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总论.ppt
《中药药理学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学总论.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中药药理学总论,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中药药效学与中药的药性 中药药效学和中药的功效主治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三章 中药毒理学 第四章 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中药药理学总论,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第一章 绪论,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概念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 中医体系 基础药理学 现代医学体系 研究内容 中药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of TCM)中药药物代谢动力
2、学(pharmacokinetics of TCM),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1、阐明中医药理论及其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本质 活血化瘀药:治疗血瘀证 药理基础:(1)改善血液流变学;(2)改善血流动力学;(3)改善微循环。,二、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2、为中药新药开发奠定科学基础 中药药理研究可为中药新药中的配伍、工艺、剂型、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等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3、提高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当前中西医双重诊断存在的广泛性,中药药理作用已成为临床处方用药的重要参考。枳实注射液抗休克,4、推进中西医结合 中药药理学是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程中逐渐产生并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3、其本身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的产物,其发展应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并进。5、为中医药国际化服务 揭示中药的现代科学原理,使祖国医药的知识能为全世界医药学界所理解和掌握,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2040年代,对常用中药进行了初步药理研究,如乌头、当归、延胡索等。但研究条件差,且很少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进展缓慢。5060年代,对大量单味药进行了药效研究,推动了实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7080年代,开始注意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复方研究进展较大。出版了中药药理学教科书。中药药理学不断发展丰富起来。90年代以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思路有较大突破,研究方法手段日益先进。,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第一
4、节 中药药效学与中药的药性 一、四性的现代研究(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二)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五)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寒凉药使寒证动物 痛阈 惊厥阈 5-HT 热性药使热证动物 痛阈 惊厥阈 NEDA 可见 寒凉药:使CNS抑制作用;热性药:使CNS兴奋作用。,(二)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寒凉药使自主神经平衡指数偏低。温热药使自主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寒凉药使热证或阴虚证动物交感神经-b受体-cAMP系统功能降低,使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温热药使阳虚证动物副交感
5、神经-M受体-cGMP系统的功能降低,使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寒凉性药物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使17-OHCS,孕酮含量的达峰时间延迟。温热性药物兴奋内分泌系统功能,使TSH含量升高,基础体温升高,17-OHCS合成释放增加,动物周期缩短,促黄体生成素释放增多等。,(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耗氧量 体温 饮水量 温热药 寒凉药 多数温热药可增强能量代谢,多数寒凉药可抑制能量代谢。与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Na+-K+-ATP酶活性有关。,(五)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1)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 清热药:双花、板兰根、连翘、鱼腥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药理学 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5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