平时的训练。平时越有意识地加强培养,打好基础,遇到挫折时就越能应付自如,掌握主动权。挫折承受力的各组成要素,也提供了人们加强心理训练的若干途径。,
32、(三)挫折调节力的意义,挫折承受力在维护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对每个人都十分重要。然而,站在全面和发展的高度来分析,对于挫折的接受和忍耐,并不是应对挫折、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最佳途径和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挫折承受力是一种较被动、较消极的挫折抵抗能力,它主要起缓解压力、等待时机、保持心理行为正常状态的作用。,人们应付挫折更积极、更有效的方式应该是对挫折的直接调整和改变,这就是挫折调节力。,1、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心理健康、个性成熟、人格健全的人,在挫折面前不会只是一味地承受和忍耐,而会在接受事实的基础上,尽力去改变和消
33、除挫折情境及造成挫折的因素,为实现目标扫清障碍,实现转机。这就是挫折调节力的体现。,挫折调节力是对挫折进行直接的调整、转变、改善和排除的能力。其主要特征在于对挫折情境积极主动地适应,对心理矛盾自觉有效地调节,不断地协调外部环境和内在环境,使其有利于个体的发展和提高。,挫折调节力虽然是以挫折承受力为基础的,但却是后者质的飞跃,它往往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很好地把握环境,能否在挫折面前转危为安、反败为胜、化解困境、夺取最后的胜利。这种能力往往是一个人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成熟程度和人格发展水平。,2、挫折积极效应产生的前提,在许多人看来,生活中的挫折、困境、失败总是消极、不受欢迎、令人
34、恐惧、没有价值的。挫折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痛苦和阻碍,对人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效应。然而,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人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事实上,挫折也成了许多有为青年自强不息、奋起拼搏、争取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生活中相当一部分杰出、优秀的人才,是在挫折中磨练成熟、在困境中崛起的。生活的磨练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体魄,激发了他们的智慧和潜能,使他们对复杂的客观环境和自我具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把握能力,因而做出超人的成绩。他们的生活经验表明,挫折对于人类亦具有巨大的积极效应。假如没有挫折的考验,他们也许不会做
35、出那么大的成绩,甚至会平庸地度过一生。,同样是挫折、困境,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悬殊的效应呢?这就是挫折两重性的不同体现。挫折积极效应的产生,往往与人们主观能力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对于挫折的把握和调节能力。一个缺乏挫折调节力的人,或许能够接受挫折,并使挫折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但却无法把握和超越挫折。而一个具有较高挫折调节力的人,则常常能掌握主动权,化挫折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改造环境、改变现状的过程中使自己更加聪明、坚强、成熟起来。,正如美国作家罗威尔所说的:“人生不幸之事犹如一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使我们被割伤,这要看究竟我们是抓着刀刃呢,还是握住了刀柄。”,(四)提高适应能力,从
36、本质上说,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的适应能力,这既是承受挫折、预防心理疾病的基础,更是促进心身健康、人格健全的必要保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适应能力的高低,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命运。,1、主动接受锻炼,为了提高适应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就需要自觉、主动地将自己放在一个充满矛盾、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持这种态度的人,往往不把挫折看作是人生的厄运、前进的阻碍,而把它看作是生活的挑战、成长的机会,因而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不逃避、不惧怕,不灰心丧气、不悲观失望,而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勇敢顽强地拼搏。,主动接受锻炼,是一种明智而必要的选择,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能使大学生在迎接挑战、经受考验的过程
37、中获取丰富的人生经验,掌握应对挫折、困境的有效方法,提高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心理成长的角度看,积极主动的锻炼,会使心理更趋成熟和坚韧,增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的能力,促进心理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大学生提高适应能力的途径、方式很多,天地十分广阔。不仅可以从书本上学、向他人学,更可以通过亲身的生活实践,向生活本身学,向挫折和困难学。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独特的生活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在独立地解决生活、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等方面的问题时,就是提高适应能力的时候。一个经过生活磨练、挫折锤打的人,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失败时,
38、就能够达到一种“曾经沧海”的境界,顺利地闯过去。,2、培养进取性品质,具有较高挫折调节力的人,面临挫折时不是被动承受,而是主动出击,努力改变。适应环境、应对挫折能力的提高,应从培养进取性的心理品质入手,在点小细微中严格要求,做到以下三点:,(1)自信乐观,自信乐观,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缺乏自信,常常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悲观失望,则是人们在挫折和失败中一蹶不振的祸根。,自卑和悲观是困扰人们的两大致命的弱点,它们常常使人陷入挫折的困境不可自拔。生活的经验表明,人们首先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才干不好某件事情。因为一个失去自信心的人,往往在干某件事情之前就认为自己干不成、干不好、肯定会失败、因而他们就
39、不可能竭尽全力去干好它,结果当然不会成功。在面临挫折时,自卑者首先想到的是不可能战胜它,因而很快陷入了对挫折的恐惧和担心,进而感受到焦虑、痛苦和不安。,自卑者的心理挫折往往大于挫折情境本身。心理卫生认为,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当相信自己能达到目标时,人便会积极开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达到;当遇到挫折、困境时,若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那就会积极地去改变现状、化解困境,战胜困难。这就是自信的作用。,现实中常常可见,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往往并不是没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取得成功,而是因不相信自己而不去作努力。建立和培养自信心,往往比单纯地学习知识显得更为重要。,
40、乐观和自信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自信才能乐观,乐观才能自信。乐观的态度是每个人在生活中所必须具有的,尤其是面临挫折、困境的时候。乐观就是要遇事多从光明面考虑,相信自己有能力闯过难关,战胜挫折,即使是深陷绝境,心中仍要充满化险为夷的信心。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即是乐观者对生活的认识。,(2)自强不息,歌德曾诚恳告诫人们:“凡自强不息的人,终能得救。”自强不息,是一切成功者的法宝。,其实,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初有过同样的追求和奋斗,也遭受过同样的挫折和失败,所不同的是,强者在挫折中保持了坚强不屈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个性,顽强地同逆境较量,坚定地朝目标奋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获得了人生的成功;弱者则一
41、碰到困难或挫折就软弱无力,没有主张,不敢在坚持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或偃旗息鼓,半途而废,或降低目标、改变方向,因而不可能夺取最后的胜利。,(3)开拓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忍、耐,容易将人们导向对挫折逆来顺受,一味地容忍,而忽视对挫折情境的积极调整和主动改变。从心理卫生的角度看,这种挫折的被动适应往往造成了个体心理的压抑状态,抑制了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而,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传统人格,往往带有忍辱负重、墨守成规的特征,这不利于适应现代生活,更不利于面对未来世界的复杂环境。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现代人。,作为当代青年,开拓创新是时代对其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逆来顺受、墨守成规、谨小慎微、按部就班已显得来越不合时宜了。在今天和未来的生活中,需要有开放的思想和进取的个性,需要有创造的精神和敢闯的勇气。,在这样一种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实践中,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才是充分而有成效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才能达到一种高水平的发展状态,而这正是大学生心理卫生研究和实践所致力的目标。,谢 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6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