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ppt
《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二、红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四、血小板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卵黄囊(早期胚胎)肝、脾(胚胎第二月)骨髓(增强至出生后完全依赖骨髓)肝脾骨髓同时造血(婴幼儿)脂肪填充骨髓腔(4岁)部分骨髓造血(18岁)骨髓完全(成人)成人如果出现有髓外造血,已无代偿意义,而是造血功能紊乱的表现,各类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过程也就是各类造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通常根据造血细胞的功能和形态特征,一般把造血过程分为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和形态可以辨别的前体细胞三个阶段。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
2、能力分化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血细胞,造血的过程1.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特点:(1)高度自我更新能力(Self renewal):又称复制(Replication):干细胞有丝分裂后代细胞仍保持母代细胞的全部特征,(2)多向分化潜能:分化(Differentiation):干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由于基因发生重排或易位,使细胞特征发生改变,与母代细胞特征有所不同。2.定向祖细胞(Committedprogenitors):HSC进一步分化成为各个系列的祖细胞(较HSC成熟的前体细胞)(1)自我更新能力已大为降低。(2)对各系列造
3、血生长因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脾集落形成单位,粒红巨核巨噬系,淋巴系集落形成单位,B,T,嗜碱系,嗜酸系,巨噬系,粒系,粒单系,巨核系,红系,二、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形态:双凹盘状,直径7-8m,周边厚2.5m,中央1 m;主要成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正常值:成年男性:RBC:4.0-5.5 1012/L(5.0 1012/L);(Hb):120-160 g/L 成年女性RBC:3.5-5.0 1012/L(4.2 1012/L)(Hb):110-150g/L新生儿(5天):RBC:6.0 1012/L;Hb:200g/L,贫血(Anaemia):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4、、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则称为贫血。常见的贫血症: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高色素),(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 of RBC):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红细胞的这种特性称为可塑变形性。容积:90m3 表面积:140m2(球形-100m2);通过可塑性变形通过小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RBC挤过脾窦的内皮 细胞裂隙很好的体现 了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影响细胞可塑变形性的因素:表面积与容积比值越大,变形能力越大;红细胞内的粘度越大,变形能力越小;红细胞膜弹性降低,变性能力减弱。(2
5、)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悬浮稳定性:尽管红细胞比重大于血浆,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单位时间内(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速率,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的正常值: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悬浮稳定性机制:红细胞与血浆间摩擦,阻止红细胞下沉。病理:某些疾病,如活动性结核、风湿热等,红细胞彼此能较好地凹面相贴,血沉加快,称为红细胞叠连。影响红细胞叠连的因素:影响红细胞叠连因素存在于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减慢
6、血沉,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加快血沉。,红细胞发生叠连,(3)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渗透脆性: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3-21,等渗溶液(0.85%NaCl):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凹叠状;低渗溶液:体积增加;30%增加呈球形,45-60%增加破裂成影细胞(ghost cell.),正常人:0.42%NaCl溶液中,红细胞开始溶血;0.35%NaCl溶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血。,等张溶液:能使悬浮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0.85%NaCl:等渗、等张溶液;1.9%尿素:等渗溶液。,2.红细胞的功能(1)运输功能(Transportation):红
7、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CO2血液中98.5%的氧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的。O2:Hb;98.5%O2;1.39mlO2/g;21mlO2/15g/100ml CO2:碳酸氢盐(88%);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丰富的碳酸酐酶(加快5000倍)(2)缓冲(缓冲酸碱度变化):多种缓冲对,(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1.红细胞的生成过程,2.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物质在红细胞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供应,蛋白质和铁石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时所必需的物质。此外,红细胞的生产还需要氨基酸,问维生素B6,维生素B2、维生素
8、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铜、锰、钴、锌等。由于红细胞可以优先利用体内的氨基酸来合成血红蛋白,故单纯因缺乏蛋白质而发生贫血者较为罕见。重要的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铁: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血红蛋白),其中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的再利用。临床: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蛋白质: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血红蛋白)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红细胞成熟的辅助原料:维生素B12:钴胺素:动物食品,不易缺乏;体内储存1000-3000g,每天仅需1-3 g 内因子: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糖蛋白;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物;保护维生素B12免受消化液破坏,促进
9、回肠吸收。叶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一般不易缺乏;长时间煮沸可破坏50-90%。作用: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合成DNA(细胞核)的重要辅酶;维生素B12促进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而发挥作用;当维生素B12吸收发生障碍时,常在34年后才出现贫血,而单叶酸摄入不足或者吸收障碍时,34月就可以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高色素性),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PO2 RBCHb,(1)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分子量为34000的糖蛋白;组织氧分压降 低时,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生成:肾皮质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和肝脏(5-10%)产生。,调节因素,促红细胞生
10、成素的影响: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抑制CFU-E的凋亡;,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对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一定促进作用(EPO受体数量少)。,雄性激素(Male hormone)成年男性红细胞高于女性 作用:通过刺激EPO的产生而促进红细胞生成;直接刺激骨髓红细胞生成,雌激素:降低红系组细胞对EPO的反应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其他调节因素,(四)红细胞的破坏,正常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每天约有0.8%的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90%的衰老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场所,血管内(1/3)
11、-血红蛋白尿,血管外(2/3)-脾功能亢进,三、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 正常值:4.0-10 109/L 中性粒细胞 50-70%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5%分类:嗜碱性粒细胞 0-1%单核细胞 3-8%淋巴细胞 20-40%,各类细胞形态,生理变异:年龄:新生儿较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昼夜波动:下午高;进食、疼痛、情绪激动增加白细胞;女性妊娠末期增高,分娩更高。,(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生理特性:变形运动(除淋巴细胞);化学趋向性(chemotaxis);吞噬(phagocytosis),(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各类白细胞均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白细胞所具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细胞 生理 血型 输血 原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4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