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与预防PPT课件.ppt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与预防PPT课件.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与预防,长沙市安全监管局 蒋运良(2014年6月)联系电话,主要内容,一、职业病概念及相关知识二、常见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一、职业病概念及相关知识,(一)职业病,职业病的概念:职业病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具有潜伏期的特点。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法定职业病:许多国家由政府立法明文规定了职业病的范围,将列于职业病名单上的疾病称为法定职业病或规定的职业病。我国法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
2、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57年为14种;87年为9类102种;2002年为十大类115种职业病。,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2010年,新发职业病27240例,比2009年增长 50.3%,尘肺23812例,占87.5%,比2009年增长64.3%。尘肺病发病居高不下,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近几年诊断尘肺病新病例数超过100例的群体性病例报告有13起。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病人近1万例,全国尘肺病累计发病近70万例。,湖南省2011年度职业病发病情况,新发职业病3158例尘肺占84.07%、慢性职业中毒占13.71%(铅及
3、其化合物、砷、苯)急性中毒占1.01%(H2S)地区排名:邵阳(1428例,45.21%)娄底(358例,11.33%)常德(246例,7.78%),职业病危害转移严重,劳动者流动性大 我国有近2亿农业劳动力,其中相当部分人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农民工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职业病危害转移趋势 由境外向境内转移;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大中城市向乡村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 业转移。,职业病特点: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怪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可以检测和
4、识别的,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有一定的发病率。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恒盛)早期是可逆的。大多数职业病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往往是可逆的,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眼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职业病具有的特性,危害因素的隐匿性:X射线等眼睛看不到,身体也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但它们对人体的伤害却是致命的发病过程的累积性:受到小剂量的射线伤害后,不是马上就有反应,有的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出现症状容易与一般疾病混淆的混同性:出现苯中毒,有的人最初的症状就像感冒似的,
5、危害损害不确定因素多:劳动者受到职业危害损害了,什么时候表现出来?有的潜伏期很长(如尘肺病潜伏期长的有20多年),这是迁移的不确定性;一种原因造成多个结果,多个原因造成一个结果(如一种毒物可以引起几种器官造成损害,多种毒物可以同时造成一种器官损害)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职业危害对劳动者造成的损害,程度因人而异(如对敏感人群造成的损害严重),损害后果的不确定性。,我国法定职业病分为10大类115种,主要有:,尘肺病(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铅、汞、锰、镉及其化合物中毒,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甲苯、三氯乙烯等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6、:中署、高原病等。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炭疽、布氏杆菌病。职业性皮肤病(8种):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噪声聋、铬鼻病。职业性肿瘤(8种):苯所致白血病、石棉所致肺癌。其他职业病(5种):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二)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剂量),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按其来源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按其
7、性质分为: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金属及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和农药等。生产性粉尘:有机粉尘、无机粉尘、混合性粉尘等。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生物因素 病原微生物: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致病寄生虫:煤矿井下钩虫等。随着生产设备、使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变化而变化。,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不当,工间休息不当,倒班制度不合理等。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屏作业者的视觉紧张和腰背肌肉紧张,钢琴演奏家的手指痉挛等。长时间
8、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流水线工作人员如坐椅不适易产生颈、肩、腕损伤。长期操作手柄、轮盘等引起掌挛缩病。长期站立、行走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和扁平足。精神紧张: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的一种失衡。由于不能满足需求就可能引起相应的功能性紊乱。,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寒冷、炎热、太阳辐射等。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厂房建筑面积过小,械设备安置过密;热源、噪声无隔离;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有毒无毒工段在同一车间。作业环境空气污染,上述各种有害因素随着产品种类、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的不同有时单独存在,多数情况下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联合存在,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不
9、同的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产生不同的特殊影响。,(三)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主要指工程工艺措施1、以无毒低毒的物料和工艺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和工艺该法是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毒物对人造成危害的最佳措施,也是当前“清洁生产”概念的核心内容之一。例如,由于油漆溶剂中的苯及同系物对人危害大,采用水作为溶剂的水溶漆,用电泳涂漆工艺,消除苯的危害;以玻璃纤维、泡沫聚乙烯代替石棉,作为隔热材料等。,2、改革工艺大多通过改动设备,改变作业方法,或改变生产工序等,达到不用或少用、不产生或少产生有毒物质,例如,在镀锌、铜、镉等电镀中,要用氰化物作为络合剂,通过改革电镀工艺,用其他物质代替氰化物,从而
10、消除氰化物的危害。3、生产设备的密闭化密闭是防止尘、毒外泄的有效措施,投料、粉碎、搅拌、出料、输送、包装等应尽可能密闭。,4、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隔离操作就是把操作工与生产设备隔离开。如将产生毒害严重的设备放置在隔离室内,用抽排风使之保持负压状态,使尘毒不能外溢;或是把仪表、自控系统放在隔离室内送风保持正压,使尘毒不能进入。新近投产的企业多数已实现了远程自动程序控制,减少了有害因素的危害。5、湿式作业,6、工业通风通风是控制工业有害物、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的主要技术措施,主要作用在于把生产活动中污染的空气排出,把清洁空气送入,以保证劳动者生产环境所需的劳动条件合乎要求,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7、个
11、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服、防护眼镜和面罩、呼吸防护器以及皮肤防护用品等。,职业病防护设施 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净化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工作场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以阻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一切技术措施。包括用于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振动、防署降温、防寒、防潮、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防电离辐射、防生物危害等设施。,车间全面通风、降温、空调、吸声、屏蔽设施;有害岗位(设备)局部机械通风、除尘、排毒、降噪、减振、屏蔽等设施;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通道、泄险区等;各类报警装置;,二级预防,主
12、要是职业健康监护: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档案管理。职业健康检查类别:(1)上岗(前)健康检查。(2)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3)离岗时健康检查(4)应急医学检查(5)离岗后的随访医学检查,潜伏期长的才需要,疑似职业病病人的保障,人数众多,应密切关注并使之得到切实保障医疗机构告知、通知和报告的义务(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安全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用人单位及时安排诊断诊断、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诊断、医学观察期间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解决疑似职业病病人的后顾之忧,什么是疑似职业病病人?,健康损害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关系不能排除;同工作环境同时发生两例以上相同或相似健康损害的;
13、同工作环境已发现职业病人,其他劳动者出现相似健康损害表现;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需做进一步检查、医学观察或诊断性治疗以明确诊断的;劳动者已出现健康损害,但未达到诊断标准规定条件,而健康损害还可能继续发展的,职业卫生档案: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资料、图纸、报表、录像、影片、计算机数据等文件材料。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职业有害因素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检测、评价结果,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运转和效果,职业健康检查的组织和检查结果及评价,职业病病人处理、安置情况等内容。,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关系的客观
14、记录,是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包括: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相关个人健康资料。,三级预防主要指: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规定劳动者职业病诊断的权利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第四十四条第三款,新增)劳动者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职业病,可以到卫生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诊断机构无权拒绝。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解决确诊职业病存在的实际困难,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需
15、要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时,可以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也可以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在十日内组织现场调查。(新增第四十八条第二款,新增)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要的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的接触史,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根据日常监督的信息作出判断。(第四十九条第一款,新增),明确特殊情况下职业病鉴定和仲裁裁决时间,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有异议,或者因劳动者的用人单位解散、破产,无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的,诊断、鉴定机构应当提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安全监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存在异议的
16、资料或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作出判定;有关部门应当配合(第四十九条第二款,新增)。,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职业危害接触史上存在争议的解决方法,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时,当事人对劳动关系、工种、工作岗位或者在岗时间有争议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主张有关的证据的,仲裁庭应当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期间,劳动者的治疗费用按照职业病待遇规定的途径支付。(第五十条,新增),职业病
17、病人享有的待遇,用人单位必须履行: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从事原工作的调离岗位并妥善安置;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给予适当岗位津贴,特殊情况下职业病病人的保障,未参加工伤保险(第六十条)劳动者诊断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单位变动(第六十一条)职业病病人所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因单位的变动而改变;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按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无单位(新增第六十二条)向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三、常见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生产性毒物危
18、害及其预防生产性粉尘危害及其预防生产性噪声危害及其预防高温危害及其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及其预防,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亦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法定职业病中职业中毒有56种按病程:急性(24小时内);亚急性(24小时1月);慢性(一月以上)。,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无论酸碱或其它化学物烧伤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足够的时间,再送医院。),我国的急性职业中毒主要有硫化氢、一氧化碳、有机溶剂、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病 危害 预防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38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