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ppt
《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重量单位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各种秤,了解用案秤称物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 学 目 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设计时,我力求体现“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建构,做中探究发展”的理念,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
2、知体验,切实建立重量概念。,设 计 思 路,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千克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与前面学生学过的计量单位(元、角、分、厘米和米)相比,不如货币单位那样为学生日常生活所熟悉,也不如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但它虽然“看不见”,却“摸得着”(学生有轻、重的生活经验和肢体感觉)。,设 计 思 路,一、加强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重量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探究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觉体验1千克的实际重量,引导学生主动建构1千克的重量概念。例如:课始安排学生观察两种小食品,先让学生猜测它们
3、各自的轻重,再让学生掂一掂,判断物品的轻重,使学生懂得要比较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的观察,而要采用掂一掂或称一称的方法。,设 计 思 路,又如,认识重量单位1千克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下活动: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味精,再让学生顺次传递掂一掂,初步感受1千克有多重。2、估计1千克大米有多少?先估,再称,最后再掂,再次感知1千克的重量。3、猜一猜1千克鸡蛋、桔子、苹果等物品有多少个?再称一称,进一步感受1千克的重量。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的实践、感知、体验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在动手实
4、践中,1千克的重量被具体而反复地感知,使学生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设 计 思 路,认识千克与克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估计出1千克和1克的大约重量。因此,我除了按课本中安排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实践体验以外,还尽量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估测游戏活动。在教学中,我主要在“数”和“量”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让学生在“量中用数,数中学量”。,设 计 思 路,二、组织估测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估测1千克苹果、梨、鸡蛋等有多少个?你是怎么估测的?估测老师、同桌的体重等,最后再称一称。这样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及其实际运用,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
5、探索、合作交流,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 计 思 路,认识秤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小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在市面上推广使用的案秤,来组织学生认秤的实践活动。并利用体重器,让学生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所有这些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既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又训练了学生认秤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设 计 思 路,三、开展实践应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师:今天,多媒体教室来了这么多位教师来听课,用掌声欢迎他们师:玩具小花猫糖和小雪人酸奶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历 掂一掂 称一称 实践 活动 学生 感受 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4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