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水中溶解.ppt
《物质在水中溶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在水中溶解.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思考】,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如:食盐、蔗糖、硫酸铜晶体等)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如:水)里呢?,现象: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得到蓝色的溶液,到一定时候硫酸铜晶体不再溶解。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的温度下)下,溶质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思考】,一杯饱和的食盐水溶液,能否继续溶解蔗糖呢?,【思考、讨论】,判断一杯硝酸
2、钾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呢?,【方法】,1.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2.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思考】,如何将一杯未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如果有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能否将它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呢?,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3、浓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实验演示】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现象】10克蔗糖在10毫升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还未饱和,可以继续溶解蔗糖;0.2克熟石灰在10毫升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
3、【思考】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你知道了吗?,结论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并没有直接的必然关系。,讨论:,都是食盐水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比哪个浓?,结论2:在相同条件下,对同种溶质的溶液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引入】从上面得实验可以知道,蔗糖和熟石灰在相同的条件下,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蔗糖比熟石灰易溶得多。,溶解度,结论:各种溶质的溶解能力不一样。,讨论:怎样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呢?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行,应该在同一温度下,这样行吗?,不行,应该溶剂的量相同,这样行吗?,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
4、化钠也能溶解1克氯酸钾,这可以说明氯化钠、氯酸钾的溶解性相同吗?,不行,应该达到饱和状态,这样行吗?,定温度定状态(达到饱和)定溶剂的量、定溶剂的种类、,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的条件有:,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注意点:(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解的质量(单位为克)(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1、溶解度的含义,一定温度,100克溶剂(一般指水),饱和状态,克,溶解度的四要素,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3.9g,其含义是什么?20
5、时,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203.9g蔗糖。20时,100g水中溶解203.9g蔗糖,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判断是非:(1、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2、100克水中溶解了36克食盐刚好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3、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3.3克氯化铵,则20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4、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克。5、在30时,100克水中加入40克氯化钾后达到饱和溶液,则3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克。,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则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
6、_g。在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3.3g硝酸钾,则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_g。,36,13.3,练习,2、物质的溶解性等级,20时的溶解度,10克,110克,0.011克,0.01克,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条件:20时溶解度,.,.,.,.,50,10,20,30,40,0,60,70,808,90,100,50,10,20,30,40,80,60,70,8 0,90,100,110,180,170,160,150,140,130,120,190,200,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硝酸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13.3,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 水中 溶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5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