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另存.ppt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另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另存.ppt(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学鍵与分子间作用力,1离子鍵 2共价鍵(1)路易斯共价鍵理论(2)价鍵理论(3)杂化轨道理论(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配位鍵 4金属鍵 5.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离子键,离子键理论是1916年德国化学家柯塞尔(W.Kossel)提出的,他认为原子在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电子以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由此形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以静电作用相互结合在一起。离子键的本质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由于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相连接的,从而决定了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阴阳离子近似看作点电荷,故其作用不存在方向性问题。没有饱和性是指在空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个离子可 吸引尽可能多的相反离
2、子。,离子键的要点,形成条件:两原子的电负性差值1.7 离子半径的比较A.同主族比较 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比较 离子键强弱判断:应用:如判断熔点高低A.NaCl NaBr NaIB.NaCl MgCl2 AlCl3,8010 C、7470 C、6600 C8010 C、7140 C、1940 C,离子键鍵理论的缺陷:离子键理论能很好的说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和特性。但它不能说明由相同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如:H2、N2)的形成,也不能说明由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分子(如:HCl、H2O)的形成。,2共价鍵(1)路易斯(Lewis)共价鍵理论(1916年)化合物中的每一个原子都与它所鍵合
3、的其它原子共用电子,来完成价电子的八隅体(氢为2),Lewis,1875年10月25日路易斯出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西牛顿市。他从小聪明过人,在三岁时,父母就开始在家里让他接受教育。1893年进入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1896年获理学士学位,以后在TW理查兹指导下继续研究化学,于1899年24岁时获哲学博士学位。,例画出H2O、CO2、COCl2(光气)的路易斯结构式,路易斯共价鍵理论的缺陷:路易斯结构式可表示分子中的成鍵情况,但:不能说明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无法解释共价鍵的方向性;八隅规则例外较多。,多电子结构:为达到稳定结构,成鍵原子价电子数比八隅体多 如:PCl5、SF6 的稳定结构中,P原
4、子周围有10个价电子,S原子周围有10个价电子,多于8 缺电子结构:为达到稳定结构,成鍵原子价电子数比八隅体少 如:BF3的稳定结构中,B原子周围只有6个价电子,少于8,1927年英国物理学家海特勒(W.Heitler)和德国物理学家伦敦(F.London)成功地用量子力学处理H2分子的结构。,当具有自旋状态反平行的未成对电子的两个氢原子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吸引作用,形成了共价键,从而形成了稳定的氢分子,量子力学从理论上解释了共价键形成原因:若核外电子自旋平行的两个氢原子靠近时,两核间电子云密度小,系统能量E 始终高于两个孤立氢原子的能量之和,称为排斥态,不能形成H2分子。若电子自
5、旋反平行的两个氢原子靠近时,两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大,系统的能量E 逐渐降低,并低于两个孤立氢原子的能量之和,称为吸引态。当两个氢原子的核间距L=74 pm时,其能量达到最低点,Es=436 kJmol1,两个氢原子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共价键,形成了氢分子。,自旋方向相同 自旋方向相反,量子力学对氢分子结构的处理阐明了共价键的本质是电性的。由于两个氢原子的1s原子轨道互相叠加,两个1s 都是正值,叠加后使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加大,这叫做原子轨道的重叠,在两个原子之间出现了一个电子云密度较大的区域。一方面降低了两核间的正电排斥,另一方面又增强了两核对电子云密度大的区域的吸引,这都有利于体系势能的降低,有利于
6、形成稳定的化学键。,(2)价键理论1931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和斯莱特将其处理H2分子的方法推广应用于其他分子系统而发展成为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简称VB法或电子配对法。,鲍林 Linus Pouling,美国化学家。1901年2月28日出生于一个药剂师家中。自幼对父亲在药房配药发生兴趣。在中学时代他就喜欢做化学实验。由于化学成绩优秀,老师破格让他做高一级的化学实验并参加老师的研究工作。1922年毕业于俄勒冈州立大学化工系,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化学。1925年获博士位,曾到欧洲各国作访问学者。1927年回到加州大学理工学院,1931年升任教授。1969年任斯坦福大学化学教
7、授一职直到退休。1974年任该校荣誉教授。,VB法基本要点,*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相互配对时,因其波函数符号相同,此时系统的能量最低,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若AB两原子各有一未成对电子且自旋反平行,则互相配对构成共价单键,如HH单键。如果A、B两原子各有两个或三个未成对电子,则在两个原子间可以形成共价双键或共价三键。如NN分子以三键结合,因为每个N原子有3个未成对的2p电子。*若原子A有能量合适的空轨道,原子B有孤电子对,原子B的孤电子对所占据的原子轨道和原子A的空轨道能有效地重叠,则原子B的孤电子对可以与原子A共享,这样形成的共价键称为共价配键,以符号AB表示。,共价键的特征,饱和性2.方
8、向性,饱和性 共价键的饱和性是指每个原子的成键总数或以单键相连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因为共价键的本质是原子轨道的重叠和共用电子对的形成,而每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是一定的,所以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也就一定。例如两个H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形成H2分子后,如有第三个H原子接近该H2分子,则不能形成H3分子。,方向性 根据最大重叠原理,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间总是尽可能的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叠的方向成键。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程度愈高,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密度也愈大,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稳固。,共价键的键型,键,键,键:头碰头方式重叠;电子云轴对称,N2分子的共价鍵。N2分子中,N原子外层电子结构为,键:肩并
9、肩方式重叠;电子云镜像反对称,键:肩并肩方式重叠 p-d 键 d-d 键,键:两个原子的 dxy-dxy,dxz-dxz,dyz-dyz,dx2-y2-dx2-y2,轨道面对面的重叠而成。,共价键的键型小结,键头碰头 键肩并肩键电子云轴对称 键电子云镜像反对称键键能较大,稳定性高。键的重叠程度不及键,键能较小,活泼性较大,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4)所有共价单键均为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键和一个键。共价叁键中有一个键和两个键。,键级,键参数,键的极性,键角,键长,键能,在价键理论中,通常以键的数目来表示键级键级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键级,键能,在标准状态下将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
10、原子A(g)、B(g)所需要的能量(kJmol1)。即:AB(g)A(g)+B(g);E(AB),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分子中两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称为键长。,键长,由表数据可见,HF,HCl,HBr,HI 键长依次递增,而键能依次递减;单键、双键及叁键的键长依次缩短,键能依次增大,但与单键并非两倍、叁倍的关系。,键角,键角:分子中相邻的共价键之间的夹角称为键角。,键的极性从电负性角度思考非极性键、极性键、离子键,1.6C 核外电子排布中有几个单电子?,问题:,3.在和H形成的C-H化合物中,应该形成 CH2,但实际上是形成了CH4,怎样解释?,价鍵理论的缺陷,2.在形成共价键
11、时可以和几个单电子配对?,在解释空间结构方面遇到了困难,4.CH4分子中的键角HCH为什么是10928,(3)、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概念是1931 年由鲍林首先提出的。开始,此概念仅用于价键(VB)理论,后来,分子轨道(MO)法中的定域轨道模型也把杂化轨道作为组合基函数。本世纪50年代,许多学者将这一概念不断地深化和完善,使之成为当今化学键理论的重要内容。,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从甲烷分子的结构谈起。实验指出,甲烷是正四面体构型,四个C一H键是等价的,键角为1090.28,,碳原子基态组为1s22s22px12py12pz0,仅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依照价键理论电子配对法的思想,C原子两个未成对的电
12、子分别占居两个角度分布最大值互成90的p轨道,它只能和两个氢原子的1s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而且,两个氢原子的1s轨道从2px、2py角度分布最大值方向发生重叠,形成键角位90的CH2分子,见下图所示,,显然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如何解释甲烷中碳的四价与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呢?必须假设在原子键合的过程中产生了四个成单电子,每一个电子占居了一个新的轨道,这四个新的轨道角度分布的最大值分别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sp3杂化轨道 根据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事实,我们假设在原子成键的过程中,碳原子的基态电子构型发生了变化,有一个2s电子进入到空的2p轨道:这样,碳原子具有四个单占据轨道,可以形成四个键,
13、满足碳是四价的需要。然而,三个互相垂直的p电子和一个球形的s电子直接与氢原子的1s电子配对成键,仍不能说明四个C一H键的等同性与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于是,进一步假定,四个原子轨道重新混合,组成四个新的等价轨道,我们把这这四个新的等价轨道叫做sp3杂化轨道:sp3杂化轨道的几何特点是轨道分布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再按照价键理论,氢原子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向碳原子靠近,实现电子配对,形成四个等同的键,这就完满地解释甲烷分子的结构。一般在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或基团中,中心原子都采用sp3杂化轨道形成化学键。例如,CCl4、NH4+、SO42-、ClO4-、Zn(NH3)42+等,原子晶体金刚石中
14、的碳原子和石英(SiO2)晶体中的硅原子也是采用sp3杂化轨道形成化学键。,在形成H2O、NH3分子时,O、N原子实际上也发生了sp3杂化。与C原子杂化不同的是N、O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个和6个,四个sp3杂化轨道分别有1个和2个轨道排布了两个电子(孤对电子)。N和O的未成对电子分别与H原子的1s电子结合就形成了NH3分子和H2O分子。,由于受孤对电子的排斥,NH3分子中NH键间的夹角被压缩为10718,H2O分子中OH键间的夹角被压缩到10430。象这种键角偏离10928的sp3杂化被称为不等性sp3杂化。NH3和H2O分子中N和O都发生了不等性sp3杂化。,sp2杂化轨道 根据BF3是
15、平面正三角形结构的事实,硼原子必须有一个2s电子进入到空的2p轨道,产生三个单占据轨道,3个原子轨道重新组合成3个等价的sp2杂化轨道,硼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为:3个sp2杂化轨道指向平面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在F原子与硼原子之间形成了3个等价的键:,乙烯C2H4的分子结构,每个碳原子的2s轨道与两个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两个碳原子之间各用一个sp2杂化轨道形成CC键,每个碳原子其它两个sp2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的1s轨道形成CH键,构成乙烯的骨架,如下图所示:,两个碳原子上都有一个与骨架平面垂直的未杂化的p轨道,它们互相平行,彼此肩并肩重叠形成键:,sp2杂化轨道主要存在于以平面
16、三角形的几何构型与周围原子成键的那些分子的中心原子,例如,BCl3中的B原子、NO3-中的N原子、CO32-、HCHO以及苯分子和平面石墨中的C原子都是sp2杂化。,sp杂化轨道 形成CO2分子时,碳原子1个2s轨道与1个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两个sp杂化轨道。两个sp杂化轨道在X轴方向上呈直线排列,未杂化的两个轨道分别在Y轴方向和Z铀方向垂直于杂化轨道。两个氧原子各以一个2p轨道与碳原子的sp杂化轨道重叠形成键。而两个氧原子的另一个未配对的2p轨道分别在Y 轴方向和Z轴方向与碳原子的未杂化的2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键。所以CO2分子中碳、氧之间以双键相结合。,碳原子在形成乙炔(C2H2)时
17、也发生sp杂化,两个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结合。两个碳原子的未杂化2p轨道分别在Y轴和Z轴方向重叠形成键。所以乙炔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叁键相结合。,杂化轨道的基本概念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原子轨道,重新组合为一组新轨道。这些新轨道称为杂化轨道。杂化轨道的数目等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如1个2s轨道与3个2p轨道混合,可组合成4个sp3杂化轨道;1个2s轨道与2个2p轨道混合,可得3个sp2杂化轨道;1个2s轨道与1个2p轨道混合,可得2个sp杂化轨道。,杂化轨道增强了成键能力,从而形成更加稳定的化学键。没有参与杂化的轨道仍保持原有的形状。杂化轨道可以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等性杂化
18、是杂化轨道的成分都相同的杂化。如甲烷中的C原子所生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每个杂化轨道各含1/4的s轨道成分,3/4的p轨道成分。不等性杂化是杂化轨道的成分不全相同的杂化,如氨分子中的N原子所生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中,一个杂化轨道含0.3274的s轨道成分,0.6726的p轨道成分;其余三个杂化轨道各含0.2242的s轨道成分,0.7758的p轨道成分。,等性杂化形成能量相等、空间分布对称的杂化轨道的过程,相应的轨道为等性杂化轨道。参与杂化的每个原子轨道均有未成对的单电子的体系一般进行等性杂化。不等性杂化形成能量相等、空间分布不完全对称的杂化轨道的过程,对应轨道为不等性杂化轨道。参与杂化的原
19、子轨道除有未成对的单电子原子轨道外还有成对电子的原子轨道的体系进行不等性杂化。如N,O等原子等。,氮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为2s22p3,在形成NH3分子时,氮的2s和2p轨道首先进行sp3杂化。因为2s轨道上有一对孤电子对,由于含孤电子对的杂化轨道对成键轨道的斥力较大,使成键轨道受到挤压,成键后键角小于109.5,分子呈三角锥形。,氨分子的空间结构图,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图,常见杂化轨道及其几何型式,sp3杂化正四面体 sp2杂化平面正三角形 sp杂化直线型 d2sp3、sp3d2 杂化轨道正八面体型 dsp2、sp2d 杂化轨道平面正方型 sp3d杂化三角双锥 除以上杂化方式外,还有其它的杂化,这
20、里从略。,C原子不同杂化轨道的特点:,所用P轨道数目不同:CH4中,SP3杂化动用了3个P轨道,甲烷的四个键完全相同,均为键。CH2=CH2中,SP2杂化的用了2个P轨道,形成键,另一个以原来的P轨道与另一个C原子的相同P轨道交叠,形成一个键。CHCH中,SP杂化的用了1个P轨道,另两个以原来的P轨道与另一个C原子的相同P轨道交叠形成两个相对较弱的键。,2、立体结构不同:,SP3杂化的呈正四面体结构。SP2杂化的呈平面型结构。SP杂化的呈线性结构。SP2杂化呈平面四边形。SP3杂化呈三角双锥。SP3杂化呈八面体。,3、键长键角不同,不但单双键的键长不同,而且C-H键长也不同。键角与杂化轨道形式
21、直接相关。,不同杂化轨道键长比较,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连接成环,每个碳原子上再拉一个氢原子,所有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苯的结构式如右所示:,苯的结构式里的碳-碳键有单键和双键之分,这种结构满足了碳的四价,可是事实上苯分子的单键和双键的键长和键能并没有区别,苯的结构式并不能反映这个事实。用形成p-p大键的概念可以解决这个矛盾。,离域键,苯中的碳原子取sp2杂化,每个碳原子尚余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分子平面而相互平行。由于每个碳原子的左右两个相邻的碳原子没有什么区别,认为中心的碳原子的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中的电子只与左邻的碳原子上的平行p轨道中的一个电子形成p键而不与右邻的形成p键或者相反显然
22、是不符合逻辑的。所以我们认为所有6个平行p轨道总共6个电子在一起形成了弥散在整个苯环的6个碳原子上下形成了一个p-p大键。用p-p大键(有机化学中的共轭体系)的概念苯的结构式写成如下右图更好。后者已经被广泛应用。,离域键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原子形成的键,而不同于两原子间的键。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用s键联结起来的原子之间,如能满足下列条件,则可以生成离域键:(1)这些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2)每一原子有一互相平行的p轨道;(3)p电子的数目小于p轨道数目的两倍。,丁二烯中的p-p大键,丁二烯分子式为H2C=CH-CH=CH2。4个碳原子均与3个原子相邻,故均取sp2杂化,这些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形成分子
23、骨架,使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未参与杂化p轨道,垂直于分子平面,每个p轨道里有一个电子。故丁二烯分子里存在一个“4轨道4电子”的p-p大键。通常用 a b为大键的符号,其中a表示平行p轨道的数目,b表示在平行p轨道里的电子数。,O3 中的大键,CO2的碳原子取sp杂化轨道,它的两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在空间的取向是跟sp杂化轨道的轴相互垂直。CO2分子里有两套3原子4电子符号为34的p-p大键。,(I路易斯结构式II分子中有2套平行p轨道III表达大键的结构式)计算大键里的电子数简单方法的步骤是:(1)确定分子中总价电子数(2)画出分子中的s键以及不与p键p轨道平行的孤对电子轨
24、道(3)总电子数减去这些s键电子和孤对电子,剩余的就是填入大p键的电子。如CO2分子有16个价电子,每个氧原子上有1个容纳孤对电子的轨道(2s轨道)不与p键p轨道平行及2个s键,共容纳8个电子;2套平行p轨道里总共有8个电子,平均每套p轨道里有4个电子。,CO32离子中的大键碳酸根离子属于AX3E0=AY3型分子,中心碳原子取sp2杂化形式,碳原子上有一个垂直于分子平面的p轨道;端位的3个氧原子也各有1个垂直于分子平面的p轨道;分子的总价电子数等于24,3个COs键有6个电子,每个氧原子上有2个不与分子平面垂直的孤对电子对,因此4个平行p轨道中共有24-6-34=6个电子,所以CO32离子中有
25、1个4轨道6电子p-p大键,符号为46。,石墨分子结构是层形结构,每层是由无限个碳六元环所形成的平面,其中的碳原子取sp2杂化,与苯的结构类似,每个碳原子尚余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分子平面而相互平行。平行的n个p轨道共n个个电子在一起形成了弥散在整个层的n个碳原子上下形成了一个p-p大键。电子在这个大p键中可以自由移动,即石墨能导电。,(5)共轭和离域 定域鍵:成鍵电子的运动范围仅限于两个原子核之间 共轭:分子处于同一平面时,两鍵相互平行,发生重叠,使原来两个鍵上的电子离域的现象 离域鍵: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原子按上述共轭形成的新的 鍵 又称多原子大鍵 符号:其中x为参与大鍵的原子数 y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键 分子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66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