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ppt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众传播学查找用PPT,单击链接进入子目录单击标题返回上级目录,目录,概述传播者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传播效果研究,概述部分,传播大众传播传播学研究概况主要理论模式,传播,传播的定义传播的特点传播的类型传播的功能传播的要素传播学定义,传播的定义,a.“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威尔伯施拉姆b.“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双向的活动。这个说法强调过程而非结果J霍本c.“符号”说:强调“传”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B贝雷尔森、塞纳d.“影响(劝服)”说:“传播”是传者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这个说法揭示了传播的目的性J露西、G彼德森,传播的特点,由传播的
2、定义可以看出,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第一,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第二,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第三,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第四,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传播的分类,a.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b.二分法:即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的功能,传播个人功能:信息功能、发展个性的功能、与社会整合(一体化)的功能 和娱乐功能。丹尼斯麦奎尔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一,监测环境;第二,协调社会;第三,传承文化哈罗德拉斯韦尔第四,娱乐功能查尔斯赖特这四种功能,又常被称为告知(获取信息)、劝服、教育和娱乐的功能。拉札斯费尔德和
3、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1948)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有以下三种功能:a.授予地位 b.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 c.麻醉精神,传播的要素,传播的要素 1、三要素说:传者、内容(信息)、受传者 2、四要素说:即传者、内容(信息)、通道、受传者 3、五要素说:拉斯韦尔的5个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给谁、取得什么效果)4、六要素说:即信源、编码、信息、噪音、译码、信宿),传播学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人怎样受影响,怎样相互影响,人怎样报道消息,接受新闻及智识,怎样受教与教人,怎样消遣及娱乐。要懂得传学,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4、”施拉姆,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即现代印刷和广播、电视等影像和音声媒介组织运用法人资金,借助高科技和产业化手段,在国家调控的范围内向未知的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产品的实践活动。”苏利文,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传播学研究概况,欧洲源流美国源流
5、奠基者与开创人主要学派,欧洲源流,塔尔德:模仿理论、对舆论的论述西默尔:传播网络理论,塔尔德,塔尔德(JEAN GABRIEL TARDE,18431904)原是一位军官,1890年出版了模仿的法则一书,成为社会心理学中模仿理论的创始人。塔尔德认为,一切社会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纯粹的发明是极少见的,大量的行为是模仿。模仿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和传播发生的,既然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那么传播也就是最基本的互动渠道。塔尔德的模仿理论,对后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传播在人格形成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塔尔德还在1901年出版了舆论与群集一书,对舆论的结构及其形成、运动过程作
6、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的概念作出了严格界定,认为报刊是公众的“精神纽带”,它在“理性的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默尔,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形成社会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化论(1890年出版)、社会学(1908年出版)和社会学的根本问题(1918年出版)等。西默尔认为,社会学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他也是最早研究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家,并且最早提出了传播网络理论,认为社会上的个人都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要解释人的行为,最根本的是要搞清个人在这个传播链中的位置,也就是与谁有着信息传播关系。西默尔把这个传播网络描述为“舆论的厨房”。,美
7、国源流,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帕克:社会互动理论米德:I and Me李普曼:拟态环境、刻版成见,杜威,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强调教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认为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在密歇根大学任教期间,杜威曾经设想“通过出版一张小小的报纸来改造哲学”,并创办了以报道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和改良社会为宗旨的报纸思想新闻。虽然这张报纸因经营困难而停刊,但他始终认为大众传播在改造社会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在力量,新的传播技术将会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杜威的这些观点,至今影响着许多传播学者。,库利,库利(CHARLES HO
8、RTON COOLEY,18641929)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他设了传播一章,从传播有概念、传播的意义和重要性、传播与人际关系、传播的社会心理功能,到 印刷媒介与近代社会、舆论的形成过程等,对传播的许多重要问题做了深刻的论述。从这个意义,库利可以说是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并最早进行了理论化尝试的一位重要学者。库利关心的一个主要课题是人的社会化问题,并为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了两个深远的概念:一是“初级群体”认为个人日常所处的基本群体(父母、伙伴、邻居等)是社会化的基础;二是“镜中我”,这个概念说明,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
9、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库利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这与他对大众媒介的营利性感到不满有一定的关系。,帕克,帕克(ROBERT EZLA PARK,18641944)和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帕克早年曾经从事了11年新闻记者职业,后来为了系统研究报刊的社会功能以及报刊与舆论的关系而进入哈佛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04年写成了群众与公众的博士论文。1913年帕克应聘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社
10、会学系,成为芝加哥学派的理论领袖。芝加哥学派在关于人的行为问题上反对本能论观点,提倡社会互动理论。他们认为人在出生之际并不具备社会性,使儿童成为社会性存在的是学习语言和感觉自我的过程,在这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帕克曾经为传播作出如下定义:所谓传播,即在某种意义、某种程度上,个人由此得出以推测他人态度和自法的社会心理学过程。帕克对大众传播也有广泛研究。1922年,帕克对美国外语报刊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内容分析,发表了题为移民报刊及控制的论文,派克主要是从社会学角度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大众传播与舆论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即大众传播媒介对舆论的影响,舆论对报纸的制约。他的结论是:媒介有助于社会舆论的形成
11、,舆论影响社会的变化。一些学者认为,现代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可以溯源于帕克关于“新闻是社会上个人间讨论之基础素材”的观点。,米德,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是20世纪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其著作对社会科学理论和研究具有持久的影响。他毕业于奥柏林学院,后入哈佛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深造。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执教。与杜威结成密友,并共同形成美国实用主义最重要的派别芝加哥学派,是芝加哥学派中影响仅次于帕克的二号领袖人物,也是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米德在芝加哥
12、大学任教37年,死后经整理出版了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等著作。米德提出一种关于人类行动、互动和组织的概念性观点。他认为,人类具有应用符号、内隐反思、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是为了有规则地互动而对环境压力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习得的。通过约定俗成的姿势,人类发出其行动过程的信号;通过解读这些姿势,人类可以相互采用彼此的看法及与一种社会情境相联系的更为“泛化的共同态度”;通过用心的考虑,人类可以“富有想像力地演习”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并选择最适当的反应;通过自我传播能力,人类可以把自己看作在一种情境中的评价对象;通过这种自我了解和自我评价,他们可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反应。米德关于人的社会化
13、,社会角色取得以及社会自我理论,对现代心理学和传播学具有很大影响,他提出“主我”(I)和“客体”(ME)理论,对理解人的内向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李普曼,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62、1974)德国犹太移民后裔,毕业于哈佛大学,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专栏作家和政论家,作为“首屈一指的无冕之王而闻名于西方新闻界。写有不多的几本新闻理论著作,其中1922年出版的舆论学至今仍对新闻传播学界产生影响。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更将其推崇为新闻传播学的奠基作品之一。由于长期从事新闻活动,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自由与新闻、舆论学等论著中,李普曼不
14、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的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这种环境的真实姑且不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不基于这种环境去期待、去行动、去奋斗,这种行为不仅有其自身的真实,并伴有真实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拟态环境创造了新的真实。另一个是“刻版成见”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
15、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版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和普遍通行的刻版成见,因而它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版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奠基者与开创人,哈罗德拉斯韦尔库尔特列文 保罗拉札斯菲尔德 卡尔霍夫兰 威尔伯施拉姆,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传播学科奠基人之一,耶鲁大学法学教授。哈罗德拉斯韦尔出生于美国一个牧师家庭,1922
16、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26年获博士学位,论文题为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1927年出版),1939年被任命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战时传播研究委员会第一任主任。这个委员会对大众传播工具的内容作了大规模的分类调查。他还担任过斯坦福大学大众传播研究“内容分析”的负责人。也曾任芝加哥、耶鲁大学教授,作为客座教授,他先后到中国燕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印度巴特那大学等讲过学。1947年他被邀请担任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委员。他是内容分析法的创始人,在传播内容与效果研究方面贡献重大。他的5W模式被认为建构了传播学的学科框架,开辟了分门别类、深入研究传播现象的广阔道路。哈罗德拉斯韦尔代表作是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
17、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a.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的五大要素,并提出五种相应的传播研究由于受当时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拉斯韦尔提出传播不仅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的观点。系统内部都具有五大要素,即五个W(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由此产生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部类,即我们本课的主要内容(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b.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传播的三大功能拉斯韦尔提出传播有三大功能,即所谓“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传承文化”。拉斯韦尔的五个W和三大功能理论,是传播学开天辟地的事,传播学自
18、身的研究最初就是从这儿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库尔特列文,通常也译为卢因或勒温。列文生于德国,24岁即获伯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37岁升为柏林大学教授。1932年由于不堪忍受纳粹统治而移居美国。列文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列文对传播学的贡献是“团体动力学”和“把关人”理论团体动力学主要探究团体与个体二者之间的关系,尤其致力于揭示团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与影响。列文认为,在团体与个体的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团体而不是个体。举例而言,二战期间,由于食品紧缺,以往一些美国人不吃的食物如黑面包、动物的杂碎,也出现在美国的餐桌上。为了使公众相信黑面包比白面包更有营养,牛杂碎比牛肉更有益健康,
19、就需要开展宣传活动,对人们进行劝服性的工作。究竟采用什么方式最能有效地引导人们改变旧的饮食习惯,接受新的饮食习惯?针对这一问题,列文开展了研究。他们选一群家庭主妇为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只听演讲,另一组除听演讲之外,还围绕演讲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演讲组只有3%的人表示愿意接受演讲者的观点,改变他们的饮食习惯;而讨论这一组的比例高达32%,也就是说讨论组中的态度改变者比演讲组高出十倍。其原因是讨论组比演讲组多一个关键性因不团体。因此要改变个人的态度,首先须从团体方面入手,进而由团体影响个体。,保罗拉札斯菲尔德,著名社会学家、传播学科奠基人之一。拉札斯菲尔德生于奥地利,早年就读于维也纳大学,主修
20、数学,获数学博士。当时弗洛伊德与阿德勒这两位精神分析的大家人物在该校执教,拉札斯菲尔德受到影响,对心理学产生浓厚兴趣。1933年,他得到一笔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奖学金,前往美国进修心理学。1935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而迁居美国。先在普林斯顿大学参与创办“广播研究所”,后将其更名为“应用社会研究所”,并转移至哥伦比亚大学,以此为基地,潜心传播(尤其注重效果)研究达30年之久,形成传播学研究中享有盛誉的“哥伦比亚学派”。在传播研究方面,拉札斯菲尔德所取得的最杰出的成就,一是提出了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有力地破除“魔弹”观念,使深入探讨传播的效果及其机理成为可能;二是倡导“实地调查法”,将其确立为传播学的基
21、本研究方法之一,对传播研究的科学化,意义重大而深远。,卡尔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科奠基人之一。生于美国芝加哥,24岁便获得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此后霍夫兰在耶鲁执教。二战期间,应美国陆军部新闻与教育署征调,年仅31岁的霍夫兰率专家小组负责指导和研究美军的思想训练计划,部分研究成果整理成题为美国军人的报告书,于1949年出版。二战结束后,霍夫兰重返耶鲁大学度出任心理学系主任,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研究”课题。以霍夫兰为核心,形成传播研究领域中以控制实验方法为特色,以传播与劝服、劝服技匚与效果为重点的声名卓著的耶鲁学派。他们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系列丛书出版,为传播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有
22、传播与劝服,人的个性与可劝服性,以及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5卷本)等。,威尔伯施拉姆,通常也称为宣韦伯或施兰姆。施拉姆生于美国,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和依阿华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联社记者。1934年起,相继创立衣阿华大学舆论调查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夏威夷东西方传播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他是第一位把传播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他为创立传播学所作的贡献是无人可比的,所以他被公认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施拉姆一生共写了三十余部传播学论著,总计约五百万言。主要的著作有大众传播学(1949)、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效果(1954)、报刊
23、的四种理论(1956)、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1964)、人信息媒介人类传播概论(1973)。总之,美国传播学研究有从社会学、心理学、结构功能主义等多侧面进行研究的基础,其中特别受实验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影响较大,研究方法注重定量分析,有较浓厚的实证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经验学派也通常称为传统学派(Traditional School),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2)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批判学派是将传播理论与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运用哲学思辩的方法研究深层次的传播问题。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
24、济学派社会文化学派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主要理论与模式,基本模式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受众中心模式大众媒介的性质、制作、选择与流动,基本模式,拉斯韦尔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与丹斯模式 格伯纳的传播总模式 纽科姆的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传播研究概念模式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赖利夫妇: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刺激反应模式及其修正 康斯托克的电视对个体行为之影响的心理学模式 卡茨拉札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和个人影响的两级传播模式 罗杰斯休梅克的创新扩散模式 新闻扩散:J曲线模式,大
25、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间接效果与长期效果的模式 议题设置 鲍尔罗克希与德福勒的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 沉默的螺旋模式 作为效果的“信息沟”,受众中心模式,使用满足模式 使用与效果模式 信息寻求模式,大众媒介的性质、制作、选择与流动,比较媒介体系:自由市场模式与替代物 媒介组织:大众传播者与公众的关系 吉伯与约翰逊的信源记者关系模式 怀特的守门人模式 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 巴斯内部新闻流动的“双重互动模式”盖尔顿与鲁奇的选择性守门模式,传播者研究部分,传播者把关人理论四大控制观念体制,传播者,传播者的定义传播者的分类传播者的任务传播者的权利影响传播者的因素大众传播模式中的传播者,传播者的定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众 传播学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6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