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竖井施工方案.docx
《临时竖井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时竖井施工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成都地铁3号线省体育馆站设计施工蓝图。(2)国家、省、市现行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相关法规、政策,特别是安全生 产、文明施工、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3)成都地铁3号线省体育馆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4)主体结构施工期间获得的资讯和对工程特点深入分析的结论。(5)以往类似竖井工程的施工经验。2编制内容本方案由“编制说明”、“工程概况”、“总体施工顺序、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方法及 技术措施”、“施工监测”、“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分项工程及关键工 序质量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安全环保保证措施”、“突发事故的应急响应”共十章组成
2、, 各部分内容见下文。3其他说明本方案所指竖井均为临时施工竖井。第二章工程概况1设计概况省体育馆站是地铁1、3号线的换乘站,地处一环路南三段和与人民南路三段交叉 路口之下。其中1号线车站布置在人民南路的西侧,呈南北走向;3号线车站布置在一 环路南二段和南三段之间,呈东西走向。人民南路与一环路交叉路口规划有沿一环路方向的下穿隧道。人民南路以西位于车 站正上方的下穿隧道要求与车站同步建设,隧道未开通前,型U槽段采用临时盖板封闭 以满足一环路交通疏解需要。车站为地下两层双柱三跨13.0米岛式站台车站。设计起点里程为:YDK25+336.459, 终点里程为:YDK25+554.409,有效站台中心里
3、程为:YDK25+490.009。车站外包总长 为217.95m,车站标准段宽22.3m,深23.2m。西端盾构扩大端宽26.0m,深24.5 m,顶 板覆土约2.8m。车站东高西低,坡度0.2%。车站以1号线已建成换乘节点为界,施工范围是已建成换乘节点以西的车站及隧道 部分,总长173.4m。临时施工竖井位于省体育馆站南侧,共设置3个,由主体结构西端向东分别设置在 1号风亭(1#竖井)、A出入口(2#竖井)、B出入口内(3#竖井),竖井开挖尺寸为 3*7*8.2m、3*6*13.3m、3*7*13.3m 平面位置如图 2-01 所示。图2-01临时竖井平面布置图iiiuiiiumiiiniu
4、iiiB2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01。主要工程数量表表2-01序号工程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竖井开挖m3691.22喷射砼m3179.71C253型钢T25.69I184连接钢板T1.135连接螺栓套7206钢筋T6.6522mm7T1.37 14mm8T5.28p8,双层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4.1工程地质竖井各层土的构成和特征分述如下:(一)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层(Q4ml)(1-1)杂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以回填的碎石、砖块、近期拆迁遗留的 建筑垃圾及原建筑基础和地坪残迹为主。车站内普遍分布,层厚1.16.6m。(二)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2-2)粉质粘
5、土:黄褐色、灰黄色、褐灰色,局部呈灰色,可塑,局部呈硬塑状, 稍有光泽反应,无摇振反应,十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主要由粘粒组成,含少量粉粒, 手搓捻略有砂感。本车站层厚为0.54.2m。(2-3)粉土:黄色褐黄色,密实,稍湿湿。含铁锰质氧化物和少量粘性土,无 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十强度低,韧性低。层厚0.804.2m。(2-4)细砂:灰黄色、褐黄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 为云母,局部夹少量卵石。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粉土层下部、卵石层上或卵石层中, 层厚约0.402.80 m。(2-6)卵石土:褐灰色、浅灰色、灰黄色,潮湿饱和,稍密密实为主,局部 松散。卵石成分以岩浆岩、变
6、质岩类岩石为主。磨圆度较好,以亚圆形为主,少量圆形, 分选性差,中风化微风化。卵石含量一般6070%,粒径以215cm为主,最大粒 径达20cm,充填物主要为细砂及圆砾。该层在本车站场地内广泛分布,层厚为11.80 16.60m。卵石土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按卵石 颗粒含量将其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密实卵石四个亚层。4.2水文地质(1)地表水竖井施工范围无地表水系流过。(2)地下水水位1)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粘性土层之上的填土层中,受大气降水、沟渠和附近居民的生 活用水为其主要补给源。粉质粘土、粉土富水性弱,根据成都地区经验渗透系
7、数k分别 约为0.0032m/d和0.076m/d,为微透水层。由于其水量相对小,对地下工程基本无影响。2)砂、卵石土层中的孔隙潜水本车站孔隙潜水赋存于细砂(2-4)、卵石层(2-6)中。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已 有的工程资料、再结合红牌楼南站初步勘察的抽水试验结果,(2-6)层渗透系数约为 20m/d,属强透水层。(3)水、土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混凝土及钢筋混 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5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5.1周边环境(1)道路现状与地面交通一环路道路红线宽50m,双向6车道。人民南路道路红线宽64m,双向6车道。两 条道
8、路均为重要交通十道,交通十分繁忙。临时竖井位于车站主体南侧附属围挡内。(2)周边建(构)筑物竖井周边主要建筑物见表2-02。竖井周边建筑物表表2-02序号建筑物名称结构型式基础型式及埋深与车站关系1省体育馆附属 的沿街商铺砖2/砼3独立基础,基础埋深 约地面下3m距离竖井10.4m5.2地下管线竖井开挖范围内无地下管线。竖井周边管线见表2-03。竖井周边管线表表2-03序号管线名称及 规格型号管径/材质走向埋深(m)与车站位置关系1通信管线600*400 500*200/砼东西0.78 1.2位于竖井南侧,距离竖井南 侧结构4.5m2110kv电力1000*1000/砼东西0.65位于竖井南侧
9、,距离竖井南 侧结构6m3雨水管DN 1000 砼东西3位于竖井南侧,距离竖井南 侧结构7.5m4给水管DN 1000/钢东西1.1位于竖井南侧,距离竖井南 侧结构6.5m5污水管DN 1000 砼东西6.6位于竖井南侧,距离竖井南 侧结构8.5m6燃气DN325东西1.0位于竖井南侧,距离竖井南 侧结构2.3m第三章总体施工顺序、施工方法1总体施工顺序竖井总体施工顺序见图3-01。图3-01竖井总体施工顺序2总体施工方法竖井分层开挖及时支护。锁口圈砼灌注采用木胶板,钢管扣件架支撑,由汽车泵一 次性连续灌注完成。竖井开挖采用人工由上而下逆作施工,开挖间距与型钢拱架间距保 持一致,开挖土石方采用
10、渣罐、吊车起升。竖井支护采用喷射砼+型钢支架+钢筋网联 合支护,开挖至设计井底标高后,采用中22mm钢筋网+ 260mm厚喷射砼封底,并在井底 设集水坑。第四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1施工降排水措施施工降排水主要依靠集水坑超前,即在竖井中间位置设置一个临时集水坑,集水坑 超前开挖底面50100cm,将井底的地下水汇集到坑内,由潜水泵抽出排全地面的废水 处理池,经净化处理后再排入市政雨污水井中,确保下一循环竖井开挖时无水作业。2竖井锁口圈施工竖井锁口圈尺寸为0.8*0.4m,锁口圈粱单独施工。2.1施工流程锁口圈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01。图4-01锁口圈施工工艺流程图2.2施工工艺破碎锤
11、进行混凝土路面破除后人工开挖井口段土方,井壁修整,砂浆抹平,以保证 竖井断面符合设计要求。井口开挖完成后,现场绑扎井圈钢筋,模板采用木胶板,钢管扣件架+方木支撑, 由汽车泵泵送C30商品砼入模,插入式震动器振捣密实。挡水墙高出地面15cm,与井 圈砼一起浇筑。2.3技术要点模板表面必须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模板拼缝应平整严密,不得漏浆。模板支撑必须牢固、可靠,砼浇筑过程中设专人随时观察模板、支撑、钢筋、预 埋件及预留孔洞等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等进行检查,清除模板内杂物, 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4混凝土分层水平对称灌注,插入
12、式震动器振捣,尤其在预埋件处、钢筋密集处及 其它特殊部位应事先制定措施,严禁不振、漏振或过振。(5混凝土终凝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3竖井井身开挖待井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进行竖井井身开挖。竖井井身开挖初支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02。图4-02竖井开挖支护施工流程3.1施工流程3.2施工工艺3.2.1竖井开挖人工开挖由上而下随挖随支,分层分侧进行,一侧喷锚支护后再进行另一侧的开挖。渣土装入渣罐内,通过汽车吊提升,渣土车外运。3.3技术要点严格开挖放线,确保开挖尺寸位于车站附属结构基坑内侧。开挖层厚与型钢拱架间距保持一致。开挖过程中加强竖井的监控量测工作,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
13、止开挖,竖井底部临时封闭,安排背后回填注浆及增设锚管等加固措施,确保竖井开挖过程中井身的稳 定。4井身初期支护4.1钢筋网、钢架安装4.1.1钢筋网钢筋网尺寸为0.2*0.2m,在井外分片制作,安装时搭接不小于一个网格。人工铺挂, 内层网片与受喷面的间隙不得大于3cm,外层网片喷砼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cm。网片与 连接筋和钢拱架牢固连接。4.1.2型钢架型钢架按设计尺寸在井外下料分节焊接制作,节与节之间用连接钢板和螺栓连接牢 靠,井外加工后试拼验收,检查有无扭曲现象,沿钢架周边轮廓误差为3cm,平面翘曲 应小于2cm。每棉钢架安装时,先准确测量定位,保证其安装的精度符合设计轮廓的要求。钢架 间用
14、25纵向连接筋按设计环向间距焊接牢固。钢架与初喷砼尽量靠近,但应预留2 3cm间隙作砼保护层。根据监测反馈信息,适时设置横撑和角撑。横撑和角撑均采用I18工字钢,采用螺 栓连接。4.2喷射砼施工竖井井壁采用260mm厚喷射混凝土。4.2.1施工流程喷射砼采用C25现场制拌,其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03。图4-03潮喷砼施工程序图4.2.2施工工艺喷射机械安设调整好后,先注水、通风,清除管道内杂物,清扫施喷面松散土体 或杂物。喷射前,先开速凝剂阀门,后开风,再送料,以易粘结、回弹小、表面湿润光泽 为准。严禁随意增加速凝剂掺量,尽量用新鲜的水泥,存放较长时间的水泥将会影响喷 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喷射
15、机的工作风压严格控制在0.30.4Mpa范围内。喷嘴与受喷面垂直,有钢筋 时角度适当放偏30左右,喷嘴与受喷面距离控制在1.01.2m范围内。喷射顺序自下 而上,料束呈旋转轨迹运动,一圈压半圈,纵向按蛇形状,每次蛇形长度34m。喷射混凝土由专人喷水养护,以减少由于水化热引起的开裂,发现裂纹用红油漆 作上标识,进行观察和监测,确定其是否继续发展并找出原因进行处理。4.2.3技术要点用预埋检测桩法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够设计厚度的重新加喷补够。施工中按配合比称料拌合,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掺量,确保喷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 计要求。(3在钢架连接板和预埋件处,其背后喷射混凝土必须密实,不可留有孔洞,当出现
16、时必须补喷密实。33贲射作业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依次进行,如有较大凹洼时,应先填 平。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进行喷射时, 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层表面。有水地段喷射混凝土时,先从远离出水点处开始,逐渐向涌水点逼近,将散水集 中,安设导管,将水引出,再向导管逼近喷射;当涌水范围大时,可设树枝状排水导管 后再喷射;当涌水严重时,可设置泄水孔,边排水边喷射。5竖井封底竖井开挖至设计底面标高时,进行井底封底施工。封底采用022钢筋网,间距为 0.15*0.15m,封闭钢筋网与侧壁型钢架连接筋焊接。封底砼采用C25喷射砼,厚260cm。 竖井封底时预留井底临时
17、集水井,井深约1m,长、宽均为1m,四周采用网片+喷砼构 成井壁。6竖井提升系统竖井提升采用汽车吊。7主体围护桩破除竖井开挖全底后采用绳锯对主体围护桩进行切割。7.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人员设备进场-设备调试-设备就位-切割-破碎-吊出。7.2施工工艺施工准备 机具设备检查:检查是否有缺件及好坏程度; 各种部件是否有变形,有则进行校正。绳锯安装8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保护8.1管线保护方案施工区域内管线集中分布在竖井南侧,对管线主要采取采取监测和保护。对距离竖 井较近的燃气管埋拟采用木制方盒将管道覆盖,并在盒内填满粗砂,盒内预留足够空间, 保证管道不受地表沉降的影响;同时,在燃气管处地表布
18、设地表沉降监测点,对其进行 监测跟踪,根据监测结果,当沉降量接近警戒值时,采取动态注浆等有效处理措施。8.2周边建(构)筑物保护措施周边建(构)筑物在主体基坑施工期间较为稳定,在竖井施工阶段将继续进行监控 量测。(1加强对既有建筑物的监测,监测点加密布置,以掌握动态的沉降及倾斜信息,及 时进行控制。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进行竖 井开挖支护施工。第五章施工监测1监测项目施工竖井主要监控量测项目包括:地质、地物及支护状况观察、锁口圈、地表(含 管线)沉降、地面建筑物沉降及裂缝观察、竖井井身水平收敛、地下水位、竖井井底隆 起变形。2测点布置、监测频率测点布置
19、要求及监测频率见表5-01。竖井施工监测项目表表5-01序号监测项目监测仪器测点布置监测频率1地质、地物及支护 观察观察、描述每个施工周期开挖及支护后立即进行2地表沉降精密水准仪、铟钢尺沿平行于基坑边2m处 布设1次/天3井身水平收敛收敛计每5m 一个断面1次/天4建筑物变形沉降精密水准仪、铟钢尺根据建筑物调查结果及 沿建筑物轮廓布设1次/天倾斜精密经纬仪5地下管线精密水准仪、铟钢尺结合地表沉降点布设1次/天6地下水位水位计12次/3天7井底隆起精密水准仪、铟钢尺初期:1次/天,后期:1 2次/周备注:可根据施工条件和沉降情况增加或减少观测次数,随时将监测信息反馈给施工人员。3监测方法3.1沉
20、降监测沉降监测包括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建筑物沉降。观测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钢钢 尺,观测精度按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第17章中划 分的11等变形测量要求执行。基点应布设在开挖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周围视野开阔、通 视条件较好;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 的布设水准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首次观测时,适当增加测回数,一 般取35次的数据作为测点的初始读数。沉降监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到四个固定: 固定人员进行观测和成果整理。 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 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按照固定的日期、测
21、量方法和测量路线进行观测,同时为了在确地分析变形的原 因,观测时还应当记录荷重变化和气象情况。3.2净空收敛监测监测点在支护结构施工时埋设,在支护结构完成后最短时间内取得的读数为初始 值,之后按前述监测频率要求进行日常监测。3.3地下水位监测采用水位计测量水位距孔口的距离,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出孔口标高,从而确定水位 标高,进一步计算水位变化情况。施工前,应对所有观测井统一联测静水位,统一编号。 4监测控制标准4.1地下管线及地面控制标准地下管线控制在各类管线允许变形范围内,并满足地下管线权属部门对管线变形的 控制要求;地表最大下沉值为30mm,隆起量不大于10mm(警戒值:监测控制值的0.7 倍
22、)。4.2建(构)筑物控制标准桩基础建(构)筑物最大沉降值不应大于10mm,天然地基建(构)筑物最大沉降 值不应大于30mm。隧道上方周围框架结构,相邻柱基础沉降差小于0.002L,沉降差预 警值为0.0015L(L指相邻柱的中心距离),如有关部门对建筑物沉降有特殊要求时, 以其要求为准。4.3水平收敛控制标准竖井水平变形最大不超过30mm。4.4地下水位变化控制标准受监测、监控的建(构)筑物场地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宜控制在5.0米内,但最终 须以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值来控制。4.5应力监测控制标准按规范的规定设计值来控制。5监测反馈程序在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或应力的时态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时 竖井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37739.html