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交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04资源短缺.docx
《兰交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04资源短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交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04资源短缺.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资源短缺 第一节水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三节能源第四节矿产资源本章重点 1.水资源短缺国家. 2.中国缺水现状. 3.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4.中国的能源问题. 5.中国的矿产资源特点.第一节水资源 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二.中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北非和中东很多国家(如埃及、沙特阿拉伯等)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因此径流量很小,人均及单位面积土地的淡水占有量都极少;相反,冰岛,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等国,以每公顷土地计的径流量比贫水国高出IOoo倍以上。 世界上约有1/5人口得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世界银行认为,占世界40%的80多个国家在供应清洁水方面
2、有困难。其他研究单位的报告也不能令人乐观,他们预计,在20-30a内,淡水拥有量不足的人口数将达15亿。 中东地区具有世界上最富裕的石油矿藏,但淡水资源奇缺,从河流湖泊得分布看,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科威特、约旦、以色列等国基本上没有大流量的江河湖泊。不仅如此,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水源有66%来自邻国,很多国家的水资源受制于人。 曾有专家发出预言:如果该地区国家近期不能共同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中东地区的水战终将难免,该地区也将变成一个干旱和饥饿的地区。非洲是地球上另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在世界上缺水的26个国家中,有11个都位于非洲。二.中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分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
3、不大,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农业缺水和城市缺水是中国缺水的两大主要表现。由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绝大部分。目前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约为0.481亿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1.2%, 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其中位于北方的无灌溉耕地约占72%。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缺水最多;西北地区缺水量也不少,而且,区内大部分地区为黄土高原,人烟稀少,改善灌溉系统的难度较大。 城市是人口密集和工业、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城市缺水在中国表现得十分尖锐。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的已达300余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4个。还需要指出的是,人类在使用水过程
4、中的浪费也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开源节流这两种战略中,节流比开源所需的资金一般要少,而且通过节流,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水污染,更可切实保护水资源,可谓一举夺得,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的。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二.世界耕地需求的未来趋势 三.中国的耕地资源一 .世界土地资源概况地作为一种资源,它有两个主要属性:面积和质量。对于全世界居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颇为巨大的数字。1990年世界人口约为16亿,平均每人占有的陆地面积约为IOhm2,1987年世界人口达到50亿,大约占有3hm2,当前世界人口约为60亿,人均占有25hnR这个数字从任
5、何意义上说都能算小。然而,考虑到土地的质量属性,则这些数字必须打一个大大的折扣。所谓土地的质量,从农业利用的角度来看,包括土地的地理分布、土层厚薄、肥力高低、水源远近、潜水埋深和地势高低、坡度大小等。考虑到上述因素,则陆地面子中大约有20%处于极地和高寒地区,20%属于干旱区,20%为陡坡地,还有10%的土地岩石裸漏,缺少土壤和植被。以上4项,共占陆地面积的70%,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制因素,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称之为“限制性因素”二 .世界耕地需求的未来趋势 耕地是土地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直至20世纪出,世界可耕地面积基本保持恒定。但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该水平线从1990年以后开
6、始缓缓下降,而且下降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20世纪中非农用地的急剧增加,导致可耕地面积减少。随着人口的增长,按现有生产水平世界耕地面积需求将不断增长。 虽然过去二三百年来全球对耕地的需求增长速度较慢,在1950年以后世界耕地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上述两个相反的趋势必然是两条曲线相交,届时世界可耕地将全部开垦完毕。这个交点将出现在2000年以前,人类面临着土地缺乏的前景。 要是世界可耕地面积维持恒定,就意味着必须开垦条件较差的处女地,以抵偿可耕地被占用作非农用地的损失,使世界耕地面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样,上升曲线与水平虚线的交点将延长至2010年前后。 上述分析向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清晰的信息:人类将在
7、几十年内面临土地匮乏的问题。尽管对这一天到来的时间仍有争论,但如果人类社会在控制人口增长和制止耕地损失两方面缺乏有力的措施,则这一天的到来必定为时不远。.中国的耕地资源 中国的内陆资源土地面积为9.6百万平方千米,在世界上继俄罗斯、加拿大之后居第三位。中国的土地资源中耕地大约占世界耕地的7%。 ()我国耕地的特点 1.人均耕地面积小 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总数较大,但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l4o至IJ 1995年,人均耕地面积大于0.13hm2的有省、自治区,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但这些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耕地生产水平低。相对自然和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如上海、北京、
8、天津、湖南、浙江、广东和福建等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07hm2,有些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和福建等甚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组织提出的人均0.05hm2的最低界限。该组织认为低于此限,即使拥有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也难以保障粮食自给。 2.分布不均匀 综合气候、生物、土壤、地形和水文等因素,我国耕地大致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区、半湿润季风区、西北部半干旱区、干旱内陆区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区。东南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季风区集中了全国耕地的90%以上。 3.自然条件差 我国耕地质量普遍较差,其中高产稳产田占 1/3左右,低产田也占1/3。并且耕地地力退化迅速,加上由于污水灌溉和大面积使用农药等原因,耕地受污染严重,加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大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教案 04 资源 短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60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