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1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湖南省黄桑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目 录第一章总 则1一、规划背景与目的1二、规划依据1三、规划成果2四、法律性规定2五、规划指导思想2六、规划原则3七、规划期限4第二章现状概况5一、地理位置5二、交通区位5三、自然环境5四、区域人文环境10五、开发建设现状12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13一、风景区范围与规模13二、风景名胜区性质13第四章风景资源评价14一、资源类型与特征14二、景源评价18三、评价结论22第五章规划目标与环境容量23一、规划总目标23二、近期规划目标23三、资源保护目标23四、旅游发展目标24五、居民社会调控目标24六、环境质量控制24第六章游客容量估算与旅游规模预测2
2、5一、风景区环境容量25二、风景区游客规模预测26第七章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28一、分区规划目的28二、分区方法28三、规划结构28四、功能分区28五、总体布局29六、职能分析29第八章保护培育规划31一、整体保护要求31二、分级分区保护规划32三、与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级分区保护规划的协调39四、专项保护规划40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48一、游赏主题形象总体定位48二、景区规划48三、景点规划54四、游赏项目组织58五、游览线路规划59六、省内区域游览线路组织62七、游览解说与游憩调控规划63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导则64一、典型景观利用64二、典型景观规划内容64第十一章建筑景观规划68
3、一、建筑与景观的关系68二、建筑景观的整体特色68三、建设控制指引70第十二章植物景观规划77一、现状分析77二、规划原则78三、典型植物景观营造79四、参考绿化树种80第十三章游览设施规划81一、现状分析81二、规划原则81三、旅游设施规模及分布82四、游览设施配置83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87一、居民社会现状分析87二、居民社会调控规划87三、安置方式91四、居民点规划建设要求91第十五章道路交通规划93一、道路交通现状93二、规划目标与原则93三、道路交通规划94第十六章基础工程规划98一、供水规划98二、排水工程规划99三、电力工程规划100四、电信工程规划102五、燃气规划103六
4、、医疗、环卫规划103第十七章综合防灾规划105一、防灾体系建设105二、森林安全规划105三、防洪规划107四、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07五、消防规划109六、突发应急事件应对措施110七、安全保障规划111第十八章环境保护规划113一、现状环境质量状况分析113二、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13三、环境质量控制116四、环境保护规划117五、主要环境保护措施118第十九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122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22二、土地利用协调规划123第二十章经济发展引导与分期发展规划128一、产业引导战略128二、经济发展战略128三、近期建设128四、远期建设130五、远景轮廓建设130第二十一章实施与
5、管理131一、规划实施步骤131二、依法管理132三、科学管理132四、改善机制133五、实施规划的原则和建议133第二十二章附 则134VII湖南省黄桑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30)说明书 第一章 总 则一、 规划背景与目的黄桑风景名胜区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于1999年审定公布的第六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为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风景名胜区资源和生态环境,特制定湖南省黄桑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规划)。编制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黄桑风景名胜区内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在得到保护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发挥资源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
6、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经营管理风景区。二、 规划依据1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1992)2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1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1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8)
7、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9)15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1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9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20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1995)21湖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2011)22 建设部关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的通知(建通200183号)23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6-2011)24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25. 绥宁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26. 绥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8、2020)27. 黄桑坪苗族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8 其它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现场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三、 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由说明书、文本、图纸和附件部分组成,其中文本和图纸经评审及政府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四、 法律性规定本规划适用于湖南省黄桑风景名胜区,指导黄桑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凡在本规划区内从事各项规划编制、进行城乡规划管理和开展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五、 规划指导思想规划严格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重视风景名胜区的科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突出景观资源特点,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系统性协调。充分利用风
9、景资源,促进风景名胜区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六、 规划原则1基本原则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2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风景名胜区工作的基础,要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严禁设置建设可能导致风景名胜区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旅游开发项目。3综合协调原则依据黄桑风景名胜区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处理好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协调好风景名胜区周边地域的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与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带之间的关系。要通过综合统筹,协调发展,实现黄桑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优势互补和共同繁荣。4环境承载力原则要科学计算黄桑
10、风景名胜区最佳环境容量和最大环境容量,准确预测不同规划期内游客规模,将黄桑风景名胜区游客规模和开发利用强度控制在环境承载力允许范围内,确保风景名胜区健康有序发展。5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原则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要妥善处理好近期实际需要与长远目标的矛盾,既要强调规划的高瞻远瞩,又要充分体现近期建设强制保护和适度利用的现实性,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要充分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6指导性与服务性原则本规划既是指导风景区建设的依据,同时是服务景区建设的指南,规划的指导性和服务性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两者密不可分。七、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18年,其中,规划基础年为20
11、13年;近期:2014-2018年;中期:2019-2023年;远期:2024-2030年。139第二章 现状概况一、 地理位置黄桑省级风景名胜区地处五岭山系与雪峰山系交汇地段,属山岳地带。其具体范围是东经1094511010,北纬26172638,东南皆与城步苗族自治县接壤,西与通道侗族自治县毗连,北与绥宁县长铺乡、寨市乡和乐安乡为邻,总面积234.6 km2。二、 交通区位黄桑风景名胜区位于绥宁县南面,东、南临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连通道侗族自治县,北接寨市乡,距离绥宁县城32 km,县道黄寨公路、黄长公路、黄坪公路贯穿。三、 自然环境1地质地貌1)地质境内地壳稳定,无地震;地层除缺失石炭系
12、、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其余均有出露。风景区内主要的构造带为绥宁北北东向构造带。构造带为一系列由板溪群上亚群至志留系下统岩层组成的北北东向褶皱、断裂共同构成。循北15度东至北30 度东方向展布。由西北往东南有太阳坪向斜、大尖界背斜、黄桑坪绥宁向斜、上堡黑岩顶背斜。其中,黄桑坪绥宁向斜是较具规模的向斜褶皱,总体走向向北20度东,长度大于42 km。上堡黑岩顶背斜循北20度东方向延伸,南部伸入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县内长度15 km。在上述褶皱之间,发育有三个较集中的断裂带,主要断裂相距约78 km。2)地貌绥宁县境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雪峰山脉南端与南岭山系八十里大南山西北面的交接地带,南
13、、北、东三面高山环抱,中部纵向隆起,将全县分成东、西两大部分:西面随巫水倾斜,依次形成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和溪谷地带;东面随蓼水递降,依次形成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和蓼水河谷平原。风景名胜区内山峦起伏,群峰耸立,溪谷幽深,古木参天。其中海拔1000 m以上的峰峦16座,最高峰牛坡头1913 m。长度为5 km以上的大小溪流共有14条,沅水二级支流莳竹水源于此地。黄桑风景名胜区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势险峻、峰峦林立、峰顶尖峭,山坡为直线坡或复式坡,坡度多在30度以上,水系发育,流水侵蚀,风化强烈,重力崩塌作用明显。旅游区内主要的山峰有源头山、云雾山、乌鸡山和牛头山等。风景名胜区内旅游资源丰富
14、、种类齐全、品位较高、分布集中。2 水系水文黄桑风景名胜区雨水充沛,所在绥宁县多年年均降水量达42.735*108 m3,相当于全县地表积水1460.2 m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4.350*108 m3,相应径流深832 mm,径流模数26.38 sl/km2,还原水量0.613*108 m3,天然地表径流24.963*108 m3,相应径流深852.9 mm。由于森林植被繁茂,径流变化季节不大,75 %和95 %保证率的径流量分别达到20.470亿m3和15.725*108 m3。由于境内山地多,地表高低悬殊,丰富的水量带来了丰富的能源。全县的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9.7487*104 kW,
15、可开发量为15.725*104 kW。景区所在绥宁县共有溪涧2500余条,流域面积大于10 km2或河长大于5 km的溪河94条,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16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0 km2的河流2条;溪流与河流总长度1685.5 km,河网密度0.57 km/km2,流域总面积2926.67 km2。以宝顶、十里丫、车风坳、七坡山、大粟山形成的分水岭为界,西部和东部分属沅、资两大水系。沅水流域面积1979.30 km2,占总流域面积的67.63 %;资水流域947.37 km2,占总流域面积的32.37 %。风景名胜区内主要水系是莳竹水,又名界溪,西河,源于黄桑坪苗族乡乌鸡山南麓,
16、全长66 km,流域面积496 km2,河流坡降6.36,多年平均径流量9.90 m3/s。莳竹水的支流有下寨溪、洣水江和文溪。风景名胜区内无任何工业污染水质环境良好,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级水质标准。水质监测数据见表2.1。表2.1 莳竹水一步桥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表测量内容测量结果测量内容测量结果pH值6.74SS(mg/l)4.80色度5.0BOD5(mg/l)0.57F-(mg/l)0.043电导率(/cm)20.5酚(mg/l)0.001CODcr(mg/l) CODcr(mg/l)SO42-(mg/l)8.92Cr6+(mg/l)未检测Cl-(mg/l)1
17、.71总氰化物(mg/l)未检测3. 土地利用黄桑风景名胜区土地总面积234.6 km2,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99.12 %,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0.51 %,其他用地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0.37 %;农用地中,耕地698.6 ha,占土地总面积的2.98 %;园地210.5 ha,占土地总面积的0.90 %;林地22106.87 ha,占土地总面积的94.21 %;其它农用地244.32 ha,占土地总面积的1.04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95.53 ha,占土地总面积的0.41 %;交通水利用地21.22 ha,占土地总面积的0.09 %;其他建设用地2.62 ha,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0
18、.01 %。其他用地中,水域面积45.48 ha,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自然保留地41.53 ha,占土地总面积的0.18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99.12 %,建设用地和其它用地次之。农用地中,林地面积最大,耕地次之,有利于农业和林业经济的发展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土地利用率较高,利用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风景名胜区林地比重较大,占94.21 %,耕地居民用地比重较小,主要沿交通、河流和河谷分布。4. 土壤条件风景区地层多形成于元古代震旦纪及古生代寒武纪。母岩以变质砂岩、板岩和黑色页岩为主。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土壤矿物养分(尤以全磷含量)含量偏低
19、。风景名胜区土壤以黄壤、红壤为主。多呈强酸性反应,林下腐殖质层多厚达30 cm以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形成了良好结构,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循环,而提高土壤肥力。风景区土壤较肥沃,土壤肥力指数都较高,以黄棕壤肥力指数最高,黄壤次之,红壤最低;风景区土壤理化性质良好,树木长势繁茂,生物产量较高,土壤中矿质养分含量并不算高,由于生物因素的积极作用而形成了理化性质良好的土壤,相应地促进了森林生物系统(主要是乔木和灌木)更加繁荣。变质页岩、砂质板岩发育而成的砂质壤土或中壤土,若森林一旦遭到毁灭性破坏,水土流失将非常严重,会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恢复原貌十分困难。林区内山
20、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等均有分布。5动植物概况1)植物黄桑风景名胜区植物区系的过渡区,是中亚热带的中心地段,既有中亚热带的树种,又有南北亚热带的,且更有一些温带的树种,目前已成为国内存在不多的天然森林植物园,有99科,605种,其中有190多种珍贵树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3种(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银杏),国家二级保护树种18种(蓖子三尖杉、华南五针松、半枫荷、樟树、闽楠、山豆根、野大豆、花榈木、任木、鹅掌楸、凹叶厚朴、红椿、毛红椿、喜树、香果树、黄皮树、伞花木、榉树);风景区内有59种野生植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即无柱兰、竹叶兰、
21、金线兰(花叶开唇兰)、白芨、黄花白芨、广东石豆兰、密花石豆兰、齿瓣石豆兰等。而长苞铁杉树群高大挺拔,集中连片,有38株,平均树高30 m,胸径51 cm,最高一株42 m,胸径120 cm,在我国实为罕见。2)动物辽阔的林海,复杂的地形,优越的气候,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育提供了天然的良好场所。境内常见动物有7目19科,50多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云豹、金钱豹、白鹳、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2种(藏酋猴、穿山甲、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水鹿、林麝、苏门铃、鸳鸯、苍鹰、鸢、雀鹰、赤腹鹰、普通鵟、白尾鹞、游隼、灰背隼、红脚隼、红腹角雉、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景名胜 总体规划 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49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