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害教案.doc
《园林植物病害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病害教案.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园 林 植 物 病 害备课笔记乌什县职业中学 吐热衣散木园林植物病害知识体系上篇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绪 论一、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意义和任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力的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利用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对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为人类生活创造优美环境,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遭受各种病害危害而造成重大损失。一般情况下病害常导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叶、花、果、茎、根出现坏死斑或畸形、凋萎、腐烂、落叶等现象,降低了园林植物的质量,使其失去观赏及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另外,园林植物发病以后,还影响园林植物出口创汇,引起园林植物种的灭绝,
2、造成环境污染等。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任务:首先是保护城市绿化面貌,保护园林植物不受外界自然因素和病菌的危害,使园林植物能正常生长、发育,充分发挥应有的绿化功能,以及保证花、果、叶等可以直接利用部分的高产丰收;其次是使花卉、盆景和其他园林植物能顺利出口,为国家换取外汇;三是在引种驯化和种子种苗的交流过程中,防止危险性病害传播、蔓延;四是保护风景区、旅游点的固有特色和自然环境,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等。二、园林植物病害的特点园林植物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群一是城镇露地栽培的各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地被植物、草坪等二是主要以保护地(日光温室或塑料拱棚)形式栽培的各种盆花及鲜切花1、城镇园林植物病害的特点:(
3、1)人的活动多,植物品种丰富,生长周期长,立地条件复杂,小环境、小气候多样化,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种群关系常被打乱;(2)城镇郊区与蔬菜、果树、农作物相连接,除了园林植物本身特有的病害外,还有许多来自蔬菜、果树、农作物上的病害,有的长期落户,有的则互相转主为害或越夏越冬,因而病害种类多,为害严重。2、盆花或鲜切花(含切叶、切枝植物等)病害的特点:品种单一,种植密集,且大都位于保护地内栽培,环境湿度大,病害重且易流行,防治难度大。由于花农缺乏栽培、管理经验,导致花卉生长发育不良,各种生理性病害时常发生,同时与加重了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三、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特点园林植物病害防治既不同于农业,又不同于林
4、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是“以综合治理为核心,实现对园林植物病害的可持续控制。”园林植物的群落都有一定的设计、配置,有一定的组合结构,不论公园、庭园、绿地行道树,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为此,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必须本着 “从城市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指导思想,协调应用适合于不同城市、不同园林特点的各种有效办法。(2)尽量采用生物防治。(3)园林植物的经济价值高,采取的防治措施要高效、安全。(4)防治技术要求高。城市人口稠密,对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应选择以人体健康无影响 、低毒、无怪味,不污染环境的技术措施和药物。四、学习本课程的
5、方法与任务学习本课程要以应用为旨,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为切入点,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重视基础理论学习,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积极参加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从生态学观点出发,采取科学的园林植物病害防治措施,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日期:课题:第一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园林植物病害的特点;3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在园林植物病害诊断上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通过本章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2、教学重点1园林植物病
6、害及类型;2理解并掌握病害的症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3、教学难点1园林植物病害的定义及病三角和病害四面体;2在实践中,能根据病害症状正确地识别园林植物病害。4、教学方法主要由讲授、实验与自学相结合,重点通过实物(病害标本)、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类来达到学习的目标。5、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6、授课类型:新授课,5课时7、教学内容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园林植物病害的非侵染性病原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种苗、球根、鲜切花和成株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
7、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从而降低产量及质量,造成经济损失,影响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色,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理解和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 病原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病理程序)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经济损失)。 “病”与“病害”的区别,病与机械损伤和虫伤的区别,相近病状的区别。如碎锦郁金香、羽衣甘蓝、金边黄杨、金心黄杨、金叶女贞等,是病态”植物,由于提高了经济和观赏价值,而视为园林中的珍品,因此不当作病害;机械伤和虫伤无病理程序。病三角或病害四面体: 环境病原物寄主1、病三角人类农业管理寄主病原物环境2、病害四面体我们研究病害三角和病害四面体,其目的就是在园林生产实践中,通过
8、人类的科学管理,创造出有利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原物发生的林地生态环境,有效地控制或减轻病害的发生。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症状是指园林植物生病后,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最后表现出的病态特征。生理病变(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加强,同化作用降低等) 组织变化(叶绿体等色素的增加或减少,细胞体积和数目的增减等) 形态变化(根茎叶花果的异常表现)一、病状病状:植物感病后本身的不正常表现1变色 园林植物病部细胞的叶绿素形成受到抑制或被破坏,其他色素形成过多,从而表现出不正常的颜色。褪绿:叶片因叶绿素均匀减少变为淡绿色或黄绿;黄化:叶绿素的形成受抑制或被破坏,使整叶均匀发黄;花叶:叶片局部细胞的叶
9、绿素减少使叶片绿色浓淡不均,呈现黄绿相间或浓绿与浅绿相间的斑驳,有时还使叶片不平;红叶:叶绿素消失后,花青素形成过盛,叶片变紫或红色。2坏死植物病部细胞和组织死亡,但不解体。常表现有斑点、叶枯、溃疡、枯梢、疮痂、立枯知猝倒等。斑点是最常见的病状,植物的叶、茎、果实等部位形成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斑纹,如圆斑、条斑、穿孔等。立枯:植物的幼苗因茎基部腐烂而死,死苗直立田间,拔时易断。猝倒:幼苗的基部软腐,倒伏地面而死。疮痂:叶片或果实的部分细胞增生并木栓化,形成畸型突起。3腐烂病组织的细胞坏死并解体,原生质被破坏以致组织溃烂(病原物分泌酶,溶解细胞中胶层,引起细胞、组织离解和腐败)。软腐、干腐、红
10、腐等4萎蔫植物茎部或根部的微管束组织受害后,大量菌体或病菌分泌的毒素堵塞或破坏导管,使水分运输受阻而引起植物凋萎枯死。5畸形 园林植物受病原物刺激,引起细胞组织的过度增生或受到抑制。主要有:瘤肿:根茎或叶片形成突出的增生组织。徒长:有病植株生长比健株细长。矮缩:植株节间缩短,分蘖增多,病株比健株矮小。簇生、丛枝:植物受害后,潜伏芽过度蘖生,形成小叶或细枝丛生。6流胶或流脂感病植物细胞分解为树脂或树胶自树皮流出。如桃树流胶病。该病病原复杂,有生理性因素,又有侵染性因素,或两类因素综合作用。二、病症病征:病原物在植物病部产生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特征 1霉状物 病部出现各种颜色的霉层,如红霉、黑霉
11、、灰霉、绿霉等。2粉状物 病部出现许多粉状物,如锈状粉、黑粉等。3锈状物 病部表面形成一个个疱状物,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粉状物,如锈病、牵牛花白锈病等。4点粒状物 在病斑中央散生黑色颗粒状物,如腐烂病、炭疽病等。5胶脓状物 细菌性病害在潮湿时病部流出污色黏液,干燥时结成污白色薄层或鱼籽状大小胶粒。如角斑病注意:a、不同病害的症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许多病害都是根据特有的症状命名的。如花叶病、黑粉病、霜霉病b、根据症状诊断病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许多病害常产生相似的症状;同一病害因植物、发育阶段、发病部位、环境条件不同,症状也会有较大差异。症 状病 状病 症变 色坏 死腐 烂萎 蔫畸 形霉
12、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菌 脓流 胶第三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非侵染性病原性质植物病害的病原非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有传染性,有病症,有发病中心无传染性,无病症,成片发生一、非生物性病原 非侵染性病害/生理病害非生物性病原指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不适;水分、营养失调;土壤、空气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等都会使植物表现出病态。 (一)营养失调植物生长过程中,某些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多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机能。如缺N: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变小,色淡;N过多:叶色浓绿,灰暗无光泽,然后枯死。植物缺P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小,叶片变成深绿色,灰暗无光泽,具有紫色素,然后枯死脱落。植
13、物缺K叶片往往出现棕色斑点,发生不正常的皱纹,叶缘卷曲,最后焦枯,似火烧过一般。植物缺Ca根系生长受抑制,多而短,细胞壁粘化,根尖细胞遭受破坏,以致腐烂。植物缺Mg主要引起缺绿病(黄化病、白化病等)植物缺Fe引起黄化病另外还有缺Mn、Zn、S等。(二)土壤水分失调植物正常生理活动都需要在体内水分饱和的状态下进行。植物正常生理活动都需要在体内水分饱和的状态下进行。水是原生质的组成成分,在活跃生长的组织中,占鲜重的80%-90%,具有高度生理活性的部分含水量均很高,如植物的根尖和茎尖。因此水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水少引起干旱缺水,引起叶片变黄,落叶落花落果甚至死亡;水过多造成根系缺氧窒息、
14、变黑、腐烂、叶片黄化、全株凋萎。(三)温度不适宜植物必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温度过高过低,超过了植物的适应能力,代谢受阻,组织受到伤害,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灼伤:高温常使植物的茎叶果受到伤害;发生在树干的南面或西南面,造成的伤口为病原侵入创造了条件。低温使植物细胞内含物结冰,从而引起细胞间隙脱水,或使细胞原生质受到破坏。霜冻、冻拔是常见的低温伤害。(四)有毒物质的污染空气和土壤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也能引起植物病害。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主要有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氮氧化合物、臭氧、粉尘及带有各种金属元素的有毒气体。土壤中的水污染和有毒物质常影响园林植物根系的生长,影响水分的吸收,
15、同时还能引起叶片褪绿,甚至死亡。二、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1)病株在田间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一般比较均匀,往往是大面积成片发生。不先出现中心株,没有从点到面扩展的过程。(2)症状具有特异性:除了高温热灼和药害等个别病原能引起局部病变外,病株常表现全株性性病。如缺素症、水害;株间不互相传染。病株只表现病状,无病症,病状类型有变色、枯死、落花落果、畸形和生长不良等。(3)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有关,因此,若用化学方法消除致病因素或采取挽救措施,可使病态植物恢复正常。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首先要确定病害的种类及发病因素,然后针对性病因进行防治。总之,非侵染性病害的
16、鉴别及防治是复杂的,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选择科学的试验分析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课后作业: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课后反思:阅批:日期:课题:第二章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1、教学目标1掌握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病原的分类;病原的生态要求、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引起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和防治措施。2植物病原真菌,理解并掌握与园林植物病害相关的属的特征、特性及其引起的主要园林病害。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5理解和掌握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和抗病性的原理及类型。2、教学重点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1 病原的分类、不同病原的特征、特性及其引起的主要
17、园林植物病害。3、教学难点2 病原的形态特征及如何让学生理解病原的形态特征;3 让学生掌握显微操作技术及在显微镜下识别病原。4 植物抗病性的机制及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4、教学方法5 主要由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与自学相结合,重点通过病害标本、图片展示、显微观察等进行观察、理解、分析和归类来达到学习的目标。5、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6、授课类型:新授课,5课时7、教学内容园林植物病原真菌园林植物病原细菌园林植物病毒园林植物病原支原体园林植物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真菌属于真菌界、真菌门。目前世界上已知真菌11255余属,12万余种。我国已知真菌7
18、4007500种。一、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在自然界中是一类庞大的生物类群,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类关系也相当密切。真菌一方面是有益的,如食用菌,医药等;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真菌可引起植物病害。1986年全国大中城市园林病虫害普查统计资料显示,在1254种园林植物中,有病害5508种,其中真菌病害占90.6%。为害严重的有月季白粉病和黑斑病、芍药红斑病、菊花黑斑病、水仙大褐斑病、梨桧锈病和杨(柳)腐烂病、松苗立枯病等。二、真菌的基本形态真菌的一般性状:真菌是植物病害最重要的一类病原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典型的营养体为菌丝体;繁殖体是产生各种
19、类型的孢子。真菌变形体(少数)单细胞(少数)多细胞( 菌丝体)(一)真菌的营养体 (菌丝体)典型的真菌营养体都是呈纤细的管状体,称为菌丝,多根菌丝交织集合成团称为菌丝体。真菌的菌丝体一般是分散的。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将菌丝分隔成多个细胞,称为有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无隔膜,通常认为是一个多核的大细胞,称为无隔菌丝。寄生真菌以菌丝侵人寄主的细胞间或细胞内吸收营养物质。当菌丝体与寄主细胞壁或原生质接触后,营养物质和水分进入菌丝体内。生长在细胞间的真菌,特别是专性寄生菌,还可在菌丝体上形成吸器伸人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和水分。菌丝体在不适宜的条件下,或生长后期可构成一些特殊组织,如菌核、菌索、子座
20、等。菌核:是由许多菌丝紧密交结而成的一种休眠体,形状、大小、色泽不一,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菌核内贮藏有较丰富的养分,对高温、低温和干燥和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它既是真菌的营养器官,又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在适宜条件下,菌核可以萌发产生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座:是真菌从营养体到繁殖体的一种过渡形式,又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菌萦:是由菌丝平行组织而成的,形似绳索状物,不仅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而且有蔓延和侵染寄主的作用。(二)真菌的繁殖体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游动胞子胞囊胞子分生胞子厚垣胞子粉胞子担胞子接合胞子子囊胞子卵胞子真
21、菌的有性孢子多数在一个生长季节产生一次,且多在寄主生长后期,它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对不良环境的忍耐力,常是越冬的孢子类型和次年病害的侵染来源无性孢子在一个生长季中,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复产生多次。但其抗逆性差,环境不适宜很快失去生活力。繁殖体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无性胞子有性胞子真菌经过营养生长阶段后,即进入繁殖阶段,形成子实体。大多数真菌只以一部分营养体分化为繁殖体,其余营养体仍然进行营养生长。少数低等真菌则以整个营养体转变为繁殖体。真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孢子的功能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真菌的子实体:子实体是产生孢子的特殊器官,由菌丝发
22、育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常见的有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子囊盘、闭囊壳、担子果等三、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真菌生活史。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有些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完成生活史,称单主寄生,大多数真菌都是单主寄生。有的真菌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交替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菌丝体无性孢子萌发配子囊或配子质配双核核配减数分裂无性阶段有性阶段双倍体阶段双核阶段单倍体阶段图 真菌典型生活史图解四、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及主要类群真菌的分类,是以真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生态、遗传等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植物 病害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4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