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概述.doc
《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概述.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园林生态学绪论1.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 园林:即城市开放空间,城市中完全或基本没有人工建筑物覆盖的地面或水体。3. 生态园林: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的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生态系统。(是现代化园林的必然方向)4. 园林生态学:研究城市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5. 生态城市: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6.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第一章 城市环境与生态因一,名词解释1城市环境: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总和。2.驯化:使生物对某一环境条件变化适应改变的过程。包括自然驯化和人工驯化。3.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
2、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4.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5.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6.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1)一般来说,分布区域和分布季节越广的生物种,生态型越多;生态型越单一的物种,适应性
3、越窄。 2)生态型是一种种以下的分类单位,一个物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生态型。一般分布区域越广的生物种,其生态型越多。二,简答题:1.城市环境的组成: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或 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2.城市环境特征高度人工化具有空间特征有一定的城市轮廓、具有地域城市特征城市环境存在污染现象3.城市环境容量1)环境容量: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载量。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生产发育产生危害的现
4、象。环境污染的决定性因素:环境的自净能力人工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污染物的种类及浓度3)城市环境容量:环境对城市规模以及人类活动提出的限度。城市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城市自然环境因素 城市物质因素 经济技术因素4.城市环境容量的几种类型:大气环境因素水环境因素土壤环境因素5.生态因子:在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 素。6.生态因子的分类(根据性质): 气候因子:光、温、空气、湿度等;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土壤生物等; 地形因子:是间接因子,本身对植物没有影响。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经纬度等; 生物因子:植物与动物、微生物和其他植物之间的各种生态
5、关系。 人为因子:主要指人类对环境植物资源的利用、改造和破坏过程中给植物带来的有利的或有害的影响。7.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有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综合的生态作用。 非等特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多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每个因子都具其重要性,不可替代。但某个因子数量不足时,可有另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阶段性: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分析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分布的原因很重要。8. 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 最
6、小因子定律(德李比希):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因子的影响,而是受那些需要量小的因子的影响。 耐受性定律(美谢尔福德):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的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的最高量限制。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因子的耐受范围。 限制因子: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9. 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
7、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10.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1)改善小气候 (2)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3)净化空气(4)减弱噪声 (5)涵养水源,保持水土(6)净化水体(7)防风固沙第二章 光与园林植物一.名词解释:1.光合有效辐射:被植物色素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波段。2.光补偿点:在一定条件下,当光合产物恰好抵偿呼吸作用时,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3.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4.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植物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二.简答题:
8、1城市光照的特点 直接辐射少,反射光多 城市中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2光污染的类型 人造白昼污染 白亮污染 彩光污染3.根据园林植物对光的适应性可分为: 阳性植物:喜光、在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 阴性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能力,不能忍受强光照射。 耐阴性植物:处于以上两者之间,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但少受阴蔽时亦不受影响。4.根据植物开花所需要的光照长度分类 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对光照不敏感的植物5.园林植物对光照适应性的意义 从栽培上要求实现园林植物的高产优质,必须提供充足的光照,保证在光补偿点之上。 在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时应根据不同地方光强的差异来选配植物。 要使植
9、物提早开花可以使用适当补光或遮光的方法来保证花卉的终年供应。6. 在北纬200500的范围太阳辐射强度是:南坡平地北坡。光补偿点以上,光合速率与光强成正比,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开始较快,后逐渐变慢,到一定值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阳性植物: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需光量一般为全日照的70%以上。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需光量一般为全日照的520%。耐阴植物(中性植物):对光照有较广的适应能力,但最适宜的是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多数)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的比较植物的耐荫性一般相
10、对固定,会因外界条件的变化发生少许变化: 耐荫性:幼苗成年树 温暖湿润干旱寒冷 土壤肥沃土壤瘠薄一般而言,一切对树种生长的生态条件的改善,都有利于树种耐阴性的增强。长日照植物:只有经过大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低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延长光照时间提前开花。短日照植物:只有经过低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大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人工缩短光照时间可促使其开花。如多数深秋或早春开花的植物等。长日照植物其光期有一临界值(不小于12小时),加长光期,促进开花。闪光打断暗期(640660nm的红光最好)也促进开花。短日照植物其暗期有一临界值,加长暗期,但小于22小时,促进开花。闪光打断暗期,(相当于缩短
11、了暗期)抑制短日照植物的花芽形成。 一般短日照促进植物休眠,长日照打破或抑制植物休眠;夏休眠的植物需长日照才能引起休眠,短日照诱导解除。北方植物园引种时,可利用短日照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长日照促进营养生长,如对树苗进行长日照处理可大大促进树苗生长。长日照植物北移,生长会延长,树形高大,易受早霜危害。(短日照使其提前休眠,增强越冬能力);长日照植物南移,发育迟缓,有的不开花、结实。短日照植物北移,发育迟缓;南移提前开花。 第三章 温度与园林植物一.名词解释:1.冷害(又寒害):指零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2.冻害:指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3.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使
12、植物受害。4.初霜: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影响引种南方植物5.终霜: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影响引种北方植物6.霜期:初霜终霜;无霜期:终霜初霜。无霜期被视为植物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7.冻举(冻拔):气温下降和升高引起土壤结冰及解冻,导致树木上举,根系裸露或树木倒伏。8.冻裂:昼夜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产生弦向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9.生理干旱(冻旱):土壤结冰或土温过低,植物根系吸水少或不吸水,而植物蒸腾失水引起植物干枯死亡。10.皮烧(日灼伤):树木受强烈的太阳辐射,温度升高特别是温度的快速变化而引起形成层和树皮组织的局部死亡。11.根茎灼伤:当土壤表面温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灼伤幼苗柔弱的
13、茎造成伤害。12.积温: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个发育阶段,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简答题1.温度的变化规律 在空间上的变化:温度随纬度、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北半球南坡温度高,南半球北坡温度高。 在时间上的变化2.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城市下垫面的反射率比郊区小; 城市下垫面比热容、导热率比郊区大; 城市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含量高,形成覆盖层,减少了城市热量散失;城市中各种人类活动产生的超过太阳辐射的热量;城市中建筑物密集不利于散热;城市热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重城市空气污染 、夏季,热岛效应可加强城市气温酷热程度、影响取暖季节的能耗 、影响城市积
14、雪、影响无霜期和物候期3.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促进生化反应酶 二氧化碳和氧气在植物细胞内的溶解度蒸腾作用根系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力4.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种子阶段 营养生长阶段 生殖生长阶段衰老死亡阶段5园林植物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平衡植物的热量 降温作用 .阻挡太阳热辐射 .通过蒸腾作用消耗大量热量 iii.植物覆盖地表能够降温第四章 水与园林植物名词解释:1.沉水植物:整个植物体沉没在水面以下,与大气完全隔绝。如地毯草、红柳、红蝴蝶等。2.浮水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上。如王莲。3.挺水植物:植物的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4.湿生植物: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水分不足,
15、即抗旱能力最弱的植物,5.中生植物: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生境中植物6.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长期耐受干旱环境。且能维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二,简答题:1.城市水环境的特点 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主要水体污染的类型:.水体富营养化:指水体中氮磷钾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致使水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有毒物质的污染iii.热污染 城市水资源短缺 城市降雨量高 城市径流量增加 城市的空气湿度低、与物多2.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 增加空气的湿度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净化水体降水量与植物生长量密切相关,一般降水量大植物的生长量大。低温季节适当减少水分,增加植物的抗寒性。3.水生植物
16、的生态适应(1)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对氧的需求。(2)具有发达的排水器官。(3)水生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根系退化、株体柔软等。(4)生殖方式多样性:金鱼藻、苦草具有特殊的有性生殖器官,红树林的胎生现象。植物的抗旱性:指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即植物在水分胁迫下的生存能力和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4.植物抗旱性的分级1)耐旱力最强的树种:经过5个月以上的干旱和高温,未采取任何抗旱措施而正常生长或稍缓慢的树种。雪松、木芙蓉、夹竹桃、垂柳、旱柳、火棘。2)耐旱力较强的树种:经过2个月以上的干旱和高温,未加抗旱措施,树木生长缓慢,有黄叶、掉落及枯稍现象。桂花、丁香、常春藤、八角枫、紫薇、广玉兰、龙柏。3
17、)耐旱力中等:经过2个月以上的干旱高温不死,但有较重的落叶和枯梢现象。杜鹃、山茶、八仙花、樱花、罗汉松、海棠、灯台树、桢楠、桦木等。4)耐旱力较弱的树种:经过一个月以内的干旱高温期不会死亡,但有严重枯梢现象,生长几乎停止。三尖杉、柳杉、腊梅、大叶黄杨、珙桐、油茶等。5)耐旱力最弱的树种:旱期一个月左右就会死亡或相对湿度较低、气温达400C以上死亡严重的树种。银杏、白兰花、棕树、珊瑚树等。5,植物的抗涝性1)耐水力最强的树种:能耐3个月以上深水淹浸。垂柳、旱柳、落羽杉、紫穗槐、桑树等。2)耐水力较强的树种:能耐2个月以上深水淹浸。紫藤、重阳木、栀子、棕榈、悬铃木等。3)耐水力中等的树种:能耐12
18、个月以上深水淹浸。广玉兰、水杉、迎春、龙柏、侧柏、竹等。4)耐水力较弱的树种:能耐23周水淹浸。罗汉松、南天竹、紫荆、梅、杏、三角枫、金钟花、合欢等。5)耐水力最弱的树种:不到1周。桂花、玉兰、木兰、腊梅、木芙蓉、柳杉、木槿等。富营养化:大量 N、P、K等营养物进入水域,引起不良藻类和其他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生物大量死亡。(水华、赤潮)如慈菇和水花生对氮的净化。满江红净化磷效果较好。香根草、茭白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凤眼莲净化炼油废水。6.城市水分状况:(1)水污染严重(2)水资源短缺(3)城市降雨量高(4)城市径流量大(5)城市的空气湿度低、云雾多7.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
19、节作用:(一) 增加空气湿度园林树木有较强的遮阳庇荫、降低风速、蒸腾作用。乔灌草结构比单一的配置其降温增湿效果高(二)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林冠层、灌木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 绿地内的地表径流显著减弱。地被层吸水保土绿地土壤良好的渗透性和保水性。 (三) 净化水体植物的富集作用。植物具有代谢解毒的能力。第五章 大气与园林植物一.简答题.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碳氢化物 碳氧化物2.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损害园林植物的生理代谢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大气污染的症状首先表现在叶片3.园林植物的抗性(三级抗性标准) 抗性弱 抗性中等 抗性强4.园林植物的环境监
20、测作用指示植物法(对有害气体敏感)植物调查法地衣、苔藓监测法5.用植物来监测环境污染具有的特点 能早期发现大气污染。 能够反应几种污染物的综合作用强度。 依据不同污染物可以形成不同的危害症状,初步检测污染物的种类。 多年生的植物可以研究某个地区的污染史。6.园林植物的净化作用 降尘 吸收有害气体 减少细菌 减弱噪声 增加空气负离子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吸收放射性物质点源污染:指集中在一点或小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如多数工业污染源。面源污染:指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如居民普遍使用的炉灶,郊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空气污染物的农田等。园林植物的抗性:植物在进行正常生长
21、发育的同时能吸收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并对其进行解毒,这即是植物的抗性。一般,常绿阔叶树 落叶阔叶树 针叶树。植物监测:即利用一些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来监测大气中有毒物质,这些植物在受到毒气危害时会表现一定的伤害症状,从而推断出环境污染的范围与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A、指示植物法B、植物调查法C、地衣、苔藓监测法7、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一)城市绿地的碳氧平衡效益(二)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机理:第一、园林植被覆盖自然地表,可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出现和移动,有效地杜绝二次扬尘。第二、由于园林植物有降低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 生态学 复习 总结 概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4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