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个体发育.ppt
《遗传与个体发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与个体发育.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四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P254,个体发育的特点:1.基因作用 形成个体的各种性状:个体发育的方向和模式 由合子(受精卵)基因 型决定 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 个体性状.2.细胞分化 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合子分裂到一定阶段 细胞发生分化,个体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 不同组织和器官。,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细胞生存必不可少的两部分,个体发育缺一不可。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由基因型(包括核基因和质基因)所预定的各种基因表达过程,包括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作出反应.,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一、细胞质
2、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动、植物卵细胞是单细胞 细胞质内除细胞器有分化外,还存在动物极、植物极、灰色新月体和黄色新月体等分化 发育成特定组织和器官。,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海胆受精卵第一、二次分裂,顺着对称轴方向进行。如果将四个卵裂细胞分开 每一个卵裂细胞都能发育成 小幼虫 说明各个卵裂细胞中细胞质是完全相同的。第三次卵裂方向与对称轴垂直 分裂的8个卵裂细胞分 开后,就不能发育成小幼虫。,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植物极,动物极,海胆切割实验 在卵裂开始时,顺着赤道面把卵切成两半 使其一半含有动物
3、极,一半含有植物极。带核的动物极一半受精后 发育成空心面多纤毛的球状物。带核的植物极一半受精后 发育成较复杂但不完整胚胎。两者都不能正常发育而夭折。,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正常发育,植物的细胞质对于细胞分化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花粉粒的发育:花粉母细胞形成四个小孢子 小孢子核经过第一次配子有丝分裂后形成二个子核 一个核移到细胞质稠密的一端 生殖核另一个移到细胞另一端 营养核。,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不正常发育,花粉粒的个体发育 如果小孢子发育不正常,核分裂面与正常面垂直 两个子核处于同样的细胞质环境,则不能发生营养核和生殖核的分化,不能进行第二
4、次孢子有丝分裂 不能发育为成熟的花粉粒。,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卵细胞的发育也是如此,远离珠孔一极的细胞质较多,靠近珠孔一极的细胞质较少。大孢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大孢子中 远离珠孔的一个子细胞能继续分裂和发育为胚囊,其余3个最终退化 说明细胞质的不同部位对卵细胞的分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二、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伞藻(Acetabularta)是一种大型的单细胞海生绿藻。自顶部到根部长约69厘米。细胞核在基部的假根内。成熟时,顶部长出一个伞状的子实体(fluiting body),子实体因物种不同而异。
5、在欧洲,有一个种叫地中海伞藻(A.mediterranea),子实体边缘为完整的圆形。另一个中叫裂缘伞藻(A.remulate),子实体边缘裂成分瓣形。,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P254,如果把地中海伞藻的子实体和带核的假根去掉,嫁接到裂缘伞藻的带核的假根上,不久出现中间形的子实体,把中间形的子实体去掉,长出来的是裂缘伞藻的子实体。反之,如果进行与上述嫁接完全相反的嫁接,所得到的结果为圆形的子实体。,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原因:控制子实体形态的物质是mRNA
6、 它在核没形成后迅速向藻体上部移动 编码决定子实体形态的特殊蛋白质合成。实验肯定了核在伞藻个体发育中主导作用。,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据研究,控制子实体形态的物质是mRNA,它在核内形成后迅速向藻体上部移动,编码决定子实体形态的特殊蛋白质合成。嫁接后先长出中间形的子实体,是因为嫁接的茎中还带有原来细胞核控制下合成的物质,它们自然要影响子实体的形成。等到其中贮存的物质消耗完了,再生的子实体是在嫁接后的异种核控制下形成的,所以长出的完全是异种的子实体。这个试验结果,肯定了核在伞藻个体发育中的主导作用。,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三、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
7、体发育中的相互依存: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细胞核起主导作用。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个体发育方向和模式 为蛋白质(包括酶)合成提供模板(mRNA)各种RNA 控制细胞代谢方式和分化程序。细胞质则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并为DNA复制、mRNA转录、tRNA或rRNA合成提供原料和能量。,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如叶绿体形成受制于核基因,但叶绿体中RuBp羧化酶的生物合成 8个大亚基(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8个小亚基(由核基因组编码)。*细胞质物质调节和制约核基因的活性 相同细胞核在不同细胞质的影响下产生细胞的分化。其中细胞质不等分裂起着重要作用;
8、细胞质的等分裂 细胞的分化。海胆受精卵和植物小孢子分裂后的分化可以说明这一点。,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例如,叶绿体DuBp羧化酶的8个小亚基和8个大亚基,虽然分别由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编码合成,但叶绿体的形成却是在核基因的控制之下的。,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四、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中很多生物及非生物因子 调空相关基因表达 影响生物个体发育。例如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互作:病原菌侵染植物 病菌释放的诱导子识别受植物抗病基因控制的受体 激活植物细胞产生一氧化氮、过氧化氢 植物产生过敏性反应,杀死病原菌 同时诱导植物防卫相关基因表达,如几丁质酶、葡聚糖酶
9、等(这些水解酶可降界真菌细胞壁,抑制病菌生长)或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及其它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基因表达(加强植物细胞壁),抵制病菌侵入。,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植物诱导性是外界因子对个体发育中基因表达调控的另一种形式。在蚕豆感病品种上接种炭疽菌前 预先接种其它真菌,该感病品种可表现出抗炭疽病。原因:真菌接种后,诱导出对炭疽菌的抗性 伴随着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 可使植物产生系统抗性。例如在第一片叶上接种一种病原物,能使第二片叶或随后长出新叶抗其它病菌,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多种病原物。,第一节(细胞核与)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P254,其它一些非生物因子,如加热、冷冻、干旱
10、、积涝、受伤、紫外线、激素及化合物等都可以诱导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影响植物个体发育。但环境因子诱导基因表达中的一些信号传递机制尚在研究之中。,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细胞的全能性)P263,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cy):是指个体某个器官或组织中已分化细胞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自然情况下,高等植物的个体发育 分化雌雄配子经受精作用 产生合子 完成自然的去分化过程(dedifferentiation)恢复为具有全能性的分生细胞 再次发生分化 产生各种组织、器官和细胞。,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细胞的全能性)P263,1.Steward(1958):用野生胡萝卜离体培养长出幼株。2.Gu
11、ha和Maheshwari(1964和1966):以曼佗罗的花药离体培养产生了单倍体花药植株。3.Campbell(1996):将羊胚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培育出克隆羊;1997年,利用成年羊分化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培育出克隆羊。4.鼠、牛等其它动物的克隆也已取得较大的成功。,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细胞的全能性)P263,1958年斯蒂伍德用野生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成功地长出了幼株。,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细胞的全能性)P263,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细胞的全能性)P263,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细胞的全能性)P263,动物克隆技术:1938年汉斯.斯皮曼
12、建议用成年细胞核植入卵细胞的办法进哺乳动物克隆。,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细胞的全能性)P263,1984年斯蒂恩.威拉德森用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羊.这是第一例得到证实的克隆哺乳动物.,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细胞的全能性)P263,克隆牛,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细胞的全能性)P263,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细胞的全能性)P263,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细胞的全能性)P263,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细胞的全能性)P263,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可逆性(细胞的全能性)P263,第三节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P266,一、个体发育的阶段性:个体发育的起始时间:从受精卵开始分解开始。高
13、等植物个体发育的阶段:大细胞 产生临时性器官胚柄,1.合子第一次分裂 在胚胎长成后退化 小细胞 产生胚体,又经球形期、心形 期、鱼雷形期 分化根、茎 等原始组织器官,第三节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P266,2.胚胎经过生长(细胞增加和扩大),营养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分化成不同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3.发育生物学研究表明这一系列连续的发育阶段是按预定的顺序依次接连发生的。4.上一阶段的趋向完成,“启动”下一阶段的开始。,第三节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P266,第三节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P266,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组织或器官)分化到最终阶段,实现其
14、稳定的表型或生理功能 表示达到了未端分化 达到未端分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常不再继续分化 或转化为其它任何结构。,第三节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P266,例如:烟草生长到10对叶片并显现花序时,按叶片上下顺序分离叶片的表皮细胞进行培养。由最基部两个叶片表皮细胞长成的培养株 只长出两片叶子就不再生长。第3、4片叶表皮细胞培养株 长出34对叶后开花。第57对叶片表皮细胞培养株 长出2对叶就开花。第810对叶片表皮细胞培养株 长出一个叶片开花。花序表皮细胞的培养株很快分化出花芽 直接开花。,第三节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P266,当植株发育到某一阶段时,在该阶段分化的组
15、织和细胞,就达到与该阶段相应的发育状态。当这种发育状态是该组织和细胞的分化终点时,不再向前发展。但一旦脱离周围组织而离体培养,就开始新的个体发育里程。离体表皮细胞可以在原来发育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向前生长。,第三节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P266,5.个体发育特性是由:.内在的因素遗传,是基因序列在 时间上的选择性表达;.外在的因素环境条件和周围细胞 影响。,第三节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P266,二、基因与发育模式: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按照预定方向和模式发展,决定于个体所带的基因。同形异位现象:器官形态与正常相同,但生长的位置却完全不同。例如:果树的多花瓣突变,可使
16、花朵花瓣增多。,第三节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P266,同形异位基因:控制个体的发育模式、组织和器官形成的一类基因。机理:主要通过调控其它重要的形态及器官结构基因的表达,来控制生物发育及器官形成。目前已在果蝇、动物、真菌、植物及人类等真核生物中发现有同形异位基因的存在。受同形异位基因调节的结构基因 包括控制细胞分裂、纺锤体形成和取向、细胞分化等发育过程的基因。,第三节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P266,、果蝇发育中的同形异位基因:同形异位基因最早发现于果蝇胚胎发育中。果蝇有两组同形异位基因,位于第三染色体上。腹胸节基因:基因突变将第三胸节转变第二胸节,平衡器转变成一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遗传 个体发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4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