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和协调训练.ppt
《平衡和协调训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和协调训练.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七章 平衡与协调训练,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2,第一节 概 述,平衡的定义,平衡的分类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1)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2)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
2、定状态的能力。,3,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7 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9 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4,平衡反应及其形成规律,反应,6,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平衡的评定,观察法:观察坐、站和行走等过程中的平衡状态。量表法: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表,Tinnetti量表,以及“站起-走”计时测试。平衡测试仪: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评定平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其种类包括等,7,平衡测试仪的出现是人类研究自身平
3、衡功能的一个里程碑。测试仪一般由受力平台即压力传感器!显示器!电子计算机及专用软件等构成。,平衡训练方法的分类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和站立位训练。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助器械训练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态、自动态、他动态训练。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等的平衡训练。,8,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人体的正常运动,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的基底核,前庭迷路系统,深部感觉、视觉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平衡和协调,称为共济运动。这些结构的病变导致协调发生碍,称为共济失调,11,协调,协调功能
4、障碍的临床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14,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协调的评定(诊断),前庭系统病变,眩晕性癫痫的,急性呈发作性,急、恶化快,经治后好转快,脑外伤,急性小脑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共济失调的诊断一,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眩晕性癫痫的,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眩晕性癫痫的,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急性呈发作性,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眩晕性癫痫的,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眩晕性癫痫的,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眩晕性癫痫的,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急性小脑病变,眩晕性癫痫的,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急性小脑病变,
5、眩晕性癫痫,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急、恶化快,危及生命,小脑出血,改善营养状况后症状改善,酒精中毒及维生素缺乏,注意起病急缓及病程,共济失调的诊断二,年龄与家族史有参考意义,儿童期,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遗传性疾病儿童期急性小脑共济失调脑炎,青年期,少年型脊髓型症脊髓空洞症,青年与壮年,齿状核红核萎缩症橄榄桥脑小脑变性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中老年,小脑萎缩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病,共济失调的体格检查,1、姿势平衡2、步态3、指鼻试验、指-指试验4、轮替试验5、闭目难立征6、跟-膝-胫试验7、反跳试验8、肌张力检查9、震颤,一、姿势平衡 坐位姿势异常时,可见躯干摇晃,两腿外展以保持平衡,
6、两腿并拢则坐不稳。站立姿势异常时,两足分开(足基底宽),躯干摇晃。小脑蚓部病变时,向前后或左右摇晃;小脑半球一侧病变或一侧前庭病变向病灶侧倾斜。,二、步态 异常步态为走路蹒跚,两足分开,足基底加宽,不能走直线,步幅小,不规则。检查时可令患者睁眼、闭眼向前行走,并令突然转弯。或突然停步,再开始行走。足尖走路、足跟走路;向前走,再倒退走;蹲下,站起来;单脚跳等动作可以显示较轻的共济失调。,指鼻试验,三、指鼻试验 患者先将上肢伸直外展,然后用食指指尖触其鼻尖,以不同的方向、速度、睁眼、闭眼重复进行,并两侧对比。小脑半球病变时则表现为同侧越接近目标时共济失调越明显,因辨距不良可常超越目标。感觉性共济失
7、调时睁眼共济运动无障碍,但闭眼时则出现明显的共济失调。,让患儿先用左食指,后用右食指指自己的鼻尖,睁眼和闭眼各指五次;然后让患儿同样用食指尖,先左后右,指对面坐的医生的食指尖,睁眼和闭眼各指五次。记录方法:除对试验中所见协调动作描述外,并以数字记载。指鼻试验:左?/5,?/5,右?/5,?/5,;指-指试验:左?/5,?/5,右?/5,?/5(分母为试验次数,分子为偏离目标次数,而前为睁眼,后为闭眼)。多动症患儿一开始往往不用手指尖,而用整个手去摸目标,经医生纠正后他们指鼻和指?指偏离次数多,而在闭眼时尤其如此(闭眼时偏差3次以上),他们不象正常儿童用指尖轻触,而是打,笨拙或左右分不清。,四、
8、快速轮替试验以一侧手快速连续拍打对侧手背;或前臂快速地作旋前旋后动作,或用手的掌侧和背侧交替接触桌面;小脑损害时 以上动作笨拙,节律不均。,五、跟膝胫试验 患者仰卧,将一侧下肢举起,屈膝,将足跟放在对侧膝盖上,再将足跟沿胫骨前缘向下滑动。反复数次。两侧比较。小脑病变时举腿及触膝时有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沿胫骨下移时摇晃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时,足跟找不到膝盖。,六、闭目难立征:小儿双足并拢站立,两手向前平伸,闭眼后倾斜欲倒为异常。小脑性共济失调睁眼闭眼都站不稳,闭眼稍明显。小脑蚓部病变易向后倾;一侧小脑半球病变或一侧前庭损害向病灶侧倾倒。感觉性共济失调只当闭眼时站立不稳。,七、反跳试验 患者闭眼
9、,一侧上肢用力握拳屈曲,医师用力使其拉开的过程中突然放松,正常保护动作:不会自己碰自己。小脑病变时.由于控制主动肌和桔抗肌的协调功能不良往往使动作过度和上下摆动时间过长。常导致动作过度而捶击自己。或维持臂向前平伸的姿势。,八、肌张力检查 在静止状态下检查肌张力可触摸肌肉的紧张度、硬度。当被动屈伸小儿的肢体时,正常时可感到阻抗。阻抗过小,或关节活动的范围过大,说明有肌张力减低。两侧比较。降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折刀样增高: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铅管样或齿轮样增高:锥体外系病变,锥体外,锥体束病变,九、震颤 在保持特定姿势时可有粗大、无节律的动作性震颤。分静止性和运动性 运动到达目标时震颤明显,即意向性震
10、颤,指鼻试验可以发现。小脑病变出现运动性震颤。,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协调的维持机制,李某,男,50岁。患者缘于2000年4月12日中午无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随即摔倒,神智清醒,无头疼和语言不清,1小时后于县医院就诊,头颅CT检查见“左侧基地节区可见2.1com4.8com4com高密度影”,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于此同时患者出现生神志不清、言语不能、烦躁不安、右侧肢体无知觉,给予脱水、降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衡 协调 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4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