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与管理.ppt
《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与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与管理.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与管理,主要题目,一、概述 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 三、硫化氢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四、职业卫生主要工作内容 五、计划于总结 六、职业卫生评价管理 七、职业健康监护 八、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检测 九、职业卫生档案管理,一、概述,职业卫生工作是一项注重细节、强调过程的综合性学科;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通知;关键理念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风险控制,达到保护员工健康的目的.细节决定成败过程=结果,一、概述(续),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共同特点:1.具有坚实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 2.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具有优秀的环境、保护业绩 3
2、具有保证员工健康与安全的良好记录 有实力、有责任、有业绩、有记录,一、概述(续),(一)基本概念1.职业危害因素:是在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2.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3.职业危害因素分类:3.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3.2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3.3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一、概述(续),A.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使用的原材料,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分为:化学因素:有毒物质:金属及类金属、有机溶剂、有害气体、农药。生产性粉尘:有机粉尘、无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3、物理因素: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化学、物理、生物,一、概述(续),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不当,工间休息不当,倒班制度不合理等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屏作业者的视觉紧张和腰背肌肉紧张,长期伏案工作颈椎处于强制体位等。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流水线工作人员如坐椅不适易产生颈、肩、腕损伤。长期操作手柄、轮盘等引起掌挛缩病。长期站立、行走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和扁平足精神紧张
4、: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的一种失衡。由于不能满足需求就可能引起相应的功能性紊乱。制度不合理、强度额度过大、器官及精神紧张、不良体位,一、概述(续),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寒冷、炎热、太阳辐射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厂房建筑面积过小,械设备安置过密,热源、噪声无隔离,有害工段不独 立。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粉尘、化学性毒物污染厂区。,一、概述(续),4、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中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
5、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概述(续),5、职业病范围:5.1.广义讲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统称为职业病;5.2.但在立法意义上,指的是政府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根据我国政府的规定:凡诊断为法定职业病的必须向主 管部门报告;而且凡属法定职业病者,在治疗和休假期间及 在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应按劳动保险条例有关 规定给予劳保待遇;,一、概述(续),有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对患职 业病的工人给予经济上的补偿,故也称赔偿性疾病;5.3.1987.11.月修订颁布的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处理 办法的规定 中列为法定
6、职业病名单有9类99种.2002年又修订为10类115 种。(二)职业卫生管理范畴1.建设项目可研阶段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 职业卫生审查3.建设项目施工阶段 职业卫生管理4.建设项目竣工阶段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5.建设项目运行阶段 职业病防治,一、概述(续),(三)职业危害风险控制1、认识已知的风险识别2、风险规划与控制3、职业卫生体系运行管理(HSE系统)4、职业卫生管理运行模式,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1.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过程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1.1生产工艺流程简图:AB,地质调查,岩石,观察,研究,综合分析,判定评价,地质,矿藏,主动发射,光
7、反射自身发射,卫星,电磁波,遥感监测,电磁波,遥感监测,摇杆遥测,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1.2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A.地质调查、地质验证、野外作业:高温 低温 高湿高低气压 紫外线 传染病等.B.化验分析:盐酸 硫酸 氢氧化钠等化学试剂.C.资料处理和计算机绘解:噪声 X射线 可见光 紫外线 高中低频 静电 二氧化碳 氨水等.,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2.石油、天然气物理勘探过程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2.1生产工艺流程简图:2.2主要职业危害因素:A.野外作业:高低气温、气压、气湿、紫外线、寄生虫传染病。B.地震测量:噪声、炸药、含氮化合物。C.资料处理
8、和绘制:噪声、X射线、可见光、紫外线、高中低频、静电、二氧化碳、氨水等。,勘探员踏勘,收集资料,评估,绘制布置图,人工地震,地质资料采集,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3.石油、天然气钻井勘探过程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3.1生产工艺流程简图:A.B.注:在实验室分析中接触各类化学试剂,探油气,地质录井,物理录井,途中测试,试油,试采,钻时录井,泥浆录井,岩屑录井,取岩心,气测,实验分析与数据处里,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3.2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A.野外作业:高低气温、气压、气湿、紫外线、寄生虫传染病。B.录井测量:噪声、石油伴生气、泥浆、硫化氢、含氮化合物、放
9、射性同位素等。C.资料处理和绘解:噪声、X射线、可见光、紫外线高中低频、静电、二氧化碳、油墨、氨水等。3.3化学勘探:类推,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1.3石油地质勘探重点岗位职业病危分析与控制:A.石油地质勘探过程除少数资料处理和绘解及实验室工作外,其余均为野外作业,既要承受不良生活条件,又要受到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石油地质技术人员和地质工人常年在野外露天勘查、测绘作业,流动性大,又多于盐碱滩地、沙漠、沼泽、戈壁、草原、丘陵、森林、海域等和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施工,会受到高温、低温、高湿、干旱、高压、低压、紫外线、地震、雷击、暴风雪、沙尘暴等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引起中暑、
10、冻伤、伤风感冒、电击伤等疾病;作业人员每天还要野外行走几十公里,饮食不规律,易患胃肠道疾病、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疾病。在沙漠地区作业时可致水电解质紊乱,在高原地区勘查、测量时,易患缺氧性疾病。,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B.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产生粉尘的作业和工种主要有:钻探过程中的钻基浇注、钻孔等工序;坑探过程、凿岩及装岩运输;物探中的地震勘探爆破过程;勘探机械制造和修配铸造作业中的配砂造型、型砂处理,开箱落砂、清砂等,取样及地质实验分析前岩矿样品加工处理;电气焊焊接、砂轮磨制、锅炉司炉等。生产性粉尘可致人体呼吸系统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尘肺病的发生。C.钻探打孔时可从地层内逸出硫化
11、氢或甲烷气体;地震勘探爆破时炸药以及爆炸后产生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录井取样测量过程中,井筒产生的石油伴生气、硫化氢及一氧化碳等;使用含锰焊条焊接可吸入含锰混合气体并致慢性锰中毒;地质化验过程可接触盐酸、硫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现场采样可接触到17%泽弗林氯化物溶液或硫酸铜等试剂;机修等工序可接触到各种机油;油漆或喷漆工序可接触到三苯、汽油、聚氨酯等油漆及稀释剂。,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D.地震勘探爆破时机械、车辆产生的噪声;钻探过程中的钻机、物探爆炸机、地震钻机、钻场柴油发电机等,可产生较高强度噪声和振动,可导致人体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损害;爆破现场作业人员
12、,会患爆震性耳聋;计算机绘解作业人员长期在大型计算机房内作业,计算机运行时存在低频噪声。E.电法(磁法)勘探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井下岩层样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同位素;物理测井中的放射性测井方法如伽马测井、密度测井和中子法测井等,要应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Co)、铯(137Cs)、镅-铍(241Am-Be)、镭(226Ra)等,主要辐射线包括射线、中子束。,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F.在放射性测井单位装源的过程中,操作者徒手近距离操作,设备和个人防护设施不完善,导致受照剂量都比较大。非作业人员应退避15-20m以外,并注意利用地形地物屏蔽保护。中子测井n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13、更大,且对中子的个人防护无理想的防护用品。另外,由于放射性测井量大、面广,且分散偏僻,作业流动性强,测井源的装卸、运输、贮存过程均应注意,防止破损、落井、被盗、丢失等,必须跟踪监督监测。G.石油地质勘探过程多属野外流动作业,从油田预测到地质填图、油田普查、油田勘探、测井、运输诸环节均存在许多意外伤害因素或安全隐患,如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车辆伤害、触电、火药爆炸、容器爆炸、淹溺等。意外伤害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对于勘探这一特殊职业人群来说,防止意外伤害尤为重要。,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4.石油钻井过程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4.1生产工艺流程简图:A.
14、B.C.,钻前准备,钻井,完井,安装,搬迁,土方准备,水电管线,钻进,固井,套管,下套管,电测,途中测试,试油,完成钻井深度,固井,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4.2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A.野外施工中接触:高低气温、气压、气湿、紫外线、寄生虫传染病。B.噪声、振动、高空作业、大强度体力劳动。C.粉尘、污油、石油天然气、伴生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钻井液(油类、盐类、可溶性重金属)等。,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石油钻井:石油钻井过程产生粉尘的作业和工种主要有:钻机的拆卸、安装过程;泥浆配置注入过程中产生的水泥、粘土、重晶石粉尘等。生产性粉尘可
15、致人体呼吸系统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尘肺病的发生。钻井过程中使用钻井泥浆,包括稀释剂、增粘剂、絮凝剂、抑制剂、降滤失剂、润滑剂、加重剂、高温稳定剂、解卡剂和堵漏剂等以及产生的废弃钻井泥浆,存在的主要有害物质有油类、盐类、可溶性重金属元素(锌、铅、铜、镉、镍、汞、砷、钡和铬等),以及有机硫化物和有机磷化物等。目前钻井泥浆中往往加入大量的纯碱和烧碱,在深井段钻井往往使用铁铬盐,有的还直接加入红矾。另外,井筒作业产生的石油天然气、伴生气、硫化氢以及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中各种添加剂的危害以及随着钻井带入地表的重金属、放射性等污染不可忽视。,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
16、续),石油钻井:地层中硫化氢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热作用于油层时,石油中有机硫化物分解,产生硫化氢,底层越深,地温越高,硫化氢含量随地层埋深增加而增加;第二,石油中的烃类和有机质通过储集层水中的硫酸盐的高温还原作用而产生硫化氢;第三,通过裂隙通道,下部地层中硫酸盐层的硫化氢上窜而来。井喷事故时会从井口喷出大量的钻井液、石油、天然气、伴生气、硫化氢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混合有害液体和气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周围还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固井作业现场,井筒石油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以及废气泥浆等;固井水泥中加入的各种石油添加剂(如缓凝剂、速凝剂、降比重剂
17、、降失水剂、防漏剂、减阻剂等)影响。,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石油钻井:钻井噪声主要包括机械噪声和作业噪声,机械噪声包括柴油机房、发电机组、钻机、钻井泵以及其各种机械转动所产生的噪声,作业噪声包括固井作业、下套管、起下钻具、气控制动钻机操作时快速放气阀放气等。稳定性噪声由机械部件稳定振动的辐射构成,主要指柴油机房、发电机、钻机、泥浆泵及其他各种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产生;撞击噪声包括起下钻具、下套管跳钻时吊环与水龙头等撞击所发出的噪声。气流噪声主要包括气控钻机及快速放气阀工作时产生的气流噪声和发生井喷事故时的高速油柱推动空气产生的噪声。另外,水泥车、井口车、下灰车、背罐车、供水车
18、、压风机车等运输、作业车辆以及压风机等作业噪声;压风机、水泥泵、泥浆罐、水泥混拌装置等在配置泥浆,注入泥浆过程中产生的动力噪声。,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石油钻井:石油钻井是一个多工种、多工序、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的系统工程。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因为设备、人员、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存在着众多的危险因素,并由此决定了钻井是石油工程各个部门中的一个相对高危的行业,钻井过程中的事故发生概率相对较高。钻井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过程和钻进施工过程中的危险主要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爆炸、中毒、流体伤害、触电等。钻井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重大危险事故是井喷失控或井喷着
19、火。井喷时大量天然气从井口喷出,在空气中形成爆炸云团,当浓度达到514时,遇点火源(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等)形成爆炸,在爆炸浓度范围内,极易发生火灾。如果井场发生井喷失控,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的人员如果撤离不及时,可能发生人员中毒和死亡的事故,危害范围大、影响恶劣。,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5.石油测井作业:5.1生产工艺流程简图:A.B.,物理测井,随钻检测,化学仪器,电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时差,井径测井,化学测井,烷烃类化合物,确定油气含量,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5.2主要职业危害因素:A.野外施工中接触:高低气温、气压、气
20、湿、紫外线、寄生虫传染病。B.噪声、振动、r射线、中子射线。C.石油天然气、伴生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固井液中添加各种添加剂等。,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石油测井:测井是石油工业的一项重要生产过程,又是在钻井过程中或油气开采过程中进行的特殊作业。所以,测井施工安全受井下状况、井筒状况、井斜状况和钻井液、压井液性能等影响非常大。井下复杂情况常常给测井作业带来困难,诸如仪器遇阻、遇卡,电缆打扭、打结,甚至发生仪器落井工程事故。同时,测井还是带有一定风险性的作业,因为它涉及野外临时用电、使用爆炸器材、接触放射性源,有时还可能突发井喷、井口溢出有毒气体、钻台发生
21、落物等等。主要来源井场施工时井筒周围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伴生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等影响。测井作业,主要来源井场施工时井筒周围噪声。,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使用中子、射线和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放射性测井,主要放射性物质有镅-铍(241Am-Be)、铯(137Cs)、镭(226Ra)、钡(131Be)、碘(131I)、锡(113Sn)、铟(311In)、钴(60Co)等。放射性源是一种能产生对人类身体有较大损害作用的射线物质,如果在没有可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核辐射,将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以至死亡。放射性源一旦丢失或失去屏蔽层保护,将会产生一个相当大的辐射区
22、,使人员及环境受到无法估量的伤害,对社会及人类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计算的。自从放射性测井问世以来,放射源事故时有发生,其中被盗和丢失事故居多,其主要类型有:井场上看管不严或夜间施工违反规定丢失和被盗;运输途中无可靠安全措施丢失和被盗;未按规定设置源库和专人看管,在贮存时被盗;带源仪器落井打捞未果造成封井事故等。油气井取心、射孔是一项高风险的施工工艺,射孔人员时刻都要与雷管、射孔弹等高能爆炸器材打交道,射孔器地面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6.井下作业:6.1生产工艺流程简图:6.2主要职业危害因素:A.野外施工中接触:高低气温、气压、气湿、紫外线、寄生虫
23、传染病。B.噪声、石油天然气、伴生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废弃钻井液等。,试油,油水井维修,油层改造,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井下作业:带砂作业主要指冲砂、填砂、防砂、压裂等作业。水泥作业,如封串、堵水等施工中,产生的水泥粉尘;井筒作业产生的油田伴生气和天然气中的烷烃化合物以及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射孔、高能气体压裂井下产生的高浓度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原油中的溶解气、天然气排放等;从井内排出的钻井液、作业废水和落地原油;气举压力或机油进入高压管线造成的氮气等化学爆炸。酸化过程在循环至反洗工序中现场均有氢氟酸、氢氯酸及甲醛逸散到空气中,尤其设备有泄露时更厉害
24、。酸化所用的酸液是强酸,有强烈的腐蚀性,酸雾与硫化物的积垢作用可产生有毒气体硫化氢;用于配置醋酸的醋酸酐可产生刺激性很强的蒸汽,直接接触会造成严重烧伤。另外,酸液中缓速剂、添加剂、防腐剂(常用的是甲醛)、活性剂(常用石油磺酸钠和聚氧乙烯辛基苯酚纳)、稳定剂、减磨剂也是对人体产生职业危害因素。,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井下作业:压裂液中杀菌剂、甲醛、胺类、瓜胶、防腐剂、硼酸等化合物。在抽吸及装车过程中空气里毒物浓度较大。油水井维修产生的有害气体如油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从井内排出的作业废水及落地原油等。射孔作业以及封堵、压裂、气举以及气井等高压作业易引发井喷爆炸事
25、故。试油作业周围环境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动力噪声和机械噪声;酸化过程在循环至反洗工序,以及压裂作业均有较强噪声;通井机、修井机以及水泥车、动力压缩机、空压机等各种机泵、车辆产生的噪声等;酸化压裂车,一般带有放射性密封源,测量压裂过程中压力大小。放射性同位素找串、找水以及检查套损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损害。井下作业施工点多、面广,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施工,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也较复杂,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起下作业、射孔作业、带砂作业、高压作业、带酸作业、打捞解卡作业、磨套铣作业、高空作业以及防喷防爆等。,二、重点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续),7.原油开采、集输作业:7.1生产工艺流程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职业 卫生 工作 内容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6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