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药理学知识学习.ppt
《临床常用药理学知识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用药理学知识学习.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 常用药理学知识学习,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周玉弟,抗生素,教学目的1、掌握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2、掌握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3、了解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及交叉耐药的概念。,抗生素,1:分类2:几个重要概念3:抗菌机制4:耐药机制5:临床应用原则6:PK-PD7:注意事项,分类,1、内酰胺类抗生素2、喹诺酮类、磺胺类及硝基呋喃类等合成抗菌药3、大环内酯类与多肽类抗生素4、氨基甙类抗生素5、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广谱抗生素,作用性质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药(),如-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苷、多粘菌素类*第三类为快速抑菌药(),如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第四类为慢
2、速抑菌药(),如磺胺类药物等,联合应用的四种效果:,*产生协同(+)*拮抗(+)*相加(+)*无关或相加(+),重要概念,1:最低抑菌浓度(MIC)是指药物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测定)2:最低杀菌浓度(MBC)是指药物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衡量)3:抗菌后效应(PAE)抗菌药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大家共同参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耐药机制,产生抗药性的机理(生物化学表现)1、产生灭活酶:水解酶和钝化酶。水解酶:如-内酰胺酶 青霉素型:水解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型:水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 合成酶(钝化酶)
3、:如乙酰化酶、磷酸化酶、核苷化酶等 将相应的化学基团结合到药物分子上 使药物失活。,2、降低外膜的通透性:使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内 如:细菌对-内酰胺类、四环素的耐药3、细菌体内抗菌药作用的原始靶位结构的改变(1)改变靶蛋白结构 如:RFP耐药菌RNA多聚酶的-亚基结构 改变造成的耐药。(2)增加靶蛋白数量 如:金葡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3)生成耐药靶蛋白 如:金葡菌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与-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极低导致耐药,4、耐药基因的转移:获得耐药性可由基因突变而产生,并能垂直传递下一代。1、接合2、转导3、转化,第一类:时间依赖杀菌剂,-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氨曲南、碳烯类)
4、,克林和大环、四环、链、万古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TMIC)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第二类:浓度依赖杀菌药物,持续后效应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甲硝唑投药目标达到最大药物接触,药物浓度越高杀菌率及杀菌范围也越大24小时AUC/MIC、峰浓度/MIC是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第三类:与时间有关但t 1/2 or PAE 长,头孢曲松t 1/2 8h,因此在临床设计给药方案时是非常重要的依据,注意事项,青霉素类:(1)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2)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立即给患者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应用升压药、肾上
5、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3)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4)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本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活。(5)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头孢类,(1)禁用于任何一种头孢菌素抗生素有过敏史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2)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先前有否对头孢菌素、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的过敏史。(3)本类药物多数主要经肾脏排泄,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适当调整剂量。中度以上肝功能减退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可能需要调整剂量。(4)氨基糖苷类和第1代头孢菌素注射剂合用可能加重前者的肾毒性。(5)头孢哌酮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合用维生素K可预防
6、出血;本药亦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2小时内应避免摄入含乙醇饮料。,碳青霉烯类抗生素,(1)禁用于对本类药物及其配伍成分过敏的患者。(2)本类药物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更不可作为预防用药。(3)原有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有指征应用美罗培南或帕尼培南时,仍需严密观察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4)肾功能不全者及老年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时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用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对氨基糖苷类过敏的患者禁用。(2)任何一种氨基糖苷类的任一品种均具肾毒性、耳毒性(耳蜗、前庭)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因此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尿常规、血尿素氮
7、、血肌酐),严密观察患者听力及前庭功能,注意观察神经肌肉阻滞症状。(3)门急诊中常见的上、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不宜选用本类药物治疗也不宜用于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初发病例的治疗。(4)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时,需根据其肾功能个体化给药。(5)新生儿、婴幼儿、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6)妊娠期患者应避免使用。哺乳期患者应避免使用或用药期间停止哺乳。(7)本类药物不宜与肾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或强利尿剂同用。(8)本类药物不可用于眼内或结膜下给药,因可能引起黄斑坏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禁用于对红霉素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过敏的患者。(2)红霉素及克拉霉素禁止与特非那丁合用
8、,以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3)肝功能损害患者如有指征应用时,需适当减量并定期复查肝功能。(4)肝病患者和妊娠期患者不宜应用红霉素酯化物。(5)妊娠期患者有明确指征用克拉霉素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采用。(6)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使用时必须首先以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药物浓度不宜超过0.10.5,缓慢静脉滴注。,氟喹诺酮类,(1)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2)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3)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的吸收,应避免同用。(4)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5)本类药物不宜用于有癫痫或其他中
9、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时,需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用药。(6)本类药物可能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关节病变、肌腱断裂等,并偶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7)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8)可产生结晶尿,尤其在碱性尿中更易发生。(9)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易致肝损害。,磺胺类药,(1)禁用于对任何一种磺胺类药物过敏以及对呋塞米、矾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剂过敏的患者。(2)过敏体质及对其他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3)可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4)本
10、类药物可致肝损害,肝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本类药物。(5)泌尿系统损害,多饮水,保持充分尿量,以防结晶尿的发生;必要碱化尿液。(6)本类药物可引起脑性胆红素脑病,因此禁用于新生儿及2月龄以下婴儿。(7)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应避免用本类药物。,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1)禁用于对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过敏的患者。(2)使用本类药物时,应注意假膜性肠炎的发生,如有可疑应及时停药。(3)本类药物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应避免与其他神经肌肉阻滞剂合用。(4)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患者使用剂量较大时,偶可出现尿潴留。(5)本类药物不推荐用于新生儿。(6)妊娠期患者确有指征时方可慎用。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7)肝
11、功能损害的患者确有应用指征时宜减量应用。(8)静脉制剂应缓慢滴注,不可静脉注射。,糖肽类抗生素,(1)禁用于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过敏的患者。(2)不宜用于:预防用药;MRSA带菌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常规经验用药;局部用药。(3)本类药物具一定肾、耳毒性。(4)疗程一般不超过14天。(5)万古霉素属妊娠期用药C类,妊娠期患者应避免应用。(6)应避免将本类药物与各种肾毒性药物合用。(7)与麻醉药合用时,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四环素类抗生素,(1)禁用于对四环素类过敏的患者。(2)妊娠期和8岁以下患者不可使用该类药物。(3)哺乳期患者应避免应用或用药期间暂停哺乳。(4)已有肾功能损害者应避免
12、用四环素,但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仍可谨慎应用。(5)四环素类可致肝损害,原有肝病者不宜应用。,氯霉素,(1)对氯霉素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本药。(2)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周围血常规,避免长疗程用药。(3)禁止与其他骨髓抑制药物合用。(4)妊娠期患者避免应用。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或用药期间暂停哺乳。(5)早产儿、新生儿应避免使用氯霉素。(6)肝功能减退患者避免应用本药。,抗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药,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十字方针”)。1“十字方针”(1)早期:应尽可能早发现和早治疗。(2)联合:联合应用多种抗结核病药物,提高杀菌力,防止产生耐药性。(3)适量:剂量适当,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常用 药理学 知识 学习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3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