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ppt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专题.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明清小说(1),第一章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一.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1、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以及这种观念队古代小说发展的影响 古代的小说概念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1)是一些琐碎浅薄的小言小论;(2)是一些不合于政教得失的大道理的小道理,但有关修身齐家;(3)来自民间,主要在民间流传。也就是说小说内容小,形式也小,是为治国理政的政治家们所瞧不起的。,这种观念对后世两千多年的小说(尤其是文言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这表现在:(1)小说被看作不是正经的著作,不登大雅之堂,一向被人轻视;(2)小说被认为是介于“子”、“史”之间的,因此作品范
2、围极其庞杂。2、古代文言小说的三个要素:(1)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2)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3)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3、其他文学体裁对古典小说的影响:(1)神话对小说的影响:一是小说创作的要素故事、人物、思想在神话中已经具备了;二是神话对中国古典小说讲神怪传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2)寓言故事对小说的影响:寓言以故事来暗寓一种道理,说服人、教育人,这影响了中国小说训诫传统的形成。(3)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在叙事和人物描写上,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4、寓言故事、史传文学与小说的异同:(1)寓言故事与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
3、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2)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饰和虚构。,二.中国古典小说从雏形走向成熟*1、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古典小说的雏形(1)概念志怪小说:记神鬼怪异之事的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大量出现。志怪小说有简短的故事,且多数作品情节完整,优秀之作人物形象鲜明(当然一般都还缺乏性格),但内容简单,艺术描写比较粗糙,几乎还没有什么细节描写。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记录社会人事、主要是记录贵族官僚士大夫知识分子言行轶事的小说。这类小说常通过一个生活片断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表现出人物的思想风貌
4、。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2)特点短小,语言精练,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注意描写人物,尤特别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3)对后世的影响古代的文言小说,在艺术请由简练、集中,有故事,重视写人物等传统,就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开始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等书的创作,不是为了喻道论政,而是为了“赏心而作”,“远实用而近娱乐”,这就决定了这些作品的写作很重视娱乐性和艺术性。这一点,对唐以后文自觉地创作小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2、唐传奇(1)概念唐传奇:是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文言小说。一般文辞华丽,很有文采。同“志怪”、“志人”小说相比,题材扩大,篇幅大大加长
5、,能比较完整地、丰富地反映生活,写出生活流动发展,从中展示出人物的命运;情节完整、生动、曲折,艺术描写趋于深入、细腻。注意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更加丰富了复杂的社会内容。,(2)唐传奇的出现标志中国小说真正走向成熟:第一,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第二,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第三,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提高。(3)唐传奇的题材内容:其一,爱情婚姻,如李娃传、莺莺传、离魂记等;其二,侠义精神和豪侠英雄,如虬髯客传、红线传等;其三,梦幻,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三.说话艺术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开拓*1.说话和话本说话就是讲故事。话本是经过后人加
6、工、供们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拟话本:是文人摹拟话本体制而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有的学者认为,对一些世代累积形的话本小说,如果改动比较大的,也不妨视为“拟话本”。,2.话本小说的特点:(1)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2)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3)表达根据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特色;(4)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5)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6)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诗词韵语。,3.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1)爱情婚姻,如碾玉观音
7、、快嘴李翠莲等;(2)公案故事,如错斩崔宁等;(3)英雄好汉故事,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四.明清小说的繁荣与转型*1、明清小说繁荣三个标志:(1)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2)作家辈出,名作如林;(3)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表现手法上,都已经成熟。,2.明清小说发展的倾向和特点(1)从无名群众和文人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的独立创作;(2)题材内容上,从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通过日常的家庭生活反映重大社会主题;(3)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重人物刻画,在人物描写上,从带理想色彩的传奇式夸张描写,发展为写实;(4)产生了几种最具特
8、色的小说类型;(5)出现了两部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和聊斋志异。,3.明清小说的类型及代表作(1)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2)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3)神魔小说,如西游记;(4)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5)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6)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4.近代小说的特点及其成因特点:(1)数量多;(2)与现实的社会政治斗争紧密结合;(3)艺术上比较粗糙;(4)形式和叙事模式上表现出由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过渡和转型期的特色。原因:(1)社会和时代的变化;(2)新小说理论的兴起;(3)印刷业的发达,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版发行,(4)翻译小说的大量出现。,五.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
9、统*1、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传统(1)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2)有训诫的传统,同时又强调小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3)中国古典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的传统。,2.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2)受古典散文的影响,精于艺术构思;(3)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4)受民间传说和“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讲故事的传统;(5)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纪传体的传统和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6)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多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7)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塑造中追求神似。,第二章三国演义第一部章回体小说第一部历史演义小
10、说 三英战吕布,历史演义小说:指根据史实,敷演大义,在叙事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的小说。其特点是:既有史实的依据,又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的成分,又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三国志平话:是说话艺人讲三国史的讲史话本。它有鲜明的民间传说色彩,其中的因果报应和迷信思想也相当重。虽然文学价值不高,但它已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的故事轮廓,是三国演义创作的重要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罗贯中创造、加工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描写的是我国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但却有一个鲜
11、明的主题思想,即“拥刘反曹”。三国演义的战争场景的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很到位。应该说明的是,三国演义就是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内容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既不同于历史著作,也不同于根据生活而纯出于虚构的一般的小说。,一.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过程和版本1.作者:罗贯中,生平不详,籍贯主要有钱塘说、东原说、太原说。2.成书过程正史(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民间说唱-杂剧、南戏-平话-三国演义3.版本:明嘉靖壬午本:现存最早的刊本明末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毛伦、毛宗岗父子评改本: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本子,毛氏父子评改本:是清初康熙年间,江苏人毛纶、毛宗岗父子,仿金圣叹评改水浒传、西厢记之例,修改、评点
12、三国志演义而成的一种版本。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本子。毛本的加工,主要在回目的修改调整上,增删了一部分情节,删改了一些多余的诗词赞语,文字上也作了不少润色加工,使情节比原来更加紧凑,文字也更精练、流畅,但也加强了作品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以及在罗本中本来并不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即拥刘反曹*1.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三国演义全书的思想倾向即是拥刘反曹,在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中,刘备集团兴起最晚,衰败最早,是三国中力量最弱的,但是作者在构思作品时却表现了他的偏爱,将蜀汉作为全书的中心,将曹魏作为其对立面,将孙吴置于从属地位。这种整体构思和格局,体现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
13、倾向。而且小说的情节、细节和人物刻画,尤其是作品中对刘备和曹操的强烈的爱憎和褒贬,也都体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2.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是在三国故事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继承了这一思想倾向并将其熔铸到作品中,而毛氏父子的修改又加强了这一倾向,使其更加鲜明突出。,3.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内涵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有着比较复杂的内涵:首先它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书中将刘备写成忠厚仁义的仁君,将曹操写成奸诈残忍的暴君,表明作者时以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和天下归仁的政治观念来指导他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进行艺术概括的。其次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民族思想的反映。三
14、国流传演变的时期,尤其宋元时期,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三国演义对蜀汉的推崇也反映了一定的民族意识。最后,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也就是建立在天命论基础上的君权神授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一家一姓的统治的思想武器。作者对刘备的肯定和歌颂,很大程度上因为刘备是汉家苗裔,出于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三.三国演义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中的忠义思想在诸葛亮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在诸葛亮身上,非常突出地体现了“恩义”和“忠义”思想。他与刘备的关系,是封建社会中君臣关系的典范,达到了儒家提出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的理想境界。诸葛亮出山本身,就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
15、之恩。此后他一生的行动,就是报答刘备的这种“恩情”,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例证:白帝托孤、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事必躬亲)等。,四.曹操和刘备形象的塑造*作为反面人物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他既是一个奸诈、残忍、虚伪、极端利己的反面人物,又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英雄。曹操复杂的思想性格来自于生活,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有智勇和奸诈两面,罗贯中在突出其奸诈时并未完全消解其智勇,相反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爱憎褒贬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高明的。同时作者在刻画正面人物刘备时也保留了历史人物原形的一些特点:既将他塑造成一个理想化的仁君,又保留了封建统治阶级的
16、代表人物的基本特点-虚伪。,五、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战争描写最成功的一部。对于其中的战争描写请大家注意三大战役:即(1)官渡之战,这是曹操大败袁绍,平定北方,扩大了自己的势力;(2)赤壁之战,这次战役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三国鼎力局面基本形成;(3)彝陵之战,这一战刘备伐吴惨败,蜀汉开始衰亡。这三大战役既有相似之处,又各自不同。其相似处在于都是以弱对强,都用火攻,都是弱者战胜强者。而其不同则在于交战双方特点不同,所处环境条件不同,所面临的矛盾不同,强弱转化的过程不同。,第三章 水浒传-英雄传奇的代表作,英雄传奇:我国古代小说类别之一种。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 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5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