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乡土性变化探索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地农民乡土性变化探索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题目:失地农民乡土性变化探索研究摘要:本文以研究天津市东丽区原赤土村为例,研究对象为失去土地的农民。通过访谈法收集详细的资料,主要是以土为生和土地情节,人际关系,血缘家族和礼俗社会四个方面。按照乡土性的特点,即土地情怀,差序格局和礼俗社会进行分析,探索失地农民乡土性是否发生改变。访谈显示,失地农民在以土为生上受到巨大冲击,其他方面虽有冲击,但乡土性本质未发生巨大改变。关键字:失地农民乡土性差序格局Land-lostFarmerstoExploreLocalSexChange-TianjinDongIioriginalredthovillageasanexampleAbstractzBasedo
2、ntheresearchoftianjindongIielementthovillageasanexample,theobjectofstudyforlandlessfarmers.Detailedinformationcollectedthroughinterviews,mainlylivinginsoilandlandplot,relationships,familyandkinshipgemeinschaftfouraspects.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ruralland,namelythepreface-structureandcustomsoc
3、ialanalysis,exploretheland-lostfarmerswhetherlocalsexchange.Interviewsshowsthatfarmersbythehugeimpactonsoilforaliving,althoughhaveimpactonotheraspects,butthereisnohugechangelocalnature.KeyWOrdSiLand-Iostfarmers;rural;preface-structure目录一、前言1(-)相关概念I(二)相关研究介绍1二、研究设计2(一)研究方法2(二)调查对象3三、失地农民乡土性现状分析3(-)以
4、土为生和土地情结3(二)人际交往4(三)血缘家族6(四)礼俗社会7四失地农民乡土性变化分析8(一)以土为生的破坏和土地情结的延续8(-)邻里关系的冲击和朋辈关系的稳定8(三)血缘家族的继承8(四)礼俗社会的传统9五、总结9参考文献10附录11一、前言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失地农民。更有数据称,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可能达到1亿人以上。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镇是由周边多个村落占地拆迁后形成的一个新城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华明街道办事处(当时的华明镇)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作为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向全世界展示建设成果。城市
5、最佳实践区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创新项目,将展示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公认的、创新的和有价值的实践案例。“华明示范镇”项目全世界87个城市106个报名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华明镇作为一个在世界都备受瞩目的新城镇,以及“宅基地换房”的新模式的成功先行者,并且将此模式推广到了全国。以该城镇的失地农民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大量失地农民已经成为社会中无法忽视的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研究天津市东丽区原赤土村失地农民的乡土性是否发生改变,探究长期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农民,在被动城市化过程中,其乡土性是否会发生改变。(-)相关概念1、乡土性关于“乡土性”的研究,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
6、可能费孝通先生认为“乡土性”是受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本土文化,是一个自明自足的概念,无须多费口舌。是故,费孝通先生并没有明确阐述“乡土性”的概念。学界在讨论乡土性时,主要是针对乡土性具备的特征加以讨论。本文认为乡土性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即:第一:乡下人以土为生以及对土地拥有特殊的土地情怀。第二:以“己”为中心,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具有伸缩性的熟人社会,即差序格局。第三:与法理社会相对的礼俗社会。2、失地农民笔者根据研究对象,对“失地农民”进行了界定:城市郊区农村的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动失去土地,同时有别于城市居民的特殊人群,即失地农民。(二)相关研究介绍目前,世界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4%
7、,中国城市化水平正在接近30%,沿海一些省份的这一指标己经达到了46%。按照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城市化水平每2025年可翻一番,那么,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可能达到或超过65%(张鸿雁,2002)O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在2003年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论坛上谈到,1987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按人均耕地不足0.7亩计算,大体上每征用1亩地会造成1.4人失去土地。依此推算,全国至少有3400万农民因征地失去土地。如果我国城市化水平要达到50%。20(X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达到5450万亩以上,失地和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人”(
8、韩俊,2003)。事实上,这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在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人均占地又相对较少的东、南部地区,失地农民的相对数量将更加庞大。大量的失地农民的出现,从而引发了一些列的问题。在世界的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合法土地利益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土地冲突和矛盾,曾经或正在成为欧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社会矛盾的焦点,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土地冲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失地农民问题。学者们更强烈地呼吁政府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但由于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失误和层出不穷的腐败问题,使大家对政府土地管理行为甚为担忧。可见,国外学者对土地问题和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己从单一的土地交易、土地改革、失地农民问题
9、等点线研究转向了系统研究,开始重点研究与土地相关的各种关系和各个系统,重视弱势群体的合法土地利益,重视从多视角解决土地冲突,着手优化政府土地管理,遏制土地腐败等。国外学者的研窕对于中国失地农民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失地农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在土地制度下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的分析、失地补偿和社会保障的探讨、失地农民适应性和市民化的研究等方面。二、研究设计(-)研究方法1 .文献法:笔者利用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等网络工具,在本研究中主要针失地农民和乡土性两个方面做了调查,共查找到最近5年的40篇论文,其中对本研究有资参考的15篇。丰富的文献资料对研究的进行和论文的撰写打下了
10、良好的基础。2.访谈法:本论文主要采用深入访谈收集资料。本论文的重点是探索失地农民乡土性是否发生改变。笔者通过雪球抽样选取了符合本研究特征的10名原赤土村的失地农民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对他们在失去土地前后,在收入来源,休闲方式,人际交往,家族关系以及对生活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是否发生改变加以深入的了解。(-)调查对象访谈对象包括20-30岁2名、30-40岁2名;40-50岁2名、50-60岁2名和60-70岁2名,每个年龄阶段各有男性一名和女性一名。通过年龄和性别的分层,更具有代表性,能够比较全面的收集到关于失地农民的乡土性方面的资料。三、失地农民乡土性现状分析(-)以土为生和土地情结可能是因为
11、中国是有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农业国家,也可能是因为只有种地谋生之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贵,在此基础之上,土地情结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土地情结是农民对土地的留恋,以及长久以往种地形成的习惯。在亮剑中,国民党将军楚云飞在知道兵败后要飞往台湾时,便是手捧土地,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费孝通先生举得例子,在最适宜放牧的草原尝试耕种,即便是远在严寒的西伯利亚,也要下些种子,尝试一下,耕种是一种习惯蕴藏在血液中。费孝通先生初次出国,他的奶奶给他用红纸包了一些灶土,以便在水土不服时,煮一点汤吃,这是奶奶对孙子疼爱,也是对自己土的力量的认可。中国人讲究衣锦还乡,要入土为安回到祖坟,都要回到这个生他养他
12、的土地上,都体现出对土地那份特殊的情节。1、土地是农民赖以为生的根源,农民在失去土地后谋生手段发生了变化。根据访谈者的情况来看,8名受访者不再从事农业,失去土地后被迫转行,待业,2名另寻地方承包土地。2名从事与农业有关,也不是传统的耕种农业,是水产养殖,同时面临着占用土地而转业的窘境。以土为生的环境在失去土地后遭到了破坏。受访者(57岁男性):当时家里分到4亩地,干别的还很少。20几年前也开始有一部分人养大汽车。有本事的人干其他的,没本事的人还是种地。后来出现了承包现象,但是普遍的还是种地,没有闲看的地。这是03年占地以前。受访者(55岁女性):以前是种地,现在在家待着。之前还养过几年鸡,现在
13、也不去了。当时我们村都是种地,个别的给点买卖。受访者(47岁男性):我一直养鱼,干了20多年了。过几年也就不干了,以后那也占没了。(该户在其他地方承包小面积池塘)2、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对土地扔抱有热衷的态度。这片土地养育了他们,并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所有受访者对曾经养育过他们的土地,都表示出不同程度的留恋。受访者(69岁男性):在以前人们家家户户都是种地,天天收拾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的,能没感觉吗。受访者(57岁男性):肯定是有感情的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士啊。苗子都是汗水浇大的。受访者(26岁男性):小时候割稻子我和弟弟去地里面踩稻子,后来长大了也帮家里面摘过棉花,劈玉米。肯定是跟市里的不一
14、样。有时候吧特别想回到以前的生活。3、农民在搬入新的社区后,生活习惯并没有发生改变。大量农民将社区内的绿化草坪改成小面积耕地,并在小区附近开垦荒地。根据受访者的情况来看,8名年龄大的农民在长久种地后,种地成为一种习惯;2名年龄较小的农民则表示无所谓。受访者(57岁男性):肯定是不对的。主要是在边儿沿儿弄块地(将角格拉),闲着时候锻炼身体。种点菜啊,种点嘛的。老头啊,在家里腻味儿。但不是长久的事,国家不让种。绿化上的树死了,不能闲着地。也不是为了钱,收不了多少。中惯了,不种不行,恨不得天天锄地。活动筋骨,种地是好事。闲着的功夫干点,坐着也是坐着。受访者(55岁女性):不应该种菜啊,来这买菜贵,谁
15、有地谁惦记种点。跟以前种地也有关系,来这没嘛干,种地解腻味儿,也是为了生活。受访者(69岁男性):种着玩,养着玩,有点利益嘛。就是补贴,就是为了挣钱。也是爱好。受访者(26岁男性):每天上班挺辛苦的,没有时间种地了。一般都是老头老太太解闷去种地。(二)人际交往说到农村的人际交往,我们就要引入费孝通先生提到的差序格局。我们的社会格局就像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发生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而波纹的大小通过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来决定。亲属关系往往指血缘和婚姻,地缘关系往往由家庭势力和地位决定。人际交往的圈子是抽象的,这个网络以个人为中心,取决于个人的实力。而这种以自己为中心的弹性网络,是一种私人关系的网络
16、,这也便构成了社会道德只在私人社会中发生。现在把差序格局的网络具体化,便是受乡土性影响下的邻里关系和朋辈关系等社交关系。1、失地农民在搬入新的社区后,理所当让的形成了新的生活环境。而部分农民表示并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反而更希望回到以前的生活,也有表示楼房的居住环境更好,生活也更加便捷。6名受访者表示愿意回到以前的生活,3名受访者觉得现在的生活环境很好,不愿意回去,1名受访者表示了犹豫。受访者(47岁男性):愿意回到以前生活,以前住房面积大,出来进去方便,接触的人也多。现在关上门,跟小笼子似的。不占地还能多挣钱。受访者(65岁女性):现在住楼房多美啊,种地能挣几块钱啊。2、新的生活环境对邻里关系
17、的影响颇为显著。受访者均表示防盗门给邻里之间联系造成了阻碍,使得亲密邻里之间沟通频率和沟通欲望大打折扣,削弱了邻里关系的亲密程度。同时表示虽然邻里关系受到了削弱,但扔保留乡土特性,农民迅速的建立了新的邻里关系,有别于城市谁也不认识谁的情况。邻居之间还是相互帮助。受访者(42岁女性):以前在农村一家一个院,一敲门就知道谁来了。你要是插门了,邻居一喊,大伯大婶开门,需要借点东西,借个小车拉白菜什么的。平时没事串门,找邻居探讨玩玩。住楼房后有防盗门了,改变的挺大的。但是与城镇有很大差距,市里谁也不认识谁。咱农村人搬进楼房终究是农村人,还是相互串户儿着,邻居之间沟通就是你帮我,我帮你。市里不愿意相互之
18、间联系。咱这家里有事,过去帮忙,忙乎两天,还是心气不一样。要是有人来到小区找谁,问问报名字,我们就能告诉他住在哪?拿点棒子面,别人给你点馒头。就是邻居之间的串乎儿。市里面就是晨练方面他也串户儿,但是别的方面就差点,死性。受访者(38岁男性):感觉不一样,现在有人来敲门你不得在猫眼那看是谁,以前的邻里关系要比现在更加亲密,房前房后对门出来打招呼,现在差劲,串门相聚少,住楼房敲门,以前都农村,推门就进,现在出来进去们都要关上。受访者(36岁女性):楼下大伙在一块聊个天,有事没事串个门,邻居一块玩个牌。3、朋辈关系的建立通过童年的深厚的友谊而建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体现在无论朋友家中有大事小事,婚丧
19、嫁娶,都要及时参与。因为朋辈关系是以上的特性,顾农民之间的朋辈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通过受访者的描述,能够清晰的感觉朋辈关系没有发生改变。受访者(47岁男性):前些日子哥们的孩子结婚,大伙都过去随份子,帮个忙。过年了每年哥们都要一起吃个饭。哥们都是还一样,就是邻居差点事。受访者(26岁男性):没事一块出去吃顿饭,聚聚,没嘛改变。邻里关系是通过邻居之间紧密的沟通,相互帮助而建立的,朋辈关系是通过朋友之间的友谊建立的,因为邻里关系和朋辈关系特性不一样,顾由于防盗门造成了邻居之间沟通的不便,形成了冲击,而朋辈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三)血缘家族血缘家族,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家族。中国的家族是单系的,以父
20、系为核心的氏族。从结构上讲,中国的家族更复杂,区别于西方的简单的核心家庭。中国的家族涉及到大家族和小家庭之间的关系,以及亲属之间的关系等。1、现在农村可能与最传统时候的农村有一点区别,那就是成年男子结婚后,要分家,而不是大伙住在一个院子里面,在家附近找一块地盖房子。现在搬到了楼房中,从而导致了居住方式发生更大的改变。但是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仍然保持着由男性承担抚养父母的责任。受访者(47岁男性):以前都是住在一个院子,现在搬家了我们哥俩一人伺候一天的,我们一三五,老二二四六,礼拜天一起。受访者(42岁女性):现在还是和以前一样,和老头老太太一起过。2、家族仍然是单系的,
21、以男性为核心的家族。受访者(26岁男性):我可是我家三代独苗。受访者(65岁女性):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3、受访者表示亲戚关系没有什么变化,过年过节,都还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初一要聚在爷爷家过年,全家人一起吃饭,玩牌打麻将。过年保持着走亲串巷,互相送礼的传统。受访者(28岁女性):还那样,没啥变化。受访者(47岁男性):哥六个凑在一起养鱼也养了20多年了,虽然中间分家了,但是还是聚在一起养,之间的搭把手。受访者(55岁女性):以前联系还联系,以前不联系也就断了。受访者(38岁男性):和原先家庭还是一样嘛,该走动还得走动。血缘,仍是组成家族的纽带,保持着区别西方的复杂的家族构造。大年三十全家
22、要去扫墓,也只有男性参加。本文是以赤土村为例,而赤土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的历史的村子,相传是明燕王朱棣扫北后,祖先哥几个在此居住下来,故这个村子80%左右的人姓魏,从宏观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家族开枝散叶后形成的庞大村落。这都证明着这仍然是一个以男性为核心的大家族。(四)礼俗社会中国的礼俗社会是区别西方的法治的人治社会。而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并不是“无法无天”和“无需规律”。39)而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的对的,对是合适的意思。,愉,合于礼就要遵守传统,遵循社会规则。相较于西方相
23、信truth或者说law,而我们则是norm,以及潜规则。乡土社会是重土安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网1、婚丧嫁娶的仪式是通过几千年的文化慢慢形成的独特的传统,人们仍然遵循着这些传统仪式,这是合于礼的。唯一的改变,就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花销在提高。在问及受访者“关于婚丧嫁娶是否发生改变时”。受访者(57岁男性):过去结婚给不了这么多彩礼钱,其他的倒是没变。而白事就是放炮,敲锣打鼓,唱戏的、扛大旗的、抬财的、都是花钱雇的,花的钱多了。有事干哥们同学,拿电话一联系。仪式没有发生改变。受访者(47岁男性):结婚就是礼金有变化,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原先吃一顿饭400,现在吃
24、一顿IOOO多,礼金不高都得给人赔死了,随着生活水平涨。其他的该接媳妇接媳妇,该怎么弄怎么弄。白事就是现在是公墓了,祖坟迁到了公墓。比以前费钱。感觉也不如以前好,以前在坟头各家的坟地都自己一小块,现在一起乱乱乎乎。自己一个家族在一起还是好。其他的也没变。2、问及到礼俗和熟人社会时,人们更多的是想到了“关系”,“潜规则”以及“面子”,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人们也是如此,想到更多的是“关系”,而非是法律。受访者:在过去,打仗打完了就完了,没有打110,老人给调节调节,买点东西看看去。也得分打成什么样子,打的厉害了,过去武松也得蹲监狱。现在打仗,一问村子里人都是亲亲,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是不沾亲
25、不带故,打仗就是打钱,直接一躺。受访者:比如说擦车了说赔500块钱吧,一提人都认识是亲亲,给二三百得了,各自报保险吧。面子方面跟过去差事了。俗话说: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了。分怎么面子。都是倍熟的,自己修自己得了,就不是外人。受访者:以前村里有点嘛事,村长出来就给压住了。好比打仗了,你不犯法了,你要是有人的情况下,就能私聊呗。当然你别犯了国法,死罪,这就没法弄。跟以前一样,包公都说了天子犯法与民同罪。这不跟以前是一样。熟人啊,人情味,都咱农村特有的。四、失地农民乡土性变化分析(-)以土为生的破坏和土地情结的延续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以土为生的生活环境遭到了破坏,但是失地农民仍对土地产生了强烈的特殊
26、土地情怀,虽然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只是说特殊的感情,但是种地成为了习惯,是爱好。种地在以前来说是主要的收入方式,也是主要消磨时间的方式。而且部分家庭搬到楼房后,如果有条件,还是保留着农具。同时可以看出对土地情怀存在年龄分层的现象。两名年轻受访者表现的情感没有这么强烈,但是也是有别于城市孩子,他们小时候在田地里玩耍,也干过简单的农活,充满了温馨的回忆,可能因为在土地上度过的童年,对土地也有特殊的情怀。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社会变迁的加快,生活环境的变化,靠种地成为主要的收入的传统方式同样遭到了破坏,对乡土性造成了冲击。在土地情结方面,虽然出现了年龄上的分层,但是农民对土地仍然存在深深的情怀,可以看
27、出乡土社会所具备的浓浓的感情。(二)邻里关系的冲击和朋辈关系的稳定农民在变迁后,由平房住进了楼房,居住环境的改变,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楼房或者说防盗门给人们之间的生活带了很多不便,不得不承认这削弱了邻里关系。但是另一方面体现出了有别于城市的乡土文化,还是在一个熟人社会中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变(尤其是防盗门)导致沟通上的不方便,从而带来了邻里关系的削弱。但是哥们兄弟之间都体现在有事时候聚在一起互相帮助,故而防盗门对他们影响不是很大。不难看出,失地农民还是活在差序格局的网络中,失去土地搬到楼房给邻里关系带来了削弱,但是熟人社会的生活环境在人际交往没有太大改变。(三)血缘家族的继承失地农民在搬入新的生活
28、环境后,虽然住房之间的距离加大了,但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同时以男性为核心的家族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依靠着事业的大小来决定。家的结构上还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中国的家庭是纵向的,在父系原则下以男性为核心的,男性的性氏可以发展为氏族,可以成为一个庞大的组织,甚至五世同堂。乡土社会的家族,是区别于西方的核心家庭,农民并没有失去土地放生巨大的改变,仍然活在孝道和家族概念下,男性为主的传统意识保留在他们的观念中,仍然由成年男子和他的兄弟肩负着照看老人的责任。(四)礼俗社会的传统礼俗社会,注重的是“礼”,“礼”是传统的规范,要遵从规范,失地农
29、民人还是坚持着以前的传统,而这样做也是合于礼的。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的提高,同时带来了无论喜事还是丧失,花销巨大的提高,这是与物质生活水平相匹配的,放在以前大户人家开销也是巨大。没有发生改变的是保留下仪式。在提到礼俗社会和熟人社会时,受访者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关系”这两个字,无论是村长,老人,熟人,亲亲,只要不是外人都可以存在关系,而这就是礼俗社会下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规则给人的行为处事的准则。依照准则办事,就是合于礼的。在生活中遇到“人治”和“法制”的问题时,人们往往容易想到前者,而非后者。五、总结通过以上4个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失地农民在以土为生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
30、其他方面,无论是土地情节,人际交往,血缘家族还是礼俗社会上都只受到了冲击,但其本质为发生巨大改变。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和社会圈子的组织是比较重要的。同样的,在西洋现代社会中差序格局同样存在的,但比较上不重要罢了。这两种格局本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形式,在概念上可以分的清,在事实上常常可以并存的,可以看得到得,不过各有偏胜gg7”(PAA)参考文献口余练.去乡土性:失地农民的闲暇一一基于L村的实地调查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3(5):172httpd0Gyd6bfvn76nohXvfUcgRq-AWxh9SG5rvEXz-eS_q3http:WW4郁晓晖,张海波.失地农
31、民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构J.中国农民观察,2006(1):465沈关宝,王慧博.解读“失地农民问题”一一国内外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8(1):1876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吕宗领.熟人社会的瓦解对失地农民社区管理的影响研究一一“以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TtJX社区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38陆益龙.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J.人文杂志,2010(5):161-1639贾永梅,胡其柱.“乡土社会”:以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为参照的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6):96-9710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UL社会学研究,
32、2006(4)刘世定.乡土中国与“乡土”世界J.北京大学学报,2007,44(5):121-12412郁晓晖,张海波.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构J.中国农民观察,2006(1):4613费孝通.江村经济.呼和浩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14马戎.“差序格局”一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2007(2)15张继焦.差序格局:从“乡村版”到“城市版”一一以迁移者的城市就业为例J.民族研究,2004(6)16柴玲,包志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2)附录访谈提纲本论文主要是研究失地农民乡土性变化探索,从而希望能够为解决城市化飞速发展过程
33、中失地农民面临的更杂问题,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具体访谈内容如下:1、请您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2、关于土地方面分为:生产方式和土地情怀。请您谈一谈在失去土地后的主要生产方式。(如经济收入方式是否发生改变)3、您现在的休闲方式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是否改变了休闲方式)4、请您谈一谈将新社区内绿化草地变成小面积的耕地等现象的看法。5、如果让您回到以前种地的生活,您愿意吗?您对土地是什么感情呢?6、人际交往。请您谈一谈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变化。(如邻里关系,朋辈关系等)7、您认为这还是以前的熟人社会吗?以前的熟人社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的社会又是什么样子?8、血缘家族。请您谈一谈血缘家族方面的改变。(如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间的关系以及亲戚关系)9、礼俗社会。请您谈一谈生活中走亲串巷亲密程度有改变吗?10、在婚丧嫁娶等仪式方面是否发生改变呢?11、请您谈一谈礼俗社会中,关于“人治”和“法制”两个方面的看法。这里面涉及很多平时不用,或者说上岁数的农民不便理解的名词,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会去解释的更加通俗易懂,同时会选择更加开放的方式和访谈者交谈,而不是简单的一答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6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