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长沙导游词大全.doc
《2020年湖南长沙导游词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湖南长沙导游词大全.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0年湖南长沙导游词大全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南长沙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湖南长沙导游词1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来的马王堆乡,距市中心大约有4千米。1971年底,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才揭开了这座干年地宫的神秘面纱。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地。马王堆共有三座墓,其中一号墓中出土各类文物1800余件以及一具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女尸。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采取
2、了深埋密封的筑墓方式,加上2000多年以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大的地震,因此一号墓中的尸体以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件衣服可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了。它的名字叫素纱襌衣,素纱是指没有染色的纱,襌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从墓中一共出土了两仵素纱襌衣,它们的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也就是说还不到1两,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它的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这样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着的呢?当时人们是罩在色泽艳丽的丝棉袍上穿,使绣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非常朦胧的美感。大家看到的这幅从一号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也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因为这
3、幅帛画的外形和英文大写的”T”非常相似,因此把它称为”T”型帛画。据考证这是出葬的时候,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弓魂升天”。大家可以看到整幅画的内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和地狱三个部分。华盖以上是天上部分。在天上部分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的神。根据”山海经”记载,它是威力巨大的烛龙神。在它右边绘有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的扶桑树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最大的太阳中绘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把它称为”金乌”,其实这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人间部分是以华盖作屋顶,华盖以下是三个贴身的奴婢紧跟着轪侯夫人,两位炼丹的方士正向她献上长生不老的丹药。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去世后家人守灵祭祀的
4、场景。你们看,他们的神色肃穆,尽显哀伤之态。画面的下部分就是地狱部分了,地狱里赤身裸体的地神鲧正平托着白色的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意欲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纵观整幅图,这是一幅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统一的杰作。它体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因此,”T”形帛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距今有2100多年的马王堆女尸。她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的夫人,她的名字叫”辛追”。辛追夫人出土时身高为54米,体重为”34。3公斤,她的血型为A型,我们可以看到辛追夫人的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均保
5、存了完整的外形,她出土的时候皮肤湿润且覆盖完整,呈淡黄褐色,手摸上去还有油腻感。大家看到这具尸体有眼球脱出、口张开、舌头稍微挺出、直肠脱垂的现象。这是尸体的早期腐败现象。但因为一号墓密封良好,尸体的腐败现象在下葬后不久就停止了。这具女尸保存的年代之久、保存程度之好,在世界尸体保存记录当中都是十分罕见的。由于它明显不同于呈干瘪状的”木乃伊”和表面似蜡制模型躯壳的”尸蜡”,也不同于骨骼脱钙软化而易于折断的”泥炭鞣尸,因此国际上已经认同,在尸体的分类上,应该把马王堆这类历史悠久、软组织仍有弹性、内脏俱在的”湿尸”,命名为”马王堆尸”。经过对尸体解剖,推断辛追夫人是在吃过甜瓜后由于胆绞痛的急性发作,引
6、起冠状动脉痉挛,由此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而造成猝死的可能性为最大。她死亡的年龄大约为5O岁。好了,我为大家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湖南长沙导游词2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
7、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
8、堂。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快“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
9、程颐、程颢两兄弟。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分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
10、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0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呢。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
11、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竿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自相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
12、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
13、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
14、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参观完祠堂、文庙之后,来到今天要参观的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个部分-百泉轩园林。百泉轩在宋代的时候,它是山长居住地,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是吃饭睡觉都舍不得离开这里。为什么呢?因为在百泉轩前面有一座优美园林,每当傍晚来临,山林幽静,飞鸟归巢的时候有山泉从山上潺潺地流下来,给人一种“空斋夜听三更雨,浇风腾万成声”的感觉.推开门,漫步于园林之中,紫薇、芙蓉和园内各种山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忍不住坐下来,抬头望明月,更会发出一种“对景流连情最远,许谁探取眼前春”的惆怅。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如诗似画的一夜。清晨来临,呼吸一口衡岳湘水的清新空气,披
15、着朝阳从这里沿曲径拾级而上,可以到达著名的爱晚亭,在麓山寺的晨钟声中,可以纵情舒展身体,也可以踱步呤诵古诗。回来后,在碧绿的池沼前面,欣赏一下迎带风露的荷花和鱼翔浅底的佳境,是不是有一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觉?好了,各位朋友,欣赏到这里,一定会认为岳麓书院的读书治学的最好学府。但这一名胜古迹在抗日战争和十年动乱中屡遭浩劫而变得残破不堪。从1981年至1993年,省政府和湖南大学耗资500万元对旧建筑进行修复,才让大家能看到现在这一名山坛席的古迹新貌.穿过园林,可以看到和百泉轩南北对望的还有一排厅台走廊,这一八角亭里保存的是著名的唐碑-北海三绝碑.它是由唐代北海太守李邕撰写的记叙有关麓山
16、寺沿革和历代禅师传法的情况,文辞、书法、刻工之精,堪称“三绝”。岳麓山是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名山,而岳麓书院所倡导的理学亦是儒家学派和佛道两种宗教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在这一秀美园林里再次得到体现。从麓山寺的碑亭过来是时务轩,不由自主地想起了100年前那次悲壮惨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当时的维新壮士熊希龄、梁启超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宣传变法理论和民权平等学说,反对封建专制。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七君子”血染北京菜市口,梁启超潜往日本,时务学堂几经变迁后并入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来梁启超再往长沙参观“时务学堂”旧址等墨迹。1994年,政府将梁氏手迹刻碑,并在此建轩,又请著名
17、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匾额时务轩,这再次体现了岳麓书院对经世致用的仁人志士的最高礼遇.岳麓书院的参观就要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噢!对了,中间提了一个问题,在讲堂的讲台上为什么放了两把椅子,答案是这样的:古时候讲课一般有两个老师,一个老师负责讲述儒家的典籍、孔孟的学说,而另一个教师则负责对他所讲的深奥难辨之处进行解释。讲解讲解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也有人说当年朱熹和张栻两人曾在此一起讲学,并互相辩论,所以摆两把椅子让两位大师平起平坐。大家认为哪种说法更正确呢?湖南长沙导游词3大家好!欢迎观光天心阁。本人是景区讲解员,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对古城长沙和天心古阁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天
18、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和象征,是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自古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因其地脉隆起,主吉祥之兆,故一直被视为长沙的风水宝地。景区建于1920_年,是为保护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和400多年历史的古阁楼而修建的长沙第一个园林景点。首先大家观赏到的是“薰风亭”和“伦鉴池”。“薰”是一种香草,“薰风”即“香风”;亭子建于盛夏,四面清香宜人,故此得名。红岩石壁上的“伦鉴”两字,“伦”为类似之意,“鉴”为镜子之意,意思就是指池水象镜面一样明净。话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谏官魏征过世后,悲伤之余留下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19、知得失”的千古名训,“伦鉴”一名由此而来。天心阁是楚汉文化长沙之魂,而长沙是国务院公布的我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天心阁是长沙的象征,见证了长沙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史都有因市成镇,因镇而城的历史,所以长沙城历史由来以久,据史书记载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的西周王朝,长沙城历经几千年,不迁不移,不动不改,至今繁衍生息,在当今的城市极为罕见。长沙的每一个建设项目都有可能挖掘出一批珍贵文物:如西汉马王堆女尸,商周青铜器,走马楼三国竹简等等举不胜举。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片错落有致的石林,是景区的历史名人石刻画廊,它刻绘了33位对我们湖南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他们有的在湖南出生,有的在湖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湖南长沙 导游 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