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ppt
《临床医学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医学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内 容,中西医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模式: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 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标准是能否提高疗效中医辨证论治的三个要点,一、中西医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西医结合渊源已久,始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和医学家方以智(1611-1671年)。他在接受明末西方传入的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医学知识。他在物理小识(1653年)中设“人身类”、“医药门”等,收集了当时有关生理、病理、药理方面的中西医学知识。如物理小识 人身类中既有中医脏腑气血的基本理论,又有西医解剖学的描述。体现了方以智的中西医汇
2、通思想。所著医学会通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中西医汇通之专著。,清康熙皇帝40岁时(1694年)得了疟疾:中医药未能治愈,耶稣会士洪若翰、刘应进上金鸡纳霜(奎宁),康熙服后很灵验,病好后召见洪若翰、刘应等,并在西安门内赏赐房屋。在宫中设立实验室,试制药品。提倡种痘,以防天花,并命耶稣会士巴多明将西洋人体解剖学翻译成满文、汉文。,清乾隆年间,医学家王清任(1768-1831):主张医学理论必须与医疗实践相结合,重视尸体解剖。他利用当时瘟疹疫痢的流行,小儿死亡很多的机会,不畏艰辛,不避污秽,亲自到义冢中去剖视尸体,观察人体内脏形态和结构,并详细地记载了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十多条血管的走向,绘制出2
3、5幅人体脏腑图。治病重视调理气血,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疾病,有独特的疗效。,清光绪年间,唐容川(1862-1918):主张中西医学要取长补短,致力于中西医汇通,著中西医汇通医书五种,提出“中学为主,西学为证”的学术思想。清张锡纯(1860-1933)亦主张中西医汇通,著医学衷中参西录30卷,其中有不少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事例,其典型代表为“石膏阿司匹林汤”,提出“中药治本,西药治标”的中西药结合诊疗模式。,创用阿司匹林与中药玄参、沙参等配伍治疗肺结核发热;用麻黄汤治疗外感风寒证时,若服药后一个半小时仍不发汗者,可服用西药阿司匹林以助发汗。主张中西医汇通的医学家还有很多,如恽铁樵、蔡小香、周雪樵、
4、杨则民等。以上仅是中西医结合的雏形,但也经历了350年的历史。,清张锡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的1011批示中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明确指出:“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2003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第三条中明确指出:“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第四条提出:“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
5、则,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际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和国家中医药条例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应该遵循这一方向努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目前,我国有相当规模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56所,其中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14家;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3172人,其中正高职称294人,副高职称789人;学科带头人197人,博士后5人,博士45人,硕士282人,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664人;中西医结合病房1609个,床位10501张,重点学科94个。初步具备一支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队伍。全国有23所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医院,这
6、些机构在近10年内取得的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有305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部级105项,市局级184项。,由陈可冀、李连达两院士强强联手,完成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建国以来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全国有7所中医药院校开办了七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9所医学院校开办了本科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全国有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3个,中西医结合博士、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个,基础医学博士授权点3个,临床医学博士授权点9个,中西医结合硕士授权点61个。,培养出中西医结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几千人。造就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优秀科学家、专家和教授,如邝安堃教授、季
7、钟朴教授、陈可冀院士、陈 竺院士、沈自尹院士、吴咸中院士、李连达院士、黎磊石院士等。涌现出一批中西医结合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如骨科专家尚天裕,眼科专家唐由之,急救医学专家王今达,内科专家王宝恩、谢竹藩、廖家帧等,血液病专家张之南,肾脏病专家叶任高,消化病专家危北海等等。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到今天,也将近有半个世纪了,任重道远。,任何一门科学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否则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所淘汰。我认为发展中医不仅要突出和发扬中医的特色,而且还要具有时代的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离不开中医,中医的发展也需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支主力学派,它是在突出中医特色
8、的基础上,汲取了现代医学的长处,特别是诊断学(包括病理学诊断)方面的长处,施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在治疗上应该取长补短,采取中西药有机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中西药在治疗疾病上的各自优势,创最佳疗效。我从医55年,从事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已30余载,深感在临床医学中实行中西 医结合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下面谈一点我对 临床医学中实行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供同道们参考。,二、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中医受历史条件所限,病名大多以症状命名,而辨证论治才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真正精髓。辨证是中医诊断学,论治是中医治疗学。证候是中医学术体系中特有的概念,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临床依据。辨证的过程,是以中医学的
9、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辨明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盛衰状况,所作出的综合诊断。,把中医辨证和现代医学的诊断学结合起来,即先用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和方法,明确是什么病,然后按中医辨证的方法辨明是什么证(也即什么证型),施行“病证结合”,即“中西医双重诊断”的内涵,这样才能明确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严重程度和预后,又能选择中西药在治疗上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进行中西药有机结合的治疗,才是最好的诊疗方法。,如以慢性胃炎来说,首先通过胃镜及活组织检查、Hp检测、自身免疫学检查,确定:非萎缩性(浅表性):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医学 中西医结合 思路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3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