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二单元.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生活复习,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原因:经济、政治、历史、地理,尊重文化 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交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大众媒介: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文化创新基本途径: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取长补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文化多样性(对世界各民族文化而言),(横向),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我国而言),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性质:优秀与腐朽之分;与时俱进与滞后于时代发展之分,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关系:继承是前提发展是要求,做法: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继承(同
2、一过程两个方面),影响发展的因素:社会制度更替科学技术进步思想运动(先导)教育,文化创新途径: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纵向),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标准、意义,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考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和原则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考点一、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考点整合:,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相
3、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而言,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多样性表现(考点一)(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二是联合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30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3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考点二),一、文化的多样性,4、尊重文化多样性(考点三)(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3)尊重文化多样性应遵循的原则,试题演练:1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这是因为 A文化具有多样性 B
4、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C.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D,2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作为世界人权的基础。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这说明我国的传统文化A被联合国赋予了新的内涵 B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对当今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D具有两重性,精华与糟粕并存,C,.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其理解正确的有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
5、长期积淀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A.B.C.D.,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 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 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 A B C D吃饺子、贴对联、赏花灯流转,听爆竹声声,观龙狮贺岁,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新年春节。尽管它历经几千年,但每一个中国人都醉心于这个节日。由此可见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世界文化具有差异性的特点文化交流应尊重文化差异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6、A B C D,B,从哲学生活角度看,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性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性。(2)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考点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考点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和原则,1、意义:2、态度:3、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繁荣。),试题演练:1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物种”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国家的民族民
7、间传统文化也都面临着生存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种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和挑战。这表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A限制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传播 B发挥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C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D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D,2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
8、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A,3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表明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B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C,4、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答: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是要认同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2)“美人之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还应遵循各国文化
9、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考点四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2、文化传播的 途 径,1、文化传播的含义(P34),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其他活动(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媒介)大众传媒(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但是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
10、为标志的。(2)大众传媒(含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传媒的主要手段。,考点五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考点六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1)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正确态度(P38):世界不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加强,做中外文化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4、意义:,试题演练:2009年11月7日,湖南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启动。10000册崭新的书籍从湖南省110家新华书店中心门市开始了它们的“漂流之旅”。回答
11、:1.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 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A,2、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温家宝说: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
12、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材料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A.B.C.D.,A,3、2009年8月18日,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本届艺术节以“吉祥草原,祝福亚洲”为主题,目的是向世界展示出全新的、整体的亚洲文化形象,为亚洲各国的不同艺术形式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并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举办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有利于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性文化 增进亚洲各国对蒙古文化的了解 繁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 增进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A.B C D,B,2009年10月
13、日至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形态的多家传媒机构参加了峰会。会议发表了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宣言希望世界各地媒体向全世界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信息,促进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各种形态媒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功能互补,不断创新,共同发展。简要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各国媒体应该如何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7分)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6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
14、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要推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考点:,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1、传统文化的含义P39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P3940(共四点)3、特点:P42(1)相对稳定性
15、(拓展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本身意味着传统文化是变化发展的,但是这种变化发展并不是对过去的彻底抛弃,而是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2)鲜明的民族性精神纽带。(提示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的力量体现在一个民族上,就成为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的影响(双重性)P42 积极作用;消极作用。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P42-43,考点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 P43),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辩证认识:(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
16、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考点三、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以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过程。(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进步和运用,使得收集、选择、传递等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极大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3)思想运动的变革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促进了文化的发
17、展。,考点四、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理解 P44),(1)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同时,又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试题演练:,1关于中国传统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它是在长期历史沉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B、它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全面继承并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D、它凝结了传统文化的精华2、2009
18、年 11月1日下午,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博会顺利闭幕。这次会议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这种文化交流A说明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民族特征 B体现区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C有利于推动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 D有利于加深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A,D,3、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了全面了解就一定能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 要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必须全面了解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保留传统文化的民族才是优
19、秀民族A、B、C、D、,C,4、孔子曰“学而不厌”、“见贤思齐”“博爱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反映了儒家开放的胸襟和求知精神,对我们年轻人在求知道路上有着深邃的影响。这表明A、我国的传统思想是人类的精神财富B、传统文化有保守过时的因素C、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对人的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D、传统文化中的那些不合理的因素始终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C,5、“多难兴邦”源自左传昭公四年,原意是遭遇劫难的有些国家,其后疆域拓展;未遭劫难的国家反而疆土不守。现在人们这样解释“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激发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从而使国家强盛起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
20、稳定性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和发展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古为今用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B.C.D.,A,辨析: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答:(1)这句话是不科学的。(2)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的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关系)。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要批判继承,又要推陈出新(做法)。因此,题目肯定了两者的必要性是对的。(3)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关系)。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做法)。因此,题目把继承与发展分为先后两个过程是不合理的。,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
21、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 辨题:要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就要庆祝自已的民族节日,坚决抵制洋节。,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我国的民族节日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庆祝我国的民族节日是维护和振兴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对自己民
22、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形成和保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也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庆祝本国民族节日的同时又不排斥西方节日,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之一。因此,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2008年6月23日至9月16日,第六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成功举办。奥运会是文化交流的舞台,这一点在奥运文化广场的活动设置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此次文化节,国内共有16个京外团体约1600人协助各城区完成广场的演出活动。青海代表团在崇文区展现藏族歌舞风情;与海淀区对接的河北代表团上演的唐山皮影戏,而黑龙江代表团的二人转让观众享受
23、最纯正的东北韵味。文化节期间,更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毛里求斯等16个国家的27个文化团体带来了精彩演出,体现五大洲齐聚北京、奥运精神广为传扬的主题。(1)结合材料分析加强文化交流的原因。(2)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参考答案】(1)文化具有多样性,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长处。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尊重多样性基础上,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繁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以文化这一精神的桥梁,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与和睦相处,有利于建立和谐世界;有利于带动各国的经济、贸易交流与合
24、作,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第五课 文化创新,考点:,考点整合:,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原因:(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原因:(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理解 P48-49),考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理解 P49-50),
25、(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意义)(2)(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考点三、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1)对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6、创造新文化。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理解 P52-55),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就会陷入“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固守传统否定创新就会导致“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错误倾向。,(2)对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的多样性
27、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创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即克服那种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怎样铸造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
28、。P552、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义的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66,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新文化的诞生:不同观念形态的文化 先进文化的发展:同一观念形态的文化,综合探究 建立“学习型社会”,什么是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让学习成为生活目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方式),1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1)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一方面人类知识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习方式的改进
29、,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手段。,2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特点(1)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就是使人人都有便捷的学习条件、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习、工作、生活相交融。终身学习,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随人的一生。(2)学习型社会的特点: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
30、在要求。只有搭建起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的平台,使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 建立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试题演练 女书是湖南江永等地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女性文字,两千多年来,只在女性中流传。随着最后一位自然传人的去世,女书面临失传的危险。回答1-2题。1女书是妇女当中流传的、表达她们喜怒哀乐的文字。女书一旦失传A意味着民族文化将自行消亡 B说明民族文化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C会使中华传统文
31、化惨遭灭顶之灾 D会使世界文化的百花园受损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拯救女书这一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行动。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是为了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 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够使民族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 能够确保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A B C D,D,B,中国传统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也有鲜明的个性。京剧是我国戏曲之大成,被称之为中国的戏剧“国粹”。回答3-4题。3在演员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是京剧的特色。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气性耿直。这一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个性和特性的标识 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在实践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会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A
32、 B C D4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它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 B.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它艺术精华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保持传统艺术不受其他艺术的冲击,C,B,传统无处不在,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之中。今日中国的发展,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回答5-6题。5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_等特点。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不仅存在于历史,而且存在于现实之中 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钳制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33、A.B.C.D.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传统习俗 海峡两岸同根同种,血脉相通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同 海峡两岸社会制度相同 A B C D,A,B,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据此回答7一8题。7、“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 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8、
34、“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这是因为 A.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A,9、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为人民群众服务 C.与时俱进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 10、近日,广东湛江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村民修建“雷人坊”主题雕塑公园,把网络上的“雷人”搬到现实生活中。“范跑跑”、“芙蓉姐姐”、“周老虎”等网络热点人物的雕塑将出现在公园内。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
35、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C,C,2009年10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认可他为世界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做出的巨大贡献。回答1112题。11.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与传承,使儒家学说千百年来为中国历朝所广泛尊崇。这告诉我们()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 特定功能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 B C D 12.儒家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在劝学中写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主要表明 A.人的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文
36、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D.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文化,C,C,14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自2001年教育部取消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及婚姻状况的限制以来,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一些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教育部的这一改革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全民学习热情 能够确保各种年龄段的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是进一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彰显“活到老、学到老”,让学习伴随人的一生的行政理念 A B C D 15学习型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传统社会中人们主要通过学校获得知识不同的是,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已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这将意味着A传统的学校
37、教育模式将逐步被取代 B终身学习将成为人生的目的C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D学习是全社会工作的中心任务,D,C,第十一节全运会开幕式精彩壮观、美仑美奂。这场开幕式以“和谐中国,全民全运”为主题,既展现了山东传统文化中如花似玉、柔情似水的优美元素,又在演绎上实现了大胆突破、创新,以超级的光影、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文化创意打造一场极具震撼的视听盛宴。为了成功举办开幕式,全运会组委会深入研究考察历届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召开专家座谈会,多方征求各界意见和建议,借鉴外部成功经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全运会开幕式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场极具震撼的视听盛
38、宴?,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全运会开幕式进行了文化创新是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全运会开幕式批判的继承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和展现了山东传统文化中如花似玉、柔情似水的优美元素。全运会开幕式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全运会开幕式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了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全运会组委会研究考察了历届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并且汲取了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参考答案】通过商业贸易、教育活动等多种文化传播活动,借助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39、等大众传媒进行文化传播。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因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我们要跻身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5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