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分册 省级应急平台 密 级: 秘密编号: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分册 省级应急平台建设单位:国务院办公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计划单列市编制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二七年十一月II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主要编制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编制单位负责人:鲁春丛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连立慧参与编制单位: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协作单位:清华大学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主要编写人员:连立慧、张 桢、李瑷珲、许 勇、王景丽、鲁春丛
2、、邵国安、 付成伟、张俊霞、商 炼参与编写人员:王一、刘 超、陈 涛、王煜坤、赵保翠、周兆清 正文目录一 、概述11.1 编制依据11.2 可行性研究范围2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组成21.4 简要结论2二 、现状分析42.1 基础支撑系统42.1.1 应急通信系统42.1.2 计算机网络52.1.3 视频会议系统52.1.4 图像接入系统62.1.5 安全支撑系统62.2 综合应用系统运行环境62.3 移动应急平台6三 、总体需求分析7四 、省级应急平台建设84.1 应急平台定位84.2 应急平台构成84.3 建设目标94.4 建设原则104.5 建设范围11五 、省级应急平台建设方案125.
3、1 基础支撑系统125.1.1 应急通信系统125.1.2 计算机局域网185.1.3 计算机广域网195.1.4 视频会议系统215.1.5 图像接入系统245.1.6 安全支撑系统265.2 综合应用系统及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运行环境305.2.1 业务需求305.2.2 数据需求325.2.3 建设要求335.2.4 应用系统功能335.2.5 数据库系统365.2.6 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395.2.7 通用软件425.2.8 应用系统集成与共享435.2.9 建设方案445.2.10 设备配置445.3 应急指挥场所455.3.1 建设思路455.3.2 设备配置465.4 移动应急平台
4、465.4.1 需求分析465.4.2 大/中型移动应急平台建设方案475.4.3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建设方案505.4.4 设备配置52六 、工程建设进度55七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67.1 总投资估算567.2 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56图目录图4-1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结构示意图8图4-2 应急平台系统构成示意图9图5-1 综合调度系统系统结构图14图5-2 省级无线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架构图15图5-3 省级无线调度系统示意图16图5-4 计算机广域承载网结构示意图19图5-5 省网接入方案示意图20图5-6 省网接入过渡方案示意图21图5-7 视频会议系统总体结构图23图5-8 国家应急平台通
5、信保密体系示意图27图5-9 内网安全体系拓扑28图5-10 外网安全体系拓扑图29图5-11 应急资源目录示意图41图5-12 中型移动应急平台系统结构图47图5-13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系统结构图50表目录表5.1 应急通信系统设备配置17表5.2 计算机局域网设备配置表19表5.3 视频会议系统设备配置表24表5.4 图像接入系统设备配置表26表5.5 安全支撑系统设备配置表29表5.6 应用系统运行环境系统配置表45表5.7 本地存储备份系统设备配置表45表5.8 中型平台设备配置表52表5.9 小型平台设备配置表54表7.1 省级平台总投资估算表56表7.2 省级应急平台资金筹措表(单
6、位:万元)57表7.3 省级应急平台阶段投资表(单位:万元)58III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分册 省级应急平台一 、概述1.1 编制依据l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19号)l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l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l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l “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06106号)l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7、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0768号)l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l 关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的批复(国科发计字2007197号)l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l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试行)(国务院应急办函200798 号)l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需求分析报告l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总体设计方案l 国务院应急平台体系总体设计方案l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l 应急平台项目工作要求和2007年阶段性任务分解(国务院应急办函200797号
8、)l 关于承担“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立项材料编写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应急办函200770号)1.2 可行性研究范围本报告依据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中的“省级应急平台”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编制的范围和内容如下:1、系统现状分析。2、需求分析。3、平台定位及范围等。4、建设方案。5、工程建设进度安排。6、工程的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组成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成如下:l 总册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l 第一分册 国务院应急平台l 第二分册 省级应急平台l 第三分册 部门应急平台本可研为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分册 省级应急
9、平台。1.4 简要结论1、省级应急平台应首先满足本省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同时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配合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整体应急功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2、项目实施后,将搭建省级的应急平台,对于收集、整理和分析利用应急信息资源,组织实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响应,有效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全面提高政府应急能力,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3、本工程项目建设期为三年。 在2007年底前,基本建设完成国务院应急平台、10个示范省级应急平台的应急指挥场所和基础支撑系统建设,完善12个示范部门应急平台建设;2008年2
10、009年,完成其他省级应急平台的建设,完善其他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平台或值班系统的建设,初步完成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具备视频会商、图像接入和指挥协调等基本功能。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求,20l0年完成国务院、省、市三级政府应急平台建设。4、本工程投资估算为120879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中央投资和各省自筹两种方式。69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 二 、现状分析2.1 基础支撑系统2.1.1 应急通信系统有线调度系统部分省建设了有线电话调度系统,采用的方式有普通电话方式、IP电话方式,与国务院通信联络手段主要包括保密电话、普通电话等。有线调度系统
11、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现有的省应急电话通信手段大部分都是终端单机设置方式,很难满足省级应急管理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对相关地市、厅局进行统一协调、指挥调度和电话会议的要求。无线调度系统现有集群应急通信系统主要是各地区有关部门自己建设,仍然以模拟集群系统为主。建设有模拟集群网络的部门包括:公安、水利等部门。模拟集群在容量、功能上均存在不足。数字集群系统是集群通信的发展趋势,采取运营商共网建设,各部门使用的方式。我国已由北京正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在北京采用Tetra体制,上海电信在上海采用Tetra体制建成数字集群无线政务专网;中国卫通采用GoTa在天津、济南和南京建立数字集群共网;
12、中国铁通陆续在沈阳、长春和重庆三个城市采用GT800体制建设商用实验网。无线调度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l 全国大部分城市还没有完成数字集群共网的建设,不能满足现场应急调度的需求。l 省内各部门已建的集群系统制式复杂互联互通难度较大。l 省内各部门已经建设的集群系统无论在制式、容量方面都无法满足省内无线集群应急调度的需要。2.1.2 计算机网络国家应急平台体系计算机网络将主要依托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1、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广域网连接31个省政府、15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带宽2M;通过红机拨号方式连接109个部门,最大带宽64K,气象局等少数部门已扩容
13、至2M。2、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由国家信息中心承建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目前已建成的一期(第一阶段)工程,包括中央城域网 (16个中央部委)和全国广域网(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根据需要可连接到有接入需求的中央部门。其中广域网采用双星结构(155M POS主用电路加2M备份电路;部分业务量小的西部地区目前8M主用带宽,设备支持扩容至155M)。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l 各省、部门网络支撑环境不能满足国家应急平台体系需要。l 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广域网的带宽无法满足应急平台间数据、语音、图像等业务的承载需求,急需扩容。2.1.3 视频会议系统部分省市建立了视频会议系统,如北京市依
14、托外网建设了覆盖全市47个单位的视频会议系统;上海建设了覆盖市党政等5大机关、19个区县的视频会议系统;天津、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市区也依托政府专网或外网等建设了省内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各省基本已经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尚未接入到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应急处置中,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应急指挥视频会商系统。2.1.4 图像接入系统各省图像接入系统建设情况差异较大,有的省建设了图像接入系统,已在公安、交通、水利、城管、安监、环保等部门建设了图像接入系统。图像接入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已经建设了图像监控系统
15、的省,尚未接入到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图像的资源整合尚未完成,所以在处理突发公共应急事件中,无法实现图像资源共享。2.1.5 安全支撑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主要通过保密电话实现保密通话。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安全支撑系统,各省已经配置了国办下发的核密设备,实现了一定的安全传输保障。国办在内网建设的安全支撑体系,已经部署到北京、上海、浙江、山西、广东、黑龙江各省及深圳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有CA认证系统。安全支撑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核密设备带宽不能完全满足应急平台体系要求,安全信任体系尚未部署到各省。2.2 综合应用系统运行环境部分省级(如北京市、深圳市)应急机构已经建立自己的应急数据库和应用信息系统,
16、这些系统在各领域的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合应用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多数省没有建设应急平台应用系统,无法满足应急值守需要,无法实现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应急平台保持,无法实时接报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多媒体和现场图像信息等。2.3 移动应急平台北京、上海、吉林等省市初步建立了移动应急平台。大多数省份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依托省内部门的移动应急车处置。移动应急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移动应急平台功能较为单一,以话音通信为主,卫星通信支持下的低速数据接入,不能满足移动应急平台宽带数据接入及现场应急指挥的需要。三 、总体需求分析省级应急平台应该支持省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联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
17、置时话音、数据、视频等业务的传送需要。省级应急平台通信系统应充分利用已建的公众与专用通信网络、有线与无线通信资源实现与各级应急平台以及与突发公共事件现场间的信息传送,确保应急处置时通信联络的安全、可靠、通畅。省级应急平台满足同时处置多起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实现信息采集、风险隐患监测防控、预测预警、智能方案、指挥调度、应急资源信息管理、综合业务管理和模拟演练等功能。省级应急平台应能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可实时接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信息、现场图片等多媒体信息能够实时传送到国务院;并对事态发展进行持续跟踪,及时传达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
18、、指示,并进行督办。省级应急平台各个系统的需求分析在建设方案中具体描述。四 、省级应急平台建设4.1 应急平台定位省级应急平台应首先满足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平台以及省级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地市级和县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移动应急平台和异地会商等主要功能。按照国务院应急平台要求完成有关任务,提供国务院应急平台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可根据有关规定,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结构示意图4.2 应急平台构成应急平台系统构成示意图如下:应急平台系统构
19、成示意图省级应急平台包括应急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综合应用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运行环境、本地存储备份、移动应急平台和应急指挥场所等。4.3 建设目标 省级应急平台应满足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及地市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移动应急平台接入和异地会商等主要功能。按照国务院应急平台要求完成有关任务,提供国务院应急平台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可根据有关规定,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省级应急平台项目建设目标是:1、实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接报处理、跟踪反馈和情况综合等值守应急业
20、务管理。各省按照统一格式,通过应急平台向国务院报送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现场音视频数据,以及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有关部门通报。2、通过汇总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结果,结合事件的进展情况,对事件范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等进行综合研判。3、提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流程和辅助决策方案,根据应急过程不同阶段处置效果的反馈,实现对辅助决策系统的动态调整和优化。4、实现对应急资源的动态管理,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保障。同时,可进行应急处置模拟推演。5、利用视频会议、异地会商和指挥调度等功能,以及移动应急平台,为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快捷指挥和对有关应急资源力量的紧
21、急调度等方面的技术支持。6、建设满足应急管理要求的数据库系统及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4.4 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分级实施。要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和分级实施,实现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及其业务系统和技术支撑系统的有机结合。突出重点、加强示范,以大、中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2、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部门职责,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充分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系统、部门信息化系统,促进资源整合,防止重复建设。新建平台要遵循总体技术要求,已建平台要依据统一标准通过改造或采用转换等技术实现互联。3、注重内容,讲求实效。要防止重建设、轻应用,既要重视应急平台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应用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
22、,使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做到高效、适用;既要立足应急响应,又要满足平时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应急平台在应急管理和政府值班工作中的作用。4、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要依靠科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建设工作,注重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成果应用,优先采用国产设备和系统,建立安全防护和容灾备份机制,保障应急平台安全平稳运行。5、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应急平台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既要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又要适应未来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不断提升应急平台技术应用水平。 4.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应急 平台 体系 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4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