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学基因治疗.ppt
《分子遗传学基因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遗传学基因治疗.ppt(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基因治疗 Gene therapy,2,(一)、基因治疗的发展简史、概念及背景(二)、基因治疗的基因导入系统(三)、基因治疗的途径(四)、基因治疗的靶细胞研究(五)、基因治疗在单基因遗传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治疗上的应用(六)、基因治疗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七)、基因治疗的发展方向,3,(一)、基因治疗的发展简史、概念及背景,4,基因治疗的发展简史,5,基因治疗的概念,经典:针对遗传病某一基因缺陷,将外源基因导入体内予以矫正;现在:凡是在基因水平上进行操作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所有疗法,6,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位因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缺陷导致严重免疫缺损的四岁女孩,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用ADA基
2、因治疗,取得疗效。“基因治疗”研究热从此波及全世界,起而效颦,为保障人类健康展现了美好的前景。,7,8,截止到2012年1月,基因治疗试验的全球分布:,9,截止到2012年1月,基因治疗试验的国家分布:,10,基因治疗的疾病类型:,11,基因治疗试验的临床阶段:,12,1989-2012年1月,每年全球被批准的临床数目:,13,基因治疗选用的载体分类,14,世界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在中国诞生,人民网深圳2003年10月22日15:30急电 正在这里召开的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公布了一项振奋人心的消息:“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在中国诞生”。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抗癌新药“重组人p
3、53腺病毒注射液”(商品名“今又生”),10月16日获得国家仪器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这标志着我国在基因治疗药物研制和产业化方面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竞争中抢占了先机。赛百诺公司负责人说,这种新药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谱肿瘤基因治疗药品,可望明年一月正式上市。,15,根据靶细胞的类型分类:1、生殖细胞(germ cell)基因治疗:2、体细胞(somatic cell)基因治疗 根据基因转移的途径分类:1、in vivo(活体直接转移或称一步法)2、ex vivo(回体转移或称二步法),基因治疗的种类,16,1、基因置换基因置换就是用正常的基因原位置换病变细胞内的致病基因,使细胞内的
4、突变致病基因完全恢复正常状态,这种基因治疗方法最为理想。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同源重组技术基础上的,而目前同源重组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重组的效率很低,远没达到基因治疗要求的水平,在临床试验上就更无法实现了。,基因治疗的策略,17,2、基因修复基因修复是指将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序列定点纠正,可用来治疗点突变导致的疾病。但由于纠错效率低的原因,实践中有相当的难度。,18,3、基因增补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其表达产物能补偿缺陷细胞的功能,可用于隐性遗传病的治疗。,19,4、基因失活利用反义技术特异性封闭、抑制有害基因表达,可用于一些显性遗传病或肿瘤的基因治疗。,20,Andrew Z.Fire、Crai
5、g C.Mello,21,1998年Andrew Z.Fire、Craig C.Mello等发现将很少量的双链RNA注入秀丽线虫体内,即可高效、特异地阻断/抑制与双链RNA同源的基因表达,其阻断/抑制率比纯化后的反义RNA技术高若干个数量级。双链RNA导入细胞后引起与该段RNA同源的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进而使相应基因抑制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称RNA干扰。,22,双链RNA特异性核酸内切酶(dsRNA-specific endonuclease,Dicer)切割,形成21-23nt的双链短干扰RNA(short-interference RNA,siRNA),siRNA链为5端磷酸化,3端有
6、二个碱基以非配对方式悬垂。,23,siRNA与由蛋白及酶类组成的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结合后,由于RISC具有解旋酶活性,siRNA中的正义链和反义链解旋、解链。随后正义链被降解,而与RISC结合的反义链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靶mRNA中的同源序列结合,并由RISC发挥核酸内切酶作用,在距siRNA3断11或12个碱基处切割靶mRNA。,24,倍增放大作用:siRNA一方面可引导RISC特异性切割靶mRNA;另一方面,siRNA还可作为引物与靶mRNA结合,在RNA依赖性RNA多聚酶(RNA-dependent RNA p
7、olymerase,RdRp)的作用下合成新的ds-RNA,再次经Dicer酶切割,形成新的siRNA,并作用于靶mRNA。,25,RNA干扰,26,微小RNA(microRNA),微小RNA(microRNA)大量存在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RNA,能特异识别成熟mRNA的3非翻译区,抑制mRNA的翻译。微小RNA(microRNA)1993 年Lee等在对秀丽线虫进行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中首次发现的不能编码蛋白质,但能时序调控其胚胎后期发育基因表达的miRNA:Lin一4。,27,2000年Reinhart等在线虫中发现了另一 种重要的具有转录后调节作用的miRNA:let一7,后来发现了大量类似
8、RNA,2001年起统一称为miRNA。,28,miRNA通常来源于一个大小约为 1000bp的长链RNA初始转录产物(Pri一miRNA),Pri一miRNA分子在细胞核中经过双链RNA特异性核酸酶Rnaselll一Drosha的作用形成70-100nt的具有茎环结构的RNA分子(pre一miRNA)。pre一miRNA在转运蛋白一5(Exportin一5)的作用下转运至胞质中,被另一个双链RNA特异性核酸酶Rnaselll一Dicer识别,进一步被切割成长约22nt的小分子RNA,即成熟的miRNA。成熟miRNA在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引导下,当与mRNA完美互补时,miRNA便指导mR
9、NA特异性切割;当两者没有足够的互补性时,miRNA则抑制mRNA转录后翻译。,29,随着人类后基因组计划的进一步开展,占类基因组90%以上的非编码序列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关注,据计算推测,人类基因组可能存在1000多个miRNA基因,单个miRNA可调控200多个靶基因,约1/3的蛋白编码基因受miRNA调控。,30,miRNA是调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天然反义寡核昔酸链。研究表明,miRNA参与了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过程,包括发育进程、造血过程、器官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等,与许多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miRNA也因而成为当前研究的新热点。,31,5、免疫调节 将抗原、抗体或细
10、胞因子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改变其免疫状态,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如可将白细胞介素-2(IL-2)导入肿瘤病人体内,提高病人(IL-2)的水平,激活体内免疫系统的活性。,32,许多肿瘤都能表达一些肿瘤特异的抗原,将这些在正常机体内并不表达的肿瘤特异抗原的编码基因转入肿瘤内,制备成肿瘤DNA瘤苗,再导入患者体内,通过其在机体内的表达可以激发机体对编码抗原的免疫反应。如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在多种肿瘤中表达的癌胚抗原CEA、病毒基因产物HPV-E6、E7等。,33,6、其他方法 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如向肿瘤细胞导入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然后给予病人无毒性核苷类似物GCV(甘昔洛
11、韦,ganciclovir)的药物前体,由于只有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的细胞才能将GCV转化成有毒的药物,因而肿瘤细胞被杀死,而对正常细胞影响不大。,34,由于基因治疗的人体试验引发了争论,为了规范这一新生事物,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但同时又在人类伦理学的接受范围内,197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召集和组织了重组DNA顾问委员会(Recombinant DNA Advisory Committee,RAC),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重组DNA研究的法规,接着RAC又任命了一个人体基因治疗的分委员会(Human Gene Therapy Subcommittee),并于1985年颁布了一
12、个权威性的文件,称为“人体细胞基因治疗方案的设计和提请批准的注意要点”,该文件要点如下:,基因治疗的守则,35,1、什么病可以采用基因治疗?即被治疗的疾病是否严重到必须要用这种全新和从未尝试过的疗法?试图增加一个人的能力而不是治疗疾病,将立即被否决。,36,2、该病目前是否有其他治疗方法?要求基因治疗必须用于目前尚无满意疗法的疾病,在其他所有因素均等同的情况下,基因治疗应较其他疗法更有效。,37,3、根据已有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基因治疗对于患者及其子女和接触者的安全性如何估计?即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必须有保证。,38,4、根据已有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基因治疗的疗效预计将如何?即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在进
13、行人体试验前要有足够的动物试验证据。,39,5、如果满意地回答了上述4个问题,那么如何公正地选择受试者?6、如果上述5个问题都有满意的答案,那么医生将如何把基因治疗的各种情况恰当正确地告知患者,以及他们将如何表达同意和不同意?即要保证患者的知情同意权。,40,7、在满意地回答了上述所有问题后,将采取什么步骤来保护接受基因治疗患者的隐私权?临床申请的基因治疗方案经过审议,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则禁止实施。,(二)、基因治疗的基因导入系统,基因导入系统(gene delivery system)是基因治疗的核心技术,可分为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41,1.病毒载体系统用于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应
14、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携带外源基因并能包装成病毒颗粒;2).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和表达;3).对机体不致病。,42,大多数野生型病毒对机体都具有致病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后才能用于人体。原则上,各种类型的病毒都能被改造成病毒载体。但是由于病毒的多样性及与机体复杂的依存关系,人们至今对许多病毒的生活周期、分子生物学、与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关系等的认识还很不全面,从而限制了许多病毒发展成为具有实用性的载体。近20年来,只有少数几种病毒如反转录病毒(包括HIV病毒)、腺病毒、腺病毒伴随病毒、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痘苗病毒及EB病毒)等被成功地改造成为基因转移载体并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应用。,43,病
15、毒载体产生的原理 病毒载体的产生建立在对病毒的生活周期和分子生物学认识的基础之上。研究病毒载体首先要对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了解,最好能获得病毒基因组全序列信息。病毒基因组可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基因产生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根据其对病毒感染性复制的影响,又可分为必需基因和非必需基因。非编码区中含有病毒进行复制和包装等功能所必需的顺式作用元件。,44,各种野生型病毒颗粒都具有一定的包装容量,即对所包装的病毒基因组的长度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来说,病毒包装容量不超过自身基因组大小的105110。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使病毒载体的产生成为可能。最简单的做法是,将适当长度的外源DNA插入
16、病毒基因组的非必需区,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45,然而,这样的重组病毒作为基因转移载体有许多缺点。首先,许多野生型病毒通过在细胞中产毒性复制而导致细胞裂解死亡;或带有病毒癌基因而使细胞发生转化。因此必须经过改造使其成为复制缺陷性病毒并且删除致癌基因后才能用于基因治疗。,46,其次,插入外源DNA的长度受到很大限制,尤其对于基因组本身较小的病毒如腺病毒相关病毒(AAV,4.7kb)、反转录病毒(810kb)、腺病毒(36kb),如果不去除病毒基因,可供外源DNA插入的容量就十分小。因此,必须删除更多的病毒基因以腾出位置插入较大的外源DNA。为了增加病毒载体插入外源DNA的容量,除了可以删除病毒的
17、非必需基因外,还可以进一步删去部分或全部必需基因,这些必需基因的功能由辅助病毒或包装细胞系反式提供。,47,LTR,gag,pol,env,LTR,长末端重复序列,调节和启动转录,产生病毒核心蛋白,产生逆转录酶,产生病毒外膜蛋白,包装信号,以反转录病毒为例:DNA前病毒的结构特征,48,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常用的是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MoMLV)构建的各类逆转录病毒载体,LTR,gag,pol,env,LTR,长末端重复序列,调节和启动转录,包装信号,目的基因,标记基因,49,LTR,gag,pol,env,LTR,Gag蛋白,PoL蛋白,Env蛋白,包装细胞系,LTR,LTR,靶细胞,目
18、的基因,标记基因,LTR,LTR,目的基因,标记基因,1,2,3,4,5,假病毒颗粒的产生并感染靶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重组逆转录病毒(核酸部分是逆转录病毒载体),辅病毒,50,1)物理方法,(1)电穿孔法(electroporotion)将细胞置于高压脉冲电场中,通过电压使细胞产生可逆性的穿孔。周围基质中的DNA可渗进细胞,进而表达。瞬间细胞 细胞膜核膜通透性增加 高压脉冲 DNA渗入细胞,(2)显微注射法(microinjection),利用显微操作把目的基因直接注入靶细胞或细胞核,不需要进行基因工程的繁琐操作,直接将裸露基因DNA注入动物肌肉或某些器官组织内。动物实验表明:接受注射外源D
19、NA的小鼠能够按其基因编码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并能维持数月之久。1.将促进心脏血管生长的基因直接注入实验鼠的心脏,可使其心脏壁内毛细血管增加30%40%;2.将胰岛素基因直接注入鼠骨骼肌细胞,能分泌糖尿病所缺少的胰岛素;3.肌内注射凝血因子基因,可产生血友病所需的凝血因子等等。,基因直接注射法的优点,1.制备具有调控部件的质粒DNA重组体的技术较容易;2.排除病毒载体可能潜在的致癌性或其他副作用;3.导入的基因不需整合即可表达,避免了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整合后,一旦发生副作用不易中止或逆转的缺点;4.基因直接注射法可反复使用,而病毒载体则可能诱导体内免疫应答,致使反复治疗效果下降。,例:转基因动物
20、的制备,重组基因 DNA 微注射(体外)小鼠受精卵 回植 假妊娠 仔 鼠 动物模型:转基因鼠(每个鼠细胞中都含有外源基因,按孟德尔方式遗传),clone sheep Dolly体细胞 提取 核 重组细胞 回植 Dolly卵细胞 去核 细胞,(3)微粒子轰击法,利用亚微粒的钨和金能吸附DNA,并将其包裹起来形成微粒,通过物理途径获得高速度,微粒瞬间既可进入靶细胞,达到转移目的基因的目的,而不损伤靶细胞。该方法可使目的基因在皮肤、肝、胰、胃及乳腺等细胞中表达。,2)化学法,磷酸钙沉淀法:目的基因与磷酸钙等物质混合,形成沉淀的DNA微细颗粒,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整合到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在适当条
21、件下得以表达。,磷酸钙+DNA 混合微细颗粒 沉淀反应2030min 细胞在沉淀物中暴露 524h 方法简单,但转化效率低。,3 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基本原理: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单体与DNA混合后,可以自动形成包埋外源DNA的脂质体,然后与细胞一起孵育,即可通过细胞内吞作用将外源DNA(即目的基因)转移至细胞内,并进行表达。,人工脂质体膜具有如下特点:与体细胞相容,无毒性和免疫原性可生物降解,不会在体内堆积可制成球状(0.0350 m),包容大小不同的生物活性分子可带有不同的电荷具有不同的膜脂流动性、稳定性、及温度敏感性,能适应不同的生理要求,64,脂粒与细胞膜之间四种可
22、能的相互作用形式1、膜间传递 2、吸附 3、细胞吞噬 4、融合,(2)受体介导转移技术,将DNA与细胞或组织亲和性的配体偶联,可使DNA具有靶向性。这种偶联通常通过多聚阳离子(如多聚赖氨酸)来实现。多聚阳离子与配体共价连接后,又通过电荷相互作用与带负电荷的DNA结合,将DNA包围,只留下配体暴露于表面。这样形成的复合物可被带有特异性受体的靶细胞吞饮,从而将外源DNA导入靶细胞。,受体介导转移技术示意图,(三)、基因治疗的途径,根据基因转移的途径分类:1、ex vivo(回体转移或称二步法)将人体细胞从体内取出,基因改造,再移植到人体中。2、in vivo(活体直接转移或称一步法)直接将基因转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子 遗传学 基因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5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