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指南解读.ppt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指南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指南解读.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指南解读,主要内容,导管相关性感染,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导管技术的要求提高,单纯的外周静脉导管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多种形式的导管应运而生,成为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及静脉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机械损伤、感染、血栓形成等。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并且加重医疗负担。,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置入血管类型,1,周围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2,临时导管短期导管长期导管,留置时间,3,周围静脉导管PICCCVC股静脉导管颈内静脉导管,穿刺部位,血管内导管类型,血管内导管类型,根据导管
2、是否存在皮下隧道分为皮下隧道式导管和非皮下隧道式导管;根据导管长度分为长导管,中长导管和短导管.,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导管病原菌定植(catheter colonization):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菌落形成单位(CFU)。,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隧道感染: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出口部位感染:指出口部位2 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导管相关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皮下囊
3、感染,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nfection CRBSI),i,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仅限于导管感染导致的血行感染,能够排除其他部位感染,且导管尖端培养与血培养为同一致病菌,血行感染,血行感染,1,2,3,4,血行感染,血行感染,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发生血行感染率较高的分别为切
4、开留置的周围静脉导管及带钢针的周围静脉导管。,经皮下置入静脉输液港及中长周围静脉导管的感染率较低。,长期留置隧道式带套囊透析导管发生感染率最高,周围静脉留置针发生感染率最低。,不仅与导管类型有关,还与医院规模,位置及导管留置时间有关。,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革兰阳性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于皮肤污染引起,约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30%。,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CRBSI最常见的病原菌,目前约占院内血行感染的13.4%,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导管感染的因素,影响导管感染的因素很多,有时可有几种因素同时存在,如宿主因素、导
5、管位置及微生物与导管相互作用。导管材料影响微生物的粘附功能。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对聚氯乙烯、聚乙烯或硅胶导管亲和力高。,聚乙烯导管表面不规则,有利于血小板粘附形成纤维蛋白鞘,从而导致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上升。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表面相对光滑,短期使用(2448小时)不会引起炎症反应。,感染因素,感染因素,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腔外途径,腔内途径,腔外途径,导管感染-微生物引起,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引起CRBSI。,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6、的诊断,临床表现: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常包括发热、寒颤或置管部位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除此以外,还有医院获得的心内膜炎,骨髓炎和其他迁徙性感染症状。存在导管相关感染时,局部炎症表现却不常见。,实验室诊断,包括快速诊断、导管培养诊断及血培养诊断。当怀疑CRBSI而拔除导管时,导管培养是诊断CRBSI的金标准,肉汤定性培养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半定量(平皿滚动法)或定量(导管搅动或超声)培养技术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半定量培养结果15CFU,定量培养结果1000CFU,同时伴有明显的局部和全身中毒症状,即可诊断CRBSI,Add Your Title,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诊断,若置管部位有
7、明显的炎症表现,特别是当患者同时伴有发热或严重全身性感染等临床表现时,应考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引起。,在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获取导管标本培养和血培养结果供分析。,推荐意见: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需重视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在缺少实验室检查依据时,具有血行感染临床表现的患者,若拔除可疑导管后体温恢复正常,仅能作为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间接证据。,导管相关血行感染,血培养诊断,传统观点认为,CRBSI的诊断依赖于拔除导管或经引导丝更换导管后做导管尖端的培养。然而,拔除导管后对导管进行定量培养诊断CRBSI往往是回顾性诊断,并且在怀疑其感染而拔除的导
8、管中,只有1525被证实存在感染,取两份血样本进行定量培养,一份来自外周,一份来自中心静脉导管,若中心静脉导管血样本菌落数大于外周静脉血培养的菌落数的5倍及以上时,可诊断CRBSI。,当怀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又不能拔除导管时,应同时取外周静脉与中心静脉导管血进行培养。若定量培养中心静脉导管血样本菌落数大于外周静脉血培养的菌落数的5倍及以上时,或由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获得的血标本,培养阳性结果时间差超过2小时,可诊断为CRBSI。(推荐级别:D),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推荐意见,当怀疑导管相关感染而拔除导管时,对导管尖端及皮下段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法培养,多腔导管需对每个导管腔进行培养。(推荐级别:B)
9、,确诊(具备下述任1项),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 CFU)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0 CFU),同时外周静脉血也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一微生物;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量血培养,两者菌落计数比(导管血:外周血)5:1;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性血培养,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血培养阳性至少早2小时;外周血和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株微生物。,诊断标准(临床诊断),具有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导管头或导管节段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但血培养阴性。除了导管无其他感染来源可寻,并在拔除导管48小时内未用新的抗生素治疗,症状好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管 导管 相关性 感染 预防 指南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44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