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效用、消费者基本问题及其扩展.ppt
《偏好、效用、消费者基本问题及其扩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好、效用、消费者基本问题及其扩展.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引言,分析消费者选择的三个步骤:分析消费者偏好刻画预算约束人们拥有有限的收入要求能够反映各种影响约束的因素在预算约束下,选择消费组合,使自己的欲望满足最大化。改变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两种途径:改变其欲望改变其预算约束,一、偏好关系,1、欲望与需求,形成需求的三要素:偏好、价格与收入偏好:是指对于商品的喜好程度,经济学描述偏好的概念有两个:消费集和偏好关系,是指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所能选择的商品的范围(或称选择域),也称为消费束。它可以用一个n元商品组合的向量描述,记为x,在数学上x为n维欧式空间上的一点。消费集(所有消费束的集合)可以用 来表示。xi是第I 种商品的数量,2、消费集的性质,(1)消费
2、集是商品空间的子集,但不是空集,(2)消费集X是闭集,即消费集中所有的极限点都包含在该集内,因此,X是连续的即消费者的任意消费束都存在于消费集中,而且,由于特定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消费束有无穷多个,填充了整个消费集空间,故假定消费集连续是合理的。,(3)消费集是凸集,凸集的数学表示形式:,x,y,凸组合,y,x,凸集偏好,o,y,x,非凸集偏好,(4)消费集的下限,指消费者可以不消费,消费者偏好,偏好描述了消费者对不同消费组合喜欢程度的判断。对于给定的消费组合 和记 为严格偏好关系,如果消费者在 与 中间,更喜欢,那么这种偏好关系就表示为:我们称这种关系为:严格偏好于,消费者偏好,偏好记 为弱偏好
3、关系,如果消费者认为 不比 差,那么我们说,弱偏好于,并记为:记 为无差异关系,如果消费者认为 与 一样好,那么我们说,消费者认为 和 无差异,记为:。,强偏好、弱偏好和无差异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 而且,则(x1,x2)(y1,y2)。如果 而且不是(x1,x2)(y1,y2),则。,二、偏好与效用(理性假设),完备性:任何两个消费束都是可以比较的,消费者可以对任意两个消费束做出偏好判断。,或,完备性公理是说任何两种消费方案都可以比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总存在着“难以比较”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们对事情真相不了解,掌握的信息不完全。消费评价也是这样,如果消费者的信息不完
4、全,就可能对某两种消费方案无法进行评价。比如,若不了解股票信息,那么是买多好还是买少好,就很难作出判断。因此,信息是判断和评价的根本依据。作了上述解释,便可看出,偏好关系的完全性意味着消费者掌握着关于所有可行消费方案的所有信息。,完备性公理意味着消费者的信息完全性。信息完全性是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价格接受者的理性消费者,当然是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从而必然掌握着完全的信息,其偏好关系也就具有了完全性。由此可见:完备性公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必然产物。,反身性:任何消费束至少与其自身一样好,或者说相同的消费束对消费者来说是无差异的。,偏好关系服从反身性公理,是因为任何消费方案都同自身都是没
5、有差别的。假若某个消费者认为消费方案同自己比较都有差异的话,那么很难说这个消费者是理性人,恐怕头脑不正常。,传递性:假如消费者认为X至少与Y一样好,Y至少和Z一样好,那么消费者就认为X至少与Z一样好。,二、效用函数,第二节 效用函数,偏好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尚不能满足消费者行为分析中数学框架构件的要求。为此,围绕这偏好的量化问题,经济学家们作了大量的工作,先后提出了基数效应论和序数效应论,试图用效用的概念来对效用进行量化。基数效应论于19世纪提出,埃奇沃斯(1882年)对此作了大量工作。其基本要点是,效用对偏好的反映可用具体数值来表现和比较。序数效应论最初由帕累托(1896年)提出,后经斯拉茨基
6、(1915年)、希克斯(1939年)进一步完善,由德布鲁(1954-1964)构建了基于序数效应论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框架,并一直延续至今。序数效应论的主要观点是效用用具体数值来表示是没有意义的。,一、效用函数,消费者对各种可行消费方案排出的优劣次序,很类似于实数之间的大小顺序。的确,序数效用论者就是这么看待商品效用的。他们认为,按照实数之间的大小顺序可以标出各种消费方案之间的优劣次序。但是,这种观点的正确性直到1954年才由德布罗给出了证明。效用函数就是序数效用论者所说的那种表示消费方案优次排序的函数。,效用函数,效用函数(Mas-Colell等,1995):一个实函数 被称作代表偏好关系的效用
7、函数,如果:对于消费集中的任意两个消费组合:,有,效用函数,效用函数:实例完全替代:完全互补:拟线性偏好:每条无差异曲线都是一条单一无差异曲线垂直移动得到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2、效用函数的导数,效用函数的一阶导数称为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新增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戈森(1854年)认为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以后被称为戈森第一定理,效用函数,边际效用新增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量。微分形式:,4、边际替代率,是在保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对于所消费的商品束的替代关系。,A,B,o,两类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效用函数,边际替代率,效用函数,边际替代率C-D效用函数
8、:CES效用函数,三、效用最大化的选择,1、预算集,(1)预算约束:任何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市场的约束,这个约束被称为经济约束 一般地说,对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约束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货币收入水平、商品价格和和其它的行政、法律等因素相对来说,市场的价格是外生的因素若价格向量为,消费向量为预算约束条件可以被表示为:,预算线与预算空间,消费者选择,效用最优化问题 消费者需求函数:给定价格与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马歇尔需求函数,二、效用最大化选择,消费者选择,例子:设效用函数为C-D函数:,求消费者需求函数。拉格朗日函数:,消费者选择,需求函数:,最优解的三个性质,1、物品边
9、际效用的等于价格之比2、无差异曲线的主观偏好被预算线约束(唯一性)3、等边际法则,2、消费者最优解的性质,三条性质物品i的边际效用与物品j的边际效用之比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主观偏好恰好被预算线约束住。等边际法则,不管钱花在哪里,每分钱的边际效用应该相等。,消费者选择,最优解的性质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价格比:等边际法则:每种商品上的单位支出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四、间接效用函数,马歇尔需求以消费者偏好为前提,可称作基于偏好的需求。然而现实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比如,你只需观察家庭主妇在超市或商场购买的东西,很快就知道她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把现实中这
10、种看得见、摸得着的需求叫做可观察的需求如果已经知道相对价格与收入,就可以了解消费者效用极大化的点在什么地方。这就是间接效用函数。,四、间接效用函数,(1)基本概念若 成立,则 就为间接效用函数。间接效用函数表示收入和价格两个变量下消费者的最优消费时的效用。间接效用函数的存在对于说明政府水平的福利影响有比较便利的条件,一、定义,间接效用函数,它是极大化了的效用,它的自变量不是消费计划,而是价格与收入,控制消费者行为,可以间接地控制p、m来实现,(三)间接效用函数的应用 若效用函数为,求当p1=0.25元,p2=1元,w=2元时的间接效用函数。并分析当政府征收0.5元所得税(直接税)时以及征收0.
11、25元消费税(间接税)时的消费者效应变化情况。解:该问题的最大化问题为:,其拉格朗日函数为:求关于x1、x2和的偏导,可得:,当政府征收0.5元所得税时,消费者收入w会从2元下降到1.5元,消费者的间接效用也会从2下降到1.5。如果政府对商品1开征0.25元的消费税,则商品1的价格会从0.25元上涨到0.5元。从而消费者的间接效用为:,上述结果表明:开征消费税对于消费者的间接效用的负面作用大于开征所得税的负面作用。这是因为开征消费税既降低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能力,又提高了商品的价格;而开征所得税只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能力,所以他的负面影响较小。,五 支出函数,一、支出函数的定义支出函数考虑的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偏好 效用 消费者 基本 问题 及其 扩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39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