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ppt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 西北地区在行政区上大致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2.地貌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则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自然特征,位 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干 旱,高原面积广大,青藏高原隆起,高山环绕盆地,地 形,西,东,4.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4.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4.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4.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西北地区干旱大陆性气侯,西北地区位居大陆的腹部。若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东到太平洋为3400千米,
2、西到大西洋为6900千米,北到北冰洋为3400千米,南到印度洋为2600千米。四周距离海洋遥远,加上周围高山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远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少。,因此气候干燥、日照强烈、雨量稀少、气温较差大、风沙频繁、植被稀疏低矮等,成为这一地区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新疆东部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部和东部,年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平均年温差一般为3050,绝对温差可达5060以上,“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这一地区气温变化剧烈的真实写照。沙漠南部的风沙日常占全年的1/3,如且末最多可达145天。甘肃民勤县1959年风沙日达148天,占全年日数的41,持续时间最长可达1718小时。,
3、西北地区干旱大陆性气侯特点,(一)光照丰富本地区云量稀少,日照时数较长,全年实际日照时数达255035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54.471.2亿焦耳/(平方米年)。光照资源丰富,在全国仅次于青藏高原。这不仅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且也为广泛利用太阳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二)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西北地区与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较,气温偏高,除上述日照时间长,所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外,还由于地面干燥,太阳能消耗于蒸发方面较少,而用于增加地面和低层空气温度较多。加以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得夏季灼热的空气不易外流,冬季冷空气流动也受到一定的阻隔,越过山地后又有下沉增温作用。本地区春季增温迅速,有利
4、于作物播种,但春温变化剧烈,对农牧业发展影响很大。各地气温日变化都很大,年平均气温日振幅都高于11,南疆和河西走廊可达1620。最大可达2030。气温日变化大,对于作物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特别是甜菜、瓜果糖分的积累是很有利的。但气温日振幅过大,增加霜冻的威胁,为其不利的一面。本地区生长季气温较高,利于栽培温带作物,甚或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三)降水稀少、相对湿度小本地区是我国最干旱的区域。除高大山地及北疆西部的伊犁、塔城等地区外,全年降水量均不足250毫米。北疆地区因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气流的影响,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为100200毫米,南疆地区普遍不足80毫米,阿拉善地区东部在100毫米左右。新
5、疆东部,甘肃西部不足30毫米,若羌一带约20毫米。年降水日数13天左右。哈密北部的淖毛湖戈壁,年降水量不足15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近20年平均年降水量仅6.3毫米,最少的一年仅0.5毫米。年降水日数不足10天。其南部觉罗塔格,甚至终年难见滴雨,成为全国降水最稀少的中心。山地的降水量受高度和坡向的影响很大。西北地区降水既少,而又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因而相对湿度很小,大部地区在60以下,南疆、阿拉善地区约为45。特别是在夏季,在高温、多风的情况下,相对湿度可小于30,此时常出现干热风。干热风的出现,或由于沙漠干热气流的影响,或由于焚风造成,对农作物危害很大。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均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北地区 荒漠化 防治 地理 背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4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