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药的发展、作用及应用进展.ppt
《肌松药的发展、作用及应用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松药的发展、作用及应用进展.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肌松药的发展、作用及应用进展,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 郭建荣,内容提要,肌松药的历史肌松药作用机制肌松药的分类肌松药的起效及时效肌松药的代谢和清除临床常用肌松药新非去极化肌松药,箭毒的发现,箭毒的发现,箭毒的花叶和树,箭毒的发现:两个有趣的实验,1811年,英国Bancroft 和 Brodie驴和风箱实验:箭毒引起动物死亡是使呼吸停止1857年,法国生理学家Bernard青蛙实验:箭毒不影响感觉神经系统,不直接作用于肌肉箭毒的可怕结果:中毒者神志清醒而不能运动,一个不动的身躯静静地死去,而牺牲者始终具有意识,情感和智力一直存在,死亡者经历了最可怕和最悲烈的过程。,箭毒的发现,Bernard
2、的错误结论:箭毒作用部位是脊髓或脊髓的运动神经根学生Vulpian提出箭毒作用于神经肌肉结合部运动终板1934年,伦敦大学药学院Dale和Bacq揭示箭毒奥秘:箭毒阻断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麻痹,箭毒的临床应用,1859年,箭毒用于治疗术后破伤风患者1869年,箭毒用于治疗癫痫患者1941年,用于治疗肌肉痉挛、士的宁中毒惊厥1942年1月23日,加拿大蒙特利尔Homeopathic医院Griffith 和 Johnson 医生首次将箭毒用于临床麻醉报道25例环丙烷和乙醚麻醉中使用箭毒的经验1943年,Cullen医生报道了131例全麻手术患者,给予右旋筒箭毒碱,麻醉效果满意,确立了箭毒
3、能应用于临床麻醉,其他肌松药的合成与应用,1948年,合成琥珀胆碱1952年,Foldes将琥珀胆碱应用于临床麻醉1947年,合成了加拉碘铵(gallamine)随后半合成的二甲筒箭毒碱(dimethytubocurarine)因为明显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停止临床麻醉应用1967年,Baird和Reid首次将潘库溴铵(pancuronium)用于临床 肌松作用强,无神经节阻滞,无组胺释放 代替箭毒在临床麻醉中广泛使用。,外科手术谱的变化,心血管手术的普及对肌松药的要求1980年,维库溴铵(vecuronium)和哌库溴铵(pipecuronium)1982年,阿曲库铵(artacurium)
4、独特的Hofmann降解1988年,研制出米库氯铵(mivacurium),1992年用于临床1989年,研制出罗库溴铵(rocuronium),1994年用于临床1991年,杜什溴铵(doxacurium)1994年,研制出顺式阿曲库铵(cisatracurium),1996年用于临床1999年,瑞库溴铵(rapacuronium),2001年停用,其他肌松药的合成与应用,rapid onset flexible/controllable duration of action no histamine release no drug interactions useful for all g
5、roups of patients,including those with renal or hepatic impairment,or enzyme deficiency low cost,easy storage,easy administration.,Properties of the ideal muscle relaxant,Two approaches towards idea muscle relaxant,To find,Better NMBAs,Better reversal agents,GW280430AG-1-64TAAC3SZ1677,Sugammadex,肌松作
6、用的机制,部位:神经肌肉接头处或横纹肌运动终板受体:突触后受体:肌纤维兴奋与收缩 突触前受体:参与运动神经的刺激 其它部位受体:心脏与植物神经系统 与不良反应有关,神经肌肉接头,接头后膜受体,竞争性阻滞作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的阻滞作用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剂量依赖受体构型不改变,离子通道不开放可逆的动态结合,不利于乙酰胆碱可为抗胆碱酯酶逆转逆转后,肌松药残留在N-M-J处,竞争性阻滞作用,去极化肌松药的阻滞作用类似Ach的作用不为胆碱酯酶分解终板膜持续去极化(化学兴奋膜)邻近肌纤维膜Na+通道先开放后失活其余肌纤维膜处于静息状态眼外肌除外,非竞争性阻滞作用,1)离子通道阻滞概念关闭型离子通道阻滞,
7、有待研究开放型离子通道阻滞 eg:潘库溴铵阻滞离子通道浓度明显高于其与受体竞争的浓度 加拉碘铵,阿曲库铵,琥珀胆碱等均有阻滞离子通道作用 维库溴铵阻滞离子通道几乎没有,2)受体脱敏感阻滞接头后膜受体的敏感性下降受体与激动剂亲合力增加,解离延缓具有正常功能的受体减少降低神经肌肉兴奋的传递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阻滞作用,非竞争性阻滞作用,3)相阻滞概念原因不明,可能包括:受体脱敏感阻滞离子通道阻滞对接头前膜受体的作用后膜邻近肌纤维膜内外离子失衡,非竞争性阻滞作用,肌松药的分类,阻滞性质:去极化,非去极化作用时效:超短时效,短时效 中时效,长时效化学结构:琥珀胆碱 甾类 苄异喹啉类,接头前膜烟碱样受体
8、,到目前为止还仅仅是一种假设60年代初,Koelle等首先提出生理作用:正反馈机制 Ach+接头前膜受体:促进Ach的转运和释放,满足肌纤维对高频刺激的反应 非去极化肌松药+接头前膜受体:影响正反馈机制,Ach转运和释放减缓,阻滞程度增加,肌张力降低,起效时间,概念影响因素 药物效能:反比 药物剂量:正比 注约速度:正比 病人循环功能等,作用时效,临床作用时间(Dur25):Th25%恢复药理学作用时间(Dur90):Th90%恢复TOF比值70:T4/T170%恢复恢复指数:T125%恢复T175%恢复,肌松药的代谢和清除途径,肌松药 时效 代谢 清除 肾脏 肝脏琥珀胆碱 超短 血浆胆碱酯酶
9、 70%阿曲库铵 中 霍夫曼及酯水解 1040%无顺式阿曲库铵 中 霍夫曼及酯水解 16%,肌松药的代谢和清除途径,肌松药 时效 代谢 清除 肾脏 肝脏筒箭毒碱 长 无 80%20%双甲基筒箭毒 长 无 98%90%90%10%,肾功能衰竭抑制肾脏清除药物 降低血浆酶的活性 或其代谢产物 影响药物的代谢清除半衰期延长肌松药作用时间延长,正常与肾衰患者肌松药药代学参数,肌松药 血浆清除率 分布容积 清除半衰期(ml/kg/min)(ml/kg)(min)正常 肾衰 正常 肾衰 正常 肾衰三碘季酚铵 1.2 0.24*240 280 132 750*双甲基筒箭毒 1.2 0.4*472 353 3
10、00 684*筒箭毒碱 2.4 1.5 250 250 84 132潘库溴铵 74 20*148 236*97 475*哌库溴铵 2.4 1.6*309 442*137 263*杜什溴铵 2.7 1.2*220 270 99 221*维库溴铵 3.2 2.6 510 471 117 149罗库溴铵 2.9 2.9 207 264 71 97阿曲库铵 6.1 6.7 182 224 21 24顺式阿曲库铵 293 254 4520 4650 30 34.2 米库氯铵 3.8 2.4*227 244 68 80,临床麻醉中常用的肌松药,理想肌松药的要求,作用机理为非去极化阻滞起效快、时效短恢复迅速
11、无蓄积作用无心血管不良反应无组胺释放作用能被抗胆碱酯酶药逆转高效能代谢产物无药理活性,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优点: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缺点:肌颤,肌肉疼痛,咬肌痉挛 升高眼内压和胃内压 作用时间延长 高钾和心脏停搏 恶性高热 过敏性休克 第二个剂量引起心动过缓,潘库溴铵(Pancuronium),双季铵长时效甾类ED95:0.05mg/kg 起效:35min,临床时效:7080min主要经肝肾代谢和清除反复给药或连续输注有蓄积作用轻度解迷走及儿茶酚胺释放作用,哌库溴铵(Pipecuronium),长时效甾类强度约11.5倍于潘库溴铵ED95:0.045mg/kg起效时间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肌松药 发展 作用 应用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3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