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测定.ppt
《血红蛋白测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红蛋白测定.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的生理特性,血红蛋白(Hb)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存在于红细胞内,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发挥作用外,其主要功能在于携带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血红蛋白的生理特性,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亚基和两个亚基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 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红蛋白的生理特性,一个氧分子与血红蛋白四个亚基中的一个结合,与氧结合之后的珠蛋白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整个血红蛋白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第二个氧分子比于第一
2、个氧分子更易与另一亚基结合,以此类推直到构成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分别与四个氧分子结合。而在组织内释放氧的过程也是这样,一个氧分子的离去会刺激另一个的离去,直到完全释放所有的氧分子,这种有趣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血红蛋白的生理特性,当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很高或者很低的时候,血红蛋白的氧结合曲线非常平缓,氧气浓度巨大的波动也很难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率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健康人即使呼吸纯氧,血液运载氧的能力也不会有显著的提高,从这个角度讲,对健康人而言吸氧的所产生心理暗示要远远大于其生理作用。,血红蛋白的生理特性,除了运载氧,血红蛋白还可以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氰离子结合,结合的方式也与氧完全一样,所不同
3、的只是结合的牢固程度,一氧化碳、氰离子一旦和血红蛋白结合就很难离开,这就是煤气中毒和氰化物中毒的原理,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其他与这些物质结合能力更强的物质来解毒,比如一氧化碳中毒可以用静脉注射亚甲基蓝的方法来救治。,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结果分析,正常参考值(在我国平原地带)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 生 儿:170200g/L 儿 童:110160g/L。,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结果分析,异常结果分析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
4、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结果分析,(2)绝对性增多 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
5、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结果分析,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则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结果分析,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
6、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结果分析,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2)病理性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结果分析,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2)病理性减少: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兔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
7、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结果分析,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2)病理性减少:失血所致的贫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钧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血红蛋白在机能评定中的应用(以中长跑项目为例),中长跑运动是田径运动的传统项目之一,它是一种长距离的周期性耐力项目,耐力素质特别是有氧耐力对于中长跑运动尤为重要。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运动员的携氧能力,血红蛋白低会造成运动能力受到限制,运动后恢复减慢。研究表明,大部分中长跑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耐力运动员理想水平(男子运动员不低于150g/L,女子运动员不低于130g/L)。,血红蛋白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以
8、中长跑项目为例),在对血红蛋白的长期监控中,发现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变化范围很大,个体差异明显。已有研究证实,血红蛋白是一个遗传度很高的生理指标,后天营养、运动训练等影响因素都是作用在个体遗传因素限制的范围内,无论是高血红蛋白者还是低血红蛋白者,在运动训练期,其血红蛋白的波动幅度随运动负荷的变化程度大体是一致的,均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因此在对血红蛋白监控过程中,为了给训练提供更为客观的评定和指导,应对每个运动员的血红蛋白的变化进行个体化评判。采用血红蛋白偏离其个体基础值或均值的百分数来判断其身体机能状况较用统一的血红蛋白评定标准更为客观。,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开始时,易出现Hb下降。研究认为这
9、是红细胞溶血增多造成的,其中部分Hb可用于合成肌肉蛋白质和新生的红细胞,运动能加速这种再生。因此,Hb浓度降低是大运动量的早斯反应,经过一个阶段训练后,身体对运动量适应时,Hb的深度又会回升,这是机能改善和运动能力提高的表现,此时运动员参加比赛成绩一般较好;如果训练一个阶段后Hb水平仍未回升,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此时应注意调整训练计划和比赛安排,并加强营养的补充。,血红蛋白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以中长跑项目为例),具体评定方法为:运动员在大运动负荷阶段,其血红蛋白往往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一般在自身均值10以内,而且运动能力不会出现明显下降,在赛前或调整恢复期血红蛋白往往恢复到自身基础值,或者达
10、到一种高于基础值的血红蛋白水平,较自身均值水平增加10左右,表明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良好;但如果在运动训练期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超过了原基础值10%15,表明运动负荷较大,机体对运动负荷尚未适应;当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超过15,表明负荷过大,表明运动员机能状况不佳,应注意降低运动负荷,调整运动量,并适当采取相应的营养恢复手段。,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低血红蛋白和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1.中长跑运动需铁量、排铁量剧增,而铁的供给或吸收量不足,导致机体缺铁。运动员训练中铁的丢失量较常人增多,尿液、胃肠道也有一定的丢失,女运动员月经期丢失的铁量也较常人增多;运动员失铁量是常人的两倍,而对铁的吸收水平仅为常人的1/
11、2,据国外文献报道,患铁缺乏症的运动员吸收铁的能力低于非运动员缺铁者。许多中长跑运动员存在饮食不合理、膳食不平衡,脂肪摄入过多、多种维生素和铁摄入不足,易造成运动员铁吸收、利用不足;此外运动员的需铁量高于常人,并且随着运动时间、强度和环境等因素而变化,运动员肌肉湿重每增加10,则多需要铁170毫克;循环血量每增加9,多需要铁200毫克,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每日多丢失的铁,若不给予足够的铁补充,可导致运动性缺铁甚至发生缺铁性贫血。,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低血红蛋白和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2.运动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溶血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可对红细胞膜造成机械性、渗透性和氧化性损伤,使红细胞变形能
12、力下降,引起溶血。主要机制包括:大强度的运动使血糖下降时,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可影响红细胞膜上钠离子、钾离子和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将会引起细胞渗透压的改变,从而影响细胞内正常的水分布,引起细胞内粘度或形态异常,导致变形能力下降;大强度的训练可使血液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并造成红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加快红细胞的老化。因此,中长跑运动训练可对红细胞膜结构和变形能力等方面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最终导致红细胞破坏的增加。,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低血红蛋白和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3.运动引起高血容量反应,使血红蛋白浓度相对下降中长跑运动员血红蛋白下降还可以由于长期的耐力运动训练引起的血浆容量增加而造成的。耐力训练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红蛋白 测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4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